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

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

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年2月23日誕生在基輔。是俄國至上主義倡導者、構成主義、幾何抽象派畫家,代表作《飛機起飛》、《青色三角形與黑色長方形》、《白底上的黑色方塊》、《白色上的白色》等。1935年5月15日,馬列維奇在列寧格勒家中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
  • 外文名: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 國籍:俄國
  • 出生地:基輔
  • 出生日期:1878年2月23日
  • 逝世日期:1935年5月15日
  • 職業:畫家
  • 代表作品:《飛機起飛》《青色三角形與黑色長方形》《白底上的黑色方塊》
人物信息,主要作品,晚年作品,作品特點,社會影響,人物逝世,

人物信息

父母均有著波蘭血統,生育了九個子女,靠其父管理製糖廠的收入,一大家子過著小康的生活。父親的工作需要從一處鄉鎮跑到另一處鄉鎮,從小馬列維奇就熟悉了農村生活。十幾歲時,馬列維奇見到了從聖彼得堡來到鄉間裝飾教堂的一批美術家,這點燃了他的繪畫熱情,他開始自學,把農民和農村景色當成描繪的對象。不久,馬列維奇認識了在基輔美術專科學校任教的烏克蘭畫家皮莫年科,並進入基輔美術專科學校學習。但這次專業學習沒能持續下去,1896年,由於父親要到庫爾斯克鐵路部門工作,馬列維奇只好中斷學習,隨全家移居庫爾斯克。在這座城市里,馬列維奇找到了一份製圖的工作,緊接著結婚成家,開始了新生活。這時馬列維奇21歲,誰也看不出他未來的發展。
幸運的是,馬列維奇在庫爾斯克結識了一批熱愛美術的年輕人,他們共同組成了當地僅有的美術社團,一起作畫,聯合辦展,度過了一段有意義的歡樂時光。但這種偏遠地區的美術活動遠不能滿足馬列維奇內心的需求,他終於在1904年奔赴莫斯科,希望獲得正規的美術教育,提高自己的修養和技藝。
創作經歷
  到莫斯科後,馬列維奇進入一家著名的私人補習班跟費多爾·雷貝格學習,準備報考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築學院。但事與願違,從1905年到1907年,連續三年,馬列維奇都沒能通過考試,始終進不去這所令人嚮往的全俄最好的美術學院。直到1910年,馬列維奇都只能呆在雷貝格的畫室。雖然無法跨入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築學院的大門,馬列維奇在20世紀最初十來年間已經創作了一些不錯的作品。《有黃房子的風景》(約1904年)是現存的一件馬列維奇最早的作品。在這幅描繪雪天景色的小油畫上,明顯能感到借鑑印象主義繪畫的態度,馬列維奇把目光盯在光色的效果上,並不在意物象的刻畫和空間的表現。不知道他是否見過史楚金收藏的莫奈作品,但他的畫法確實有些接近莫奈描繪魯昂主教堂時運用的手法。《自畫像》(1909年)在創作時間上晚於《有黃房子的風景》,而它借鑑的繪畫風格也晚於印象主義。凡·高、高更等後印象主義畫家取代了莫奈,成為馬列維奇學習的榜樣。在塑造自己的形象時,他不再斤斤計較是否準確地捕捉到光色的微妙變化,而是突出簡潔的形與鮮明的色,藉以傳達主觀的感受。

主要作品

《扛袋子的男人》(1911年)、《在大街上》(1911年)、《浴室里的修腳師傅》(1911—1912年),都是馬列維奇參加“驢尾巴”展覽的作品。這個展覽是由岡察洛娃、拉里奧諾夫發起的,馬列維奇和塔特林是主要的參與者。馬列維奇與岡察洛娃、拉里奧諾夫原本是莫斯科前衛美術團體“紅方塊王子”的成員,因不滿“紅方塊王子”極度傾向法國和德國美術,他們退出該組織成立“驢尾巴”,目的是想發展帶有俄國精神的美術。從馬列維奇的這幾幅水粉畫來看,題材確實俄國化了,但表現手法仍然帶著強烈的法國影響。《扛袋子的男人》展示了一個行走在街上的男人的背影,從他吃力地扛著一個大袋子這種情況看,他顯然是個窮人。不過,這幅畫吸引人的地方還是畫法,馬列維奇用粗黑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輪廓,並用奔放的筆觸塗抹上強烈的色彩。整個畫面具有狂放熱烈的效果,透露野獸主義繪畫的氣息。可以說,沒有馬蒂斯、德蘭、弗拉芒克等人在前的探索,就不會有馬列維奇這幅精彩的水粉畫。能讓水粉畫獲得如此響亮、如此有力的色彩效果,說明馬列維奇在畫藝上有了更大的進展。《浴室里的修腳師傅》表現了俄國鄉村浴室的情景,一名修腳師傅正認真照料一個農夫的大腳。整個對稱式的莊重構圖頗為接近塞尚那幅描繪三人打牌的《玩牌者》,不過在形象塑造上,馬列維奇的手法更自由更奔放,色彩的處理完全放棄了鮮艷明亮的野獸主義原則,以沉著黑灰色調為主,某種程度上近似單色畫。 緊接著,馬列維奇創作了《挑桶的農婦與小孩》(1912年)、《伐木人》(1912年)、《磨刀人》(1912年)、《暴風雪後的鄉村晨景》(1913年)、《莫斯科的英國人》(1914年)等一批油畫。看著它們,就會明白馬列維奇又迷上了繼野獸主義之後興起的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
馬列維奇作品《絕對主義的創作》馬列維奇作品《絕對主義的創作》
1915年12月,在彼得格勒舉辦的“0,10”展覽會(最後的未來主義展覽會)上,馬列維奇推出了一批“至上主義”繪畫,與此同時,他出版了題為《從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走向至上主義》的小冊子,向世人闡釋了自己的藝術理想和主張。至上主義(Suprematism)追求的是純粹的、絕對的美術。在馬列維奇的心目中,排斥了再現性因素的純抽象的至上主義繪畫代表著美術的最高境界,是新文明的開端。至上主義之前的全部繪畫一直受到自然形狀左右,一直期待著擺脫控制,用自己的語言講話,無須考慮什麼理性、常識、邏輯、哲學、心理學、因果律、技術變化的因素,至上主義繪畫就是這樣講話的繪畫,取消具體的表現對象,把關注集中在純形式上,才能釋放出一切偉大美術中的本質美。所以,馬列維奇反覆探索純幾何形的組合,相信在這種創造性的美術活動中感覺至高無上,他之所以把自己的新創造稱為至上主義,原因就在於此。
《飛翔的飛機》(1915年)、《無題》(1915年)、《八個紅色長方形》(1915年)等都是出現在“0,10”展覽會的至上主義繪畫。這些繪畫已經完全擺脫了自然形狀的束縛,不再具有任何再現的特點,只有純粹的幾何形的排列組合。在探索幾何形抽象繪畫方面,馬列維奇稱得上是先行者,與其呼應的則是另一位幾何形抽象繪畫大師、荷蘭人蒙德里安
在經過一系列多種幾何形、多種色彩變化組合的實驗後,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達到了最精美最純粹的境界。《無題》(約1918年)、《至上主義構圖:白上白》(約1918年)可以視為這種新境界的樣品。從形式上說,《至上主義構圖:白上白》跟馬列維奇某些前期的至上主義繪畫如《繪畫性現實主義,帶背包的男孩——第四維色塊》(1915年)有相似之處,但實際上兩者有很大不同。《黑色正方形》(1929年),是馬列維奇這時少見的至上主義繪畫。跟極簡的《至上主義構圖:白上白》相比,這幅畫的圖形安排得更規整,黑色正方形不偏不倚出現在白色畫布的正中央。在與代表著無限的虛空的白底色的強烈對比下,黑色正方形有力地展示了純情感的表現力。除了《黑色正方形》這樣的抽象繪畫,馬列維奇創作的《收穫》(約1927—1929年)、《曬乾草》(約1927—1929年)、《人與馬》(約1928—1929年)、《複雜的預兆》(約1930年)等一大批繪畫都屬於具象繪畫。想必馬列維奇已改變了看法,不再堅持認為可視的客觀景象毫無意義。雖然回歸具象,但馬列維奇的立足點還是現代主義,而非寫實主義。《曬乾草》中的巨大農夫形象以及田野的場面,與1912年的《伐木人》頗為相近,只不過新作上的人物更突出,整幅畫更富莊嚴的紀念性。《複雜的預兆》同《曬乾草》相比,呈現出以往不曾見過的特點,熟悉義大利畫家基里科作品的人一眼就會看出這幅畫的“基里科味”。
馬列維奇作品《至上主義構圖:白上白》馬列維奇作品《至上主義構圖:白上白》

晚年作品

《運動員》(約1930—1932年)、《美術家之妻像》(1933年)、《自畫像》(1933年)代表了馬列維奇最後幾年的繪畫藝術。《運動員》在不畫大畫的馬列維奇的全部繪畫中要算是最大的畫了。在表現運動員時,馬列維奇顯然不重視刻畫他們的個人特徵,他把四個運動員簡化成類型化的形象,省略了他們的面孔,讓他們以同樣的姿勢站成一排,從而使這幅運動員的繪畫帶上了拜占庭聖像畫的意味,同時結合進運動員形象中的幾何形色塊也讓人不禁會想到至上主義的繪畫。與面目獨特的《運動員》相比,《自畫像》則平實了許多。鮮艷明快的色彩與其晚年的那些現代主義傾向的繪畫沒什麼兩樣,使這幅畫具有了很強的視覺吸引力,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整個形象的塑造。可以說馬列維奇回歸了寫實性的繪畫傳統,細緻地再現了他本人的形象。在突出莊嚴的基督般的意味、強化美術家的神聖感的同時,馬列維奇一直沒忘記刻畫他特有的面貌,從而實現了個性化與普遍性的統一。注視著這幅美術家肖像,我們能感到馬列維奇的自尊,這是一位堅信自己價值的創造者。在馬列維奇逝世後,這幅自畫像就掛在其遺體上方,成為最終陪伴著馬列維奇的作品。
馬列維奇作品《自畫像》馬列維奇作品《自畫像》

作品特點

馬列維奇的繪畫趣味和藝術追求與當時莫斯科年輕一代美術家的趣味和追求是合拍的,希望有所創造的新人大多接受西歐美術家尤其是法國各種新潮美術家的影響。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象徵主義、野獸主義的觀念和實踐成為莫斯科大批剛剛踏上前衛美術之路的年輕人競相仿效、廣為研究的對象,出版物、展覽會讓新人們在見識了凡·高、高更、波納爾、德尼、魯奧、德蘭等人的繪畫之外,也讀到了馬蒂斯的《畫家筆記》等著作。馬列維奇與拉里奧諾夫、岡察洛娃等友人就是在這種學習法國和西歐美術新潮的熱烈氛圍里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社會影響

馬列維奇的抽象美術實驗在俄國、在歐洲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美國著名的美術史家巴爾在其名著《立體主義與抽象美術》中寫了以下一段文字:“馬列維奇在抽象美術史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開拓者、理論家和美術家,他不僅影響了俄國大批的追隨者,而且通過利西茨基和莫霍利納吉影響了中歐抽象美術的進程。他處在一個運動的中心,這個運動在戰後從俄國向西傳播,與荷蘭風格派東進的影響混合在一起,改變了德國和歐洲不少地區的建築、家具、印刷版式、商業美術的面貌。”至上主義美術儘管只是馬列維奇整個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階段,但無疑是他最有價值的創造。跟此前那些帶有他人影響痕跡的作品不同,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的作品顯示出鮮明的個性,誰也說不出什麼模仿某派某家的地方。正是這種鮮明的新風,才會讓不少人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開拓更多的美術新天地。時至今日,馬列維奇早已不是少數美術家和欣賞者才知道的無名者,而是寫入每一本20世紀美術史的大人物,一位公認的幾何形抽象美術的先驅者,一位對抽象美術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美術家。

人物逝世

生活條件一直不太好的馬列維奇從1933年起就感到身體不適,1934年,他被確診患了癌症。在最後的日子,馬列維奇希望到國外就醫的想法也沒能實現。1935年5月15日,馬列維奇在列寧格勒家中去世。遵照他的遺願,馬列維奇的骨灰被埋在涅姆齊諾夫卡村的一棵橡樹下。二戰把這一切都毀掉了,蘇聯也長期不提及馬列維奇,一直到了1988年,列寧格勒的俄羅斯博物館才為他舉辦了紀念展,在涅姆齊諾夫卡村也為他新建了紀念碑,墓碑的設計重現了馬列維奇喜愛的至上主義正方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