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耶·柯羅

卡米耶·柯羅

卡米耶·柯羅(1796.7—1875.2)法國畫家。雖然屬於巴比仲畫派,但居住在巴比仲村的時間並不長,他喜歡旅行,1826一1828年首次到義大利留學。回國後,在楓丹白露、布列塔尼等地旅行,在巴比仲小住,確立了他抒情風景畫派的基本風格。其後,他3次赴義大利,畫了許多優美的風景,他對光和空氣的描繪,常常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畫家的先驅者。這一點尤其突出地表現在陽光的明亮,他一反過去畫家把暗部畫得很暗的做法,而努力使暗部畫得透明、鮮艷,從而使整個畫面的亮度大大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米耶·柯羅
  • 外文名:Corot.Camille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巴黎
  • 出生日期:1796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1875年2月22日
  • 職業畫家
  • 主要成就法國19世紀中期最出色的風景畫家,印象主義畫家的先驅者
  • 代表作品:《池塘邊的三頭牛(埃弗雷的記憶)》《孟特芳丹的回憶
人物介紹,少時經歷,熱衷旅行,羅浮宮博物館,見識豐富,職業生涯,作品簡介,成功來源,評價,

人物介紹

卡米耶·柯羅(1796.7—1875.2)一生經歷了三次革命運動:1830年、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在這一系列激盪的政治風雲中,他切身體驗了從拿破崙一世直至拿破崙三世的興衰;目睹了美術界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直至印象主義的興起與消散。因而,在柯羅身上,具有了各個時代的混合色彩與藝術風格的綜合體現。
卡米耶·柯羅相關書籍卡米耶·柯羅相關書籍
40歲後,他成為巴比松畫派的志同道合者,畫風傾向於這個流派。
除了風景畫之外,科羅還畫過許多精采的人物畫。如《戴珍珠項鍊的女人》、《讀書的間歇》、《鋼琴旁的藍衣婦人》、《騎馬的地亞茲》等。
他所畫的人物自然生動,善於以概括的筆法速寫一般捕捉對象在生活中的姿態,作畫時不拘泥於細節的刻劃,而因此別具一格。

少時經歷

柯羅出生在巴黎一個服裝商人之家,少年時跟隨古典風景畫家貝克多學過畫。
1820年,他從古典風景畫家維克多·貝爾丹學畫;
卡米耶·柯羅作品卡米耶·柯羅作品
1825年去義大利,在那裡生活了三年,充分享受了地中海的陽光與自然的美。回國後他和朋友到各地旅行,後來又兩次去義大利,三次游瑞士,到了荷蘭英國,最後進入巴黎郊區的楓丹白露森林,與巴比松畫家們共享自然寫生的樂趣。成為一個在藝術上獨具奇趣的風景畫家。
巴比松畫派是指19世紀60年代,在巴黎郊外的巴比松村,一群年輕的畫家,常常在楓丹白露森林裡進行創作。盧梭、米勒和柯羅是其中重要的成員。

熱衷旅行

柯羅(1796~1875)Corot,Camille,。1796年7月16日生於巴黎,1875年2月22日卒於同地。
一生堅持旅行寫生。雖然屬於巴比仲畫派,但居住在巴比仲村的時間並不長,他喜歡旅行,1825—1828年首次到義大利留學。
卡米耶·柯羅作品卡米耶·柯羅作品
回國後,在楓丹白露、布列塔尼等地旅行,在巴比仲小住,確立了他抒情風景畫派的基本風格。
其後,他3次赴義大利,畫了許多優美的風景,他對光和空氣的描繪,常常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畫家的先驅者。這一點尤其突出地表陽光的明亮,他一反過去畫家把暗部畫得很暗的做法,而努力使暗部畫得透明、鮮艷,從而使整個畫面的亮度大大提高。

羅浮宮博物館

幾乎走遍了法國,還到過荷蘭瑞士英國和義大利。曾被選為沙龍評選委員會委員。擅長風景畫和人物肖像。
作品大多採用灰色調子,畫面上朦朧的光線透過蓬鬆的樹叢,照射在寧靜的池塘水面和遠處的房屋上面,中景部分則點綴幾個牧人或少女,極富浪漫主義特色。被認為是法國19世紀中期最出色的風景畫家。
他雖和巴比松畫派關係密切,但其繪畫風格並不屬於這個流派。他的創作手法對後來的印象主義有一定影響。
在存世的近3000幅作品中,代表作是《羅馬競技場》、《沙特爾大教堂》、《孟特芳丹的回憶》、《杜埃的鐘樓》等。上述作品均藏羅浮宮博物館。

見識豐富

他目睹了美術史上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興衰,直至印象主義的興起。因而在柯羅的身上染上了各個時代的混合色彩與藝術風格的因素。
他40歲以後,成為巴比松畫派的志同道合者,畫風傾向於這個畫派,與巴比松畫家們共享自然寫生的樂趣,成為一個在藝術上獨具奇趣的風景畫家。

職業生涯

1830年、1848年的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在這一系列激盪的政治風雲中,他親身體驗過拿破崙一世到拿破崙三世的興亡;
柯羅一生創作了3000多幅油畫,其中大部分是描繪田園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新穎,明朗,清俊,柔美,散發著詩一樣的情趣。這與他熱愛大自然,善於觀察、悉心領會大自然一絲一微的變化不無關係。

作品簡介

《池塘邊的三頭牛》
《池塘邊的三頭牛(埃弗雷的記憶)》,1855―1860年,這幅畫表明柯羅的風景畫視角與同時代畫家們完全不同。既不同於盧梭的自然主義畫派,也不同於庫爾貝現實主義畫派,他更喜歡把風景畫畫得富有田園詩般的幻覺意境。柯羅的畫風是經過長時間的錘鍊才形成的:他在19世紀二十年代的風景畫十分突出主題;到了四十年代,自然主義又占了主導位置;五十年代的風景畫則完全是為風景本身而畫。1851年和1859年的法國沙龍對柯羅風格的定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標誌著柯羅風景畫的幾次不同風格的轉變。
《池塘邊的三頭牛》《池塘邊的三頭牛》
這幅油畫與19世紀被稱之為“記憶畫”的一種繪畫體裁有關,其名稱直接來自法國戶外作畫的歷史。柯羅是最早擺脫戶外作畫時的完全用“觀察”取代“想像”的畫家。他作畫時,完美地融入了新古典主義風景畫的手法。這種繪畫手法的演變,對了解他的繪畫技巧是至關重要的。和大多數法國畫家一樣,柯羅從居住了三年(1825―1828)的義大利回國時,帶回了一百多幅在那裡畫的風景寫生,這些畫對他後來的畫室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一張草圖,一、二十年後可以演變成無數張畫。柯羅畢生就是以這種方式進行創作,並在19世紀五十年代前後,以對一生中各個階段繪製的草圖進行“回憶”為基礎,創造了一種把它們重新整合成新的風景畫的繪畫方法。《池塘邊的三頭牛(埃弗雷的記憶)》就是這樣一幅作品。它並不代表某個確切的地方,而是畫家在自己的畫室里,面對畫布進行天馬行空般的想像的結果。柯羅有新古典主義功底,因此,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在畫室里畫風景畫,就像置身一片森林之中。
《孟特芳丹的回憶》
孟特芳丹的回憶》,柯羅 布面油畫1864 ,64×88cm,法國,巴黎,羅浮宮
在大多數得到官方沙龍賞識的油畫作品中,風景只是烘托浪漫、高貴氣氛的一個襯景。然而,19世紀後期,出現了一位天真而具有膽識的畫家,他就是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BaptisteCamilleCorot,1796-1875)。正是他,使得那些畫中的風景不再是理想中發生過某些神跡的地點,而是親切、可以感知的自然。他的畫風幾乎影響了之後的每一位風景畫家。
孟特芳丹的回憶孟特芳丹的回憶
柯羅的畫中充滿了閃耀的光線和空氣,用色彩傳達出陰影和陽光的柔和對比。《孟特芳丹的回憶》便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例子,畫面以灰褐色為主調,描繪了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情景。畫面的近景是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樹下有人正在採摘野花,畫面的左邊也有幾個人在採摘著什麼東西。畫面的中景是一條河,遠景是一抹遠山,山里雲霧繚繞。在這裡,柯羅把這些純粹屬於視覺性的自然景物,演繹成了一首牧歌式的抒情詩:銀白的雲彩,青翠的樹陰,數點輕描淡寫的枝葉在空中搖曳。地面上一切植物的輪廓被打破了,充塞於天地之間,而給予自然以一種統一的情調的,是前人所從沒有在意過的大氣。就這樣,自然界變得無窮,變得不定,充滿著神秘感。在他的畫中,一切都在動,如琴弦所發出的聲音,那么自由,那么活潑,一半朦朧,一半清楚。在這裡,他把氣氛作為一幅畫的主要基調,而把各種色彩歸納在美妙的合音中,在此,風景畫帶上了音樂的韻味,因為這氣氛不獨是統制一切的基調,同時還是調和其他色彩的一種中間色。人們可以再來比較一下前面提到的弗拉格納爾的那張素描,同樣也是有人物活動在近處的陰影里,而遠方有空氣和陽光,而柯羅不是只用單純明暗關係的素描,而是用豐富的色調調和了它們之間的柔和層次。沒有一個畫家能像柯羅這樣,將一種色彩與另一種色彩之間的過渡畫得如此動人、微妙,就像他的為人,謙遜而不著痕跡,他似乎以一套新的手法捕捉到了景色中的閃爍的光線和發光的煙霧,在一片銀灰色的基調中,色彩不僅沒有隱退,反而顯得愈發和諧。

成功來源

柯羅的成功來源於對現實的深切體驗和描繪,“我祈求上帝給我一顆孩子般的心讓我不帶任何成見地觀察大自然。”他的努力有點接近於英國風景畫康斯太勃爾,二人都希望極盡忠實地描繪自然。
看一看柯羅戶外寫生的風景習作便能感覺到,這其中沒有任何程式化的痕跡。大風吹得樹木呼呼倒向一邊,天陰沉沉的,空氣中仿佛還瀰漫著揚起的沙子。然而,柯羅的畫中並不只有現實。與其他畫家相比,柯羅的藝術氣質是溫和的,既沒有弗里德里希風景中的平靜、超然,也不像凡·高藝術的瘋狂,但柯羅風景畫中孕育的詩意卻在古今一切風景畫中獨樹一幟。
卡米耶·柯羅作品卡米耶·柯羅作品
柯羅早年有過一趟義大利的旅行,沿途的所見所聞使他的風景畫有明顯的古典主義特徵。構圖平穩、手法嚴謹,對色度有很高的把握力。他的每幅風景寫生都有著精心的構圖和對色彩的設計,空間與色度之間的緊密關聯有著數學般的推理和計算,對色彩、空間和光線的處理堪稱古典主義風景的典範。
如果說早期的旅行和寫生使柯羅能很好地向自然學習,那么他成熟時期的作品則更多地具有想像力和主觀情緒。“聰明人說得好,跟著人家的腳印走,你就是落在人後。寓真實於人們觀察大自然時所得到的最初印象之中,就是藝術美之所在。假定某一景色使我激動,我一定在潛心表現它的時候,絲毫不放過使我激動的東西。”因此,觀看柯羅的畫,不論是大風的狂嘯還是孟特芳丹的寧靜,人們總能從中體會出某種幽深的意味,這意味如同紮根於現實世界的夢境,不僅感染讀者,也一定深深打動過畫家本人。

評價

柯羅的風景畫,在色彩運用方面,用的最多的是銀灰色和褐色調子,因這類色彩具有寧靜感,能使燦爛的陽光或瀰漫的晨霧展現得更富詩意。熱愛自然是畫風景的首要條件。柯羅十分熱愛大自然,他曾說:藝術就是,當你畫風景時,要先找到形,然後找到色,使色度之間很好地聯繫起來,這就叫做色彩。這也就是現實。但這一切要服從於你的感情。這簡短的幾句話,也許正是柯羅的風景畫的全部秘密所在。
卡米耶·柯羅作品卡米耶·柯羅作品
盧梭米勒等巴比松派畫家一樣,柯羅在對大自然的謳歌中,展現了自己溫柔多情的性格。他畢生徜徉在大自然中,著意臨摹自然界的神奇與妙曼,他將大自然造化的一切進行藝術的再現。他的風景畫,盡顯自然之美、田園之美,既融合了古典主義的典雅,又蕩漾著理想主義的浪漫,還蘊涵著現實主義的真切。他被公認為是19世紀最偉大的風景畫家之一。
《威尼斯大運河》、《芒特橋》、《阿夫賴城》、《梳妝》、《憂鬱的婦人》等是他的代表作。
1875年柯羅在巴黎去世,這位終生未婚,獨自擁抱繪畫藝術的老人,直到生命將盡,手裡仍握著畫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