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藥後排卵停止綜合徵

口服避孕藥後排卵停止綜合徵是指口服避孕藥停服後有時引起閉經、溢乳及月經稀少等一系列症狀。發生於育齡婦女中服用避孕藥不當者。

介紹,疾病名稱,英文名稱,別名,分類,ICD號,流行病學,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併發症,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相關藥品,相關檢查,

介紹

口服避孕藥後排卵停止綜合徵是指口服避孕藥停服後有時引起閉經、溢乳及月經稀少等一系列症狀。發生於育齡婦女中服用避孕藥不當者。本徵部分患者有噁心、頭暈、頭痛、乏力、食欲不振、乳腺脹痛、色素沉著、黃褐斑、白帶增多、下肢疼痛等症狀。患者停服避孕藥時間達3 個月以上,仍有閉經、或月經稀少、周期明顯不規則。有溢乳,並且伴發不孕。閉經持續6 個月以上時應當治療。治療原則是誘發排卵。絕大部分患者經治療後可恢復月經。

疾病名稱

口服避孕藥後排卵停止綜合徵

英文名稱

amenorrhea syndrome due to contraception

別名

避孕後閉經綜合症;服避孕藥後閉經-溢乳綜合徵;過多抑制綜合徵;過剩抑制綜合徵;避孕後閉經綜合徵

分類

婦科 > 閉經與閉經綜合徵

ICD號

N91.1

流行病學

發生於育齡婦女中服用避孕藥不當者。停藥後仍閉經者占0.8%~1%,發生率與正常群體間閉經發生率相仿。

病因

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婦女,其卵巢受抑制而變小,卵泡小且沒有黃體,皮質多變為硬化型。這和更年期婦女的卵巢外形頗相近似。在月經周期的初期,避孕藥是通過對視丘下部和垂體的作用而抑制卵泡刺激素的分泌。而在中期,則抑制黃體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並改變黃體生成素的放出時期,從而抑制排卵。停服避孕藥後大多數婦女在經過2~3個月閉經後月經都能自然恢復正常。但也有少部分婦女在停藥後丘腦下部-垂體-卵巢軸心功能仍不能恢復而出現此綜合徵。

發病機制

本徵患者卵巢變小,卵泡小、不成熟、無黃體,皮質多變為硬化型,類似絕經期的卵巢。
常用的口服避孕是雌、孕激素合劑,國內所用的Ⅰ號、Ⅱ號避孕藥的雌、孕激素劑量可以抑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抑制卵泡發育與排卵,周期性停用後,可造成撤藥性子宮出血。20世紀80年代的第2代低劑量避孕藥,雌激素含量更低,使部分服藥者子宮內膜增殖不夠,即使加上孕激素也不產生撤藥性流血,80年代推出第3代產品,每月周期用不同的雌、孕激素劑量,相繼服6天、5天與10天,中間5天雌激素量較大,最後10天孕激素劑量最大,使服藥期間的閉經發生率小於1%。停藥後一般在3個月內恢復正常月經,所以停口服避孕藥後已6個月無月經者稱“避孕藥後閉經”。95%~98%的服藥婦女在停藥1年內完全恢復正常排卵。
在停服口服避孕藥後仍閉經的婦女中發現過去常有月經不規則史,長期服避孕藥或採用帶有孕激素的節育器,埋植劑也會使子宮內膜萎縮,不出現撤藥出血,其原因是藥物對下丘腦-垂體長時期的抑制,使機體一直處在低雌激素、高孕激素情況下造成的。停用避孕藥後的閉經婦女中可能伴有溢乳的現象,這可能與開始階段避孕藥中雌激素用量偏大有關,在抑制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同時使催乳素抑制因子(多巴胺)減少,不再抑制垂體催乳細胞分泌功能,從而使血中催乳素升高,出現溢乳現象。另一種可能性是原有潛在的垂體PRL,微腺瘤而未產生臨床症狀,故未曾發覺,服用避孕藥物多年後垂體催乳素微腺瘤逐漸長大,而產生催乳素過高,所以有溢乳,因此,無論避孕藥後單純閉經或伴有溢乳,應先測FSH、LH、PRL以及E2,排除垂體催乳細胞瘤,證實是低促性腺激素、低雌激素的情況,然後對症治療。年輕者在用序貫的雌、孕激素或氯米芬治療後,可誘導卵泡發育,使之恢復排卵功能,若年齡已過絕經期可僅作隨訪即可。

臨床表現

1.部分患者有噁心、頭暈、頭痛、乏力、食欲不振、乳腺脹痛、色素沉著、黃褐斑、白帶增多、下肢疼痛等症狀。
2.患者停服避孕藥時間達3個月以上,仍有閉經、或月經稀少、周期明顯不規則。有溢乳,並且伴發不孕。

併發症

口服避孕藥後排卵停止綜合徵可並發不孕症。

實驗室檢查

雌激素、孕激素值均表現低平,促黃體生成激素及促卵泡刺激素均在最低水平,注射Gn-RH後,這兩種促激素均不出現高峰反應,這說明丘腦下部及垂體均處於抑制狀態。

輔助檢查

宮腔鏡、腹腔鏡檢查。

診斷

1.生育期婦女,服避孕藥前體健,月經正常,可有正常的孕、產史,無溢乳症狀。服用避孕藥後發生上述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尤其突出的是閉經-溢乳和不育的症狀。大部分患者在停藥後半年內,溢乳症狀可逐漸消失、月經恢復,其他症狀消失,也無子宮卵巢的萎縮;少部分患者症狀可持續。
2.實驗室檢查雌激素、孕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及促卵泡刺激素下降。
3.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興奮試驗 促黃體生成素及促卵泡刺激素不出現高峰。

鑑別診斷

口服避孕藥後排卵停止綜合徵應與垂體催乳細胞瘤及其他原因所致的閉經相鑑別。

治療

閉經持續6個月以上時應當治療。治療原則是誘發排卵,通常是投用氯米芬,對大多數病例有效,能夠恢復排卵。如單用氯米芬無效時,可用氯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用潑尼松-氯米芬療法,可收到滿意效果。對乳漏並發閉經者可給溴隱亭。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療法在上述治療均不見效的情況下,也可試用,但應注意避免過剩刺激綜合徵的發生。本徵在治療前一般主張先行孕酮試驗,觀察有無撤退出血,此外尚須做腎上腺皮質功能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Gn-RH興奮試驗並測定血中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及雌激素,以掌握病情和治療反應。

預後

絕大部分患者經治療後可恢復月經。

預防

合理使用避孕藥物。

相關藥品

相關檢查

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雌激素、催乳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