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是1988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多羅那它,譯者是張建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佛教史
- 作者:多羅那它
- 譯者:張建木
- 出版時間:1988年
-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 頁數:290 頁
- ISBN:9787540900632
- 定價:4.20 元
- 裝幀:精裝
《印度佛教史》是1988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多羅那它,譯者是張建木。
原始佛教(佛陀正覺後至佛滅當年「第一次結集」;B.C.432~387)根本佛教(「第一次結集」至佛滅後百年「第二次結集」;B.C.387~287)初期部派佛教(佛滅後100年至佛滅後150年;B.C.261~237)中期...
《印度佛教史》是20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日]馬田行啟。內容簡介 作者馬田行敢是日蓮宗僧侶,曾在早稻田大學講授印度佛教史課程。他參與創辦了立正大學並任該大學教授,於近現代日本佛教與佛學都有貢獻。《印度佛教史(宗教文化譯叢)》提綱絮領地呈現了印度佛教發展史。內容涵蓋原始的、部派的...
《印度佛教史》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印度佛教起源、發展、衰亡以及現代復興的歷史。內容簡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印度學者戈耶爾的這部《印度佛教史》依據十九世紀以來印度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描述印度佛教起源、發展、衰亡以及現代復興的歷史。因此,它既是一部印度佛教史,也是一部...
《印度佛教史》是1988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多羅那它,譯者是張建木。圖書目錄 目 錄 攝 頌 第一章 阿闍世王時代 第二章 妙臂王時代 第三章 妙弓王時代 第四章 聖者優波崛多時代 第五章 聖者提地迦時代 第六章 阿育王傳記 第七章 阿育王時期的史話 第八章 毗伽多阿育王時代 第九章...
《印度佛教史》是一部由[日] 平川彰 所著的書籍,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印度佛教史》一書是日本佛教學者平川彰先生論述印度佛教的通史類著作,內容詳盡,敘述簡潔,廣泛綜合東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論理分明,剖析層層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印度佛教的歷史概貌,令讀者耳目一新。本書是“學術性的...
《印度佛教史概說》是202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曾文,姚長壽,本書依據日本百年來研究印度佛教的成果,從整體上介紹印度佛教的起源、發展和衰落的歷史過程,在論述中比較重視考察不同時期的佛教與當時社會歷史背景的關係,內容充實,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內容簡介 《印度佛教史概說》系統而概要地介紹印度...
印度佛教結集 印度佛教結集是一件佛教史事。結集(梵文Sangiti)即釋迦滅度後,弟子們舉行集會,對口傳的佛教經、律進行會誦、甄別、審定,最後用文字確定下來,成為經典。綜合南傳和北傳佛教史料,可以認為,印度佛教史上先後共有四次結集。詳見“第一次結集”、“第二次結集”、“第三次結集”、“第四次結集”。
印度 其中,王授記品系釋尊時代至八世紀頃之印度王統史。此外,各類史話亦散見於佛教經律典籍及注釋書。而於西藏史料中可見豐富的印度、西藏佛教史。其中,布頓(藏Bu-ston )之史書著作尤多,乃為組織印度佛教史之根本資料。中國 我國自古重視歷史,歷代所傳佛教史書亦浩瀚廣博,屬紀傳體者,有梁代寶唱之名僧傳...
印度佛教史/現代世界佛學文庫 《印度佛教史/現代世界佛學文庫》是2013年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渥德爾。作者:(英)渥德爾 譯者:王世安
中國佛教史是指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佛教開始傳入漢地(約在公元紀元前後)。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與此同時傳入。中國佛教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佛教傳入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已有定論。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
60年代以來,印度學術界就種姓制度、歷史環境與生產方式的關係、印度當前社會的性質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討論。印度史學家參加了這場討論,提出了各自的見解。印度佛教史 Yindu Fojiaoshi 印度佛教史籍。藏傳佛教覺囊派學者多羅那他(又名慶喜藏)著於1608年。全書分44章,約十餘萬言,以王朝的更迭為經,以...
宗教文化譯叢(共14冊), 這套叢書還有 《印度六派哲學》《大眾塔木德》《論猶太教》《印度佛教史》《猶太教審判》 等 。作者簡介 莫里斯• 溫特尼茨(1863—1937),著名的奧地利印度學學者。1902年執教於奧地利布拉格大學,主講印度學、語言學及人類學。本書是其不朽的印度學名著。譯者簡介 宋立道,男,1949年...
佛陀時代也尚無如今時僧�耶頌所傳之數論派;與奧義書系思想相併,而認為是梵書系哲學思想的弭曼差派、勝論派、尼夜耶派,其除尼夜耶派於間接關係上尚有討論之外,其餘諸派之成立,均較佛陀為遲。(木村氏“原始佛教思想論”一篇二章)。摘自《印度佛教史》聖嚴法師 編述·東方佛學文化資料叢書·
全書分前後二編,前編敘印度佛教史,包括小乘分派及發展,大乘始興及發展,小大乘教諸學說及密宗宏揚;後編敘西藏佛教史,包括佛教的傳入,前後時期顯密各派之源流,各系傳承法要等。本書涵蓋了劉立千先生在藏族歷史、藏族文學、藏傳佛教教義和哲學等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是藏學研究者和藏學愛好者研究或了解藏學登堂...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選集:印度佛教論集》是201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釋印順。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印順法師有關印度佛教的精彩論述,內容涉及印度佛教史上一些關鍵性問題,如:破僧、佛滅紀年、結集、教難;印度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阿難、龍樹、世親;以及印度佛教的流變等關乎佛教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書目錄...
中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說他是批註世親《俱舍論》的世友,時代未免太遲,不足信。本論出於有部大家之作,故其主要內容,完全依照有部的說法來敘述,特別帶著北方有部正宗毗婆沙師的色彩。論述佛滅後一百餘年(秦、陳譯本都作佛滅後一一六年)至四百年期間,印度佛教分派的歷史和各部派不同的教義(即...
而其力作《印度佛教史序說》(L'Introduction a' l'histoire du Bouddhisme indien,Paris,1844)一書,可說是其佛教文獻研究之金字塔。此外,在巴利語文獻的研究上,布赫諾夫也扮演開拓者的角色。在此領域上,在斯里蘭卡任職的突諾爾(G. Turnour,1799~1843),已在1837年刊行巴利原典《大史》(Maha^vam!sa...
佛教歷譜,藏傳佛教紀年法。專以計算確定佛教史上的事件年代。內容 (1)佛陀圓寂和其他年代的認定;(2)佛經中關於佛法住世年代的確定;(3)按《時輪經》預言,確定當世法王所住年代;(4)印度佛教史重要年代的認定;(5)藏傳佛教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卒、重要寺院的建立及重要著作的撰寫等年代的認定;(6)與藏傳佛教史...
其中,布頓(藏Bu-ston)之史書著作尤多,乃為組織印度佛教史之根本資料。(二)屬編年體者,有宋代志磐之佛祖統紀、元代念常之佛祖歷代通載等;近於紀事本末體者,有宋朝贊寧之大宋僧史略等。此外,隋代灌頂之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唐代冥詳之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等別傳,皆可作為史書之補助資料。又如記載一宗...
[大智度論卷三十八、佛性論卷一、大唐西域記卷十、南海寄歸內法傳序、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華嚴經探玄記卷一、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W. Wassiljew: Der Buddhismus; Th. Stcherbatsky: TheConception of Buddhist Nirva^n!a](參閱‘印度佛教’2215、‘空有論爭’3473、‘瑜伽派’5530)相關解釋 在《...
太陽派,印度教支派。成立於‘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時代。印度佛教史專有名詞 印度教支派。成立於‘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時代。雅利安人原有崇拜太陽(Su^rya)的習俗,西元一世紀時,又受到波斯的太陽神蜜特拉(Mithra)崇拜的影響,此一信仰逐漸發展而成此教派。本派禮拜的形式極素樸而直接,...
印度佛教史 於印度佛教史中,中觀派系與瑜伽派相互對立的大乘佛教兩大教派之一。自二世紀之龍樹開始,歷經提婆、羅侯羅跋陀羅、青目等,至六世紀初,護法、佛護、清辯等論師相繼弘揚中道空觀之旨。其中,佛護與清辯同時就學於眾護,研習龍樹之教說,然兩人見解互異,各自造立論書,批評對方之論說,由是,中...
出版印度天文學之原典,並致力於爪哇古詩之研究,又將古典梵文學作品譯成荷文,且監修‘印度研究’雜誌。特致力於佛教研究,其有名之著作有印度佛教史(Geschiedenis devan het Buddhisme in Indie|, 1881~1883)及 Manual of Indian Buddhism。1891年,校訂出版梵文《本生鬘》(Ja^takama^la^)原典,一八九六年...
書中所敘述的史事和他在八年後所作的《印度佛教史》有互相補充之用。本書中所詳的都在《印度佛教史》中就省略了。因此,要研究印度佛教史,這兩部書都是不可少的。譬如自西元五世紀密宗初興,七世紀中葉以後漸成大宗,直至多氏時代為止(十六世紀),上下千餘年間的傳授源流,漢譯典籍未見記載,得此一書即可...
本論作者世親本來是小乘學者,後在阿瑜陀國聽人讀誦《十地經》而信仰大乘(《西域記》卷五,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第二十二章)。他所作的這一部論在中國佛教教義發展史上曾起過相當的作用。譯者提菩流支和勒那摩提原來都是世親一系的學漢者,世親和安慧的著述最初由他們傳到中國。《歷代三寶紀》依《寶唱...
月稱(Candrakirti,約600-約650)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論師。據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第二十四章記載,為南印度薩曼多人,屬婆羅門種姓。出家後從佛護弟子羯磨羅佛提學龍樹的宗義,曾任那爛陀寺座主。對龍樹的《中論》、提婆的《四百論》作過注釋,著有《人根本中道論頌》《六十如理論頌》等。人物...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多羅那他根據印度僧人口述資料撰寫《印度佛教史》。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在後藏地方首領藏巴汗父子支持下,在拉孜縣建成達丹彭措林,聚眾授徒,弘傳覺囊派教法。同年,應蒙古喀爾喀部之邀,前往蒙古傳教弘法,四世達賴賜以“大慈邁達里呼圖克圖”名號。多羅那他在蒙古以庫倫(今...
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和密教學術中心。又名超行寺、超岩寺。據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等典籍記載。8世紀由波羅王朝著名君主達磨波羅所建,一直受到波羅諸王(750~1199)的保護,為國家寺院之一。位於恆河右岸山坡岩石上,其遺址已不可尋,或為河水所吞沒。據傳該寺規模宏大,裝飾華麗,藏有巨量財寶、文物。全寺共...
《般若經》在印度大乘教中出現最早。據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所述,八千頌的《小品般若》在旃陀羅崛多王時出世,此王若為阿育王之祖,則《小品》當於公元前四世紀之末流出。後於公元179年(漢光和二年)由竺伊朔和支婁迦讖譯為十卷《道行般若》。三國時,潁川朱士行以《道行》義不具足,於公元260年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