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鶴號是千鳥級水雷艇的第3艘。本級艦共4艘分別是千鳥,真鶴,友鶴,初燕。此級艦是在倫敦海軍條約第八條中a條,即對600噸以下艦艇不進行限制的範圍而建造。...
1934年的 “友鶴事件”給日本海軍帶來了很大震動,而一年之後發生的“第四艦隊事件”更是令其不得不改弦更張,徹底改變了大正末期以來在艦船設計上求新求變的風氣...
千鳥級水雷艦,是日本建造的其中一種,它在艦體上裝備了大量的武器導致艦體重心不穩,導致其中友鶴在高海況條件下翻沉而造成了“友鶴事件”,後來所有的千鳥型都重...
1934年03月12日“友鶴事件”之際,“龍田”號出任佐世保鎮守府警備戰隊旗艦,與“友鶴”號隸屬的第二十一水雷戰隊同時參加了此次演習。“友鶴”號翻覆後於漂流...
此艦和“初春”“子日”一樣,在“友鶴事件”及“第四艦隊事件”後重新修改了設計。1941年,第一水雷戰隊第二十一驅逐隊(“初春”“子日”“初霜”“若葉”)...
竣工後的龍田號最初都和姊妹艦天龍號一起行動.在此要提出的是在昭和九年三月十二日發生的‘友鶴事件‘中,龍田號擔任佐世保警備戰隊的旗艦,和發生事故的第二十一...
1934年“友鶴事件”後,龍驤進行了降低重心的第一次改裝,加強艦體結構,撤去部分高炮,但不足以治本。“第四艦隊事件”中,該艦飛行甲板前端被巨浪砸塌,尾部機庫被...
原先設計是想參考美國海軍的列星頓級航空母艦作為範本,但是在“友鶴事件”之後所有日本船艦都進行重心的再計算,為了減少側風面積因此列星敦級的艙面甲板設計被全面...
由於艦型渾圓結實突顯長度不足,以致上部構造,乾舷等偏高,因此,1934年“友鶴事件”後進行加強復原性等性能改善工程。1934-35年,迅鯨和長鯨分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和...
“友鶴事件”及“第四艦隊事件”事故之後,高雄級採取了壓載物降低重心的措施,在雙層船殼裡加入250噸壓艙水(後增至450噸),進行了艦體結構加強的改裝。...
此時卻又發生了友鶴事件,不得不對初春級全部6艘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同時終止了剩餘的建造計畫轉而重新設計新型的白露級驅逐艦。 改裝後的初霜航速從36.5節降到了...
為了彌補削減艦艇建造數量導致的數量不足,日本海軍盲目追求單艦戰鬥力,提出許多不合理的要求,迫使設計部門拿出不合理的方案,最終導致1934年友鶴事件(簡單地說就是...
尤於完工後與原先最早設計變化很多,最後飛龍與蒼龍的艦型已相差甚遠,於是便獨立成為飛龍級航空母艦與蒼龍不同的是,在發生友鶴事件之後,日本海軍便不再以較為先進...
1934年的“友鶴事件”[2] 以及次年的“第四艦隊事件”[3] ,終於令日本海軍意識到忽視艦船復原性及結構強度的巨大風險,遂對“飛龍”號的設計做了調整。...
這就是第四艦隊事件。再加上1934年發生的友鶴事件,暴露了日本海軍艦艇在艦體強度和復原能力上有很大的缺陷。之後日本海軍進行了大規模整修工程,對所有艦艇加強艦體...
1933年出任佐世保鎮守府司令長官、積極解決了友鶴事件,他的積極主動精神使調查委員會的森田貫一機關中將讚嘆不已,預言他終究會成為一個偉大人物。...
由於友鶴事件、第四艦隊事件的發生,特型驅逐艦的復原性、船體強度問題顯現出來,包括本艦在內的特III型全體進行了徹底的改善施工。內容如下:...
友鶴事件後,研發了C型。50倍徑127mm三年式主炮連裝B型改 初春型驅逐艦的有明號、夕暮號搭載。最大仰角增加到55度。50倍徑127mm三年式主炮連裝C型 白露型...
在四艘最上級的三四號艦鈴谷號和本艦熊野號開工的時候,發生了震驚全日本的友鶴事件,所以這兩艘正準備建造的重巡洋艦就得以重新修改建造圖,以改正復原性上的缺失...
本艦復原性不強,友鶴事件後進行了性能改善工事。竣工後的嚴島主要作為橫須賀水雷學校的練習艦,中日戰爭爆發後曾出兵中國,太平洋戰爭中主要從事布雷和運輸任務,1944年...
但在友鶴事件後,日本海軍重新檢討一味追求重武裝而導致的復元性不足問題,初春級在建造6艘後中止進行改裝。而建造中的白露緊急停工,徹底改良設計後,從白露以下的...
加上友鶴事件發生,本艦的設計被判為重心過高,於是就在昭和九年(1934)變更計畫,將本艦設計成為一單純的航艦,這就是航艦蒼龍號的由來。完成後的蒼龍號是日本...
航行性能和續航距離也提高了,不過減少1座鍋爐使吃水減少,各種指揮裝置的複雜化和艦橋的大型化等使得重心變高、復原性下降,在友鶴事件和第四艦隊事件之後進行了改裝...
而此時卻又發生了友鶴事件,事件後海軍了解必須徹底解決問題,初春型在建造6隻後中止進行改裝,第7號艦經過重新設計後成為白露型。改裝後的初春型航速從36.5節降到...
津輕是1937年度03艦艇補充計畫中列入的1艘敷設艦,可以看成是沖島級的準同型艦,能搭載93式水雷600顆。與沖島號有部分不同:由於友鶴事件和第四艦隊事件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