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文化

同性戀是指一個人在性愛、心理、情感上的興趣主要對象均為同性別的人,無論這樣的興趣是否從外顯行為中表露出來。那些與同性產生愛情性慾戀慕的人被稱為同性戀者。同性戀經歷了由“犯罪”到“寬容"的發展歷程,具有一定的歷史的進步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性戀文化
  • 定義:興趣主要對象均為同性
  • 範圍:性愛、心理、情感
  • 經歷:“犯罪”到“寬容"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同性戀文化,日本的同性戀文化,

中國的同性戀文化

外國媒體曾經報導說:中國是同性戀者的天堂。“這句話半對半錯,”中國社科院性學專家李銀河說,“說它是對的,那是因為中國在某些方面有點古希臘的味道,性的藝術超過了性的科學。人們會認為,性就是性,性活動對象的性別並不重要。”但是,李銀河也指出,同北歐國家相比,那裡才是真正的同性戀者的天堂。在那裡,同性戀的權利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
在中國,“同志們”從未像西方國家那樣遭受過大規模的迫害和鎮壓。西方國民的思想一般都是由宗教信仰所支配,例如,基督教就認為婚姻和家庭就必須由一男一女組成,任何違背上帝的這個意願的人都要受到懲罰。在中世紀的歐洲,同性戀行為被認為是一種犯罪,要被處於絞刑或者燒死
但是,在中國古代,人們對同性戀的態度平靜而又淡漠,對同性戀沒有太多的溢美之詞,也沒有很多的詆毀指責。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古典文學還零星的點綴著同性戀愛情故事和詩歌,就這一點足以使西方基督傳教士們大為震驚。
李銀河的著作中提到,歷史記載中國最早的同性戀在商周時代(公元前16到11世紀)。中國歷史典籍中的《史記》和《漢書》曾經記載幾乎所有的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帝王都有同性戀人。直到今天,人們依舊津津樂道於“斷袖之癖”這個描寫同性戀愛情的典故。漢哀帝與董賢共寢,董賢壓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驚醒他,於是“斷袖而起”。後人於是就用“斷袖之癖”來形容同性戀關係。
在文革時期,(1966-1976)同性戀遭遇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挫折。當時的政府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精神疾病,並且會讓整個社會蒙羞。此後,同性戀行為被認定犯了流氓罪或者擾亂社會秩序,同性戀者不得不轉入地下活動。
到1991年,對同性戀犯罪行為的認定被徹底取消。專門面向男同志和女同志的娛樂場所,如酒吧等等,都隨之建立。

日本的同性戀文化

《菊花與刀》是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最著名的著作,也是世界範圍內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本。他用“菊”與“刀”作實物象徵來闡述日本文化中“崇美”與“尚武”這兩種典型文化類型。其實,“菊花”還有“男性之愛”這樣一重指代意義呢。
出於形似的緣故,菊花多用來喻指人體的肛門;這應該是“菊花”在物象方面對“男性之愛”的指代,而感情上最著名也最源遠流長的故事,應該是日本《雨月物語》(上田秋成著,一七七六年刊行)中的《菊花之約》(《菊花の契》)一篇。故事講述軍學者赤穴宗右衛門在旅途中病倒,得到丈部左門的幫助,兩人因此熟識,並結成義兄弟,即“眾兄弟之契”。臨別之時,兩人約定來年九月九日重陽佳節再會。一年之後,左門如期出現在宗右衛門的面前,只是,已經成為幽靈--左門由於政治陷害而被困,為了履約,只好自盡,以便讓自己魂魄能及時趕去赴約。這種感情,正如日本《古今集》里的一首和歌所唱:“此身如朝露,惟惜與君緣。相逢如可換,不辭赴黃泉。”因為這個故事,菊花在日本又稱為“契草”。可以說,作為產生“菊花の契”的國度,日本一直不乏“男性之愛”的傳統。
在標誌異性間的“愛”或“戀愛”的這個詞在日本普遍流行以前(明治時代作家北村透谷、坪內逍遙二人於一八九二年譯自英文的“love”;閒話一筆:很湊巧,“同性戀”一詞(homosexuality)也是在這一年首次出現在英語中),無論是男歡女愛、同性相好、一夜魚水情(甚至柏拉圖之戀),日本統統用一個詞來概括:“色”。
異性間的戀愛稱為“女色”,男男同性間的愛戀就是“男色”。而且男色比起女色來毫不遜色,既非禁忌,也非敗德,甚至在日本江戶時代武士社會中男色大有凌駕之勢,蔓延到庶民社會中,男色則成為一種雅癖。就輿論傾向來說,江戶時期和中國魏晉時代男色明顯勝於女色的社會輿論倒是大可比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