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後的經濟學:目標和手段

危機後的經濟學:目標和手段

《危機後的經濟學:目標和手段》是2014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阿代爾·特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危機後的經濟學:目標和手段
  • 作者:[英]阿代爾·特納
  • ISBN:9787300192666
  • 定價:35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似乎不僅是經濟成長的危機,也是整個經濟體系所依賴的政治信條和經濟學理論的危機。然而,第二次經濟大蕭條還是得以避免,一些人所預言的轉向羅斯福新政式的極端經濟政策也並未出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對這次危機的正確反應或許是:只需要審慎處理經濟復甦過程中所面臨的巨觀經濟挑戰,並對金融監管進行改革以防止危機再次發生。在此書中,阿代爾·特納對這種有點志得意滿的觀點和態度提出了強有力的反駁。書中寫道,2008年至2009年的危機已經對一系列經濟和政治假定以及經濟學理論提出了諸多的挑戰。
特納認為,導致這次危機的理論和政策方面的錯誤,與人們對經濟活動目標和手段普遍持有的一整套過於簡單化的信念密不可分,而這些簡單化的信念在過去幾十年里主導了政策思維。這種居主導性的信念將經濟成長作為目標,將市場機製作為實現目標的萬能手段,而將不平等看作不可避免的和必要的代價。特納對這些觀點逐一進行分析,他認為富裕的已開發國家不應該將更加快速的經濟成長作為首要目標,不平等問題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在危機發生之前,人們將金融市場作為實現經濟成長目標的手段,這種信念是極為偏頗的。他還認為,這些結論對於經濟自由化,對於特定領域的公共政策(包括金融監管和氣候變化),對於經濟學科本身都具有顯著的意義。

圖書目錄

前 言
導 論
第1章 經濟成長、人類福祉和不平等
1.1 經驗證據:有爭議的主張
1.2 平均收入與幸福之間無關聯性的解釋
1.3 分配性活動與創造性活動
1.4 加劇不平等的意義
1.5 不平等至關重要嗎?
1.6 重新考察基本思想框架
第2章 金融市場:效率、穩定性和收入分配
2.1 有效與理性市場:新古典理論與凱恩斯/明斯基理論
2.3 2007—2009年已開發國家的金融崩潰
2.4 金融強度和收入分配
結 論
第3章 經濟自由、公共政策和經濟學科
3.1 經濟成長作為經濟自由副產品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3.2 政策意義
3.3 經濟學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