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貢茶色澤油亮,茸毛多,胺基酸、蛋白質和寧酸的含量較高,同時富含人體必須的硒、鋅等微量元素,營養豐富,滋味鮮醇,清香持久,具有清熱解毒、降脂減肥、防癌抗衰老等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梵淨山貢茶
- 地區:貴州省銅仁市
- 生長地區海拔:1300~1500米
- 文化保護:原產地保護
- 作用:清熱解毒、降脂減肥、防癌抗衰老
- 被稱為:中國茶王樹
簡介,特點,茶葉文化,月餅最好配茶吃,點茶,茶名由來,地理分布,產業優勢,自然優勢,名山出名茶,品牌優勢,勞動力優勢,茶園優勢,從業人員素質,茶葉文化豐富,產業現狀,產業發展方向,
簡介
梵淨山地區完好的生態環境,最佳海拔1300~1500米之間所產茶葉,具“色澤隱翠,湯
色內綠明亮,香高滋味濃純鮮爽,略帶茶香”的特點。歷史上曾為貢品送致宮廷。印江梵淨山茶葉2005年申請了原產地保護.
梵淨山貢茶現已規模生產,品種多樣,價廉物美。其名品如印江生產的“梵淨翠峰”、“梵淨雪峰”、“梵淨綠茶”、“梵淨山貢茶”和松桃生產的“松桃翠芬”、“松桃春毫”等,分別先後榮獲國家、部、省級茶葉評比大獎。
特點
梵淨山貢茶源於“團龍貢茶”,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歷史上印江、松桃 二縣的貢茶都很出名,而今印江的團龍鄉還有高近5米、碗口粗的4壟20株特大茶葉樹。據牟應書等茶葉專家鑑定,這是中國定植綠茶樹中樹齡最長(400~600年)、保留最好、桿莖最大的“中國茶王樹”。
茶葉文化
月餅最好配茶吃
中秋節前夕,各色月餅成了市場的主角。但月餅的糖、油、膽固醇的含量極高。噴香港養和病院糖尿病中心主任盧國榮以為,月餅是不康健食物,市平易近不宜多吃。而且,在品嘗月餅的同時,為連結康健,最好配中國的傳統飲料———茶。
中國茶葉網據理會,吃一個雙黃白蓮蓉月餅,相稱於吃一盤粟米肉丁炒飯和一碗羅宋湯加一杯涼奶茶的熱量。
盧國榮以為,吃月餅時配一杯熱茶是個不錯的選擇。他以為,茶可領受月餅裡面的油,削減積食的機率。但他同時又提示有胃結石的患者,不要過多喝茶,需要最好的減肥茶和最好的減肥藥的朋友可以到減肥藥排行榜網看看。由於茶的某些因素會令患者病情惡化。
盧國榮以為,患高血脂及糖尿病的人更應少吃月餅。他說,近年風行的低糖月餅未必較通俗月餅康健,由於低糖月餅的油及脂肪含量仍舊很高。他提示市平易近要看清楚月餅的卡路里含量。盧國榮說,食用月餅後的1個小時內,人系統體例造的血糖最高,要是選擇在此時做運動,有助於消費過多的熱量。其餘,吃燕麥片等高纖維食物也有助於消化月餅。
而噴香港中醫藥治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勞沛良則流露顯示,熱普洱茶有助於人體分化膽固醇,是消滯佳品。吃月餅後,喝杯熱普洱茶,也便於消化。
點茶
點茶:是古代沏茶法之一。如果說,唐代的煎茶重於技藝, 那么宋代的點茶更重於意境。宋代蔡襄《茶錄》載: "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粥面聚。鈔茶一錢七,先注湯,調令極勻,又添注入,環回去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開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曰:"茶之佳品, 皆點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表明宋代沏茶,時尚的是點茶。
其實,點茶就是把茶瓶里燒好的水注入茶盞中。具體操作是: 在點茶時,先用瓶煎水,對候湯要求與唐代是一樣的。而後將研細茶末放入茶盞,放入少許沸水,先調成膏。所謂調膏,就是視茶盞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盞,再注入瓶中沸水,將茶末調成濃膏狀,以粘稠為度。接著就是一手點茶,通常用的是執壺往茶盞點水。點水時,要有節制,落水點要準,不能破壞茶麵。與此同時,還要將另一隻手用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泡沫),稱之為"運筅"或"擊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注水和擊拂是同時進行的。所以,嚴格說來,要創造出點茶的最佳效果:一要注意調膏,二要有節奏地注水,三是茶筅擊拂得視情而有輕重緩急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點出最佳效果的茶湯來。而這種高明的點茶能手,被稱之為"三昧手"。北宋蘇軾《送南屏謙師》詩曰:"道人曉出南屏山, 來試點茶三昧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點茶,也常用來在鬥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但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享受,能喚來無窮的回味。
茶名由來
(一)梵淨山貢茶名“團龍”
從印江上梵淨山,進入永義鄉團龍村,就會見著村民在山路旁銷售“團龍貢茶”。團龍村是個小地方,但峰巒起伏、溪流潺潺、煙雲蕩漾、霧露滋培,出貢茶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有 關貢茶的記載,不見於縣誌、府志,而是出自家譜。
柴氏家族在團龍村是大族,占了團龍村人口的一半。據說他們的祖先在宋末元初從江西遷來,同時也從那裡帶來先進的生產採制茶葉的技術。現團龍村那30株被確認為我國定植綠茶樹中樹齡最長、桿莖最大、保護最好的中國茶樹王,按柴家後人的說法,是他們的祖先在明朝初年栽種的。專家測定,這些古茶樹至少有450年的樹齡。《柴氏家譜》記載:“永樂辛卯,廣徵方物,土司追逼,苦於無奈。至榮祖急中長智,以團龍茸茗而獻之,上大悅,恩為寵物。”這當中還有著這樣一則故事:早年,這裡的一位土家族老人,一天因氣候變冷,突然受涼,積食難消。數日後,他用土罐煨了一罐茶飲之,肚子頓覺舒服,次日又飲之,食慾正常,神清氣爽。有一次,他又煨了一罐濃茶,放了一個小銅錢泡在裡面,隔了一天一夜後,銅錢居然化掉了。此事張揚開去,很快傳到了朝廷,皇上就想飲用此茶,朗溪土司便用團龍茶上貢,得到皇上的讚許。
該省茶葉專家、高級農藝師牟應書在擺完這則故事後說:化銅錢的事 ,我們沒有試驗,但團龍貢茶所含單寧類物質豐富,毋庸置疑。這種酚類衍生物能緩和腸胃緊張,消炎止瀉。
隨著團龍貢茶名氣增大,游山訪茶的人也日漸增多。在此情況下,永義鄉在團龍村的地盤辦起了較大規模的茶場,並請牟應書與貴州農學院茶葉專業高材生、牟應書的兒子牟春林共同解決團龍貢茶採制技術失傳的問題。牟氏父子在茶場一蹲就是三年,蒐集資料,訪老問僧,在茶園裡研製,最終確定團龍貢茶是扁形茶,得到團龍村及我省茶葉界的認可。恢復的團龍貢茶享譽四方。湖南省農業廳教授、高級農藝師劉先知、湖南省茶葉公司高級工程師劉海梅等八人評茶團,對團龍貢茶的評價是:“外形扁實勻齊、形似龍井並非龍井,色澤隱翠、湯色黃綠明亮、香高滋昧濃純鮮爽、略帶花香,色澤比龍井好。”
地理分布
梵淨山地區完好的生態環境,最佳海拔1300~1500米之間所產茶葉,具“色澤隱翠,湯色內綠明亮,香高滋味濃純鮮爽,略帶茶香”的特點。歷史上曾為貢品送致宮廷。印江梵淨山茶葉2005年申請了原產地保護.
產業優勢
自然優勢
印江屬亞熱帶溫暖的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署,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多雲少日照,最海拔2493.7米,可謂“高山雲霧出好茶” 。宜茶地10萬畝以上,茶園所在地無任何工業企業,無污染、無公害,適合發展無公害茶葉。
名山出名茶
品牌優勢
梵淨山茶葉基地“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由於“品質優良,內質上乘”,從投產以來就陸續獲得各項榮譽。“梵淨翠峰”1992年獲貴州省十大名茶,同年又獲湘、鄂、川、黔四省 邊區名茶評比“一等獎”。1995年,梵淨山系列綠茶獲中國鄉鎮企業出口商品展覽“金杯獎”,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質獎”。1997年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被授予名牌產品,同年“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產品被國家技術監督局評為“質量信得過產品”。1998年被貴州省工商局、省消費者協會評為“消費者協會推薦商品”;1999“梵淨翠峰”再次被第四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名牌產品”並指參加建國五十周年大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成果展。在2000年、2002年、2003年梵淨山牌系列綠茶都獲得湘、鄂、黔、渝武陵山區名優茶評比會的金獎和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原貴州省省長王朝文來印江視察工作,品償“梵淨翠峰”等系列綠茶後,大加讚賞,揮毫提茗:“梵淨翠峰,茶中極品”。“梵淨山”牌系列綠茶從投放市場以來,一直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品牌價值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的生產加工經過近二十年的積累和總結,形成了一套獨具地方特色的技術秘密。2004年成功地申報為省級“梵淨山翠峰”、“梵淨山綠茶”地方標準和原產地域保護,品牌優勢明顯。
勞動力優勢
全縣有13萬勞動力之多,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苦於有力無處使,外出務工每月400---600元工資,除去開支所剝無幾,茶葉產業的發展給他們帶來了在家創業的機會,特別是女勞動力和年老體弱的勞動力也得到充分利用。由於勞動力報酬低,使茶園投入成本低,茶葉生產成本低,市場競爭能力強。
茶園優勢
無性系茶園比例大,發展勢頭好。2001年後定植的13281畝幼齡茶園,均為無性系茶,占茶園總面積70%,無性系品種是當今茶葉發展的主體,是實現茶葉優質高效的保障。
從業人員素質
為了提高全縣茶葉產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從1993年起,縣政府聘請了中國茶科所作為全縣發展茶葉的技術依託單位,到2003年止,全縣從事茶葉工作的專業人才120人,其中: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80多人。通過縣職業技術學校和縣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培訓的茶葉生產、加工、管理等方面的農民技術骨幹8萬人(次),已獲得綠色證書的有2500餘人。目前,全縣有近1萬人正在從事茶葉管理、生產、加工和行銷。現有的技術人員和加工、管理人員完全能夠保障全縣大面積茶園投產後的生產需要。
茶葉文化豐富
印江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梵淨山腳下的“中國茶王樹”就是佐證。梵淨山團龍貢茶在明代就作為皇家貢品,今梵淨山團龍一帶的村民沖儺還願時仍作首選祭祀品。梵淨山團龍“合閉茶”、“雷公茶”有許多神奇古老的傳說,令人神往。印江文化之鄉,書法之鄉,土家風情,長征紅色文化也給茶文化增添無窮的色彩。
產業現狀
(一)茶場規模小,廠房陳舊,設備落後,資金投入不足。最大的企業擁有面積1100畝,最小的企業茶葉面積220畝,規模經營小,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特種名優茶比例小,只有產量的2%,各茶場(公司)獨自為陳,自立標準,自設包裝,茶葉品牌多,知名品牌少。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總量少,市場份額不高。沒有競爭優勢。縣內茶葉市場混亂,以次充次,以劣冒優的現象嚴重。部分茶場因資金不足,管理粗放。
(二)生產、市場缺言統一管理。全縣茶葉品牌從1998年茶葉企業體制改革後,各生產企業協作性差,不願出資進行品牌維護和宣傳,大型且有影響的參評參展活動各企業不願參加,產品質量下降,品牌知名度大不如前。
(三)全縣茶葉企業信貸能力弱,融資能力差,銀企關係特別緊張,影響全縣茶葉產業的發展。
(四)種植分散,投入不足,幼齡茶園抓住了退耕還林機遇,但土地已承包到一家一戶,種植較分散,底肥投入不足。農業工程設施,茶園基礎設施不完善,如路溝、防護林,茶、水、土保持設施不配套,沒有按山區特點嚴格規劃設計茶園。苦丁茶種植面積可觀,但生產、加工技術薄弱,預計成園率低,形勢不容樂觀。
(五)茶農思想素質還跟不上茶葉產業的發展,茶農不了解市場動態,對無公害茶葉認識不足,質量意見差,存在有啥銷啥,以多為是的思想觀念,只顧眼前利益,濫用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造成環境污染,使茶葉衛生質量受到影響。
產業發展方向
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以科技為依託,以組建龍頭企業為突破口,充分發揮聯合整體優勢和區位優勢,加強茶園基礎建設,做強做大“梵淨山”茶葉品牌,理順茶葉管理體制。
(一)統一思想,政策支持。縣委、縣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梵淨山茶葉產業化發展的意見》,為茶葉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必須全縣上下認識統一,保證政策到位,技術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精力到位。茶葉作為特色產業,要與地方政府的“政績”結合起來,發展才會有聲有色。鼓勵和支持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幹部和社會能人領辦茶葉企業。
(二)加強茶園基地建設,全面實施無公害目標。發展有機無公害茶葉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樹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觀念。注重茶園生態環境,為實現無公害茶葉優質化打好基礎。要充分發揮利用好無污染、無公害的自然優勢。加大資金扶持,利用扶貧和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項目資金,扶持高效無性系茶園建設和低中產茶園的改造。建立無公害有機茶病蟲害測報點。成立茶科所,抓好茶樹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快適合地方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優良品種試驗、示範推廣,不斷最佳化品種結構,做到訂購茶苗不出縣。
(三)充分利用“梵淨山”品牌效應,發揮整體優勢。加入WTO後,茶葉產業在國際大市場、大流通、大貿易的背景下,茶葉市場的競爭最終歸終於品牌的競爭,沒有競爭力的品牌,就沒有立足之地。“梵淨翠峰”等梵淨系列綠茶,有很好的名牌效應,打造“梵淨山”總品牌,利於上規模、上批量、上檔次、上效益,利於減少內耗,集中資源優勢,樹立品牌形象,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成立“梵淨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實行股份有限,行業管理。”統一產品品牌、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宣傳、統一產品包裝、統一技術要求、統一門面裝璜,採取集中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以市場引導企業,以企業帶動基地,以基地連線農戶的經營模式,產、加、銷一條龍。
(五)搞好“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的認證工作,申請無公害茶葉認證,為了獲得各種認證資格,梵淨山牌系列綠茶應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茶葉展銷展示會、博覽會,找準“梵淨山牌”等系列綠茶與其它品牌產品的差距,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進,提高品牌質量,把“梵淨山”牌等系列綠茶打造成國內知名品牌,努力爭取獲得國家認定的“綠色證書”。
(六)發展科技興茶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茶葉基地發展要高起點、規範化、科學化栽培。增加科技含量,推廣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提高生產者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做好無公害茶葉開發工作的基礎。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加強骨幹培訓,請專家作常年業務指導,創新學習機制,開展多種層次的技術培訓和管理培訓,努力提高茶葉幹部、從業人員及廣大茶農的專業技術水平。把廣大茶農培養成為知識型農民,讓他們了解茶樹的生長規律、需肥特性及用藥安全性,普及規範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
1、加強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研究和推廣,為實現茶葉優質無公害,在引進新良種的同時要引進配套的良種栽培綜合技術。
2、科學合理施肥。實行測土施肥,根據土壤所需肥料進行合理配方,以利土壤養分的平衡供應,避免盲目施肥,減少浪費,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肥料要以有機肥為主,推廣套用精製有機肥,杜絕不宜施用的化學肥料。
3、把好病蟲防治關。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抓好“三高,三防”農藥和茶葉禁用農藥在茶園上的禁銷禁用。通過電視、專欄、宣傳車、會議、培訓,村規民約等多種形式,公布禁銷禁用農藥,大力加強農業防治,提倡、引導套用生物防治。
4、最佳化茶葉加工技術,改革制茶工藝,更新制茶設備,引進新型茶葉機械。特別是新興起的苦丁茶加工技術和設備。開發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罐裝茶飲料。
(七)嚴把質量關。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梵淨翠峰”等系列綠茶之所以有很高的聲譽,得益於企業對質量的嚴格把關。廣泛宣傳、強化標準意識和質量意識,成立質量監測機構,加強生產過程控制和質量監督,從大田管理,鮮葉採摘,茶葉加工到成品保管等嚴格按無公害茶系列標準進行,對不符合無公害茶要求的,限期整改,確保茶葉產品安全優質。
(八)開闢視窗市場。建立梵淨山無公害茶葉交易市場,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茶葉龍頭企業,外地客商,販銷大戶進行誠信交易,實現印江既是產茶大縣,又是市場強縣的目標,把“印江城”變成“茶葉城”。想方設法在重點綠茶和苦丁茶消費城市設立“專買店”、“鏈鎖店”、“直銷店”。吸納在外地創業且有行銷特長和行銷經驗的人士,制定激勵機制,鼓勵加入茶葉協會,讓他們在所創業的城市宣傳梵淨山無公害茶葉,開拓梵淨山無公害茶葉市場。充分發揮印江駐外地辦事處的宣傳作用。
(九)建立旅遊觀光茶園和旅遊茶館,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和“團龍茶王樹”為依託,把自然景觀和生態茶園結合起來,本著“高起點、高投入、高標準、高效益”的原則,在永義鄉建1000畝科技示範茶園,嚴格按有機茶標準進行生態規劃、設計。建立梵淨山旅遊茶館,弘揚印江茶葉文化,為茶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利用茶館宣傳中國茶葉文化、印江茶葉文化,發揮茶葉文化的歷史文化力、精神文化力和市場文化力。同時宣傳印江文化之鄉、書法之鄉、土家風情、長征紅色文化……。中外遊客旅遊梵淨山的同時,參觀梵淨山生態茶園,品償梵淨山精品茶葉,了解梵淨山茶葉文化,欣賞梵淨山的茶歌茶舞。讓觀光旅遊帶動茶葉發展。
總之,為了全縣茶葉產業健康發展,應採用各種有效措施把茶葉這根支柱做大做強,使茶葉真正成為富民富縣的產業,為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出表率,推進全縣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