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化金融調控的目標、工具與模式選擇》是2011年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辛樹人。
基本介紹
- 書名:差別化金融調控的目標、工具與模式選擇
- 作者:辛樹人 著
- ISBN:9787509207505
- 頁數:164
- 出版社:中國市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5-1
- 開本:大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差別化效應必然不同程度地影響貨幣政策調控效果。仍以危機後我國貨幣政策為例,差別化效應表現為金融資源的低效配置,不僅不利於巨觀經濟健康平穩發展,還刺激了國內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並可能埋下未來金融不穩定的隱患。由辛樹人編著的《差別化金融調控的目標工具與模式選擇》研究題目和思路來源於客觀實踐,研究結論也與政策實踐的發展基本一致。本書共8章節,主要內容為差別化金融調控的模式選擇及案例分析,差別化金融調控的政策實踐及啟示,差別化金融調控的對象等。本書研究題目和思路來源於客觀實踐,研究結論也與政策實踐的發展基本一致。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言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l.2 研究思路
1.3 邏輯結構和主要內容
1.4 主要創新點
第2章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文獻述評
2.1 已有文獻對差別化金融調控目標的論述
2.1.1 適應非最優貨幣區的需要
2.1.2 適應國內經濟金融發展不平衡的需要
2.1.3 服務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2.2 已有文獻對差別化金融調控工具和模式的論述
2.2.1 制定單一貨幣政策時重視區域因素
2.2.2 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的差別化運用
2.2.3 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差別化運用
2.3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拓展方向
2.3.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3.2 拓展的方向
第3章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目標:基於貨幣政策效應的視角
3.1 我國貨幣政策非均衡效應的定義及實證檢驗
3.1.1 貨幣政策非均衡效應的定義
3.1.2 貨幣政策區域非均衡效應的實證檢驗
3.1.3 貨幣政策非均衡效應在產業和企業層面的體現
3.2 貨幣政策非均衡效應的原因分析
3.2.1 已有研究的視角
3.2.2 產業部門結構剛性
3.2.3 市場機制發育不足
3.3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
3.3.1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基本目標
3.3.2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具體目標
第4章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中間目標:基於貨幣政策傳導的分析
4.1 貨幣政策傳導理論及研究述評
4.1.1 貨幣政策傳導理論
4.1.2 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變遷和研究述評
4.2 我國貨幣政策傳導主渠道的實證分析
4.2.1 變數選擇:貨幣渠道代理變數的創新
4.2.2 模型選擇和檢驗
4.2.3 實證結論及解釋
4.3 貨幣政策傳導主渠道的理論分析
4.3.1 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格局與信貸傳導
4.3.2 貨幣傳導渠道存在的障礙
4.4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中間目標:信貸結構
第5章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工具:基於商業銀行信貸配給的視角
5.1 信貸配給研究的述評
5.2 信貸配給的基準模型
5.2.1 信息不對稱與最優利率水平內生
5.2.2 信貸配給模型的均衡結果
5.2.3 商業銀行信貸配給的標準
5.3 信貸配給模型的拓展
5.3.1 產業結構剛性下的信貸配給
5.3.2 金融市場競爭與信貸配給
5.3.3 金融機構委託代理與信貸配給
5.4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工具選擇
5.4.1 對已有貨幣信貸工具的評析
5.4.2 信貸結構調整思路的創新
5.4.3 差別化金融調控工具的創新和擴充
第6章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對象
6.1 行業特徵與信貸配置
6.2 行業特徵是企業規模的重要影響因素
6.3 產業變遷是區域差異拉大的主要原因
6.4 行業甄選方法
第7章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政策實踐及啟示
7.1 一般貨幣政策工具的差別化運用
7.2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7.3 差別化金融監管工具
7.4 差別化金融制度工具
第8章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模式選擇及案例分析
8.1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原則界定
8.1.1 統一規劃
8.1.2 相對優勢
8.1.3 激勵相容
8.1.4 責權匹配
8.2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模式選擇
8.2.1 效力邊界止於中觀層面
8.2.2 調控方式的市場化導向
8.3 差別化金融調控與傳統信貸計畫的比較
8.4 差別化金融調控的案例分析
8.4.1 差別化金融調控方案設計的背景
8.4.2 抑制資產部門的信貸需求
8.4.3 增大弱勢部門的信貸供給參考文獻致謝
作者簡介
辛樹人,山東海陽人,經濟學(金融學)博士。在中國人民銀行長期從事調查統計、金融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現任山東省金融學會常務副會長、省金融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金融發展研究》主編。主要研究方向是金融理論與實踐,近年來在《金融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與省部級重點研究課題多項。本論文的階段性成果——《巨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差別性金融調控》,獲得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重點研究課題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