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童心飛揚,為生命奠基”的校訓和辦學理念,正引導這所有著百年光榮歷史的國小校為實現國家的偉大復興這一中華夢而培養著一代又一代的棟樑之才。吉林市第一實驗國小,是全國百所名校之一,有著光輝的歷史、燦爛的名字,她是建設者的搖籃,雖經百年風雨,她卻更加成熟和充滿活力,這所具百年奮鬥歷史的國小校必將有著更加美好的明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市第一實驗國小
- 校訓:讓童心飛揚,為生命奠基
- 創辦時間:1908年
- 類別:公立國小
- 現任校長:陳久文
- 所屬地區:中國吉林
- 首任校長:王文珊
自然情況
校史簡述
說起母校建立,不能不提及“吉林省立女子師範學校”。當初清政府興辦女學時,規定各州縣必設“女子師範學堂”一所,基於初辦,可先由省城試辦,往後酌情添增。“白山松水,女權肇始”,省城吉林經籌備近一年,終於在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5月23日正式建立女子師範學堂即“官立女子師範學校”,初建時校址在蒙古旗街,“女師”後來在民國時更名為“吉林省立女子師範學校”(1912年,另一說在1915年),“九一八”事變後更名為“吉林省立吉林女子師範學校”。1911年因城內失火(這是最為慘重的一次“火燒船廠”,受災戶達全城的三分之二)和永吉州文廟廢止,經提學史同意,“女師”於當年6月份遷至母校今址,即新開門內舊學院衙門及學署文昌宮、文廟鄉賢祠原地,當時校址計有平房96間。“女師”後來在偽滿時期的1938年將“女師”遷到省立女子中學後停辦。“女師”當時是我市最有名的新學學堂,成立之初招收講習班一個班、國中班一個班、師範班三個班,共有學生208人;先後共辦14個班,每班人數最多有32個,最少為17人,這些人畢業後為社會在教書育人崗位上不讓鬚眉,為社會進步、婦女地位的提高付出自己的汗水和才智;婦女能拋頭露面,在當時可是破天荒的新事兒。母校的前身之一是該校的附小,與第二年“女師”成立的保姆班,第三年成立的幼稚園(長年招收學生40名)同和“女師”形成一條龍的女子受教育系統,這在當時的吉林,確是一件別開生面的大事,同時也說明母校的誕生與吉林女性的解放密不可分。
母校現址在1742年(清乾隆七年)曾建有吉林首座文廟——“永吉州文廟”,該廟後因1790年的一場大火被燒毀、原地重建的文廟規模又太小等原因於1907年在吉林城東萊門(小東門)外江邊拓地重新修建,歷時兩年建成。母校的前身之一作為“女師”的附設(屬)國小——“女子兩等國小”與“女師”正式同時成立(即1908年5月23日),建校之初招收學生高級班4個、初級班5個,職員二人,教員十二人,學生530人;位置在“女師”後院,即現在校舍北樓一帶(節孝祠),校長(堂長)是“女師”校長張壽昌(字乃仁)兼的,當時附屬國小校有四十八間房。附小的學制,起先是初小四年、高小三年,後來新學制改為初小四年、高小兩年。母校前身的組成部分另外還有三個,一是1913年(民國二年)成立的、有著“吉林省三大人才搖籃之一”美譽的、省內名氣最大的“省立模範國小校”(原址在崇文書院,即今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所在地,另兩個學校是省一中和有“吉林小南開”之譽的毓文中學),它後來遷入已改稱“吉林市立新開門兩級國小校”的母校(新開門大致在今天市公安局附近,系1909年在東萊、朝陽兩門之間所開,俗稱“扒豁子”)。另外兩個是此前的永吉高小、蒙古旗小,在“女師”遷走後與“師範附小”三小合一(當時校長是郭增琪,1942年校長換成高恩榮)。“省立模範國小”原是吉林省立第二高小,首任校長是初兆聲(鶴皋),曾招收學生560人,是當時的初高級的重點國小。在楊慧慈的一篇著文中回憶當時母校情形:“當時學校要求學生彬彬有禮,每個老師以身示範,上班都穿著深藍色人造毛料半長身的工作服(上為藍布帶襟制服,下為青布裙,白襪黑鞋)。早晨,學生見到老師要行鞠躬禮(十五度鞠躬禮,民國前是“請安”和“跪拜”。),老師必須點頭還禮。每天有朝會(日偽時周一的“朝會”即指升五色“國旗”,行注目禮,向皇居遙拜。當時日語是“國語”,漢語是“滿語”,師生不能自稱是“中國人”,而稱“滿洲人”。),教體育的張老師負責整隊,主任訓話。大型活動一般和女師共同進行,校長則很少來到這裡。女師附小每年畢業兩個班,教學質量高於一般學校,是當時市內模範國小校,它就是今天第一實驗國小校的前身。”母校辦學嚴謹,員工兢兢業業,多年來形成的良好傳統校風和先進的教學水平使母校知名度一直高於其他兄弟學校;建國後,在黨的領導下,面貌更是一新,師生以更佳的嬌人成績廣獲好評:母校在1959年4月2日,被吉林市教育局確定為吉林市13所重點學校之一;1962年母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國小校;母校的榮譽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正因為各班共同的積極向上,才使學校整體煥發異彩,比如1981年10月7日,母校四·一中隊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紅花集體”,並獲頒發獎旗一面,贈送電視機一台的獎勵……。
說起母校校名,多年來幾番更改:1937年被日偽改為公立新開門兩級國民學校,次年更名為吉林市立新開門國民學校和國民優級學校,1945年名為吉林市通天區中心國民學校,校長是王兆英,學生達1700多人;1949年改為吉林市通天區第一完全國小校,1950年名為吉林省實驗國小,校長李芳辰;1955年因省會遷往長春,改為吉林市實驗國小校,當時的校長是矯興志;上世紀七十年代,校名曾叫吉林市第二十六國小校,好象此前還叫過“吉林市九年一貫制國小校”,後來叫“吉林市十年制學校”,校長是郭蘭香;1981年由於吉林市成立第二實驗國小,遂定名為吉林市第一實驗國小校。如今的校長是陳久文,他是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先後榮獲全國特色教育優秀教師、全國學校德育管理先進個人、吉林省中國小省級骨幹教師、市十大傑出青年、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市拔尖人才、市級優秀導師、市優秀黨員領導幹部等多項榮譽稱號。被聘為市全天候教師評審、吉林市國小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所主持的科研課題分獲國家、省、市不同級別的獎項多次。參與了教育部《教師隊伍建設系列叢書》(理論卷)的編寫;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文章多篇;所撰寫的30餘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獲獎並做經驗交流。
老一些的母校師生對當時校內的“魁星樓”印象很深,這裡略述一二。魁星樓,建於1765年,也即乾隆三十年,是永吉州文廟的附屬建築,位於文廟內東南隅,原名“奎星樓”、“奎宿閣”,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產物。樓高14米,樓上供奉著主宰文運的神——“魁星”(魁星,又稱“璇璣”,北斗七星中的前四顆),即“開文運點狀元”的“奎宿”像,多少“懸樑苦讀”、“鑿壁借光”的讀書人跪拜在它前面乞求獲得保佑以期取得功名。其建築精美,體現出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建築文化:它採用均衡對稱的設計,樓高為二層,底層為7米,是磚石結構,建築面積為121平方米;上層層高8米,為木結構;全樓牆壁四周共有12根大柱,整體磚牆和大柱全部漆成紅色,屋面用筒瓦鋪成;飾畫精緻,不論飛禽走獸、劍把正吻,都體現出工匠們的心靈手巧。在1858年和1874年兩次對該樓進行了翻修。1900年吉林“淨法大師”領導的義和團曾在此處設壇練拳,還發生過漢奸“猴張”的人皮被義和團掛在樓上的事;此樓還曾在1907年5月是吉林日本領事館所在地;雖說魁星樓有著很高的建築藝術和歷史文物價值,但由於人們缺乏對文物的保護意識和“左”的思想影響,而在1964年因年久失修,怕給師生帶來安全隱患經批准被拆除。由於當時該樓是附近的高層建築,每逢校內操練、演講、朗頌校訓時,領導和客人多登臨俯視,省城大部一覽無餘。魁星樓南面的門楣刻有“文光射斗”四字,“女師”和附小的師生常在樓前攝影留念,尤其是為省、校爭光獲獎的同學常在此前合影。由於魁星樓的影響,臨近的胡同有以它的名子來命名的,如“魁星樓前胡同”、“魁星樓後胡同”。現僅存上脊“望天叫”一對在母校教具室。魁星樓被拆除後,寫有“文光射斗”的條形築石還曾立於新教學樓門旁,以示原魁星樓所在位置,後來在小植物園內建有魁星亭。
提起吉林市第一實驗國小,不可能不提到為校、社會、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校長郭蘭香。郭蘭香(1927-1993),山東招遠人,省特級教師,全國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中國小教育基金會理事、吉林省婦聯執委、吉林省青聯委員。郭蘭香早年畢業於吉林市女子國民高等學校。1949年她調入吉林市第一實驗國小校,先後擔任教師、校長、名譽校長。 50年代,郭蘭香在吉林省乃至全國教育界就頗有聲望,曾三十多次參加省、市和全國表彰大會,受到過毛主席的接見。她曾望著毛主席說:“毛主席,我一定做黨的好兒女,為黨的教育事業奮鬥終生”。在1951年的吉林省第一屆優秀教師代表大會上被選為模範教師;1956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年和母校其他6名同志參加了吉林省第二屆優秀教師代表大會;1958年她精心實驗“五年一貫制”並獲成功,1964年12月被選為全國第三屆人民代表;1966年擔任母校的校長。郭蘭香在教學中努力實踐,勇於探索,從事國小教育40餘年,國小教育研究會印發了《郭蘭香教育經驗選集》。撰寫四十多篇教學論文,她在語文教學上探索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引導孩子們寓教於樂,多看畫片、畫報和電影,以擴大知識面。她十分重視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郭校長曾給我班臨時代過語文課,講授精闢,言語生動。我班同學李重陽還記得她給我班代課時不用看黑板,面向大家仍然能把字寫得很漂亮。當時她很注重抓全校文化課的學習,這與其他許多學校形成鮮明 的對比,學校各方面工作搞得井井有條,成為省市的樣板。 “實驗國小”的名字很有意思,該校是從1955年開始用的,但為什麼命名校名時相關部門採用“實驗”二字呢?許多同學都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這么多學校,為什麼唯獨我們學校被稱為“實驗國小”呢?我一直的理解是:國家在每個城市中挑選一、兩個教學質量最高的國小校,被安排用來實踐新的教學方法,這樣的學校被稱為“實驗國小”。當初這樣命名,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建國之初,百廢待興,各條戰線都在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教育戰線也不例外。蘇聯國小的先進管理和教學經驗被引進中國,但得有一批基礎條件較好的學校首先來消化和吸收它,也就是說得全國得有一些國內相對先進的學校首先來實踐驗證它;二是有一些新的課題、項目需要實驗求證,我們學校正具備這樣的條件。在省會遷到長春後,校名遂被命名為“吉林市實驗國小”。
且不論究竟的原因如何,母校在建國後確實進行過諸多的、受到上級部門首肯的實驗:比如1957年2月,學校回響毛主席關於德智體要全面發展的號召,成立了一個保健工作實驗班,把當期招收的400名新生中的58名身體發育欠佳、患有疾病的同學編到一個班,專門配備年輕肯乾的優秀教師擔當班主任,從而開展了一項特殊而細緻的保健工作實驗,經過師生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的身體狀況明顯改善,體重增加了,患有雞胸、脊樑彎曲的同學全部恢復了健康,而且學習成績也不在其他班級之下;1958年,學校又進行了學制改革的實驗工作,實驗五年制教材,以求縮短學制早出人材,結果“五年一貫制”實驗在郭蘭香校長的領導下經過五年的辛勤努力獲得成功;再比如學校同樣為了早出人材,於1958年秋在一年級試辦了“六歲班”,學校分析了6歲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因人施教,採用了靈活、新穎、活潑的教學方式,結果實驗又喜獲成功,“六歲班”同樣在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辦學特色
一是師德為先,專業精湛,使教師隊伍建設進入新畫境。
近年來,我們以名師戰略為動力,從師德風貌和專業化水平兩個方向齊頭並進,使 教師隊伍建設漸入佳境。我們以塑辦活動和保先教育等新鮮而富有時代特徵的活動為載體,使該校的師德建設充滿生機和魅力。學校多年被評為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2004年學校被評為吉林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學校黨總支連續三屆被評為教育系統標兵黨總支。在教師專業化建設上,我們一方面加強組織建設,另一方面以課改為動力,層層培訓提高。尤其以全國新教材編寫核心組成員、該校副校長陳曉梅,新教育實驗教育線上版主、該校青年班主任張曼凌為代表的一批骨幹,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起到了引領輻射的作用,一些名師到外省市及吉林地區講學、說課、送課,在全國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正象專家們所說,一實驗何止只有竇桂梅、張曼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該校已經擁有了一支梯次分布、個性鮮明、結構合理、一專多能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被評為市課改先進單位。幾年來,我們多次承擔關於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國家和省級現場會及調研任務,均獲好評。
二是創建學習型學校,提高團隊學習力,使學校團體智商實現新超越。
該校於2000年4月在上海明德學習型組織研究所張聲雄教授的幫助下,並著力開展了提高教師團隊學習力的課題研究。學校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變革的局面,“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成為教師普遍認可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我們把這種現象總結為一實驗特有的行為文化,於2004年在全省以“團隊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為主題召開了結題現場會,學校改革成果《提高教師團隊學習力的足跡》一書,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我們因此被評為市創建學習組織示範單位。原市委書記朱忠民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晗曾專程來該校進行調研,並給以充分肯定。現在,學校里學習的氛圍非常濃厚,誰有了一本好書,大家常常預借出幾個月之外,周末時許多老師都會在書店裡碰面。老師們有的時候休假,回來就感覺落後了,急著充實自己,以便跟上整個團隊前進的步伐。許多師範畢業生參加工作幾個月後,氣質和行為都會發生明顯的改變,連他們的父母都為此感嘆不已。
三是“文化統領、魅力貫穿”使校園文化進入新生態。
順應追求先進文化的要求和思考,我們把文化統領、魅力貫穿,作為近期乃至今後一個發展階段整體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我們制定了學校文化建設指導綱要,確立了“人文化育,和諧共生”的核心文化和十大重點文化。與此同時,我們制定了魅力教育實施方案,把“文化統領,魅力貫穿”作為一實驗發展新教育的理想之路。該校首席科研顧問、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管理系主任楊穎秀教授對這一發展模式給了充分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全國研討會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一點在於我們沒有對新教育的理念照本宣科,而是將其涵化創新,結合自己的實際,豐富和創新了一實驗的學校文化。因此,我們的會議才開得既真實深刻,精彩厚重。
四是“體驗為主,活動歷練”使德育工作走進了新天地。
德育歷來是該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們創建了“體驗為主,活動歷練”的德育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學校德育的實效。市委宣傳部徐晗部長曾專程來該校調研德育工作。吉林日報記者蘇紅玫曾以“魅力德育潤童心”為題,向全省人民介紹該校德育工作的成果。吉林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德育校長理論研討會”在該校召開,該校做了《堅持文化育人,構建魅力德育》的經驗介紹,受到專家、同行們的好評。由於德育工作特色鮮明,成果突出,該校先後被評為吉林省體驗教育示範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學校,學校少先大隊被全國少工委授予“紅旗大隊”稱號。
五是“現代化校園,軟環境優越”
給學生最好的,是一實驗人永遠不變的追求。幾年來,學校先後投資600餘萬元,鋪設了塑膠跑道,改造了食堂,建立了高標準的校園網路,全面改善了校園環境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條件;學校幾十年如一日狠抓教師素質提高,不僅注重師德建設,更以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為指導,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學習型學校的建設,從而使學校的學習研究氛圍空前濃厚,培養出了示範一方、影響全國的名師團隊;著眼孩子終身發展,學校開展了“做不生病的小學生”活動、讓外教走進課堂,使孩子們從小擁有了強健的體魄和敢於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真本領;學校還建立了護導員制度,使孩子一進校門就能找到家的感覺,就能感受到被關愛、被呵護的溫馨。
六是“尊重個性,為學生留下自主發展的空間。”
學校在“崇真、尚美、求精、創新”的八字校風統領下,系統有序地進行了校園文化建設。先進理念的文化與真理的涵養,時時處處滋養著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啟迪著他們的靈性;學校確立了“對話、合作、自主生成”的教學文化。使孩子們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日漸靈活、創造的火花不斷閃現。從2002年起,學校實施了自主評價制度、免試製度、重試製度、提前測試製度四項學業評價制度,從而使學生學業評價顯現出了生命的活力。
七是“強化家校溝通,讓學生在開放的教育中體驗真實的世界。”
學校、班級成立了兩級家長委員,每個學期,學校都要下發兩次家長問卷,舉行一次家長開放課活動,召開一次大規模的家長會。在廣大家長的支持下,“發現父母”、“走進生活”、“保護自然”、“挑戰自我”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通過活動,為孩子們創造了了解社會、感受自然、挑戰自我、互助合作的機會和條件,幫助他們體驗生活,成功地鍛鍊了他們的心理,陶冶了他們的人格。此外,為了彌補學生動手能力差的特點,學校還接受了部分家長的建議,開設了校園OK吧,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動手實踐的機會,提供了一份可口的科學自助餐,既培養了孩子們對科學的熱愛之情,又鍛鍊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八是“深化素質教育”
為了深化素質教育,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學校為學生的特色發展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了提供廣闊的空間。學校還利用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三節課時間,在國小部開設美術(兒童畫、書法、手工製作)、體育(跆拳道、健美操、桌球)、音樂(合唱、舞蹈、民樂)、英語口語交際活動、語文(閱讀、演講、朗誦)活動、趣味數學和思維訓練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增長學生的課外知識,彰顯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辦學優勢
重管理,創造領先水平:學校實行工作、學習、生活集中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管理體系,為師生提供全面的優質服務。國小部有學生3200餘人,包括年級組長在內的管理人員16人。這16位管理人員組成的管理團隊,具有專業的管理思想和過硬的管理能力,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精誠團結的合作意識。
優勢二:一流的師資隊伍。
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質量的關鍵在教師。學校大力實施“名師工程”,廣納人才,培養人才,造就了優秀的教師群體。其中,省級學科帶頭人 2人,市骨幹教師5人。10位教師曾參加省、市賽課獲得一等獎。他們熱愛教育,樂於奉獻,在育人天地率先垂範;他們刻苦鑽研,勤於耕作,在教學領域盡展風采。
優勢三:“新教育實驗”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該校於2004年7月成功加入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新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榮獲全國新教育實驗學校稱號,成為遂寧市唯一一所“新教育”實驗學校。教師積極開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構築理想課堂”的研究活動,每天在“新教育實驗”入口網站“教育線上”上交流教育隨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共享學習和實驗的快樂。很多學生也在“教育線上”上學習、交流。“新教育實驗”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理想舞台,成為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台。
優勢四:溫馨的人文環境。
新穎別致的校園建築,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讓孩子們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環境中健康成長。現代化的辦學條件為學生髮展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該校是全市唯一一所能提供國小全寄宿學生管理服務的學校,也是全市唯一一所有高標準、現代化的塑膠運動場的學校,為小學生提供了舒適的活動場地。
優勢五:優質的教育服務。
實施與教育並存的生活教育。學校配備了專業的生活指導教師,對全寄宿學生精心呵護、體貼入微,注重對學生的生活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生活情感、安全防範意識的培養。
優勢六:多元的學生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該校對小學生的評價不是只憑一張成績單論學生的好壞,而是從評價的內容和形式都作了全方位的改革,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內容涉及到情感態度,綜合素質,學業成果等方面。如學業方面,語文學科增加了寫字、朗讀、口語交際測試,同時把學生參加活動也納入評價學生的範疇,如“七彩生活作文大賽”“趣味數學知識競賽”等。評價主體包括學生、家長、老師。
優勢七: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彰顯學生的個性。
為了深化素質教育,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為學生的特色發展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的空間,利用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三節課時間,在國小部開設美術(兒童畫、書法、手工製作)、體育(武術、健美操、桌球)、音樂(合唱、舞蹈、豎笛)、英語口語交際活動、語文(閱讀、演講)活動、趣味數學和思維訓練活動等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增長學生的課外知識,彰顯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優勢八:英語啟蒙教育。
從學前班起就開設英語課,按照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合理設定長短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開展每年一屆的“英語節”,定期舉辦“英語角”“英語文化村”活動,為孩子創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每期舉行英語口語交際測試與筆試相結合的評 價考核方式,使學生在國小畢業時已具備良好的英語知識基礎及良好的口語能力。
辦學成果
學生們的健康成長為學校鋪就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學校辦學水平逐年提高,先後被省教委評為精神文明示範學校、省素質教育示範校、省教育科研示範校、省精神文明建設標兵單位,被評為全國中國小整體改革實驗基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優質教育實驗基地、全國反饋教學先進單位、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示範學校、國家中小幼現代科技教育研究優秀學校、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學校少先隊被全國少工委授予“雛鷹大隊”稱號。學校有關整體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經驗和論文多次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等國家級報刊上發表。2004年9月,學校通過與大連萬達集團合作,成功創辦了一實驗國小東校區,實現了學校的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吉林市第一實驗國小以名師戰略和校園文化建設為動力,師德風貌和專業化水平兩個方向齊頭並進,使教師隊伍建設和學校發展漸入佳境。在師德建設工作中,學校多年被評為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吉林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市課改先進單位,學校黨總支連續三屆被評為教育系統標兵黨總支。
目前,學校又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四年學校文化建設的研究,並取得卓越成就,2006年5月該校被中國教育學會授予“全國學校文化建設金獎”。該校的文化建設成果還通過中央電視台金螺號節目向全國展播。學校正以此為契機,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努力成為吉林市“和諧普惠”的教育發展事業中永不停歇的生力軍。
百年耕耘路,碩果滿枝頭。吉林市第一實驗國小這所古老的學校,歷經幾番坎坷,迎來幾度輝煌。今天她沐浴著 新世紀的曙光,再次煥發出了新的青春活力。伴著科教興國的號角聲,躊躇滿志的一實驗人,開始了向網路進軍的征程。這是一次公平的競爭,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為著同一個神聖的目標,沿著信息高速公路,義無返顧地前進;這是一次莊嚴的驗證,一實驗國小百年涵詠的文化之萌將在全體教師的熱情與心血的浸潤下,再次綻 開鮮艷的奇葩;這是一次真正的超 越,抓住機遇,搶先一步,就有可能使 我們的未來領先一個時代;這是一 次徹底的升華,在新的形勢下,所有的業績都將在一夜之間黯然失色。輝煌只能屬於過去,成功永遠屬於 未來。太陽的光輝,正在穿透雲層;春天的氣息,正在冰下運行;事業的希望,正在我們奮鬥的腳步聲中呈現!
所獲榮譽
地圖信息
位置:吉林省吉林市北京路5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