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手征性與多重手征性的理論研究

《原子核手征性與多重手征性的理論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張雙全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子核手征性與多重手征性的理論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雙全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原子核的手征性自1997年理論預言並於2001年被實驗證實以來,已成為當前核結構研究的熱點之一。2006年理論計算給出不同粒子空穴組態的三軸形狀共存,從而預言在一個原子核中可能存在多重手征帶的新現象,引起了理論和實驗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本項目將結合當前國內外原子核手征帶的研究趨勢,以及自身的研究經歷和工作基礎,對原子核手征性和多重手征性進行理論研究。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目標有:(1)發展手征模式的集體哈密頓量新方法;(2)探索基於傾斜軸推轉協變密度泛函理論的集體哈密頓量研究;(3)結合協變密度泛函理論和三軸粒子轉子模型,探索原子核中的多重手征帶;(4)理論密切聯繫實驗,相互促進,推動手征性和多重手征性的研究。通過本項目的研究,力圖建立研究原子核手征性和多重手征性的新方法,與實驗工作緊密結合,拓寬對原子核手征性和多重手征性的認識和了解。

結題摘要

自1997年理論預言原子核的手征性並於2001年被實驗證實以來,迄今實驗上已報導四十多例手性原子核。2006年基於協變密度泛函理論進一步預言了在一個原子核中可能存在多重手征帶的新現象,並於2013年在133Ce中首次得到證實。由此,原子核手征對稱性研究的重心已經逐漸轉移到多重手征帶的探索之上。本項目面向這一趨勢,建立了研究原子核手征性和多重手征性的新方法,與實驗工作緊密結合,對多重手征帶進行了探索,拓寬了對原子核手征性和多重手征性的認識和了解。 項目圍繞原子核手征性與多重手征性,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發展了手征和搖擺模式的集體哈密頓量新方法,實現了手征和搖擺模式的二維集體哈密頓量描述,並結合單-j殼的傾斜軸推轉和傾斜軸推轉協變密度泛函理論對集體在實際原子核中的套用進行了探索;結合協變密度泛函理論和粒子轉子模型,密切配合實驗,探索了原子核中的多重手征帶:首次在103Rh中證實基於同一組態的多重手征帶、成功解決了106Ag中的手征疑難問題、首次發現原子核中手征對稱性和空間反射對稱性聯立自發破缺的證據;藉助K圖和方位角圖,首次在角動量投影方法下給出了手征雙重帶的手征幾何;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