名山區(名山(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

名山區(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

名山(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名山區是四川省雅安市轄區,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地理位置北緯29°58′~30°16′,東經103°02′~103°23′,面積614.27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27.87萬,常住人口26.9萬,轄9鎮11鄉。東距成都90千米,西臨雅安13千米)。

名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225個雨日,夜雨占80%,森林覆蓋率32%。

2018年10月22日,名山區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名山區
  • 外文名稱:Mingshan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四川省雅安市
  • 下轄地區:9鎮、11鄉
  • 政府駐地:蒙陽鎮茶都大道481號
  • 電話區號:0835
  • 郵政區碼:625100
  •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西南邊緣
  • 面積:614.27平方公里
  • 人口:27.87萬人(2018)
  • 方言:西南官話灌赤片雅棉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蒙頂山百丈湖
  • 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 火車站名山站
  • 車牌代碼:川T
  • 行政代碼:511803
  • GDP:81.22億元(2018)
  • 常住人口:26.9萬人(2018)
  • 現任領導:區委書記:金武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氣候,自然資源,氣候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礦藏資源,人口,經濟發展,綜述,民營經濟,農業,工業和建築業,國內貿易,旅遊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財政金融,科教文衛,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交通通信,民族文化,歷史名人,吳之英,吳理真,何崇政,

歷史沿革

名山夏為梁州之域,商周屬雍州,屬嚴道,漢屬青衣、漢嘉。歷經三國、兩晉,歸屬未變。
西魏廢帝元欽二年(公元553年),南朝梁元帝與據蜀稱帝的武陵王肖紀交兵,梁乞兵於魏,魏遣大將軍尉遲迥伐肖於蜀。八月,攻克成都,肖紀所據之地,為魏所有,在今雅安置蒙山郡,轄始陽、蒙山二縣,此為名山建縣之始。
周武帝天和3年(公元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
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將蒙山縣改為名山縣,縣名取義於境內久負盛名之蒙山,沿用至今。
隋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廢郡置雅州。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雅州置臨邛郡,領有名山、始陽(州治)等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國號唐。因隋末喪亂,戶口銳減,所置州郡,倍於開皇、大業之間。因此推行州、縣兩級制,復雅州,領4縣包括名山。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根據全國山河形梗,分天下為十道,劍南屬其一,領名山等縣。
唐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復置雅州,領名山等五縣。後歷五代十國,前蜀後蜀,政區率循唐制,名山仍屬雅州,領於永平軍。
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平定蜀地,得縣一百九十八,名山在其中。
宋時,初析天下為十五路,後為十八路、二十三路。名山仍隸雅州,領於成都府路。
元時,名山初隸成都府路,次隸嘉定路,後屬陝西行省吐蕃籌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和四川行省。
明朝建立後,置行中書省。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名山隸於四川承宣布政司,直屬雅州。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升雅州為府,領於上川南道,轄名山等縣。
中華民國建立,廢除道制,設府、州、廳、縣,直隸於省。未幾,又復道制,改原上川南道為建昌道,領二十八縣,名山屬其一。
民國5年(公元1916年),川邊鎮守使陳遐齡帶兵戍守雅州,兼有名山等縣。
民國7年(公元1918年),川軍第四師接防名山。
民國9年(公元1920年),熊克武劉存厚兩部逐滇軍,四師馳往助戰,雅州防區仍歸陳遐齡衛戍。
民國13年(公元1924年),劉師與陳部戰,陳退守滎經,名山又由劉師駐防。
民國15年(公元1926年),劉成勛任西康屯墾使,遣師長劉國孝駐防名山。
民國16年(公元1927年),劉文輝與劉成勛為爭奪地盤,兩軍交火,劉成勛兵敗,通電下野,二十四軍接防雅安,直轄名山。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劉湘與劉文輝發生激戰。次年,劉文輝敗走,名山改屬二十八軍鄧錫侯防區。川政統一後,將全川劃為十八個行政督察區,名山屬第十七區雅安督察行政公署。
民國28年(公元1939年),西康建省,以金雞關為西康省東界,名山列入四川省第四區眉山督察行政公署。
1955年屬西康省,同年四川、西康並省,歸四川省雅安專區(後改地區)管轄。
198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
1950年1月,名山解放,名山屬川西行政公署眉山專區。
1953年,調整行政區劃,劃歸四川省溫江專區。
1955年1月,改隸西康省雅安專區;10月,川康並省,名山改屬四川省雅安專區。
1981年,改雅安專區為雅安地區。
2000年,雅安地區撤地設市,名山直屬於雅安市。
2012年11月6日,撤銷名山縣,設立雅安市名山區,以原名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名山區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名山縣面積614.3平方千米,人口25.7萬人。轄8個鎮、7個鄉:蒙陽鎮百丈鎮車嶺鎮永興鎮馬嶺鎮新店鎮城西鎮黑竹鎮城東鄉前進鄉中峰鄉聯江鄉廖場鄉萬古鄉紅星鄉
名山區地圖名山區地圖
2004年,名山縣轄9個鎮(蒙陽、百丈、車嶺、永興馬嶺新店黑竹紅星蒙頂山)、11個鄉(茅河雙河解放紅岩、建山、城東、前進、中峰、聯江、廖場、萬古)。
2005年7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5]126號)批准:名山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蒙陽鎮縣前街3號遷至蒙陽鎮茶都大道481號。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名山區轄9個鎮、11個鄉,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蒙陽鎮茶都大道48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名山區隸屬於四川省雅安市,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地理位置北緯29°58′~30°16′,東經103°02′~103°23′,面積614.27平方千米,轄9鎮11鄉,東距成都90千米,西臨雅安13千米(2012年)。

地質

名山區位於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受成都平原與盆周山地過渡地帶地形地貌的影響,淺丘地形主要發育於總崗山、蒙頂山及蓮花山麓,向斜地形發育於西北至東南。

氣候

名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225個雨日,夜雨占80%;森林覆蓋率32%。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氣溫15.4℃,最高氣溫35.2℃,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年均無霜期298天,年均日照1018小時,年均相對濕度82%。

動物資源

2012年,名山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有“綠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態樂園”之稱,自然環境適宜多種動植物生息繁殖。現有林業用地面積3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0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4.2%。陸上野生動物包括豹、豺、狼、野豬等14種獸類和布穀、黃鶯、杜鵑等40餘種鳥類;水生野生動物包括鯉魚、鰱魚、桃花魚等16種魚類。樹種有松科、杉科、柏科、銀杏科等45個科,竹類資源豐富。珍稀生物有古茶樹、千年銀杏、珙桐、千佛菌、蘭花、白燕等10餘種。

水資源

2012年的水資源利用率。河流多源於區境,分屬青衣江、岷江水系,名山河、延鎮河、臨溪河、朱場河、兩合水為主要河流,名山區水資源總量67680萬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3560千瓦,蓄水量3598.8萬立方米,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10處,日生產能力5650噸,可解決4.3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

礦藏資源

到2012年名山區已探明礦產資源,境內礦產以沉積礦藏為主。境內礦產以沉積礦藏為主,有芒硝、天然氣、沙金、石膏、石灰石、澎潤土、頁岩、泥炭等。其中芒硝遠景儲量達1616億噸,為西南地區特大型礦藏,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現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100億立方米,石灰岩儲量約5億噸,泥炭儲量豐富。

人口

據2018年公安戶籍報表顯示:年末總戶數94092戶,總人口27.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93萬人,非農業人口8.93萬人;男性人口142209萬人,女性人口136405萬人,性別比為104.3:100。
2018年,全年人口出生率9.47‰,死亡率7.46‰;人口自然增長率2.01‰。
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2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14萬人,鄉村人口15.76萬人,城鎮化率41.4%。

經濟發展

綜述

經四川省統計局審定,2018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81223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0777萬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32768萬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268694萬元,增長9.6%。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5%、54.2%和34.3%,分別拉低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個百分點、4.6個百分點、2.9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240元,增長8.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6.3:41.1:32.6調整為25.9:41.0:33.1。

民營經濟

2018年,名山區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501587萬元,同比增長8.5%,總量占GDP的61.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1.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330萬元,下降4.3%;第二產業增加值296092萬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171165萬元,增長9.4%。

農業

2018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367657萬元,增長3.8%。其中:種植業產值為256563萬元,增長4.1%;牧業產值為97771萬元,增長2.8%;漁業產值為3664萬元,下降2.0%;林業產值為2878萬元,增長3.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為6781萬元,增長11.6%。
2018年,種植糧食作物10834公頃,總產67682噸,其中:大春糧食10534公頃,產量66678噸;小春糧食300公頃,產量1004噸;油菜籽2317公頃,產量4052噸。
2018年,全區茶園面積23126公頃,其中:投產茶園面積約21082公頃,較2017年同期增長3.3%;全區茶葉總產量49962噸,增長2.5%。“蒙頂山茶”取得首張國際商標註冊證,獲得第一張通往歐洲市場入場券,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30.72億元,躍升至全國第8位,穩居四川第1位,獲評全國“最具經營力品牌”。
2018年,出欄生豬53萬頭、羊出欄2.43萬隻、家禽出欄202.92萬隻。期末生豬存欄36.8萬頭,其中能繁母豬3.21萬頭。肉類總產量43191噸。
2018年,完成營造林2.86萬畝。
2018年,自來水受益村179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88個,通網際網路的村180個,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8萬千瓦。

工業和建築業

2018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8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4.32億元,其中:區屬33.92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282138億元,同比增長11.1%。規模以上工業(下同)增加值同比增長12.0%;主營業務收入89.0億元,同比增長7.3%;實現利潤總額2.7億元,同比增長0.5%,產銷率93.5%。虧損企業8家,虧損企業虧損額4004萬元,同比增長79.8%。
2018年,規上工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精製茶7841噸,下降3.8%;單晶矽1164噸,下降27.8%%;人造板94950立方米,增長29.3%;大米12076噸,下降3.6%。
2018年,茶企轉型穩步推進。茶企轉型升級十八條措施全面落實,148家“小散亂”茶企退出茶葉生產加工行業,866家茶企完成功能分區和除塵降噪設施安裝,其中93家茶企完成“煤改電”“煤改氣”、兌現補助830萬元;茶葉加工行業實現產值23.7億元、增長47.3%,實現稅收3026萬元、增長643%,新增規上茶企7家,實現節能減排35%。完成茶葉加工企業空間布局規劃編制,首批啟動蒙頂山茶黑竹集中加工區標準廠房建設。
2018年完成建築業產值(含省外)5.09億元,增長26.4%、建築業總產值(不含省外)4.33億元,增長14.0%;完成建安工程投資41.97億元,增長29.5%。

國內貿易

2018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7億元,同比增長10.0%。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16億元,增長10.6%;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9.71億元,增長9.5%。按消費形態分,批發零售額為8.37億元,增長10.5%;零售業零售額為23.58億元,增長9.7%;餐飲業零售額為2.23億元,增長10.8%;住宿業零售額為0.67億元,增長10.1%。

旅遊發展

2018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7億元,同比增長10.0%。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16億元,增長10.6%;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9.71億元,增長9.5%。按消費形態分,批發零售額為8.37億元,增長10.5%;零售業零售額為23.58億元,增長9.7%;餐飲業零售額為2.23億元,增長10.8%;住宿業零售額為0.67億元,增長10.1%。
2018年,全區共接待遊客520萬人次、增長15.0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億元、增長31.25%。“世界茶源—茶產業文化旅遊經濟走廊”獲“2018年度全國茶旅金牌路線”稱號。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獲“中國茶事樣板十佳”。成功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獲“世界最美茶鄉”美譽。
2018年,全區引進到位資金35.04億元,增長26.2%,其中省外資金13億。簽訂正式協定項目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個;簽訂框架協定10個,億元以上項目9個;在談跟蹤項目14個,儲備項目15個。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83億元,增長30.1%,其中:區屬完成34.74億元。
2018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58.13億元。
2018年,全區完成工業投資15.18億元,增長17.4%;技改投資11.86億元,增長19.0%;民間投資33.69億元,增長84.7%。
2018年,全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33億元,比上年增長48.1%。商品房銷售面積32.07萬平方米,增長116.7%。

財政金融

2018年,全區實現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111萬元,同比增長21.9%,其中:稅收收入15478萬元,占全部一般預算收入的77.0%,增長26.4%;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支出117471萬元,增長6.2%。
2018年,全區組織各項收入62200萬元,增長22.65%。其中稅收收入60287萬元,增長22.66%;非稅收入1913萬元,增長22.14%。在稅收收入中,工業增值稅27403萬元,增長14.9%;第三產業稅收收入32829萬元,增長30.1%。
2018年,全區全社會各項存款餘額為1393423萬元,較年初增長5.9%,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080707萬元,較年初增長13.6%;全社會各項貸款餘額為654183萬元,較年初增長20.6%。

科教文衛

教育

2018年,年末共有國小17所;普通中學13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
2018年,年末國小在校學生總數15512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總數10776人。年末國小專任教師數759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數917人。
2018年,雅安北附實驗學校落地辦學,名山中學成功創建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與名二中實現合併辦學。引進成都實驗國小領辦蒙頂山鎮中心國小。

科技

2018年,全區共推薦上報省、市級科技項目8個,已成功爭取6個,項目資金175萬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46萬元,增幅35.7%。“野生茶樹種質資源發掘與特色新品種選育及配套關鍵技術集成套用”獲“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區創新創業孵化中心成功申報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引進企業21家,申報專利56件。全區確定34名科技人才入庫。其中科技研發人員22名,科技創新人才4名,科技活動貢獻人員8名。

文化

2018年,全區年末擁有圖書館、文化館2個,劇場、影劇院1個,體育場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5.23萬冊。
2018年,名山區啟動蒙頂山生態文化旅遊康養產業園主幹道一期建設,引進蒙頂山禪茶文化藝術中心、“世界茶源—茶產業文化旅遊經濟走廊”獲“2018年度全國茶旅金牌路線”稱號。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節獲“中國茶事樣板十佳”。成功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獲“世界最美茶鄉”美譽。

體育

2018年,我區免費低收費開放體育場館體育鍛鍊任務為3萬人次。組織主辦、承辦了雅安市名山區迎新年“中國人保杯”男子籃球邀請賽、2018名山區第一屆博愛醫院杯斯諾克讓分賽、雅安市名山區周末男子籃球比賽、雅安市名山區第二屆老年人運動會隆重舉行、雅安市第十七屆中學生田徑錦標賽等多項賽事。組隊參加“我要上省運會,健康四川人”雅安市各民眾比賽項目選拔賽中太極拳、健身氣功、桌球、羽毛球等項目的比賽;2018年雅安市“農商銀行杯”男子籃球聯賽;雅安市第十七屆中學生田徑錦標賽,名山區代表隊獲得國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名山中學代表隊獲得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名山三中代表隊獲得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舉辦了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培訓班。組織各類“送體育下鄉”活動23次,參與活動人數達到900餘人,惠及全區民眾3萬餘人。

衛生

2018年,全區醫療衛生機構205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992張;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119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23人。
2018年,區人民醫院與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合作機制。區人民醫院與省人民醫院組建遠程會診系統、與市人民醫院組建康復治療專科聯盟、完成市級科研立項1個;區中醫院康復科被評為省級中醫重點專科。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

2018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07元,增長8.0%。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086元。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72元,增長9.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311元。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0.3%。

社會保障

2018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449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69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4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1%;開展勞務品牌培訓594人;農民工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培訓124人。
2018年,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0926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2105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達到236431人,其中精準扶貧人員15231人,城鄉居民參保覆蓋面達98%。徵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5881萬元,徵收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4647萬元。完成2018年度全區140個參保單位4730名在職職工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申報核定工作。
2018年,各類社會福利收養單位14個,其中:本級政府創辦的老年收養性機構8個;各類社會福利收養單位床位數1750張,本級政府創辦的老年收養性機構擁有床位數800章。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農村)2957人;五保戶(城鄉特困供養人員)1137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49人。
2018年,新開通城區公車線路2條。

交通通信

2018年,全區境內公路總里程797.5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含高級、一、二、三和四級公路)749.82公里,高速公路47.75公里。等級公路中,一級公路12.48公里,二級公路27.48公里,三級公路16.22公里,四級公路693.64公里。全年公路客運周轉量5406萬人公里,下降19.9%;公路貨運周轉量111998萬噸公里,增長8.3%。
2018年,全區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0153萬元;擁有固定電話用戶40152戶;擁有行動電話用戶265553戶;擁有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73787戶。

民族文化

茶葉文化:蒙頂山由此成為我國有文字記載的人工種茶最早的地方。“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千古流傳,“茶祖故里,世界茶源”揚名中外。
茶葉文化茶葉文化
紅軍文化:1935年11月13日,紅四方面軍進至名山。在百丈關一帶與國民黨劉湘部隊展開激戰,殲敵1.5萬餘人。

歷史名人

吳之英

吳之英(1857-1918) 字伯朅,號蒙陽漁者,雅安市名山區人。清末民初四川著名學者、經常家、書法家。
曾任資州藝風書院及簡州通材書院講席、灌縣訓導、成都尊經書院都講、錦江書院襄校、國學院院正。曾回響“康梁變法”,組織“蜀學會”創辦《蜀學報》,並自任主筆。戊戌維新失敗,憤然回鄉隱居,研究學問,專心著述,有《壽廬叢書》七十二卷著述傳世。他還長於書法,在書法理論上,接受康有為、包慎伯力倡北魏之說,在運筆實踐中,猛攻篆籀、漢魏碑刻,所書給人以"正側井用,順逆兼施、凌厲飛動,厚重凝練"之 。當時的文學家、書法家趙熙稱讚:“其書瑰瑋”。 矗立於成都市人民公園的“辛亥保路死事紀念碑”朝東一面,即為吳之英之手。

吳理真

吳理真,名山人,家住蒙山之麓,《四川通志》卷四十記:“時名山縣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師吳理真,修活民之行,種茶蒙頂。”吳理真父早逝,家境貧寒,母親積勞成疾。他是個孝子,每當雄雞報曉,便帶上工具,登上蒙頂,割草拾柴,換米餬口,為母親治病。一日,吳理真拾好柴,口乾得直冒火,順手揪了一把“萬年青”(野生茶樹)葉子,放在口裡慢慢咀嚼,口渴漸止,睏乏漸消,精神倍增,頗感奇異。又摘了些帶回家中用開水沖泡,讓老母喝下,果有效果。連服數日,病情好轉,續飲月余,身體康復。鄉親們病了,他熱情地用這種葉子泡水給他們飲用,效果也很好。可惜這種樹不多,所生長的葉子遠遠不能滿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決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樹。
為了採摘茶種籽,吳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撿回家,用沙土拌和後放入篾筐中,上面蓋以穀草,使茶籽不會霉變和凍壞。為了選擇播種茶籽的地方,吳理真翻越蒙頂的山山嶺嶺,對野生茶樹的生長環境進行分析研究,認定蒙頂五峰之間(今皇茶園)和菱角彎一帶最適宜茶樹生長。這裡雨量充沛,土質肥厚,終年雲遮霧繞,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茶葉內含物質極為豐富,加上精湛的製作工藝,使蒙山茶具有獨特的品質,在中國茶葉史上獨樹一幟,經久不衰。
吳理真為了種茶,在荒山野嶺搭棚造屋,掘井取水,開墾荒地,播種茶籽,管理茶園,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像,吳理真這種敢為天下先的行動,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經過了多少次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吳理真用勤勞和智慧澆灌出了株株嫩綠茁壯的茶樹,他成功了。吳理真把茶葉熬成湯,施捨鄰里,普濟世人,許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體強身。他以植茶為民眾的精神譜寫了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歷史。

何崇政

何崇政,清鹹豐、同治年間李藍起義的著名將領,雅安市名山區人,生卒年月不詳。
為人“豪俠好義”,急人所急。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在府試中,因針貶時弊,遭指斥鞭笞。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李永和藍朝鼎揭竿而起,何崇政滿懷對清廷的憤懣,投奔其麾下,旨在“殺貪官以救民,分豪富而濟眾”。以足智多謀,任藍部軍師,先後轉戰於青神蒲江大邑雅安名山滎經天全等十餘州縣,獻計擒斬清軍重要將領馬天貴、張萬祿、余振海等人。所率義軍,英勇善戰,紀律嚴明,“沿途榜示安民”,深受百姓擁護。後起義失敗,不知所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