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簡介
台北車站位於台北市
中正區黎明里、北為
市民大道、東鄰北平西路、南為
忠孝西路、西邊則是
承德路,目前為台灣鐵路縱貫線、台灣高速鐵路、台北捷運紅線和藍線的轉運車站,是
大台北地區最大的交通轉運中心。台北車站整體建築地上六層、地下四層,地上一樓為大廳樓層,設有東、南、北、西每面各三個出口,地上二樓是由
微風廣場接手的微風台北車站以精緻的美食料理為商場招牌,地上三樓至六樓則為台鐵和高鐵的行政中心;地下一樓有高鐵相關事宜服務台、台鐵地下街,北側與中山地下街和
台北地下街相連街、南側則是誠品捷運商場和台北新世界購物中心;地下二樓則是兩個島式台鐵月台和兩個島式高鐵月台,地下三樓和四樓分別為台北捷運藍線和紅線的島式月台,共設有8個出入口其中有和台北凱撒大飯店Metro A8地下美食街、站前地下街和台北新世界購物中心相連結,台北車站形成路線密集可與其它地區互通有無的交通樞紐地帶。
車站構造
車站主體為地上六層、地下四層建築;一樓大廳東、西、南、北各有三個出入口。地下一樓為穿堂層,北側與中山地下街、
台北地下街連通;南側與誠品捷運商場、新世界購物中心連通。台鐵月台層位於地下二樓,共有四個島式月台,九線軌道;其中的二個月台,四線軌道已轉移給高鐵使用(過去曾評估於第五股道的通過線加建月台,但該方案最終未被採納)。
捷運藍線、紅線的二個島式月台分別位於地下第三層與第四層(兩月台層間並無重疊);地下第二層則為進、出站與兩路線間轉乘穿堂層;地下第一層與誠品捷運商場連通,並有8個出入口,其中出口5目前尚未開放;出口6原本與壽德大樓地下商場連通,但商場改為健身中心後即不再連通,現在另外與台北凱撒大飯店Metro A8地下美食街連通;西側與站前
地下街、台北新世界購物中心連通。機場捷運車站預定興建於車站西側停車場以西空地,月台將位於地下第三層(計畫中,初步決定設定二個島式月台),並預定設定電動步道,連通車站主體建築地下第一層(穿堂層)。未來計畫與興建中的捷運綠線(
松山線)北門站間,也計畫可以經由地下街相互連通(但步行距離略長)。
利用狀況
車站地址為北平西路3號,主體建築位於北平西路(車站段已轉作廣場用地),
承德路、
市民大道(鄭州路)與公園路所包圍的區塊,其他周邊主要道路包括
忠孝西路、中山北路等;車站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平面與地下停車場。車站南側的廣場,俗稱「
站前廣場」。由於廣場用地的官方編號為「交七」,因此又稱為「交七廣場」。
台鐵售票處與列車動態顯示板(翻牌式)設於車站主體建築一樓中央挑高大廳;二樓原為百貨商場,因承租商積欠租金而強制結束營業,目前重新招商中;3樓以上則由台鐵總局與綜合調度所行控中心等單位使用。由於過去並未預留空間供高鐵月台與軌道使用,因此原本台鐵所使用的四個月台中,南側的第一、第二月台已依政府與台灣高鐵公司間的契約,移轉給高鐵使用,預定於2006年12月7日隨著高鐵通車而啟用。第三、第四月台仍由台鐵使用,前者為縱貫線下行(南向)月台,後者為上行(北向)月台;台北車站屬於台鐵車站等級中的特等站。
捷運車站代碼為R13/BL7,地址為台北市中正區
忠孝西路1段49號。紅線與藍線車站分別位於車站主體建築的東側(
公園路)與南側(忠孝西路)。由於紅、藍線月台層間並未重疊,因此必須經由地下第二層的穿堂層前往轉乘另一路線;紅線車站北端,地下第三層的穿堂層亦設有台鐵的簡易售票處與剪票口,方便相互轉乘;未來機場捷運(車站代碼為A1)與捷運紅、藍線間的轉乘,則預定以站外轉乘方式處理。高運量捷運路線行車控制中心位於地下第五層,車站主體建築隔著
市民大道的東北側。
由於南港線(藍線;與板橋線合稱「板南線」,目前唯一東西向捷運路線)、淡水線(紅線,目前可與中和線╱
新店線直通)交會,轉乘的乘客眾多,加上其他轉乘台鐵、國道客運或市區公共汽車者、聚集於附近眾多補習班的學生,以及站前商圈假日的人潮,使得捷運車站在平日尖峰時段與例假日部分時段感覺較為擁擠,因此已裝設半高式月台門,以確保乘客安全。本站不但是目前台北最大的交通樞紐,也是旅運量最大的捷運車站。
車站周圍的道路有多達三、四十條市區聯營公共汽車路線行經並設站,可以搭乘前往
台北縣、市大部分地區。多間國道(高速公路)客運業者原本也都在車站西側區域及北側的
承德路上,設立路線端點站,目前已經集體遷至
市民大道、重慶北路與
延平北路間的國道客運總站(國光客運台北東站、西站除外);未來則計畫於車站主體建筑西北側,承德路與市民大道間的「交九」用地興建大型客運轉運站。
此外,目前台北市政府亦有「中央車站與中央公園整體規劃設計案」,計畫將台北車站(即方案名稱中所指稱的「中央車站」)周邊與「中央藝文公園」預定地(大致為華山貨運站舊址)一併進行整體規劃。
車站設定
19世紀中葉,
淡水河流域的物產貿易(特別是茶葉)興起,先是
艋舺(今
萬華)成為重要貿易據點,然後是
大稻埕後來居上,台灣經濟逐漸重心北移。1887年(光緒十三年),劉銘傳以大稻埕河溝頭街(今中興醫院與塔城街附近),作為台北
基隆間鐵路的起點,在附近設定“大稻埕火車票房”,可是算是當時的台北車站。劉銘傳興建的台灣第一段鐵路,由大稻埕發車,北上到基隆,南下達
新竹。
歷史發展
最早期的台北車站建於公元1887年在
大稻埕河溝頭地區,為一座歐洲式棚式車站,當時只通往
基隆和
新竹是第一代的台北車站,1895年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為配合鐵路改線和都市計畫將車站位置向東移至
台北府城北側城牆,建造一座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第二代車站於1901年8月25日啟用,1908年拆除第一代台北車站,1923年外興建台北後車取代北門驛成為淡水線鐵路的新端點站,成為大稻埕人相當便利的車站;逐漸地台北車站規模越來越大,第二代車站也不敷使用,自1939年起便在原地改建為富有現代主義風格的方塊型水泥建築,當時稱為台北驛,漸漸地台北的交通發展越來越神速,車站周圍的公車站牌和客運路線越來越多,確立了台北車站在台灣北部重要的交通地位與繁榮發展;1980年代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開始,第三代車站面臨拆除的命運,政府也建立了臨時車站,至1989年第四代車站完工後才停用,第四代車站在興建的過程也先打通了將與捷運淡水線車站相連結的穿堂與月台,讓第四代的台北車站迄今能夠在台北人的心中根深柢固。
存在問題
每天至少有二十萬旅次進出的台北車站,三鐵共構加上五條地下街及高達七十多個出口,站體設施盤根錯節,加上轉乘動線指引“各吹各的調”,讓車站成了一座大迷宮,天天都有人“迷走”!
許多民眾對於在台北車站轉乘都視為畏途,尤其是搭乘雙鐵從中南部北上的旅客,不論從“那一鐵轉到那一鐵”,常常連票閘門都找不到,更別說與親友相約在車站某個出口或地下街,都要費盡工夫才能“相認”。
從台北車站一樓東區手扶梯往地下一樓通往捷運車站的入口,天花板掛著各式令人眼花的指標,指標牌大小不一,指引的方式也不明確,非常的不“使用者導向”,許多民眾到了這個區域就會遲疑,像陀螺般打轉加上東張西望,類似這種“百慕達三角洲”的區域在台北車站內不只一處。
兩年前高鐵加入營運後,“迷走”的情況雪上加霜,再加上高鐵指標是灰底白字,燈光一暗,很容易被錯過。除了三鐵之間複雜的轉乘之外,再加上隱藏在站體內的五條地下街,那才是“迷中之迷”。
車站複雜的程度,讓“地頭蛇”台鐵台北站長李永生都承認“偶爾也會迷路”,他說,很多人剛從地下車站一出來,往往就會搞不清楚方向,加上台北站是以東南西北為劃分,台灣民眾比較不習慣,所以如果你在台北車站看到有人提著行李慌張奔跑,十之八九,他迷走了。
台鐵表示,一兩年前“交通部”曾進行台北車站指標集成,但就是“在舊的指標以外再加上新的指標”,才會感覺“信息比較多”。
高鐵發言人賈先德也說,台北站“(指標)確實不夠友善”!台北站分屬不同管理單位,他呼籲,交通主管單位應該出面集成。
台北捷運公司表示,去年底市府已完成台北車站指標系統更新作業,將不同區塊以“M、R、Y、Z、K”符號及編號、顏色區分,同時也廣設旅客諮詢中心;不過可能是宣導不足,民眾對於這套“入口編號集成計畫”仍是“有看沒有懂”。
車站特色
台北車站是台灣鐵路最早發展的地方,1940年建成的第四代車站,是鋼骨鋼筋混凝土的構造,在設計上融合了古典裝飾和現代構造,被歸類為“過渡式樣”或“折衷主義期”建築。
隨著交通科技的進步,都市人口的成長,台北車站配合鐵路地下化,將舊台北火車站拆除改建,在外觀設計上將中國建築風格,融合在現代建築形式中,起翹的屋檐就是中國建築的主要元素之一,以GFERC板做為覆瓦,RC鋼骨代替傳統中國建築的木造間架結構;屋檐則設計成仿木頭斗栱的設計,底下樓層退縮,上層出挑,以機能性為主,搭配
中國古典建築的元素。
車站樓層
~G+6 地上三~六樓
| 辦公層
| 台鐵總局、綜合調度所行控中心 高鐵職員休息室、YMCA等民間企業或團體(與台鐵租用) 台鐵演藝廳
|
G+1 地上一樓
| 大廳層
| 出入口、警衛室
|
G+2 地上二樓
| 商業層 大廳層
| 微風台北車站美食街(無障礙電梯位於東二門)、洗手間 出入口、台鐵/高鐵.售票處.自動售票機 旅遊服務中心、台鐵詢問處、台鐵值班站長室、鐵路警察分駐所 高鐵服務台、高鐵警察分駐所、高鐵憲兵服務處
|
G+1 地上一樓
| 行李房(另外獨立結構) 高鐵辦公層
| 台鐵行包中心 高鐵辦公室
|
U-1 地下一樓
| 穿堂層
| 高鐵售票處、台鐵/高鐵.自動售票機、洗手間※ 台鐵/高鐵.剪票口.等候區 地下停車場、國軍運輸服務處 與捷運車站地下一樓連通
|
U-2A 地下二A樓
| 管制層 高鐵月台層
| 台鐵行車室、站體監控中心 第1月台:往左營方向 第2月台:往左營方向
|
U-2B 地下二B樓
| 台鐵月台層 台鐵辦公層
| 第3月台:往高雄方向 第4月台:往基隆/東部方向 員工訓練教室
|
U-2C 地下二C樓
| 機房層
| 機房
|
U-3 地下三樓
| 穿堂層
| 台鐵/高鐵.售票處.自動售票機.剪票口.等候區 與捷運車站地下三樓紅線穿堂層連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