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鶴事件

友鶴事件

友鶴號是千鳥級水雷艇的第3艘。本級艦共4艘分別是千鳥,真鶴友鶴,初燕。此級艦是在倫敦海軍條約第八條中a條,即對600噸以下艦艇不進行限制的範圍而建造。由於超過600噸就會受到諸如航速、火炮、魚雷發射管等各種限制甚至占用寶貴的驅逐艦份額,為總噸“對美決戰七成保有量”深感不足的日本海軍只能在這較小的噸位上下文章。

基本介紹,設計過程,

基本介紹

千鳥級設計排水量533噸,卻裝著3門127毫米艦炮(前雙後一),兩座雙聯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航速還達到30節,加上高大的艦橋,戰艦不免搖搖欲墜,卻因【排水量不超過600噸,不受倫敦海軍條約限制】而得到青睞;但這么小的船上裝這么多的武備卻出現了穩心過高、復原力嚴重不足的問題,以致在平靜海況下試航都傾斜嚴重,該艦在全速狀態下進行15°角轉舵下船體出現30°的傾斜,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大為驚恐,於是只能在試航後就返回船廠,在兩側加裝膨出部,這個改動使艦寬增加,相應改善了穩定性,不過卻讓戰艦排水量達到了730噸,已經違反了條約的規定;同時還限制高速狀態下的轉舵角度,以人的力量去抵抗裝備的先天缺陷,但這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還是為日後埋下了嚴重隱患。
1934年3月6日,由“千鳥”、“友鶴”、“真鶴”三艦組成的第21水雷隊以輕巡洋艦“龍田”為假想目標展開夜戰訓練,由於“真鶴”號發生機器故障,列席的只有“千鳥”和“友鶴”。3月11日夜,第21水雷隊和“龍田”抵達寺島水道,12日1時15分開始準備最後的演習項目。當時風浪較大,較大的“龍田”都出現操艦問題,較小的“千鳥”、“友鶴”更是嚴重。為了避免事故,全隊於3時25分接到“演習終止、全隊返回佐世保”的命令,當時刮著20米/秒的東南風,浪高4米,時有陣雨。此後不久,“友鶴”的無線電台因艦體遙擺過大摔落在地板上故障,艦長岩瀨奧市大尉下令用燈光信號與另外兩艦聯繫。
凌晨4時,艦隊在大立島南7海里處受到更為猛烈的巨浪衝擊,此處海面被五島列島、平戶島、九州島海岸合圍,南面向東中國海敞開,在地型、水深、風向合力下,形成了船隻最為畏懼的、由南至北的大三角浪,其波長與千鳥級的固有頻率吻合——4時12分,“友鶴”在風雨中失去聯繫。這離其竣工剛過半個月。
“龍田”首先發現其失去聯繫,但沒有無線電發報機,只能用探照燈搜尋海面,同時向佐世保鎮守府求援。12日天亮後基地航空隊出動飛機搜尋,下午13時“龍田”發現了傾覆的“友鶴”艦體,並派出小艇,用攬繩套住其螺旋槳,以一節航速向佐世保拖運,途中其它救援隊抵達並參加到拖帶工作中,救助隊最大航速在後來達到4節,13日7時15分抵達佐世保,為了扶正船體,“友鶴”的桅桿先被水下作業切除,船腹上也打開幾個洞,向艦內輸入高壓空氣,9時借漲潮時將其引入船塢,並切開船底,救出半死不活的13名生還者。翻覆的戰艦內找到72具遺體,28人失蹤,或許是在逃難中被深海吞沒。

設計過程

水雷艇的設計任務是在夜間外海襲擊敵艦,要求中需要具備90~110°的惡劣環境中具備復原能力,但檢查推測“友鶴”傾覆時只有僅僅40°。精銳的戰艦未及交戰就在平日使用中翻覆,日本各界開始交相指責,佐世保鎮守府司令長官米內光政下令徹查該事件,並立即成立了以加藤寬治海軍大將為首的調查委員會,最終結論是重心過高所致。考慮到如此小的戰艦上裝備如此多的武器也是海軍的要求,因此只給予了本艦設計師,同時也是特型驅逐艦設計者、號稱“造艦鬼才”的藤本喜久雄技術中將謹慎處罰,但因為他一人獨負了事件全部責任,又經過長時間調查追問,身心極度疲勞,次年突發腦溢血去世。終年47歲 。日本海軍在此事件基礎上進行了全軍規模的大檢討,設計部門所必須恪守的底限——復原性這一最重大、最優先的原則被來自其他方面的壓力所排斥了,各界除了反思設計部門的不作為外,也對軍方在條約限制下一味追求超前武備的觀念進行批評。受此影響,包括同一思維策劃的初春級等諸類小型重裝戰艦都進行了徹底的改進,沉重的上層設備被拆除了,並在艦底灌入壓倉物以降低重心以制止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毫無疑問,友鶴事件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除了日本之外,經常在高海況地區活動的海軍國家都開始注意自條約簽訂以來就開始被忽視的戰艦安全性問題,這也間接促進了船隻建造與檢測的更為嚴格程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