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聽舊石器遺址

各聽舊石器遺址

各聽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扎縣色林錯東南岸的古湖濱基岩崗丘上,海拔約4600米,地表主要為砂礫。石製品逾百件,均為地表採集,類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碎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各聽遺址
  • 外文名:Geting site
  •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扎縣
  • 所處時代:舊石器時代
歷史沿革,遺址概況,地形位置與年代,石製品組合,對比研究,

歷史沿革

1983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錢方和吳錫浩在青藏高原進行第四紀地質和環境考察時,在色林錯東南岸的各聽山採集到一批打制石器。
1988年,發現者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慰文對其中的109件石製品進行研究,根據石製品面貌和地貌環境,認為該遺址可能早到舊石器時代晚期,也可能晚至新石器時代。
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劉景芝對各聽遺址採集的192件石製品再次進行研究,提出其與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存在繼承關係。
2013年和2021年,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西藏舊石器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開展複查。
2022-2023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聯合考古隊對遺址展開正式發掘。

遺址概況

地形位置與年代

各聽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扎縣色林錯東南岸的古湖濱基岩崗丘上,海拔約4500米,地表主要為砂礫。
目前遺址仍在發掘中,根據石器技術類型判斷該遺址可能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也可能晚至新石器時代,準確的年代尚待進一步研究。
各聽舊石器遺址

石製品組合

地表採集的石製品原料均為河灘礫石,類型包括石核、石片與工具。打片使用錘擊法,台面選在片疤或較平的節理面上。修理以硬錘直接打擊而成,比較簡單粗糙,劉景芝所觀察的石製品可分為:
石核:共6件,毛坯為大石片或岩塊,均為雙台面石核,未見修理台面。
石片:共75件,包括石葉7件,平均長寬厚為48*38*12mm,台面以素台面最多,還有自然台面、有疤台面、有脊台面等。石片角和背緣角分別為80-132°與51-145°。石片腹面特徵明顯,普遍具有使用痕跡。
工具:共59件,可分為邊刮器、凹缺刮器和端刮器三類。邊刮器均以石片為毛坯,修整淺平,刃口較薄,刃角在40-60°之間,可見正向、反向、錯向修理。根據刃緣數量還可分為單刃、雙刃邊刮器等。凹缺刮器的毛坯除1件為斷塊外其餘皆為石片,修理以正向為主,凹缺修理較為陡峭,刃角在63°以上。端刮器以石片為毛坯,正向修理而成。上述石製品原料基本為黑色矽質岩,僅見一件瑪瑙質石製品。
2013年以來,聯合考古隊陸續採集與發掘了大量石製品,相關研究正在開展中。

對比研究

學者將各聽遺址的石製品與小柴達木湖的石製品進行研究,認為二者工具組合大致相同,皆以邊刮器和凹缺器為主,尺寸上均屬於輕型工具,但各聽遺址石製品尺寸更小;而在加工方向上,各聽遺址包括正向、反向與錯向加工。因此整體而言,各聽遺址的石器技術要比小柴達木湖更為複雜,可能與華北的石器技術有繼承關係。而隨著新獲石製品的研究推進,各聽遺址的文化面貌將得以更全面地呈現。
各聽舊石器遺址
各聽得石器製品
各聽舊石器遺址
各聽的石器照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