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反流性食管炎的確切病因是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究的方向,根據目前已有研究,可以確定的是這類疾病通常是由抗反流功能下降、食管清除能力降低、食管黏膜防禦屏障作用減弱、食管感覺異常、胃排空延遲,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如
糖尿病、
硬皮病、
腹水等)所引起。
該類患者往往伴有食管下括約肌異常,或胃食管交界處結構改變,如食管裂孔疝。這些異常或改變會造成抗反流功能的下降,胃內容物容易發生反流。
食管的清除能力包括推進性蠕動、唾液中和、食團的重力,其中推進性蠕動最為重要。當食管清除能力降低時,食管無法及時清除反流物,進而導致反流物持續損傷食管黏膜,造成炎症。
當食管黏膜受損時,防禦屏障作用減弱,即便正常的反流也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部分患者食管敏感性增強,也稱為內臟痛覺過敏,對酸敏感性增加。
胃內容物排空延遲,可增加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的機會。
嬰兒、肥胖、妊娠容易發生反流,而硬皮病、糖尿病、腹水、高胃酸分泌狀態也常有胃內容物反流。十二指腸胃食管反流也是重要病因之一。
症狀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狀包括
反流和
燒心、
胸痛、上腹痛、上腹灼燒感、
噯氣等。除此之外,約有21%~63%的患者還會有消化不良的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燒心症狀與心臟疾病沒有任何關係。燒心是胃酸進入食管引起的,其他情形也會造成該症狀的發生,諸如體重過重、懷孕、吸菸或大量飲酒等。
典型症狀表現為燒心和反流。
燒心是指胸骨後或劍突下的燒灼感,這是一種特徵性的表現。常在患者用餐後60分鐘出現,也易發生在平臥、彎腰或腹內壓增高(咳嗽、用力排便、妊娠時)時,部分患者夜間加重。這是由於反流物刺激食管神經所導致。
是指胃內容物不費力的向咽部或口腔湧入,同時沒有噁心、乾嘔和腹肌收縮等先兆。如果反流物是酸味,屬於反酸,可伴有未消化的食物。一般很少發生膽汁或腸液的反流,如果發生,意味著患者存在十二腸胃食管反流。
就醫
雖然反流性食管炎在大多情況下並不嚴重,但一旦出現反酸燒心和胸痛等症狀,持續數天且無法改善和消除症狀時,需要儘快就醫。
就醫指征
患者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按照如下步驟就醫:
當患者有典型的胃灼熱、反流症狀,初步判斷屬於胃食管反流病。如果內鏡下發現食管炎且能排除其他原因食管炎後,可以確診。
當患者情況加重,符合以下情況時,需要進一步確診並調整治療:
持續數天。
服用抗酸劑後症狀無法改善或消失。
症狀嚴重到引起吃飯困難。
合併發熱、頭痛、肌肉酸痛等流感症狀或體徵。
當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應進行緊急處理:
胸部疼痛持續數分鐘。
有食物卡在食道里。
有心臟病史且出現胸部疼痛。
吃飯時口腔或喉嚨痛。
吃東西後不久出現胸痛、氣短。
劇烈嘔吐,嘔吐後有呼吸困難或嘔吐物有血。
診斷流程
當患者出現反酸、燒心、胸痛症狀時,首先考慮尋求消化科醫生的幫助。醫生會對患者進行相關的病史詢問、簡單的體格檢查,觀察是否具有嘔血等狀況。
此外,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
內鏡檢查,以此進一步確診。當內鏡結果顯示
食管黏膜出現變紅、糜爛和潰瘍等徵象時,即可診斷為反流性食管炎。
就診科室
大多數情況下,患者由於出現反酸、燒心、胸痛等症狀,需要到消化內科就診。如果患者出現了食管狹窄、食管癌等併發症,應到胸外科或胃腸外科就診。
相關檢查
詳細的採集病史和體檢是診斷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基礎。患者需要回答醫生的如下問題:
基本情況。包括患者的年齡、職業、是否吸菸酗酒、是否有心臟疾病等。
發病時間。醫生需要了解患者出現症狀的持續時間,以便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自覺症狀。醫生會問患者是否嘔吐和吞咽困難等症狀,以此評估是否要做組織病理學檢查,以此排除Barrett食管傾向。
內鏡檢查。即
胃鏡檢查,是確診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檢查方法。內鏡檢查將在內鏡室進行,由富有經驗的消化科醫生操作。整個檢查過程15分鐘左右,具體檢查時間因病情而異。
食管24小時pH監測。該監測能反映患者胃部晝夜酸反流的情況。
食管24小時阻抗測定。該測定可以比較準確的了解是否有反流發生。
食管測壓。多用於術前評估、食管裂孔疝診斷、pH-阻抗導管定位、排除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等。
核素檢查。患者口服醫生準備的特殊液體,之後平臥位躺在檢查床上,醫生將會進行核素掃描。如果食管出現放射性活性,說明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現象。
食管24小時膽汁監測。該項監測適用於抑酸治療無效、懷疑有膽汁反流的患者。
上消化道鋇餐造影。該檢查可發現中重度食管炎、狹窄、食管裂孔疝等情況,但通常不建議患者接受該項檢查。
鑑別診斷
治療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目的是快速緩解症狀、治癒該病,減少疾病復發,同時預防併發症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進行病因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飲食、休息等一般治療。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避免抗反流物屏障減弱的同時,也需要進行抑制胃酸分泌和促進胃排空的治療,減少胃酸、胃蛋白酶和膽汁等反流物的直接損傷。必要時可考慮內鏡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減少反流發生的措施包括:
藥物治療
主要包含以下幾類:
強力抑酸劑PPI具有理想的抑酸效果,能較快的緩解患者的症狀,使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較高的癒合率。
此類藥物能促進胃的排空,從而減少食管反流。
PPI幾乎可以癒合所有的反流性食管炎,但三分之二的患者在停藥後都會出現症狀復發,因此對於接受抑酸治療的患者,可能還需要維持治療,以此預防復發。
患者使用
制酸劑,可通過中和胃酸來緩解症狀。該療法不能對反流性食管炎起到癒合效果,但可以吸附膽汁,緩解或解除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狀。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以抗反流手術治療為主,最常見手術方式為腹腔鏡胃底摺疊術。該手術主要藉助腹腔鏡來完成,醫生將患者的胃部包裹部分食管,通過胃內壓對食管增加壓力,如此一來食物就較難從胃反流到食管。內鏡治療在國內也早有開展,但其有效性尚待進一步證實。
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預後
大多患者屬於慢性復發性,一旦中止治療會復發。如果患者能夠堅持服藥,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癒率較高,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較小,與食管炎相關的死亡率極低。
併發症
反流食管炎的併發症相對少見,但如果不及時診治,也會出現以下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如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等。
食管黏膜糜爛及潰瘍可以導致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鐵性貧血。
食管炎反覆發作造成纖維組織增生,最終造成食管狹窄。發生率8%~20%。
有癌變傾向,每年癌變率約0.5%。
預防
忌酒戒菸:由於菸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使其處於鬆弛狀態,加重反流;酒的主要成分為乙醇,不僅能刺激胃酸分泌,還能使食管下段括約肌鬆弛,是引起
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飲食,可減少進食後反流症狀的頻率。相反,高脂肪飲食可促進小腸黏膜釋放膽囊收縮素,易導致胃腸內容物反流。
晚餐不宜吃得過飽,避免餐後立刻平臥。
肥胖者應該減輕體重。因為過度肥胖者腹腔壓力增高,可促進胃液反流,特別是平臥位更嚴重,應積極減輕體重以改善反流症狀。
保持心情舒暢,增加適宜的體育鍛鍊。
就寢時床頭整體宜抬高10~15cm,對減輕夜間反流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儘量減少增加腹內壓的活動,如過度彎腰、穿緊身衣褲、紮緊腰帶等。
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避免亂服藥物產生副作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