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梵淨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早在
春秋戰國時期,梵淨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
漢代屬“
武陵郡”,以後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
神山、
聖山。
明
隆慶年間至明萬曆中葉(1567年—1588年),明整端政府鎮壓梵淨山以東的“臘爾山苗族大起義”後,在該地區開始修建“南方長城”,並對被破壞的梵淨山佛教進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馬古寺外,另據(道光)《印江縣誌》載,又新建孝慈寺、天慶滲拘辣寺、天池寺;此外還修復了梵淨山老金頂的金頂古茶殿,以及新金頂的釋迦殿、彌勒殿等,同時拓寬天池寺-薄刀嶺-剪刀峽-金頂古茶殿-新金頂釋迦殿、彌勒殿的西朝山大道。明萬曆元年(1573年),金頂《院道碑》詳細記載印江知縣雷學皋重建情況。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貴州播州土司
楊應龍叛亂,禍及梵淨。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梵淨高僧妙玄和尚奏請明神宗重建梵淨。此次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池寺、
三清殿、釋迦殿、通明殿等,《敕賜碑》立戶狼腳於通明殿旁,成為梵淨山“鎮山之碑”。此次重建,使梵淨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腳庵,環山四大古寺”的格局。各寺厘定寺產,招納僧戶,修藏經塔。梵淨山因惠沾皇恩,遂名震宇內,香火盛極一時。
明萬曆(1563年—1620年)、清康熙年間(1654年—1722年),兩次敕封梵淨山,要求官府保護梵淨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腳庵”,清末又設“都司衙門”加以保護。
清康熙年間(1654年—1722年),梵淨山重新敕封並重建,皇庵天池寺被敕名為“
護國寺”,成為梵淨山最大寺廟。梵淨山佛教重新鼎盛,與西南佛教名山峨眉山、
雞足山成三足鼎立之勢。
康乾之世,梵淨山除擴建明代“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另將“六大腳庵”增建至“四十八大腳庵”。
嘉慶元年(1795年),松桃
苗民首領
石柳鄧與湘西吳八月進行“乾嘉起義”,石柳鄧死後,義軍餘部在梵淨山地區堅持達12年之久。道光年間,梵淨山第四次重建:改接引殿為天恩寺(1822年),改通明殿為
報恩寺(1832年)。又擴建孝慈寺朵獄應船(1832年),重塑金頂彌勒、觀音銅佛像等。
鹹豐五年(1855年),貴州爆發“背主漿道鹹同大起義”,銅仁“紅號軍”首領趙子隆在梵淨山三角莊建立根據地。光緒元年(1875年),太平天國軍餘部劉勝扮清軍,持槍入山,趕殺僧尼,四處劫掠。光緒五年(1880年),梵淨山環山五屬團練合編為“松桃協左營練軍”,新任貴州巡簽臘說撫岑毓英親往率軍督剿劉勝,次年(1881年)肅清劉勝。鎮壓“紅號軍”及劉勝後,梵淨山遭到嚴重破壞,滿目瘡痍。為加強防範,巡撫岑毓英奏請於皇庵護國寺建“都司衙門”,稱“護國營署”,對梵淨山實行長達30年的軍管。“兩縣一都司”的設立與調整,有效防止禍亂再起,保證了梵淨山正常的朝拜活動。
光緒六年(1881年)起,在嚴密軍管下,岑毓英令隆參和尚主持重建梵淨。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寺內供奉
雲貴總督岑毓英“長生福祿牌位”一方。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前後,梵淨山第五次重建結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梵淨山位於銅仁地區中部,地處北緯27°49′50″—章紋良28°1′30″,東經108°45′55″—108°48′30″,在貴州
銅仁市印江縣、
江口縣、松桃縣(西南部)3縣交界處,靠近印江縣城、
江口縣東南部、松桃縣西南部。系雲霧山系東延之武陵山主峰,其山體形成於10—14億年之間。
地形地貌
梵淨山是中國黃河以南最早從海洋中抬升為陸地的古老地區。梵淨山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經歷了多次構造變動,中生代的造山運動,把該地區捲走了鄂川湘黔侏羅山式
褶皺帶。由於構造控制,爾後一直處於強烈的隆起區,拔地而起成為武陵山之巔。出露的中元古宇梵淨山群,是陸向裂谷盆地-紅海型新生洋盆地火山沉積岩系;山麓和山頂部分主峰保存的同是上元古宇板溪群-下江群波動陸緣碎屑沉積。
氣候特點
梵淨山地區受東南亞太平洋季風控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夏季受東南海洋季風影響十分顯著,冬季受寒潮影響一般較小。梵淨山年平均氣溫13.1℃至14.7℃,最熱月(七月)平均溫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溫度2℃,氣溫隨地勢增高而降低。年無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時數900—1170小時,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間,降水季節都集中在5—10月份,相對濕度平均達80%。按熱量帶劃分,有明顯的垂直帶譜,從山腳至山頂分別是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總的特點是氣候溫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無嚴寒酷暑。
自然資源
梵淨山保存了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並孑遺著7000萬至200萬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種。其存有生物種類2601種,其中植物2000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21種,占貴州全省受保護植物總數的43%;動物801種,脊椎動物有382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9種,占貴州全省受保護動物總數68%。
植物
梵淨山有4.2平方千米原始森林,為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匯集地,植物種類豐富,為中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見的生物資源基因庫。
從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麓地帶到海拔1300—1400米地帶,主要是地帶性的常綠闊葉林,為梵淨山森林的精華所在,其中有不少仍處於原始森林的狀態,植株密集,林內陰暗,生活著眾多的珍稀生物;從魚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1900—2100米為落葉闊葉林帶。在梵淨山,多合圍粗的大樹,其中好多樹木直徑達到了1米以上。世界上共有15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在梵淨山就有13種。
動物
梵淨山有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黔金絲猴(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譽為“梵淨山精靈”,“地球的獨生子”現存約700隻,僅分布在貴州境內武陵山脈之梵淨山。)、
熊猴、
獼猴、雲豹、
林麝、毛冠鹿、蘇門羚、穿山甲、鴛鴦、紅腹角錐、
紅腹錦雞、
白冠長尾雉和
大鯢(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
兩棲動物)等14種。梵淨山是黔金絲猴的獨一分布區。
主要景點
綜述
原始洪荒是梵淨山的景觀特徵,雲瀑、禪霧、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觀,為梵淨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標誌性景點有紅雲金頂、月鏡山、萬米睡佛、蘑菇石、萬卷經書、九龍池、鳳凰山等。
梵淨山有植物2000餘種,被譽為地球綠洲、動植物基因庫、人類的寶貴遺產。有
華山之氣勢,
泰山之宏偉,
兔耳嶺之奇石。
景點
| 棉絮嶺,西上梵淨山的汽車終點站、西線徒步起點,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頂、老金頂、 鳳凰山。在此可以看到梵淨山的萬米睡佛、又為佛中佛,佛頭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千百年來該地百姓把梵淨山稱作“ 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
|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聖旨而建,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淨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蹟、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碑文寫到梵淨山是“古佛道場”,是“天下眾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紅雲金頂: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連結,兩邊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 彌勒佛。由此印證現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晨間紅雲瑞氣常繞四周,人稱 紅雲金頂。 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主要有明萬曆元年(1573年)的《道院》、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天橋功德碑》等。中途經過 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3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並健康成長。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4個大字。從觀音洞往上為“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
| 黔靈山第一石:西線上梵淨山,到達山頂草甸層後,立於山頭的一尊奇石,像讚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據說清朝大書法家 嚴寅亮(書寫頤和園匾額)書寫“黔山第一”也來自它的靈感。 |
| 萬米睡佛:仰臥在梵淨山頂,長達10000米,為世界之最。千百年來,各地百姓把梵淨山當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
| 蘑菇石:名字來源於形象,上大下小,形似蘑菇。高約十米,有10億年以上歷史。蘑菇石是許多畫家、攝影家都的作品題材。 |
| 觀音瀑布:觀音瀑布位於梵淨山黑灣河景區內,因形狀像一幅手持玉淨瓶的普降甘露的觀音像而得名。 |
| 老鷹岩:梵淨山頂一塊似鷹嘴的岩石,這是一方聳立在山巔的巨石,其形狀像一隻神情嚴視,展翅欲飛的天鷹,屹立於山巔。 |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17年5月10日,梵淨山飲用礦泉水開發生產項目開工儀式在江口縣德旺鄉舉行。
2018年7月,為避免過度商業開發,貴州省政府正式批覆了《梵淨山-太平河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8-2030年)》,對梵淨山景區提出了多項擴容上限。
2018年黃金周期間,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銅仁市旅發委要求該地政府、運營企業做好景區內各集散點、重點路段的秩序維護、安全引導等工作。在配套設施上進行完善,增設休息場所,增加休息座椅。景區增設了智慧景區系統,進入山門可以使用手機掃碼,實行“雲排隊”。
品牌建設
1986年,梵淨山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被譽為“地球和人類之寶”。
2015年11月15日,梵淨山索道獲得全國客運索道5S等級稱號。
2018年6月,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波斯灣西南部的巴林王國召開,梵淨山被提名世界自然遺產地。
2018年7月2日,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決定將梵淨山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8年9月25日,梵淨山世界遺產證書頒發儀式在北京舉行,並頒發世界遺產證書。
2018年10月17日,貴州省銅仁市梵淨山旅遊區達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
文化活動
人文歷史
世界最大彌勒金佛供奉梵淨山。梵淨山是西南地區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傳入梵淨山。北宋初年,在該山西麓的思邛縣興建了貴州省較早的一座寺院——
西岩寺(今印江縣城郊)。(道光)《印江縣誌》云:“西岩寺……宋時建。”《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印江)縣西五里,宋時建。”《貴州名勝古蹟概說》云:“西岩有寺,宋跡也。”西岩寺建於北宋太祖
趙匡胤乾德三年(965年),歷代多次重修,後毀於“文革”,是貴州境內一座有1000年歷史的古寺,實為梵淨山佛教的祖庭。
佛教興起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淨山地區開採硃砂與金礦,派有官員督辦。由於梵淨山風光神奇,佛教於是興盛起來,成為僧眾嚮往的“梵天淨土”,故正式得名“梵淨山”,民間則稱“大佛山”。明初在梵淨山重修西岩寺外,還修建了天馬寺等寺廟。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
思南土司、
思州土司為爭奪硃砂發生戰爭,明政府
改土歸流,在梵淨山環山地區設立思南、銅仁、松桃、
石阡四府。同年,貴州行省正式成立。
到兩百年後的明萬曆年間,梵淨山因有“古佛道場”而被稱為“古蹟名山”。貴州巡撫
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記》(1608年)載梵淨山云:“貴州山以梵淨山為第一,可比天台。”明末浙江詩人謝國梗抗清失敗後,隱居梵淨山,便自號“天台逸人”。
碑石摩崖
“敕賜重建梵淨山金頂序”碑位於金頂東北500米處的老金頂腳,海拔2270米,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為古排樓式,碑帽已脫落,而鑲碑石坊及鼓形護腳、敦厚的台基仍舊完好。額鐫“敕賜”二字,故俗稱敕賜碑。禁砍山林碑,共兩塊,分別刻記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護理貴州巡撫麟慶、貴州布政使司按察使
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為貴州省保護文物。
梵淨山敕賜碑
《敕賜碑》全稱《敕賜梵淨山重建金頂序碑》,為明朝萬曆帝賜封建立,位於梵淨山老金頂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寬1.51米,碑額豎刻“敕賜”兩個大字,左右飾以騰龍拱護紋,上罩彩雲。碑文悉為楷書,計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
護國寺
護國寺:歷代所修寺廟甚多,大小寺廟數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最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護國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產遍及周圍30多里。
釋迦殿、
彌勒殿在金頂上,始建於明朝,左為釋迦殿,右為彌勒殿,中為
金刀峽,天橋橫跨峽上以溝通兩殿。廟後各有一巨石,一名曬經台,一名說法台。
承恩寺
承恩寺:承恩寺建築地處梵淨山絕頂,下臨1000多米的
深谷,舉目四眺,百里風雲盡收眼底,甚為壯觀。
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頂左側,正殿三間,門額陰鐫“敕賜承恩寺”5字,兩側配殿8間,僅存部分殘牆,全部建築面積占地1250平方米。
鎮國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於明代,20世紀50年代傾塌。金頂古廟較多,遺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頂、圓通殿等多處。
紅雲金頂:高約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縫名金刀峽,將金頂一分為二,上有天橋相連。金頂周圍有萬卷經書、蘑菇石、老鷹岩、“金盆洗手”、老金頂。角峰相遂,百丈深淵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
佛光:每逢雨後初晴的上午9時前或下午4時後,在與太陽相對的雲霧中出現五彩光環,中嵌人影,人動影動。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濃霧中還會出現比人高大數十倍的投影,即幻影。梵淨山紅花綠葉四季不敗,珙桐、
杜鵑、玉蘭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輪番開放。數百年來,湘、鄂、川、黔、贛、滇、閩及東西各國善男信女前來朝拜,絡繹不絕,“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若城市然”。
彌勒坐像:明清以來,
彌勒與梵淨山的傳說在該地民間廣為流傳,古人在新金頂巔峰之上建釋迦、彌勒兩殿,作為梵淨山佛教的最高象徵。
明代《敕賜碑》中,對彌勒與梵淨山作專門記載,並稱梵淨山是“無邊法界,極樂天宮”。梵淨山彌勒道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印證。在新、老金頂附近,常常可以看見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認為“佛光”和“幻影”就是“彌勒顯像”。從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遠看,梵淨山就呈現出三座彌勒像並列的景象:老金頂是彌勒坐像,新金頂是金猴朝拜彌勒像,三大主峰相連則是長達萬米的彌勒臥像。
活動
2004年9月23日,“中國梵淨山佛教文化研討會”在印江護國寺召開,中國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大和尚蔚臨,代表中國佛協發表講話。
2005年5月15日,農曆四月初八,在印江舉辦了首屆“中國梵淨山護國寺佛誕節”,又名浴佛大法會,紀念釋迦牟尼2549歲的生日。
特色小吃
梵淨山特產有:
紫袍玉帶石、茶寨貢米、
苦丁茶、岩蜂糖、鍋巴粉;根雕、奇石、盆景、豆腐乾、牛乾巴、社飯、米豆腐、榨蘿蔔、
中華鱘、山麻魚、角角魚、山野菜、珍珠花生、蘿蔔豬等。
旅遊信息
門票
2018年9月20日,貴州省發改委發布了《關於降低部分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通知》。自2018年10月1日起,梵淨山風景名勝區旺季門票價格由110元/人降為100元/人。
門票價格
1.梵淨山門票定價:
旺季成人110元/人;半票55元/人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票價:成人90元/人;半票45元/人
2.往返觀光車票價(單程減半):成人20元/人
3.索道票價:成人往返160元/人;成人單程上90元/人;成人單程下90元/人
優惠條件
1.門票免票範圍:現役軍人(憑軍官證、士兵證等有效證件);殘疾人(憑殘疾證等有效證件);高齡老人(年齡在70周歲以上的老人,憑老年證、身份證等有效證件);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身高1.1米以下兒童。
2.門票半價範圍:學生(在讀大、中專院校本、專科學生憑學生證等有效證件);老人(年齡60至69周歲的老人,憑老年證、身份證等有效證件);14周歲-18周歲未成年人(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
3.觀光車免票範圍:身高1.1米以下的兒童免票,但須監護人陪同。
4.觀光車半價範圍:身高在1.1-1.4米之間的兒童。
5.索道票優惠:身高1.1米以下的兒童免票,但須監護人陪同。(江口方向有索道,印江方向暫無索道待建中)。
優惠信息
2020年2月,為向廣大醫務工作者致敬意,在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的統籌指導下,九個市(州)和貴安新區文化和旅遊部門向全國醫務工作者發出邀請:疫情結束後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全國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者護士證)享受貴州省內420家A級景區旅遊門票免費政策(不包括溫泉景區和景區內特許經營性項目)。
開放時間
遊客入園後須乘坐觀光車到達索道下站,14點以前可選擇從索道下站步行上山(行程約4小時左右),為了保障遊客的安全14點以後登山步道禁止通行,15點停售當日票。日常開放時間: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8:00—19:00;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8:00—18:00。
交通
火車:華東方向的上海、杭州、寧波每天都有始發火車經過銅仁市;華南方向的廣州、長沙、桂林每天有始發火車經過銅仁市;西南的成都、重慶方向每天發往銅仁方向的始發火車非常多;到了銅仁火車站出站口就有前往梵淨山的巴士。北京、武漢、鄭州方向,昆明、貴陽方向坐火車必須先到株六鐵路線的玉屏站下車,再轉乘巴到銅仁汽車站,轉乘巴士至江口汽車站,再轉乘去梵淨山的巴士。湖南
懷化市坐火車到銅仁火車站1小時。
汽車:貴州省外湖南的長沙、
張家界、常德、
吉首、
鳳凰每天都有客運班車發往銅仁,旺季在銅仁汽車北站每天有多班客運車輛發往梵淨山。淡季需先坐車到江口縣汽車站,再轉車去梵淨山。
貴陽、凱里、
都勻、遵義每天均有多班客運車輛發往印江,印江上梵淨山有直達的班車,到站後可乘坐觀光車上棉絮嶺之後步行上金頂,在棉絮嶺還可觀看萬米睡佛。
飛機:銅仁鳳凰機場。
所獲榮譽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鹹豐五年(1855年),貴州爆發“鹹同大起義”,銅仁“紅號軍”首領趙子隆在梵淨山三角莊建立根據地。光緒元年(1875年),太平天國軍餘部劉勝扮清軍,持槍入山,趕殺僧尼,四處劫掠。光緒五年(1880年),梵淨山環山五屬團練合編為“松桃協左營練軍”,新任貴州巡撫岑毓英親往率軍督剿劉勝,次年(1881年)肅清劉勝。鎮壓“紅號軍”及劉勝後,梵淨山遭到嚴重破壞,滿目瘡痍。為加強防範,巡撫岑毓英奏請於皇庵護國寺建“都司衙門”,稱“護國營署”,對梵淨山實行長達30年的軍管。“兩縣一都司”的設立與調整,有效防止禍亂再起,保證了梵淨山正常的朝拜活動。
光緒六年(1881年)起,在嚴密軍管下,岑毓英令隆參和尚主持重建梵淨。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寺內供奉
雲貴總督岑毓英“長生福祿牌位”一方。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前後,梵淨山第五次重建結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梵淨山位於銅仁地區中部,地處北緯27°49′50″—28°1′30″,東經108°45′55″—108°48′30″,在貴州
銅仁市印江縣、
江口縣、松桃縣(西南部)3縣交界處,靠近印江縣城、
江口縣東南部、松桃縣西南部。系雲霧山系東延之武陵山主峰,其山體形成於10—14億年之間。
地形地貌
梵淨山是中國黃河以南最早從海洋中抬升為陸地的古老地區。梵淨山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經歷了多次構造變動,中生代的造山運動,把該地區捲走了鄂川湘黔侏羅山式
褶皺帶。由於構造控制,爾後一直處於強烈的隆起區,拔地而起成為武陵山之巔。出露的中元古宇梵淨山群,是陸向裂谷盆地-紅海型新生洋盆地火山沉積岩系;山麓和山頂部分主峰保存的同是上元古宇板溪群-下江群波動陸緣碎屑沉積。
氣候特點
梵淨山地區受東南亞太平洋季風控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夏季受東南海洋季風影響十分顯著,冬季受寒潮影響一般較小。梵淨山年平均氣溫13.1℃至14.7℃,最熱月(七月)平均溫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溫度2℃,氣溫隨地勢增高而降低。年無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時數900—1170小時,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間,降水季節都集中在5—10月份,相對濕度平均達80%。按熱量帶劃分,有明顯的垂直帶譜,從山腳至山頂分別是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總的特點是氣候溫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無嚴寒酷暑。
自然資源
梵淨山保存了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並孑遺著7000萬至200萬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種。其存有生物種類2601種,其中植物2000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21種,占貴州全省受保護植物總數的43%;動物801種,脊椎動物有382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9種,占貴州全省受保護動物總數68%。
植物
梵淨山有4.2平方千米原始森林,為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匯集地,植物種類豐富,為中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見的生物資源基因庫。
從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麓地帶到海拔1300—1400米地帶,主要是地帶性的常綠闊葉林,為梵淨山森林的精華所在,其中有不少仍處於原始森林的狀態,植株密集,林內陰暗,生活著眾多的珍稀生物;從魚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1900—2100米為落葉闊葉林帶。在梵淨山,多合圍粗的大樹,其中好多樹木直徑達到了1米以上。世界上共有15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在梵淨山就有13種。
動物
梵淨山有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黔金絲猴(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譽為“梵淨山精靈”,“地球的獨生子”現存約700隻,僅分布在貴州境內武陵山脈之梵淨山。)、
熊猴、
獼猴、雲豹、
林麝、毛冠鹿、蘇門羚、穿山甲、鴛鴦、紅腹角錐、
紅腹錦雞、
白冠長尾雉和
大鯢(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
兩棲動物)等14種。梵淨山是黔金絲猴的獨一分布區。
主要景點
綜述
原始洪荒是梵淨山的景觀特徵,雲瀑、禪霧、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觀,為梵淨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標誌性景點有紅雲金頂、月鏡山、萬米睡佛、蘑菇石、萬卷經書、九龍池、鳳凰山等。
梵淨山有植物2000餘種,被譽為地球綠洲、動植物基因庫、人類的寶貴遺產。有
華山之氣勢,
泰山之宏偉,
兔耳嶺之奇石。
景點
| 棉絮嶺,西上梵淨山的汽車終點站、西線徒步起點,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頂、老金頂、 鳳凰山。在此可以看到梵淨山的萬米睡佛、又為佛中佛,佛頭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千百年來該地百姓把梵淨山稱作“ 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
|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聖旨而建,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淨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蹟、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碑文寫到梵淨山是“古佛道場”,是“天下眾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紅雲金頂: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連結,兩邊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 彌勒佛。由此印證現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晨間紅雲瑞氣常繞四周,人稱 紅雲金頂。 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主要有明萬曆元年(1573年)的《道院》、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天橋功德碑》等。中途經過 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3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並健康成長。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4個大字。從觀音洞往上為“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
| 黔靈山第一石:西線上梵淨山,到達山頂草甸層後,立於山頭的一尊奇石,像讚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據說清朝大書法家 嚴寅亮(書寫頤和園匾額)書寫“黔山第一”也來自它的靈感。 |
| 萬米睡佛:仰臥在梵淨山頂,長達10000米,為世界之最。千百年來,各地百姓把梵淨山當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
| 蘑菇石:名字來源於形象,上大下小,形似蘑菇。高約十米,有10億年以上歷史。蘑菇石是許多畫家、攝影家都的作品題材。 |
| 觀音瀑布:觀音瀑布位於梵淨山黑灣河景區內,因形狀像一幅手持玉淨瓶的普降甘露的觀音像而得名。 |
| 老鷹岩:梵淨山頂一塊似鷹嘴的岩石,這是一方聳立在山巔的巨石,其形狀像一隻神情嚴視,展翅欲飛的天鷹,屹立於山巔。 |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17年5月10日,梵淨山飲用礦泉水開發生產項目開工儀式在江口縣德旺鄉舉行。
2018年7月,為避免過度商業開發,貴州省政府正式批覆了《梵淨山-太平河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8-2030年)》,對梵淨山景區提出了多項擴容上限。
2018年黃金周期間,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銅仁市旅發委要求該地政府、運營企業做好景區內各集散點、重點路段的秩序維護、安全引導等工作。在配套設施上進行完善,增設休息場所,增加休息座椅。景區增設了智慧景區系統,進入山門可以使用手機掃碼,實行“雲排隊”。
品牌建設
1986年,梵淨山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被譽為“地球和人類之寶”。
2015年11月15日,梵淨山索道獲得全國客運索道5S等級稱號。
2018年6月,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波斯灣西南部的巴林王國召開,梵淨山被提名世界自然遺產地。
2018年7月2日,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決定將梵淨山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8年9月25日,梵淨山世界遺產證書頒發儀式在北京舉行,並頒發世界遺產證書。
2018年10月17日,貴州省銅仁市梵淨山旅遊區達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
文化活動
人文歷史
世界最大彌勒金佛供奉梵淨山。梵淨山是西南地區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傳入梵淨山。北宋初年,在該山西麓的思邛縣興建了貴州省較早的一座寺院——
西岩寺(今印江縣城郊)。(道光)《印江縣誌》云:“西岩寺……宋時建。”《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印江)縣西五里,宋時建。”《貴州名勝古蹟概說》云:“西岩有寺,宋跡也。”西岩寺建於北宋太祖
趙匡胤乾德三年(965年),歷代多次重修,後毀於“文革”,是貴州境內一座有1000年歷史的古寺,實為梵淨山佛教的祖庭。
佛教興起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淨山地區開採硃砂與金礦,派有官員督辦。由於梵淨山風光神奇,佛教於是興盛起來,成為僧眾嚮往的“梵天淨土”,故正式得名“梵淨山”,民間則稱“大佛山”。明初在梵淨山重修西岩寺外,還修建了天馬寺等寺廟。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
思南土司、
思州土司為爭奪硃砂發生戰爭,明政府
改土歸流,在梵淨山環山地區設立思南、銅仁、松桃、
石阡四府。同年,貴州行省正式成立。
到兩百年後的明萬曆年間,梵淨山因有“古佛道場”而被稱為“古蹟名山”。貴州巡撫
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記》(1608年)載梵淨山云:“貴州山以梵淨山為第一,可比天台。”明末浙江詩人謝國梗抗清失敗後,隱居梵淨山,便自號“天台逸人”。
碑石摩崖
“敕賜重建梵淨山金頂序”碑位於金頂東北500米處的老金頂腳,海拔2270米,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為古排樓式,碑帽已脫落,而鑲碑石坊及鼓形護腳、敦厚的台基仍舊完好。額鐫“敕賜”二字,故俗稱敕賜碑。禁砍山林碑,共兩塊,分別刻記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護理貴州巡撫麟慶、貴州布政使司按察使
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為貴州省保護文物。
梵淨山敕賜碑
《敕賜碑》全稱《敕賜梵淨山重建金頂序碑》,為明朝萬曆帝賜封建立,位於梵淨山老金頂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寬1.51米,碑額豎刻“敕賜”兩個大字,左右飾以騰龍拱護紋,上罩彩雲。碑文悉為楷書,計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
護國寺
護國寺:歷代所修寺廟甚多,大小寺廟數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最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護國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產遍及周圍30多里。
釋迦殿、
彌勒殿在金頂上,始建於明朝,左為釋迦殿,右為彌勒殿,中為
金刀峽,天橋橫跨峽上以溝通兩殿。廟後各有一巨石,一名曬經台,一名說法台。
承恩寺
承恩寺:承恩寺建築地處梵淨山絕頂,下臨1000多米的
深谷,舉目四眺,百里風雲盡收眼底,甚為壯觀。
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頂左側,正殿三間,門額陰鐫“敕賜承恩寺”5字,兩側配殿8間,僅存部分殘牆,全部建築面積占地1250平方米。
鎮國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於明代,20世紀50年代傾塌。金頂古廟較多,遺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頂、圓通殿等多處。
紅雲金頂:高約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縫名金刀峽,將金頂一分為二,上有天橋相連。金頂周圍有萬卷經書、蘑菇石、老鷹岩、“金盆洗手”、老金頂。角峰相遂,百丈深淵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
佛光:每逢雨後初晴的上午9時前或下午4時後,在與太陽相對的雲霧中出現五彩光環,中嵌人影,人動影動。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濃霧中還會出現比人高大數十倍的投影,即幻影。梵淨山紅花綠葉四季不敗,珙桐、
杜鵑、玉蘭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輪番開放。數百年來,湘、鄂、川、黔、贛、滇、閩及東西各國善男信女前來朝拜,絡繹不絕,“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若城市然”。
彌勒坐像:明清以來,
彌勒與梵淨山的傳說在該地民間廣為流傳,古人在新金頂巔峰之上建釋迦、彌勒兩殿,作為梵淨山佛教的最高象徵。
明代《敕賜碑》中,對彌勒與梵淨山作專門記載,並稱梵淨山是“無邊法界,極樂天宮”。梵淨山彌勒道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印證。在新、老金頂附近,常常可以看見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認為“佛光”和“幻影”就是“彌勒顯像”。從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遠看,梵淨山就呈現出三座彌勒像並列的景象:老金頂是彌勒坐像,新金頂是金猴朝拜彌勒像,三大主峰相連則是長達萬米的彌勒臥像。
活動
2004年9月23日,“中國梵淨山佛教文化研討會”在印江護國寺召開,中國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大和尚蔚臨,代表中國佛協發表講話。
2005年5月15日,農曆四月初八,在印江舉辦了首屆“中國梵淨山護國寺佛誕節”,又名浴佛大法會,紀念釋迦牟尼2549歲的生日。
特色小吃
梵淨山特產有:
紫袍玉帶石、茶寨貢米、
苦丁茶、岩蜂糖、鍋巴粉;根雕、奇石、盆景、豆腐乾、牛乾巴、社飯、米豆腐、榨蘿蔔、
中華鱘、山麻魚、角角魚、山野菜、珍珠花生、蘿蔔豬等。
旅遊信息
門票
2018年9月20日,貴州省發改委發布了《關於降低部分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通知》。自2018年10月1日起,梵淨山風景名勝區旺季門票價格由110元/人降為100元/人。
門票價格
1.梵淨山門票定價:
旺季成人110元/人;半票55元/人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票價:成人90元/人;半票45元/人
2.往返觀光車票價(單程減半):成人20元/人
3.索道票價:成人往返160元/人;成人單程上90元/人;成人單程下90元/人
優惠條件
1.門票免票範圍:現役軍人(憑軍官證、士兵證等有效證件);殘疾人(憑殘疾證等有效證件);高齡老人(年齡在70周歲以上的老人,憑老年證、身份證等有效證件);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身高1.1米以下兒童。
2.門票半價範圍:學生(在讀大、中專院校本、專科學生憑學生證等有效證件);老人(年齡60至69周歲的老人,憑老年證、身份證等有效證件);14周歲-18周歲未成年人(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
3.觀光車免票範圍:身高1.1米以下的兒童免票,但須監護人陪同。
4.觀光車半價範圍:身高在1.1-1.4米之間的兒童。
5.索道票優惠:身高1.1米以下的兒童免票,但須監護人陪同。(江口方向有索道,印江方向暫無索道待建中)。
優惠信息
2020年2月,為向廣大醫務工作者致敬意,在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的統籌指導下,九個市(州)和貴安新區文化和旅遊部門向全國醫務工作者發出邀請:疫情結束後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全國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者護士證)享受貴州省內420家A級景區旅遊門票免費政策(不包括溫泉景區和景區內特許經營性項目)。
開放時間
遊客入園後須乘坐觀光車到達索道下站,14點以前可選擇從索道下站步行上山(行程約4小時左右),為了保障遊客的安全14點以後登山步道禁止通行,15點停售當日票。日常開放時間: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8:00—19:00;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8:00—18:00。
交通
火車:華東方向的上海、杭州、寧波每天都有始發火車經過銅仁市;華南方向的廣州、長沙、桂林每天有始發火車經過銅仁市;西南的成都、重慶方向每天發往銅仁方向的始發火車非常多;到了銅仁火車站出站口就有前往梵淨山的巴士。北京、武漢、鄭州方向,昆明、貴陽方向坐火車必須先到株六鐵路線的玉屏站下車,再轉乘巴到銅仁汽車站,轉乘巴士至江口汽車站,再轉乘去梵淨山的巴士。湖南
懷化市坐火車到銅仁火車站1小時。
汽車:貴州省外湖南的長沙、
張家界、常德、
吉首、
鳳凰每天都有客運班車發往銅仁,旺季在銅仁汽車北站每天有多班客運車輛發往梵淨山。淡季需先坐車到江口縣汽車站,再轉車去梵淨山。
貴陽、凱里、
都勻、遵義每天均有多班客運車輛發往印江,印江上梵淨山有直達的班車,到站後可乘坐觀光車上棉絮嶺之後步行上金頂,在棉絮嶺還可觀看萬米睡佛。
飛機:銅仁鳳凰機場。
所獲榮譽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