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或灌木。葉交叉對生或3-4片輪生,稀螺旋狀著生,鱗形或刺形,或同一樹本兼有兩型葉。球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單生枝頂或葉腋;雄球花具3-8對交叉對生的雄蕊,每雄蕊真2-6花葯,花粉無氣囊;雌球花有3-16枚交叉對生或3-4片輪生的珠鱗,全部或部分珠鱗的腹面基部有1至多數直立胚珠,稀胚珠單心生於兩珠鱗之間,苞鱗與珠鱗完全合生。球果圓球形、卵圓形或圓柱形;種鱗薄或厚,扁平或盾形,木質或近革質,熟時張開,或肉質合生呈漿果狀,熟時不裂或僅頂端微開裂,發育種鱗有1至多粒種子;種子周圍具窄翅或無翅,或上端有一長一短之翅。
柏科共22屬約150種,分布於南北兩半球。我國產8屬29種7變種,分布幾遍全國,多為優良的用材樹種及園林綠化樹種。另引入栽培1屬15種。
木材其樹脂細胞,無樹脂道,紋理直或斜,結構細密,材質輕至重,通常堅韌耐用,有香氣。可供建築、橋樑、舟車、器具、文具、家具等用材;葉可提芳香油,樹皮可提單寧。多數種類在造林、固沙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不少種類的樹形優美,葉色翠綠或濃綠,常被栽培作庭園樹。
Microbiota decussata Kom. 一屬一種,為V. L.Komarov於1923年根據采自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威)的標本建立的 (見Kom. in Not. Syst. Hert. Bot. Petrop. 4: 180. f. 1923, et Fl. URSS 1: 193. t. 7. f. 22. t. 8. f. 3. 1934.),到過標本,故不列入。
木材具樹脂細胞,無樹脂道,紋理直或斜,結構細密,材質好,堅韌耐用,有香氣,可供建築、橋樑、舟車、器具、文具、家具等用材;葉可提芳香油,樹皮可提栲膠。多數種類在造林、固沙及水土保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該科通常分為3個亞科。側柏亞科:球果種鱗木質,當年成熟、開裂,種鱗不為盾形,主要有側柏屬、崖柏屬、羅漢柏屬和翠柏屬;柏木亞科:球果次年成熟、開裂,種鱗木質、盾形,主要有柏木屬、扁柏屬和福建柏屬;圓柏亞科:球果肉質球形,成熟不開裂,僅圓柏屬和
刺柏屬 。
翠柏 、
紅檜 、
岷江柏木 、
巨柏 、
福建柏 、
朝鮮崖柏 、
崖柏 等列為我國首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柏科植物為常綠喬木或灌木。葉小,在枝上交叉對生或3~4片輪生,鱗形緊覆小枝之上,或刺形多少開展,基部下延或有關節,或同一樹上兼有兩型葉。鱗葉枝扁平、圓或四棱形。球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單生枝頂或葉腋;雄球花由3~8對交叉對生或輪生的雄蕊組成,雄蕊具細短的花絲及寬而盾狀的藥隔,有2~6
花葯 ,花粉球形,無氣囊,內壁厚,外壁薄或厚(甜柏屬),表面具有不均勻散布的顆粒,除圓柏屬具一不明顯的小圓孔外,其他各屬均無萌發孔;雌球花有3~16枚交叉對生或3~4枚輪生的
珠鱗 ,全部或部分珠鱗的腹面基部有1至多枚
直生胚珠 ,稀胚珠生於珠鱗之間(刺柏屬),珠鱗全部或部分(澳大利亞柏松屬)發育成
種鱗 ;苞鱗與珠鱗完全合生,僅頂端多少分離。球果圓球形、卵圓形或圓柱形,當年或翌年成熟;種鱗扁平或盾形,彼此覆瓦狀倚狀或鑷合狀靠合,木質或近革質,成熟時開裂,彼此離開或展開,或肉質、成熟時彼此不離開或僅頂端微離開,合生成漿果狀。發育種鱗有1至多粒種子;種子具2或3窄翅或無翅,或上端有一長一短的膜質翅;胚具2枚(稀5~6枚)子葉。染色體基數x=11,稀12。
分布範圍 柏科約22屬,南北半球各產一半;種數次於
松科 (Pinaceae),近150種,分布幾遍全球,部分種類為森林的主要樹種或重要的造林樹種,或為園林綠化樹種。其中種類最多的為
圓柏屬 (Sabina),主要分布於北半球;單種屬近1/2,它們是
羅漢柏屬 (Thujopsis,產於日本)、
側柏屬 (Platycladus,產於中國與朝鮮)、
福建柏屬 (Fokienia,產於中國)、
小側柏屬 (Microbiota,產於俄羅斯遠東)、Arceuthos(產於歐洲南部至西亞)、四斜柏屬(Tetraclinis,產於地中海馬爾他、西班牙與非洲西北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智利柏屬(Fitzroya,產於智利)、智利南部柏屬(Pilgerodendron,產於智利)、南美雪松屬(Austrocedrus,產於智利與阿根廷)、Octoclinis(產於澳洲)、新喀里多尼亞柏松屬(Neocallitropsis,產於新喀里多尼亞)及塔斯曼柏屬(Diselma,產於塔斯馬尼亞)。中國產8屬,約30種,分布幾遍全國,其中
福建柏 為特有的單種屬植物,單種屬
側柏 亦主產中國;另引入栽培1屬15種。柏科植物早期的化石發現在緬甸、日本與埃及等地的侏羅紀地層之中,而較多的化石几乎都出現在北半球的第三紀沉積物中。分布於南半球的11個屬除柏松屬(Callitris,在澳洲東部白堊紀與中新世)、甜柏屬(Libocedrus,在紐西蘭中新世)、南非柏屬(Widdringtonia,非洲南部第三紀)3屬發現化石外,其它各屬均未發現。
柏樹 柏科植物是裸子植物中廣泛分布於南北兩半球的唯一的科,除
刺柏屬 (Juniperus)和
圓柏屬 廣布於北半球(北緯17°~70°,後者在非洲東部北緯14°至南緯12°亦有分布),
柏木屬 (Cupressus)分布於北美南部、亞洲東部、喜馬拉雅山及小亞細亞外,其他各屬均呈微域分布,為各地的特有屬。分布於北半球的屬除上述各屬外,還有
崖柏屬 (Thuja,約6種,分布於北美與東亞)、
翠柏屬 (Calocedrus,2種,1種產北美,1種產東亞)、
扁柏屬 (Chamaecyparis,約6種,分布於北美與東亞的日本和中國台灣)。
分布於南半球的屬除上述單種屬外,尚有甜柏屬(約6種,分布於紐西蘭與新喀里多尼亞)、 巴布亞柏松屬(Papuacedrus,3種,分布於紐幾內亞及摩鹿加島)、澳大利亞柏松屬(Actinostrobus,2種,產澳洲東南部)、柏松屬(約20種,分布於澳洲、塔斯馬尼亞與新喀里多尼亞)與南非柏屬(約5種,分布於非洲南部與東南部)。
世界範圍內,柏科屬的3個地理分布中心是: (1) 東亞,有柏木屬、圓柏屬、扁柏屬、崖柏屬、翠柏屬、福建柏屬、海參威柏屬、羅漢柏屬和側柏屬9個屬; ( 2 )北美西南部, 有柏木屬、圓柏屬、扁柏屬、崖柏屬和翠柏屬5 個屬; ( 3) 澳大利亞及其周邊群島(紐西蘭、塔斯馬尼亞、新喀里多尼亞、巴布亞紐幾內亞), 有西澳柏屬、澳洲柏屬、巴布亞柏屬、甜柏屬、杉葉柏屬和塔斯曼柏屬6個屬。此外, 地中海沿岸有柏木屬、圓柏屬和香漆柏屬3個屬, 智利南部和阿根廷有智利柏屬、南美柏屬和白智利柏屬等3個屬。
柏科植物在中國多零散分布,成林植物通常為圓柏屬的某些種類和
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台灣扁柏與福建柏。圓柏屬植物通常喜光、耐寒、耐旱、抗風、耐鹼性土壤,多形成高山針葉林向高寒灌叢或高草甸過渡性疏林,常分布於雲杉、冷杉、落葉松林的上限地帶或它們不能生長的惡劣地帶,往往是這些樹種的陽坡替代種。柏木分布於泰嶺以南、五嶺以北的廣闊地區,有天然林,也有人工林,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石灰岩發育的鈣質土。台灣扁柏喜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濕度較大的生態環境,在台灣中央山脈海拔1300~2800米的中山至亞高山形成純林或混交林。福建柏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與酸性黃壤和紅黃壤,分布於華東、華中至西南,多零星生長,在局部地區(如廣西都龐嶺東坡)有較大面積的森林,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80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
種群分類 前人曾根據種鱗的排列、形狀、質地和成熟後彼此分離或結合等性狀,將柏科分為3~5個亞科(或族),或分為兩個亞科,然後再分6個或4個族。不同之處還表現在對某些屬的歸宿上,這可能與各自掌握的資料和研究的深度有關,如對中國特產的福建柏屬就有兩種意見,即一些學者將它放在側柏亞科(或族)(Thujoideae),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福建柏屬與扁柏屬和柏木屬關係密切,應置於柏木亞科(或族)(Cupressoideae)。柏科植物早期胚胎髮育的資料與李惠林按南北兩半球把柏科植物分成澳洲柏亞科(Callitroideae)和柏木亞科的意見是一致的。柏科植物的原胚發育,在游離核階段有兩種顯然不同的情況,表現了南北半球柏科植物較大的不同,即南半球澳洲柏亞科的植物,如智利柏屬、澳大利亞柏松屬、柏松屬和南非柏屬等,其原胚發育基本是受精卵經過2次連續的
有絲分裂 ,產生4個游離核的原胚,然後形成初生胚細胞;北半球柏木亞科的植物,如崖柏屬、羅漢柏屬、側柏屬、翠柏屬、柏木屬、扁柏屬、福建柏屬、圓柏屬和刺柏屬等,它們的原胚游離核要經過3次連續的有絲分裂,於8核階段才形成初生胚細胞。
多胚現象 是柏科植物的共同特點,根據多胚類型看來,北半球三類(族或亞科)柏科的演化方向是側柏類→柏木類→圓柏類,這與鄭萬鈞、傅立國在中國植物志上的觀點一致;南半球柏松屬、澳大利亞柏松屬和南非柏屬的
頸卵器 無被膜所包圍或被膜不明顯,其裂生方式更為特化,可能是柏科中最進化的類群。
按照系統發生原則,杉科的
杉木屬 (Cunninghamia R. Br.)、
台灣杉屬 (Taiwania Hayata)、
柳杉屬 Cryptomeria D. Don)、
水松屬 (Glyptostrobus Endl.)、
落羽杉屬 (又名落羽松屬,Taxodium Rich.)、
巨杉屬 (Sequoiadendron Buchholz)、
北美紅杉屬 (Sequoia Endl.)、
水杉屬 (Metasequoia Miki ex Hu et Cheng)、密葉杉屬(Athrotaxis)應併入柏科。圖中有*號的代表併入柏科的原杉科植物。
經濟價值 柏科植物的木材有香氣,結構細緻、均勻、紋理直,質地較重而堅韌;加工容易,刨面光滑,耐腐性較強;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色深,為建築、家具、門窗、舟車、柱材、椿木、橋樑、細木工及美術工藝等用材。其中扁柏、圓柏、側柏、柏木、崖柏等屬的木材,均為世界上高級商用材。有些種類為造林、固沙及水土保持的優良樹種。不少種類的樹形優美,葉色翠綠或濃綠,常被栽培作園林綠化或庭園觀賞樹。柏科木材具有樹脂細胞,無
樹脂道 ,
管胞 無螺紋加厚、紋孔為單列,但南半球的柏松屬的一些樹種具特殊的加厚,木薄壁組織通常存在並數量極多,交叉場紋孔多為柏木型,木射線管胞通常存在,但多數難於識別,木射線高數在針葉林中是最低的一科,管胞長度較短。柏科植物含有檜黃素、榧黃素、西阿多黃素、蘇鐵黃素和柏黃素;此外黃醇和二氫櫟精在柏科葉中廣泛分布。
還有些品種被種植作為聖誕樹。
北美翠柏的木材是製造鉛筆的主要用材;
柏科植物的花粉容易讓部分人產生過敏致病,日本柳杉曾經造成問題。
刺柏是膠鏽菌屬真菌的宿主,這種菌可以造成蘋果、梨等果樹發生鏽病。
主要屬種 翠柏屬
Calocedrus Kurz
翠柏屬 ,柏科,2種,1變種,產北美及南亞,中國有翠柏C. macrolepis Kurz及台灣翠柏C. macrolepis var. formosana(Florin)Cheng et L.K. Fu 1種及1變種,產西南、華南和台灣。常綠喬木;小枝上密生互動對生的鱗葉,扁平,平展,枝背面鱗葉有脊並有白色氣孔線,側邊一對鱗葉對摺;球花雌雄同株,單生枝頂;雄球花有6-8對互動對生的雄蕊,每雄蕊具2-5個下垂的花葯,藥隔近盾形;雌球花有3對互動對生的珠鱗,僅中間1對珠鱗內面有2枚胚珠;球果長圓形,成熟時
珠鱗 發育為種鱗,木質,扁平,外部頂端之下有短尖頭,開裂,最上1對種鱗合生,基部1對小型;種子上部具1長1短之翅;子葉2枚。
所屬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2種;中國:1種
扁柏屬
Chamaecyparis Spach
扁柏屬 ,柏科,6種,分布於北美、日本和中國台灣,中國台灣產紅檜C. formosensis Matsum. 和台灣扁柏C. obtusa var. formosana(Hayata)Behd. 2種,為重要的材用樹種,另引入栽培4種。常綠喬木;樹皮鱗片狀或有縱槽;小枝扁平;葉鱗片狀,互動對生,密覆小枝,側邊鱗葉對摺,幼苗上的互動針狀;球花小,雌雄同珠,單生枝頂;雄球花長橢圓形,有3-4對互動對生的雄蕊,每雄蕊有3-5花葯;雌球花球形,珠鱗3-6對,互動對生,每珠鱗內有直立的胚珠2顆,稀5顆;球果直立,當年成熟,有盾狀的種鱗3-6對,木質;種子有翅。本屬和Cupressus屬很相近,惟小枝扁平,果於當年成熟,且每一種鱗內有種子1-5(通常3)粒。
所屬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6種;中國:6種
柏木屬
Cupressus L.
柏木屬 ,柏科,20種以上,分布於北美、東南歐及東亞與南亞,中國有柏木C. funebris Endl,乾香柏C. duclouxiana Hickel,西藏柏木C. torulosa D. Don和巨柏C. gigantea Cheng et L. K. Fu等5種,產秦嶺以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其中柏木分布最廣,材質好,為優良用材樹,枝、葉提取芳香油,各地多有栽培,供庭園觀賞用;另引入栽培4種,常綠喬木;小枝上著生鱗葉而成四棱形或圓柱形,稀扁平,葉鱗形,互動對生,或生於幼苗上或老樹壯枝上的葉刺形;球花雌雄同株,單生枝頂,雄球花長橢圓形,黃色,有雄蕊6-12,每雄蕊有花葯2-6枚,藥隔顯著,鱗片狀;球果球形,第2年成熟,熟時種鱗木質,開裂;種子有翅;子葉2-5枚.
所屬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20種;中國:5種
刺柏屬
Juniperus L.
刺柏屬 ,柏科,約10餘種,分布於北溫帶,中國產刺柏J. formosana Hayata等3種,引入栽培1種,分布極廣,為很好的庭園觀賞樹;材淡紅色,香而耐腐,可制家具和小玩具用,惜生長慢,大材難得。常綠喬木或灌木;小枝圓柱形或四棱形;葉刺形,3枚輪生,基部有關節,不下延生長,上面平或凹下,有1-2條氣孔帶,背面有縱脊;球花雌雄同株或異株,單生葉腋;雄球花黃色,長橢圓形,雄蕊5對,互動對生;雌球花卵狀,淡綠色,小,由3枚輪生的珠鱗組成;全部或一部的珠鱗有直立的胚珠1-3顆;果為一漿果狀的球果,2-3年成熟,成熟時珠鱗發育為種鱗,肉質,種子通常3粒,無翅。
所屬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10種;中國:3種
福建柏屬
Fokienia Henry et Thomas
福建柏屬 ,柏科,只有福建柏F. hodginsii Henry et Thomas 1種,產越南及我國西南部、南部至東部,生長迅速,材質良好,為主要的材用樹種。常綠喬木;小枝三出羽狀分枝,並成一平面;葉小,鱗片狀,互動對生,4列,側邊叫對摺,背面有明顯、粉白色的氣孔帶;球花雌雄同株,單生枝頂;雄球花卵形至長橢圓形,由5-6對互動對生的雄蕊組成,每一雄蕊有藥室2-4個,藥隔鱗片狀;雌球花頂生,由6-8對珠鱗組成,每一珠鱗內有胚珠2顆;球果球形,種鱗盾狀;種子有翅;子葉2枚。
所屬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1種;中國:1種
側柏屬
Platycladus Spach
側柏屬 ,柏科,只有側柏P. orientalis(L. )Franco 1種,產朝鮮和中國南北各省,現各地多栽培供觀賞,淮河以北及華北可選作造林樹種。材質優良,供建築、家具、文具及其他器具用,種子可榨油,葉和果實入藥,有多種栽培變種。本屬以前被歸併於Thuja屬內當為一個亞屬,但學者們多主張把它分出而成一個獨立屬,其不同處為小枝上的鱗葉密集,互動對生,扁平,兩面均綠色,球果的種鱗厚,通常4對,最上1對合生而不育,最下1對短小,不顯著,中間2對有種子;種子無翅,子葉2枚。
所屬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1種;中國:1種
圓柏屬
Sabina Mill.
圓柏屬 ,柏科,約50種,分布於北半球,自北極圈附近至亞熱帶和熱帶高山地區,中國產15種,主產西北、西部和西南高山地區,少數種產東北、東部、中部和南部,適應性強,耐乾旱與寒冷,另引入栽培的有2種;常見的如圓柏S. chinensis(L. )Ant. 、方枝柏S. saltuaria(Rehd et Wils. )Cheng et W. T. Wang、大果圓柏S. tibetica Kom.和新疆方枝柏S. pseudosabina(Fisch. et Mey. )Cheng et W. T. Wang等,為重要的材用及庭園觀賞樹種,西北產區作水土保持及固沙防風林樹種。常綠喬木或灌木;幼樹之葉全為刺形,老樹之葉刺形或鱗形或二者兼有;刺形葉常3枚輪生,稀互動對生,基部下延,無關節,上面凹下,有氣孔帶;鱗葉互動對生,稀三葉輪生,菱形;球花雌雄異株或同株,單生短枝頂;雄球花長圓形或卵圓形;雄蕊4-8對;互動對生;雌球花有4-8對互動對生的珠鱗,或3枚輪生的珠鱗;胚珠1—6枚,生於珠鱗內面的基部;球果當年、翌年或三年成熟,珠鱗發育為種鱗,肉質,不開裂;種子1-6粒,無翅;子葉2-6枚。
所屬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50種;中國:15種
崖柏屬
Thuja L.
崖柏屬 ,柏科,約6種,分布於北美和東亞,其中崖柏T. sutchuenensis Franch. 和朝鮮崖柏T.koraiensis Nakai 2種,產中國四川與吉林南部,各地廣為栽植供觀賞用,亦入藥,另引種栽培3種,供觀賞用。常綠喬木,有樹脂;小枝扁平;葉鱗片狀,幼葉針狀,球花小,單生於枝頂;雄球花黃色,有6-12個互動對生的雄蕊,每雄蕊有4個花葯;雌球花有珠鱗8-12,珠鱗成對對生,僅下面2-3對的珠鱗內面有胚珠2顆;球果卵狀長橢圓形,直立;珠鱗發育為種鱗,薄革質,扁平;背面有厚脊或頂端有臍凸;種子薄而有翅或厚而無翅。
所屬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6種;中國:2種
羅漢柏屬
Thujopsis Sieb. et Zucc.
羅漢柏屬 ,柏科,僅羅漢柏T. dolabrata(L. f. )Sieb. et Zucc. 1種,原產日本,中國東部與中部城市有引種,作庭園樹。常綠喬木;小枝著生鱗葉部分扁平;鱗葉互動對生,側邊葉對摺呈船形;球花雌雄同株,單生枝頂;雄球花橢圓形,雄蕊6-8對,互動對生;雌球花有3-4對珠鱗,僅中間兩對珠鱗內有3-5枚胚珠;球果近圓球形,成熟時珠鱗發育為種鱗,木質,扁平,頂端背面有一短尖頭,開裂,中間2對種鱗內各有種子3-5粒;種子近圓形,具狹翅;子葉2枚。
所屬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1種;中國:1種
瀕危種類 翠柏
Calocedrus macrolepis Kurz
翠柏 現狀:漸危種。
翠柏 主要分布於雲南中部及西南部,間斷分布於貴州、廣西及海南的個別地區。生於村鎮附近山坡、山麓的翠柏,常被砍伐作材用或薪柴,森林面積已逐漸縮減。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高15-30米,胸徑達1米;樹皮灰褐色,呈不規則縱裂;小枝互生,幼時綠色,扁平,排成一平面,直展,葉鱗形,二型,互動對生,4片成一節,長3-4毫米,中央一對緊貼,先端急尖,側面的一對摺貼著中央之葉的側邊和下部,先端微急尖(幼樹之葉呈尾狀漸尖);小枝上面的葉深綠色,下面的葉具氣孔點,被白粉或淡綠色。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著生雌球花的小枝圓或四棱形,長3-17毫米,彎曲或直。球果當年成熟,長圓形或橢圓狀圓柱形,長1-2厘米,直徑約5毫米,成熟時紅褐色,具3-4對互動對生的種鱗,種鱗木質,扁平,先端有凸尖,下面1對小,微反曲,上面1對結合而生,僅中部的種鱗各生 2(1稀粒種子;)種子1個短翅和1個與種鱗近等大的翅,種翅膜質。
地理分布:分布於雲南中部及西南部武定、祿豐、昆明、安寧,易門、石屏、元江,墨江、普洱、思茅、瀾滄,龍陵,貴州南部三都、丹寨、平塘、荔波、從江,廣西西南部靖西,海南昌江、樂東,瓊中、五指山等地。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分布區為亞熱帶中部和南部以及熱帶山地氣候。年平均溫13-17℃,年 降水量800-1200毫米。土壤為紅壤,pH值4.5-5.5。翠柏在雲南呈零散的小面積分布,多見於滇中南乾熱河谷的上緣山地,也偶見於滇中高原海拔偏低的地區。中性偏陽樹種,幼年耐蔭,以後逐漸喜光。耐旱性、耐瘠薄性均較強。林分上層喬木以翠柏為優勢,並有杜英、大頭茶、黃皮花樹、雲南油杉等混生。當森林遭受破壞後,常有雲南松、白皮柯、光葉石櫟等侵入,形成針闊混交林。更新良好,母樹周圍幼苗最多,隨著幼樹喜光階段的來臨,耐蔭性的減退而逐漸死之。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
保護價值:翠柏屬僅兩個古老殘遺的種,間斷分布於北美與中國,中國台灣還有其變種—— 台灣翠柏,對研究植物區系有重要價值。林質優良 ,生長快,枝葉茂密而濃綠,可作為分布區內荒山造林樹種和城鎮綠化與庭園觀賞樹種。
保護措施:暫時尚無保護措施。建議將雲南易門縣茶樹村和祿豐縣安定等地的翠柏林劃為禁伐林或母樹林,或建立自然保護點。海南島五指山、廣西靖西、貴州三都亦應採取保護措施 ,擴大種植,以免翠柏的絕跡。
栽培要點:用種子繁殖,有隔年結果特性球果成熟後,種鱗開裂,種子散落,要及時採收,晾乾後篩出種子,乾藏至春季3月播種,約20-30天發芽,出苗後要搭棚遮蔭,幼苗生長緩慢 。用插枝法也能繁殖。
紅檜
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Matsum.
紅檜 現狀:稀有種。
紅檜 僅分布於台灣省中央山脈中部及北部山地。由於材質優良,屢遭採伐, 分布區逐年縮小,數量日益減少。
形態特徵:常綠大喬木,高可達57米,地上直徑達6.5米;樹皮淡紅褐色,條片狀縱裂;生鱗葉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葉互動對生,長1-2毫米,先端銳尖;中央一對緊貼,外露部分近菱形,有1個腺點,先端銳尖;側面的一對船形,折覆蓋中央之葉的側邊和下部,背面具縱脊,小枝上面的葉綠色,微有光澤,下面的葉被白粉。雌雄同株,球花單生側枝頂端;雄球花卵圓形或長圓形,雄蕊6-8,互動對生,花葯3-5;雌球花具5-7對球鱗。球果當年成熟,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0-12毫米,直徑6-9毫米;種鱗互動對生,木質,質形,頂部具少數溝紋,中央稍凹,有尖頭;種子扁,成熟時紅褐色,微有光澤,兩側具窄翅。
地理分布:分布於中國台灣省中央山脈,北插天山、三星山、太平山、八仙山、大雪山、小雪山、鞍馬山、鹿場大山、香杉山、蒲羅山、望多山、郡坑山、巒大山、阿里山、太魯閣山 、雲霧山、安東軍山、關門山、林田山等地海拔1050-2400米的針葉林內。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紅檜喜溫和濕潤的氣候。分布區年平均溫10.6℃,1月平均溫5.8℃,7 月平均溫14.1℃,年降水量4165毫米,相對濕度85%。土壤為發育良好的灰棕壤或灰壤,或 土母質為灰色砂岩,土壤中鹽基的生物循環較強,表土疏鬆,團粒結構,酸性反應,pH5.5-6。紅檜一般多在10-20度的東南坡,風力微弱地帶,或受山嶺包圍的溪谷。常與台灣扁柏混生,或形成純林。為喜陽樹種,根系發達,天然更新良好,幼樹需要一定的光度,生長較快。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
保護價值:紅檜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樹種,它所棣屬扁柏屬間斷分布於台灣,日本和北美,對研究東亞、北美植物區系和植物地理有一定科學意義。紅檜為東亞最大的樹木,台灣阿里山保存著一株稱為“神木”的大樹,高達57米,地上直徑達6.5米,材積約5 04立方米,樹齡約3000年,為世界所罕有,材質優良,是台灣的珍貴經濟用材。保護措施:應在紅檜分布集中的阿里山建立紅檜自然保護區,進行重點保護。今後應嚴禁大量砍伐,並促進天然更新,開展繁殖試驗,擴大種植面積,在大陸適宜地區可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種子繁殖。可選擇與紅檜立地條件相似的坡或苗圃,在3月直接播種或育苗後移栽,用扦插法也易成活,時間在3-4月中旬,6-7中旬和9-10中旬,三年後髮根良好,在2-3月 份可以移栽。
岷江柏木
Cupressus chengiana S.Y. Hu
岷江柏木 現狀:漸危種。
岷江柏木 原為岷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及甘肅白龍江流域高山峽谷地區中山地帶針葉林群落的建群種。因長期過度砍伐,成片林分極為罕見,殘存者多在交通不便、人類活動極少的地方,多散生在岩石裸露的禿山峻岭和岩邊峭壁上和峽谷兩側。若不採取保護措 施,有可能被河谷灌叢所更替。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樹皮條狀縱裂;生鱗葉的小枝圓柱形,綠色,末端的小枝粗1-1.5毫米,3-4年生枝紫褐色或紅褐色。葉鱗形,交叉對生,排成緊密的四列,長約1毫米,綠色,背部拱圓,中部有1明顯或不明顯的腺點。球果單生側枝頂端,近球形或略長,直徑1.2-2厘米,成熟時紅褐色或褐色,種鱗互動對生,4-5對,木質,盾形,外露部分呈不規則的四邊形或五邊形,中央有短小的尖頭;種子扁平,寬圓形或倒卵狀圓形, 長3-4毫米,兩側有翅。
地理分布:分布於四川岷江流域的茂汶、汶川、理縣,大渡河流域的馬爾康、金川、小金、丹巴及甘肅白龍江流域的舟曲、武都、文縣及四川南坪等地。生於海拔980-2900米的峽谷兩側或乾旱河谷地帶。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岷江柏木生長地區的氣候特點是冬季較長而嚴寒,夏季溫涼,冬乾春旱,乾濕季明顯,年平均溫8-14℃,最冷月(1月)平均溫-20-6℃;年降水量500-750(-1000)毫米,年蒸發量約為降水量的二倍;相對濕度50-70%。土壤中性至鹼性,多為花崗岩、石英岩及石灰岩發育而形成的坡積山坡棕褐土或山地褐土,或生於無結的母質碎塊上或千枚岩,雲母片岩、花崗結晶岩等母質風化的土壤上。岷江柏木為喜光、深根,耐旱的樹種,對坡向選擇不嚴,多生於立地條件極差的懸崖陡壁,僅在少數峽谷地帶有小片林分,常以純林狀態出現,林下的喬木樹種有欒樹、蒙桑;灌木以西南杭子梢、馬鞍羊蹄甲、水木旬子、及細枝孑子等居多。岷江柏木能長成高達40餘米,胸徑2米的大樹,一般生長緩慢,但在土層 較厚、水肥條件較好的溝谷生長較快。花期4-5月,球果翌年夏季成熟。
保護價值:岷江柏木為中國特有,為長江上游水土保持的重要樹種和高山峽谷地區中山乾旱河谷地帶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材質堅硬、緻密、有香氣、為建築、家具、器具等的優良用材。
保護措施:將殘存林分劃為禁伐區,對零星散生的單株作為母樹,嚴加保護,為育種繁殖提 供種源。
栽培要點:用種子繁殖。春播,每平方米用種12-15克。播種後約1月出苗。當年生苗高20厘 米時即可在雨季造林。宜選擇乾暖河谷地帶為造林地。
巨柏
Cupressus gigantea Cheng et L. K. Fu
巨柏 現狀:瀕危種。
巨柏是1974年在西藏東部發現的一種特有植物,分布區狹窄。現有林木的年齡多在百年以上,其中有些是千年古樹。它在山坡上天然更新困難,但沿雅魯藏布江可見其幼苗。
形態特徵:常綠大喬木,高25-45米,胸徑達1-3米,稀達6米;樹皮條狀縱裂;生鱗葉的枝排列緊密,常呈四棱形,常被蠟粉,末端的小枝粗1.5-2毫米,3-4年生枝淡紫褐色或灰紫褐色,葉鱗形,交叉對生,緊密排成四列,背有縱脊或微鈍,近基部有1個圓形腺點。球果單生於側枝頂端,翌年成熟,長圓狀球形,常被白粉,長1.6-2厘米,直徑1.3-1.6厘米;種鱗互動對生,6對,木質,盾形,露出部分平,呈多角形,中央有明顯而凸起的尖頭,能育種鱗 具有多數種子;種子近扁褐色,兩側具窄翅。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於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朗縣以東至米林一帶河谷地區的山坡下部,甲格以西分布較多,尼澤河下游的林芝以及波密等地也有。生於海拔3 000-3400米地帶。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分布區地處印度洋潮濕季風沿雅魯藏布江河谷西進的路徑,但強度已減弱,而西部高原乾旱氣流的影響卻逐漸占優勢。年平均溫8.4℃,極端最低溫-15.3℃,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集中於6-9月,相對濕度65%以下。土壤為中性偏鹼的沙質土。該樹種適於乾旱多風的高原河谷環境,常在沿江地段的河溫灘及乾旱的陰坡組成稀疏的純林。具有 抗寒,抗旱、抗強風的特性。球果9-10月成熟。
保護價值:巨柏為中國特有樹種,胸徑一般在1米以上,其中有的為千年古樹,胸徑則達3-6米。對研究柏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和西藏植被的發生髮展及其與環境的關係,都有較重要意義 。
保護措施:目前尚未採取任何保護措施。建議嚴禁砍伐,選擇分布集中、生長良好的林分作為自然保護點,對千年古樹就要訂牌重點保護,絕對禁止砍伐。並大力採種育苗,營造人工林。
栽培要點:巨柏每年都結果實,採種較為容易,可用種子播種育苗,然後移植。栽培法參照 本屬其他植物。
福建柏
Fokienia hodginsii (Dunn) Henry et Thomas
福建柏 現狀:漸危種。
為古老的殘遺植物,也是優良用材樹種,分布於中亞熱帶。由於過度採伐,破壞嚴重,天然林面積日益縮小,多散生在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數量不多,且天然 更新能力較弱,急需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高達30米或更高,胸徑達1米,樹皮紫褐色,近平滑或不規則長條片開裂;生鱗形、二型,互動對生,4片成一節,長2-9毫米,中央一對緊貼,先端三角形,側面一對摺貼著中央之葉的邊緣,先端鈍或尖,稍內曲或直;小枝上面的葉微拱凸,深綠色,葉的下面具凹陷的白色氣孔帶。雌雄同株,球花單生小枝頂端。球果翌年成熟,近球形,直徑1.7-2.5厘米,成熟時褐色;種鱗互動對生,6-8對,木質,盾形,頂部多角形,中央凹陷有1個凸起的短尖;能育種鱗各有2粒種子;種子卵圓形,上部有兩個大小不等的膜質翅。
地理分析:分布於浙江南部龍泉、慶元,福建東北部至西部周寧、南平、羅源、連江、閩侯、閩清、永泰、仙遊、德化、安溪、華安、永安、漳平、龍巖、上杭、長汀,江西東部德興、鉛山、資溪與西南部遂川、上猶,廣東北部樂昌、乳源,湖南南部酃縣、桂東、宜章、江華、寧遠、道縣、東安、新寧、城步,廣西北部資源、龍勝、監桂、蒙山、賀縣、金秀與南部武鳴、十萬大山,貴州東南部雷山、榕江、從江、荔波、獨山、平塘、羅甸與西北部赤水、習木、仁杯、大方、赫章,四川東南部江津、綦江、瀘州、合江、古藺、雷波,雲南東南部金平、屏邊、馬關、西疇、文山與中部安寧等地。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分布區主要位於中亞熱帶至南亞熱帶,局部產區可伸入北熱帶,生於中山以下。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溫15-20℃,1月平均溫5℃以上,極端最低溫不低於-12℃ ,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土壤為花崗、砂頁岩、流紋岩發育的酸性山地黃用黃棕壤,pH 值5-6。為淺根性陽性樹種,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幼年能耐一定的庇蔭,在林冠下能天然更新,但長成小樹後,則需光量逐漸增加。能耐一定的乾旱。多散生於針闊混交林中,在 個別地方偶有小片純林。伴生樹種在低海拔處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栲、木荷等;在高海拔有長苞鐵杉、金毛柯、甜櫧、銀木荷等。花期3月中旬至4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
保護價值:福建柏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在研究柏科植物系統發育方面有科學意義。材質輕軟,有彈性,紋理直,結構細,耐腐力強,為優良的建築、家具、儀器、細木工用材。 可選作亞熱帶低山至中山的造林樹種。
保護措施:建議在本種分布較集中的湖南都龐嶺等地建立自然保護區。其餘地區應保護好現存母樹,開展採種育苗,大大營造人工林。福建安溪半林林場已種有較大面積的福建柏人工林。
栽培要點:選擇15-40年生的母樹採種,插種前用0.1%福馬林或0.1%高錳酸鉀消毒,採用撒播再覆蓋稻草,發芽率一般可達80%以上。在高溫季節應及時搭棚的遮蔭。當二年生苗高5 0-60厘米,側根本發達時可出圃造林。
朝鮮崖柏
Thuja koraiensis Nakai
朝鮮崖柏 朝鮮崖柏 現狀:漸危種。
朝鮮崖柏不僅分布區局限,面積也小,在中國長白山的西南側呈星散或小片 分布,由於亂砍濫伐,生境破壞,致使分布範圍日趨縮小。
形態特徵:常綠小喬木,高達10米,胸徑10-30厘米;幼樹樹皮紅褐色,平滑,老樹樹皮灰褐色,條片狀縱裂;枝平展或稍下垂;小枝互生,幼時綠色,扁平,排成一面,3-4後生枝紅色劃砂紅褐色。葉鱗形,二型,互動對生,排成4列,4片成節,上下列的葉扁平而緊貼,先端微尖或鈍,具1個明顯或不明顯的腺點,側邊的葉船形,折覆著中央之葉的側邊及下部,先端內曲,背部有脊;小枝上面的葉綠色,下面的葉被白粉。雌雄同株,球花單生側枝頂端;雄球花卵圓形,雄蕊互動對生,各有4花葯;雌球花有4-5對珠鱗,中部2-3對珠鱗各生1-2胚珠。球果當年成熟,橢圓形,長9-10毫米,直徑6-7毫米,熟時深褐色。種鱗交對互生,薄木質,扁平,背面近頂端有凸起的尖頭;種子橢圓形,扁平,周圍有窄翅,上下兩端有 凹缺。
地理分布:在只中國僅分布於長白山西南部吉林省長白及撫松等縣,散生於海拔700-1 800米地 帶的針闊葉林內。朝鮮也有分布。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朝鮮柏分布區受來自日本海的濕潤氣候團的影響,因而氣候較溫暖,降水較充沛。年平均溫大致在3-6℃,僅有季節凍土,1月份平均溫-15—-25℃,7月份平均 溫多在20-60℃,無霜期為120-150天,年降水量約600-1000毫米,多集中在6、7、8三個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朝鮮崖柏為陰性淺根系樹種,喜生於空氣濕潤,腐殖質多的肥活土壤中,多見於山谷,山坡或山脊,裸露的岩石縫中也有生長。伴生的喬木樹種有臭冷杉、岳樺、花楷械和花楸樹等。花期5月。球果9月 成熟。
保護價值:朝鮮崖柏只分布於中國長白山和朝鮮,對研究植物地理和植物區系都具有科學價值。木材堅實耐用,可供建築、家具等用。
保護措施: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外都有星散分布。建議採取有效的措施,保護野生資源 。並在長白山區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朝鮮崖柏用播種育苗或扦插均可繁殖,栽培法與同屬其它植物相似。
註:崖柏(yabai)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瀕危種,可能已絕滅。該種是1892年在四川城口縣的一個分布點上採得標本的。由於森林已被砍伐,以後曾多次去原產地調查,都沒有再找到。本種與朝鮮崖柏的區別在於鱗葉枝的下面無白粉,中央的鱗葉無腺點。
代表植物 北美香柏
學名: Thuja occidentalis L.
北美香柏 別名: 美國側柏、金鐘柏
科: 柏科 屬: 崖柏屬
產地分布:分布於北美東部,生於濕潤的石灰岩土壤。中國鄭州、青島、廬山、上海、南京、杭州、武漢等地引種栽培,北京可以露地過冬。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高達20m,胸徑2m。樹冠塔形。樹皮紅褐色或桔褐無能;當年生小枝,扁平;3-4年生枝,圓形。兩側鱗葉先端內彎,中間鱗葉明顯隆起;主枝上的葉有腺體。
生長習性:喜光,耐蔭,對土壤要求不嚴,能生長於溫潤的鹼性土中。耐修剪,抗煙塵和有毒氣體的能力強。生長較慢,壽命長。
景觀用途:北美香柏樹冠優美整齊,園林上常作園景樹點綴裝飾樹壇,叢植草坪一角,亦適合作綠籬。
培育繁殖:常用扦插繁殖,亦可播種和嫁接。
杜松
學名: 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
杜松 別名: 歐洲刺柏、普圓柏
科: 柏科 屬: 檜屬
產地分布:產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陝西、甘肅及寧夏等省區的乾燥山地;海拔自東北500m以下低山區至西北2200m高山地帶。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高12m。樹冠圓柱形,老時圓頭形。大枝直立,小枝下垂。刺形葉條狀、質堅硬、端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內有一條窄白粉帶,背面有明顯的縱脊。球果熟時呈淡褐黃色或藍黑色,被白粉。種子近卵形頂端尖,有四條不顯著的棱。花期5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
生長習性:喜光樹種,耐蔭。喜冷涼氣候,耐寒。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喜石灰岩形成的栗鈣土或黃土形成的灰鈣土,可以在海邊乾燥的岩縫間或沙礫地生長。深根性樹種,主根長,側根發達。抗潮風能力強。是梨鏽病的中間寄主。
景觀用途:杜松枝葉濃密下垂,樹姿優美,北方各地栽植為庭園樹、風景樹、行道樹和海崖綠化樹種。長春、哈爾濱栽植較多。適宜於公園、庭園、綠地、陵園墓地孤植、對植、叢植和列植,還可以栽植綠籬,盆栽或製作盆景,供室內裝飾。
培育繁殖:播種、扦插繁殖。
黃金側柏
學名: Platycladus orientalis(L.)
黃金側柏 科: 柏科 屬: 側柏屬
產地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形態特徵:柏科側柏屬,側柏栽培變種,矮型緊密灌木,樹冠近於球形,高達3m。葉全年呈金黃色。
生長習性:喜光,耐旱,較耐寒,耐貧瘠,生長速度中等偏慢,壽命極長。
景觀用途:枝葉金黃,形態可愛,點綴於綠地中十分醒目美觀。
培育繁殖:扦插繁殖。
龍柏
學名: Sabina chinensis Kaizuca
龍柏 別名: 龍檜繞龍松
科: 柏科 屬: 檜屬
產地分布:原產中國長江流域。
形態特徵:常綠小喬木,樹冠呈三角狀圓柱形或塔狀圓錐形,上部漸尖,下部圓渾豐滿並略向一側偏斜。基部側枝近地面而生,向水平和斜上方略帶赤色,有縱裂和橫裂,老皮呈薄片狀剝落。全為鱗狀葉。龍柏為雌雄異株,花單性。雄花球黃色,橢圓形,長2.5-3.5mm;雄花球圓形,直徑6-8mm,表面
生長習性:龍柏為暖溫帶樹種,耐寒力強,成齡植株在冬季可忍耐-18攝氏的溫度。不怕酷暑,為陽性植物,但幼樹比較耐陰。要求疏鬆富含腐殖質的中性土壤,在強酸性土中生長不良,能耐輕鹼。怕水澇,較耐旱。
景觀用途:龍柏的樹形自然而豐滿,葉片翠綠,將幼株栽入小盆可供室內案頭陳設,因幼苗耐陰,可長期放在室內不用輪換。中性盆株是裝飾大門兩側的名貴觀葉植物。
培育繁殖:採用扦插法繁殖。
西伯利亞刺柏
學名: Juniperus sibirica
西伯利亞刺柏 別名: 山檜、矮檜、西伯利亞杜松
科: 柏科 屬: 刺柏屬
產地分布:產於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高山上部。
形態特徵:枝皮灰色,小枝密而粗壯。葉刺形,三葉輪生,先端急尖或銳尖。球果圓狀形或近球形,熟時褐黑色。種子卵圓。
生長習性:生長在吉林長白山區海拔1500-2000米、新疆阿爾泰山等山區海拔1400-1600米及西藏定日等地海拔3500-4200米地帶的礫石山地或疏林下
景觀用途:圓柏樹形秀麗,枝葉密集蔥鬱,老樹奇姿古態,園藝品種甚多,庭園中常被廣泛套用。也是盆栽製作樹樁盆景的好材料。木材堅韌緻密,有香氣,可供建築、家具等用。枝葉可供藥用。
培育繁殖:用播種繁殖。
西藏柏
學名: Cupressus torulosa
西藏柏 科: 柏科 屬: 柏木屬
產地分布:西南、西北、藏東南。
形態特徵:樹皮灰褐色,呈長條狀縱裂脫落。西藏柏樹幹端直挺立,常年青翠,枝條細柔下垂,隨風輕拂,猶如柳絲,十分美觀。
生長習性:陽性,耐瘠薄,耐乾旱,耐寒性較強,生長快。
景觀用途:庭植觀賞。
培育繁殖:播種繁殖,扦插成活率低。室內盆播,發芽率高。西藏柏生長旺盛,適應性強。經測定,7年生植株平均樹高5.2米,最高達6.4米,平均地徑11.1厘米;年平均高生長量0.74米,年平均地徑生長量1.59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