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範圍界定,命名標準,詞條結構,目錄結構,其他內容,編輯要點,深度賞析,語言客觀,生動客觀,多家之言,申優規則,
範圍界定
這裡所說的詩文,是指篇幅不長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包括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詩、詞、曲、賦、駢文、古文等,不包括建國以後的現代詩詞。
命名標準
詩文類詞條,不改變題目所表達的信息的情況下優先以各通行版本教科書中所給的題目為標準詞,其次是權威的別集或流傳廣泛的總集中的題目為標準詞。如唐詩宋詞作品詞條,優先以教科書,其次以《全唐詩》《全宋詞》,再以作家別集中的題名為標準詞,例如《小石潭記》《羌村三首》《江城子·記夢》《滿江紅·怒髮衝冠》。
根據中文百科詞條標準名稱規則和編輯慣例,詞條名稱外面不要帶書名號,中間不要出現除間隔號外的標點符號:標準詞中不使用己廢止的繁體字。有關標準詞的規定可參照詞條《中文百科:規範的詞條名》。各類作品的命名標準參考下表:
作品體裁 | 命名規則 | 參考詞條 |
詩 | 以集中作品標題為標準詞 | |
⑴若為組詩,則以以“標題+數量”為標準詞 ⑵若組詩數量不明或有爭議,則以標題為標準詞 ⑶若組詩總題下有分題,則以分題為標準詞 | ||
如果作品集有多層分類,如《詩經》里的作品,一般以“分類+標題”為標準名。 | ||
如果作品沒有題目,或題目已佚或不明,則以首句為標準詞。 | 《明月何皎皎》 | |
詞 | 如果作品有標題,以以下規則命名: ⑴單純標題,以“詞牌+標題”為標準詞 ⑵標題結構為“次標題+自注、小序”,以“詞牌+次標題”為標準詞 ⑶標題為單純自注、小序,以“詞牌+首句”為標準詞。 | |
若作品沒有標題,則以“詞牌+首句”為標準詞 | ||
⑴組詞要求與組詩類似,以“詞牌+數量”為標準詞,值得注意的是,由後人整理成組的不能當作組詞 ⑵組詞若有題目,則以“詞牌+題目”為標準詞。 | ⑴《憶江南三首》 | |
曲 | 與詞略同,省略宮調,即以“曲牌+題目(或首句)”為標準詞 | |
與組詞要求相同 | 《賣花聲·懷古》 | |
文 | 以集中作品標題為標準詞 |
詞條結構
百科名片
百科名片分概述與基本信息欄兩部分。
概述內容要求必須精練,儘量全面,應包含但不限於作品定義性語句(創作年代、作者、體裁)、作品的主要內容、思想感情與藝術特點等。概述圖不強制要求添加。詩詞曲賦類作品意境圖,除非圖片上有明顯標誌能證明是關聯這篇作品的,否則不可以添加;題寫該作品的書法作品圖可以添加。概述圖不宜用作者像。
基本信息欄應填寫作品名稱、創作年代、作品體裁、作品出處、作者(如果作者不明,可以寫不詳或無名氏;如果作者有爭議,應加括弧說明),其他的如外文名稱、作品別名、作品題材、詞(曲)牌可以選填。
目錄結構
依照優質版本編輯要求,詩文類詞條目錄至少包括“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無名氏作品不作強制要求)。依照特色詞條編輯要求,目錄至少包括“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無名氏作品不作強制要求)。文言現象、詞(曲)牌格律等內容一般當作弱相關內容,不建議寫;如果有不同於一般的獨特的格律現象可略作分析。詞條目錄結構參考下表:
目錄名稱 | 編輯要點 | 優質版本要求 | 特色詞條要求 | |
作品原文 | 列出作品的原文(有序者包括序文),如果數量在兩首以上,則按順序列出。不同版本逐一列出,亦可在注釋中體現 | 必需 | 必需 | |
注釋譯文 | 詞句注釋 | 按順序羅列出重要的和少見的詞語,亦可對整句進行注釋;建議按序號標明,並與原文對應,推薦序號為⑴⑵······⒇,如果多於20,可以用數字上標;對生僻字、特殊用法的字要加注拼音(古今漢字讀音不同,多音字中較為生僻的讀音等);對於詞曲作品要對詞(曲)牌作簡要說明 | 必需 | 必需 |
白話譯文 | 以白話文寫出,直譯與意譯相結合,以一種版本為宜,除非有明顯意義差別者,不必列出多種版本,英譯不建議寫,與原文分行保持一致 | 必需 | 必需 | |
創作背景 | 應包括時代背景、個人創作緣由兩方面內容,不強求一定要明確具體年份 | 必需 | 必需 | |
作品鑑賞 | 文學賞析 | 引述名家學者對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評價,最好有正反兩方面評價意見。如果藝術手法內容較少,可以併入賞析里。賞析的內容要連貫,對於多篇賞析文字,要進行整合處理,切忌語義重複語言要求平實即可,修辭、寫作手法要不運用或少運用,注釋、譯文、背景的內容儘量不要出現 | 必需 | 必需 |
名家點評 | 羅列出評論家(在文學界、評論界較權威、著名者,一般人員評論,不建議寫)對作品的評價(最好不要僅僅是一方面),必須列出評價人和評價出處,對於古代及近代名家要求寫出年代,現當代名家要求寫出具體頭銜 | 非必需 | 必需 | |
後世影響 | 講述該作品的地位、對後世文學產生的影響,以及衍生的作品等,部分內容可放在背景或賞析中 | 非必需 | 非必需 | |
作者簡介 | 簡要介紹作者的相關情況,若作者有多種說法則需列出每種說法的作者 | 必需 | 必需 | |
作品爭議 | 介紹關於該作品存在的難以定論的爭議。部分內容可放在背景或賞析中 | 非必需 | 非必需 | |
作品相關 | 包括相關的奇聞軼事、歷史典故等內容。部分內容可放在背景或賞析中 | 非必需 | 非必需 |
以上模板供編輯者參考,可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如“詞句注釋”改成“詞語注釋”,“文學賞析”改成“整體賞析”,“名家點評”改成“名家評價”等),並不是所有詞條都能夠編輯成這些目錄內容;同樣,如果還有緊密圍繞該作品的有意義的內容,也可以根據編輯要求適當添加目錄。
其他內容
義項名
- 古詩文類詞條義項名統一寫“朝代+作者+X(詩、詞、賦等體裁)作/作品”,如《靜夜思》義項名為“唐代李白詩作”;古文小說等作品集內的篇章等義項名也可以寫為“《XXX》中的篇目/篇章等”,如《畫皮》義項名為“《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 現代詩文類詞條義項名統一寫“作者+X(詩、詞、賦等體裁)作/作品”,如《翡冷翠的一夜》義項名為“徐志摩詩作”。
- 外文詩文類詞條義項名統一寫“作者+創作+文學體裁”,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義項名為“普希金創作詩歌(也可以寫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詩歌)”(在作者前面可加上國別,但不強制)。
參考資料
詩文詞條優質版本的參考資料覆蓋率要求在50%以上,特色詞條則要求70%以上,而對於原文、注釋、背景、賞析、點評等重要內容,必須覆蓋有效的參考資料。參考資料不應該來源單一,特色詞條至少有4條參考資料。
詩文詞條專業性較高,而網路上的文章大多不是原創作品,甚至轉載自中文百科,不能用作參考資料,最好使用名家學者編寫的專著、論文等注意使用專著作參考資料要列出引用的頁碼,引用論文作參考資料要列出刊物期號。不建議寫“××(內容)由××(用戶)編寫”。
圖片圖冊與擴展圖冊
在詞條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作品意境圖(如詩意畫)、相關景物圖、作者的畫像(照片)以豐富詞條的可讀性。這並不是硬性要求。圖片不能有商業水印,並且質量要較好,大小適中,畫質清晰。同概述圖一樣,除非圖片上有明顯標誌證明是關聯這篇作品的,否則不可以添加。
詞條標籤
可以寫“詩詞”“詩”“詞”“古詩”“古文”“文學作品”等與作品相關的分類。
編輯要點
詩文類詞條的重點內容是作品鑑賞,也是難點。它要求:1.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敷衍了事;2.要客觀,而不能主觀地去評價;3.要有一定的優美性、靈活性、可讀性,而不能過於死板;4.要有更多的觀點,而不能只寫一家之言。編輯時建議閱讀儘量多的相關專業文獻,然後分別提煉各主要觀點進行整合。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表述方式不同的文章可能核心內容相同或相似,整合時要避免表意重複。
深度賞析
以詞條《登兗州城樓》為例。下圖是該詞條2014-06-15 12:55和2011-05-07 18:32 兩版本的對比:
很明顯,前一版本僅是十餘句話的賞析,有敷衍之意味。而新添加的內容較之更為豐富,更具可讀性,最重要的是賞析的深度有了一定的提高。這完全有賴於不僅可靠而且有深度的賞析資料。建議編輯之前,多找些權威的資料。
語言客觀
編輯鑑賞內容最大的難處在於保持第三方的立場,即客觀性,因為鑑賞的內容是他人對作品的二次理解,本身就屬於主觀演繹,要真正做到客觀中立,就必須採用引述的方式,就是用“某某人說該作品怎么樣”的形式,詞條本身不應該做價值性(作品本身怎么樣、鑑賞本身怎么樣)判斷。
以詞條《一枝花·不伏老》為例。下面是該詞條2013-12-26 22:36和2013-12-27 23:02兩版本對比:
修改前:
這就不由得使讀者想起被縛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羅米修斯,鷹啄食著他的肝臟,他卻昂首怒吼:“我寧肯被縛在岩石上,也不願作宙斯的忠順奴僕!”他對自由的執著,對人生的追求,甘願以生命相交換。這裡,關漢卿身上顯示的也是同樣的一種精神,他的憤怒,他的掙扎,他的嘻笑,也正是這種九死而不悔精神的迴蕩。
修改後:
這裡,關漢卿身上顯示出一種精神:對自由的執著,對人生的追求,他的憤怒,他的掙扎,他的嘻笑,正是一種九死而不悔精神的迴蕩。
鑑賞的編寫最是要求客觀中立。前一版本,1.強迫讀者(這就不由得使讀者想起);2.語言誇張(鷹啄食著他的肝臟······甘願以生命相交換。),這是一些鑑賞資料的通病,而編輯者要做的就是修改這些帶有立場性非客觀的語言。常見的立場性非客觀語言有:本詩、本詞、本文、我、你、我們、我國、大家、特別好、你看······
生動客觀
以詞條《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為例。下面是該詞條部分賞析內容:
詩的三四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兩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艷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時才往上游的特徵,進一步突出一個“春”字,本是畫面所無,也是畫筆難到的,可是詩人卻成功地“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給整個畫面注入了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一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畫面雖未描寫河豚的動向,但詩人卻從蔞蒿叢生、蘆葦吐芽推測而知“河豚欲上”,從而畫出海豚在春江水發時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像得出的虛境補充了實境。蘇軾就是通過這樣的筆墨,把無聲的、靜止的畫面,轉化為有聲的、活動的詩境。在蘇軾眼裡,這幅畫已經不再是畫框之內平面的、靜止的紙上圖景,而是以內在的深邃體會和精微的細膩觀察給人以生態感。前者如畫,後者逼真,兩者混同,不知何者為畫境,何者為真景。詩人的藝術聯想拓寬了繪畫所表現的視覺之外的天地,使詩情、畫意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賞析是要融入一定的感情的,這在大多資料是常見的,編輯者只需避免過於死板或過於主觀即可。引入一些名言、趣言、典故,適當修飾個別辭彙,就可大大增加賞析的趣味性。
多家之言
以詞條《滁州西澗》為例。下面是該詞條部分賞析內容:
這首詩中有無寄託,所託何意,歷來爭論不休。舊注以為這首詩有政治寄託,說是寫“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但過於穿鑿附會,難以自圓其說。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託意”。實則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黃鶯並提時,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後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閒景象中,蘊含著一種不在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慮、悲傷的情懷。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 這首詩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一家之言未免過於單薄,實際上這一段話是融合不同賞析材料而成的,這樣從不同角度、深度分析作品才是完整的,當然賞析儘量偏向於正面,過於負面會影響閱讀和對作品的正確評價(名家點評實際上就是“多家之言”)。
申優規則
1.如果同一個古代文學作品,有多個名稱且其中已有特色詞條,則評審需確認標準詞。如果原來特色的詞條是標準詞,那就駁回新的特色詞條申請。如果不是標準詞,評審者應當告知百科詩文社負責人搬家到正確標準名詞條下。除非原來特色存在明顯問題,否則新申請仍然需要駁回。申請者對標準詞有質疑的情況下,需要提供相關證據。
2.詞條在歷史版本中無優質版本授予記錄(早期創建或編輯時即被系統授予優質的詞條除外)時,符合優質版本達標條件,可單獨申請優質版本。詞條在歷史版本中已經授予過優質版本,且最佳化量滿足優質標準,除非與特色達標時同時授予,否則不可再單獨申請優質版本。特色授予時優質漏標,由編輯者聯繫漏標評審者反饋官方處理。評審者聯繫不到或其他情況,可以聯繫百科詩文社負責人或其他詩文類詞條專審人員評估確認漏標後反饋官方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