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殼貽貝

厚殼貽貝

厚殼貽貝主要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的日本北海道,朝鮮南部的濟州島,黃海、渤海、東海和台灣等地。貽貝用足絲附著在附養物上生活,利用鰓濾食。選食海水中的微小生物以及有機碎屑等。其繁殖季節一年兩次,在浙江海域為每年春季和秋季兩個繁殖期,貽貝是海產貝類中生長最快的種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厚殼貽貝
  • 拉丁學名:Mytilus coruscus
  • 別稱淡菜。海紅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 :雙殼綱
產地產期,形態特徵,營養成分,胚胎髮育,人工繁殖,

產地產期

分布於黃、渤海和東海沿岸,浙江省自然資源較多。

形態特徵

貝殼呈楔形,較貽貝大且厚。殼頂細尖,位於殼的最前端。殼長是殼高的2倍。貝殼後緣圓,殼面由殼頂沿腹緣形成一條隆起,將殼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寬大斜向背緣,下部小而彎向腹緣,故兩殼閉合時在腹面構成一菱形平面。生長線明顯,但不規則。殼面棕褐色,頂部常被磨損而顯露白色,邊緣向內捲曲成一鑲邊。殼內面紫褐色或灰白色,具珍珠光澤。足絲粗硬、黃色。

厚殼貽貝

營養成分

厚殼貽貝是營養價值較高的海水經濟貝類,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廣闊的養殖前景和市場開發潛力。
厚殼貽貝軟體部分(鮮樣)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質量分數分別為74.20%、11.12%、3.10% 和1.70%。共檢出17 種常見的胺基酸,包括7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和4種鮮味胺基酸,分別占胺基酸總量的37.2% 和37.9%;第一限制性胺基酸為異亮氨酸( Ile) 和蘇氨酸(Thr),胺基酸指數(EAAI)為45.27,必需胺基酸的構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模式。礦物質元素中鈉(Na)質量分數最高,其次為鉀(K)和鈣(Ca);微量元素中鋅(Zn)質量分數最高,其次為鐵(Fe),銅(Cu)、Fe、Zn之間的比值合理。

胚胎髮育

厚殼貽貝親貝經陰乾刺激,排出精卵,獲得成熟受精卵,直徑約75μm,在水溫13~20℃的條件下,受精卵分裂,經過桑椹期、囊胚期、原腸期、擔輪幼蟲、D形幼蟲、殼頂幼蟲、匍匐幼蟲等階段,最後變成附著稚貝,其胚胎髮育的全過程歷時35 d。厚殼貽貝親貝暫養溫度要適當,一般在10℃左右。厚殼貽貝胚胎髮育的時間與水溫密切相關,其適宜溫度為13~20℃,並由受精卵開始發育時相對較低的溫度逐步升高。

人工繁殖

厚殼貽貝(Mytilus coruscus)是我國貽貝的主要養殖品種,其苗種主要依靠天然苗種和半人工采苗獲得。2006年浙江海洋學院於嵊泗縣石柱育苗廠,首次突破了厚殼貽貝規模化全人工繁殖和稚貝海區中間培育技術。研究結果表明,厚殼貽貝親貝通過室內強化培養,經人工催產可獲得成熟受精卵,受精率可達95%。在水溫16℃時,受精卵在受精後25min出現第一極體,受精後39h50min發育至直線絞合幼蟲期,胚胎孵化率達92%,在水溫15.8~21℃的條件下,經39d室內人工培育,獲平均殼長0.694mm的附著稚貝1304.7×104ind;附著稚貝經102d海區中間培育,獲平均殼長13.95mm的稚貝404.46×104ind,海區保苗成活率達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