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族

占族

占族是中南半島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越南中南部的寧順省平順省富安省平定省安江省西寧省胡志明市等省市以及高棉、泰國等國家。

占族有悠久的歷史,歷史上曾在越南中南部建立過占婆王國,是東南亞地區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

占族所使用的占語南島語系,有本民族的文字。占族的宗教信仰因地區而異,越南的占族主要信奉印度教和本土化的伊斯蘭教,高棉的占族主要信仰什葉派伊斯蘭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占族
  • 外文名:The Cham
  • 人口:越南16萬,高棉24萬 
  • 分布:越南、高棉 
  • 語言:占語 
  • 宗教:印度教、伊斯蘭教 
語言文字,民族起源,歷史淵源,分布地區,越南境內,其他國家,宗教信仰,文化藝術,民間文學,傳統服飾,音樂舞蹈,建築雕塑,風俗習慣,母系制度,氏族制度,喪葬習俗,

語言文字

占族的語言屬南島語系,是一種多音節非聲調語言,擁有與馬來語相近的底層辭彙,但許多語法與馬來語有差異。占族使用巴利文系統的占文,占文由左至右書寫,字母因地區而有差異。高棉占文的字母表包括4個元音,2個雙元音和29個輔音。越南占文字母表有五個短元音,五個長元音,和四個雙元音。除了這些字母外,還有一些符號和元音一起使用來影響他們的發音。

民族起源

作為中南半島上使用南島語的主要族群,占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俗。占族曾在越南中部和南部地區建立占婆國,前後歷時超過千年,是東南亞地區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占族的源流歷史一直是學界關注的問題,關於占族的起源一直以來有兩種假說,一種假說認為占族人群主要源於南洋群島地區南島語系人群的移民,即支持人口傳播模式;另一種假說則認為,占族人群主要是中南半島南部的土著居民(如孟-高棉人)吸收南島語系人群的相關文化而不是大量移民所形成的,即支持文化傳播模式。為了解決這個疑問,各國學者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和民族學等方面的工作。2010年至2012年期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越南河內醫科大學開展合作,從遺傳學上進一步探討占族的源流歷史。在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院士的帶領下,分別從母系遺傳和父系遺傳兩個分支,對占族人群線粒體DNA、Y染色體遺傳標記做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占族人群的母系遺傳主要為孟-高棉人等中南半島南部的土著居民。父系分別來自馬來群島、中南半島和印度等南亞地區。

歷史淵源

占族歷史上曾在越南中南部地區建立過一個著名的古王國,名為占婆補羅(Campapura)。其中的“補羅”是梵文“城邑”的意思,因此在漢文史籍上,亦稱之為“占城”。占城是個歷史悠久的濱海國家,早在大約192年左右(漢獻帝初平年間)就已出現。占婆建國初期,中國史書稱之為“林邑”,南北朝以後則改稱“占城”,但在考古發現的碑銘中,他們始終自稱“占婆”。占婆國的領土範圍在最大時從現今越南北部的橫山山嶽沿著中部海岸延伸到南部的藩切,與高棉(扶南/真臘/高棉)接壤,縱橫近1000公里。
占族老者占族老者
與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交趾(越南北部)不同,占婆獨立後曾受到印度文化的強烈影響,有“印度教化王國”之稱。在政治方面,印度教神化王權,並按照印度模式組建占婆的國家機構,制定典章制度。在社會方面,印度文化的傳入使占婆國上層社會仿照印度的種姓制形成婆羅門剎帝利等級。宗教方面,印度教盛行,廣建寺院,供奉印度教神靈,濕婆神地位突出。
占婆在歷史上與中國交往甚密,中國南方種植的優良水稻品種之一“占城稻”,就是由占婆引進中國的。他們的海上貿易也十分活躍,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一書中指出,占城是“海外諸蕃國”中西南諸國的“都會”之一。與宋朝有密切貿易關係的阿拉伯等國商船東來時往往在占婆國逗留,然後從占婆出發,走海路若順風的話,半個月即可到達廣州。“占城、大食之民,歲航海而來賈於中國者多矣”,宋元時期,占婆國商人曾遍布中國東南沿海。
公元十世紀交趾獨立建國以後,占越兩國交戰頻繁,前後經歷700年,最終以占婆國的失敗而告終。曾經興盛一時的占城國滅亡,並於17世紀末劃入越南的版圖。現今的占族為占婆國的後裔。

分布地區

越南境內

越南占族約有16萬人,集中居住在中部南區的寧順、平順兩省以及南部一些地區。占族又稱占婆族,占城族,而居民們自稱為“占姆”人,他們還被稱為“赫衣”人。
占族傳統服裝占族傳統服裝
居住在越南中部南區沿海的占族人,絕大部分是農業居民,他們善於耕種水田和種植果樹。居民們在興修水利方面,歷史悠久,在藩朗平原地區尚保留有一些古代的水利設施,如建於公元12世紀的查爾格靈水壩,建於17世紀的麻兼水壩等。在一些地區還存有許多水庫和幾何形水渠灌溉系統的遺蹟。
居住在越南南部的占族居民,主要以捕魚、手工織布和經商為主。在歷史上,占族就是一個善於捕魚和航海的民族,曾擁有強大的航海船隊,而歷史上與中國交往,也主要是通過海路進行。由於航海業發達,造船業也很興旺,占族居民掌握著很高的造船技術。占族還有一部分居民以經商為主,長期以來,占族商人與越人寮人高棉人,以及與東南亞一些國家都建立了貿易關係。

其他國家

占族是一個分居幾個國家的跨境民族,除越南以外,在高棉、泰國也有占族居民居住,高棉的占族約有24萬人,泰國約有四千人。儘管占族居民分布地區較廣,但他們的文字、語言都是統一的。
我國海南省三亞市羊欄區回新、回輝兩個鄉,大約有回民4000多人,自稱烏占。這裡的回民有自已的語言,語言學家調查得知,在他們的語言中有許多越南占族的成分。《宋史》卷489載:“雍熙三年(986年)……儋州(今海南省境內)上言:占城人蒲羅遏為交趾所逼,率其族百口來附。”此後還有占人從越南遷到海南島,史書記載,順風時,一日可從瓊州(今海南省)到占城。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跨國境而居的民族,一是漂洋過海遷移的,二是隔海而居,三是遷到我國後,族稱已完全不同。

宗教信仰

越南的占族,按宗教區分可分為4個支系。第一個是婆羅門占族,即印度教影響的占族。這一支系人數最多。第二支係數量也相當多,為婆尼占族,也稱舊回教占族。第三支系是新回教占族,即伊斯蘭占族。還有不信奉任何世界性宗教的占族,叫做赫雷占族。
占族穆斯林占族穆斯林
婆羅門占族和婆尼占族主要生活在寧順和平順兩省。婆羅門占族自稱為本地占族或婆占,他們沿襲了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婆尼占族信奉的是本土化的伊斯蘭教,他們供奉真主安拉和先知穆罕默德。然而他們所信奉的伊斯蘭教早已完全本地化,與當地民間信仰合為一體,獨立於伊斯蘭世界。
伊斯蘭占族信奉正統伊斯蘭教,因此也被叫做新回教占族,以區別於舊回教占族。他們主要居住在安江省、西寧省和胡志明市等地。他們是移居高棉的占族,後因客觀原因,又回遷並生活在南部地區。
赫雷占族主要生活在平定、富安等省,沒有受到任何宗教的影響。他們信奉一種原始信仰,文化與周邊的巴那族和埃德族比較相似。

文化藝術

民間文學

占族的民間文學藝術,內容豐富,其中突出的有古代傳說和詩歌。居民中廣為流傳的敘事長詩有《占——巴尼》、《達塔瓦》、《卡林巴讓》。

傳統服飾

寧順、平順地區的一些年長的占族男子常蓄長發,布巾纏頭,身穿沙籠。但青年男子已經逐漸放棄傳統服飾。占族婦女傳統服裝仍保持民族特色,通常包括傳統長衫、里裙和披巾。
傳統長衣在占族語中叫做“奧卡美甘”(Aw kamei Cam)。其所用布料豐富多樣,包括薄紗絲絨抽紗等。占族傳統長衣為套頭服裝,衣領為圓形或心形,兩側不開叉。長至或長過膝蓋的叫“奧踏”(Aw tah)。長至腳跟的叫“奧鐸巴翁”(Aw dwa baung),奧鐸巴翁為緊身服飾,腰部有開縫,鑲嵌著一排子母扣,穿時緊緊裹著腰部,穿奧鐸巴翁的時候裡面要搭配裙子,有時還會配上兩條互相交叉被稱作“塔雷卡巴”(Taley kabak)的腰帶。

音樂舞蹈

占人的音樂和舞蹈也很有特色,尤其是宗教的禮儀和祭祀音樂,如塔的開門禮、祈禱禮。據越南的史籍《大越史記全書》的記載,占人的音樂曾影響到越南的宮廷音樂。占族的民歌和古典音樂對居住在越南中部的越人民歌和古典音樂亦有很大影響。越族的一些曲調都取材於占族音樂,如越族的飯鼓調、南哀樂、順化號子等。過去宗教色彩極濃的樂器,近幾十年來已有很大改變,民間的娛樂活動也可以使用,而不受禁。
占族扇舞占族扇舞
他們的舞蹈最普遍的是扇舞,是因女演員用扇子做道具而得名。用舞姿模仿表現各種不同的鳥類。其次是有宗教色彩的影子舞,舞姿豐富多彩,有表現划船、跳馬等等的動作。

建築雕塑

占人的雕刻藝術和端莊雄偉的塔是聞名遐邇的,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占人的塔具有婆羅門教的風格,遠望像短柄的火炬,一座塔是一個火炬,每一座塔又有若干火炬構成。每座塔有好幾層,如藩朗省的一座塔有4層,每層呈四方形,四角有4個巨大的柱子,都形似火炬,逐層縮短縮小,直到塔尖。塔是用磚砌起來的,他們的磚很獨特,只要把磚頭浸入水中,磚頭的粉末就會流出來成為粘性很強的膠汁,兩塊磚頭就可以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占人的塔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歷代已故帝王的陵墓,後人把他們神化,如今仍為人們供奉、祭祀。另一種是歷代帝王為祭神而建造的塔,最早的是6世紀的建築。占人的塔遍布歷史上占族分布的地區,可以說是星羅棋布。保存完好的塔,現已成為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的遊客。

風俗習慣

母系制度

越南寧順、平順地區的婆羅門占族和婆尼占族依然保留著典型的母系制度,南部的伊斯蘭占族則遵循父系制度。婆羅門占族和婆尼占族母系制度的具體表現包括子女隨母姓,家庭財產由女兒繼承。婚姻也同樣由女方掌握主動權,女方可主動提親。結婚後,依照傳統,男子要住到妻子家裡。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年輕夫婦已可以單獨生活,但仍要遵循女方家的習俗。去世後,占族男性將被安葬在母親氏族的墓園裡。
占族青年女子占族青年女子
占族遵循的是母系制度,但並非母權制度,女性雖是一家之主,但實際上決定權仍掌握在其丈夫手中。他們的男女分工也與大部分社會相同。男性負責耕種勞作,養家餬口。女性負責操持家務,養兒育女。占族有句俗話:“男人戰鬥,女人生育”。這句話很簡單,但清楚地反映了占族社會的分工。女人最神聖的義務就是掌管家裡的事務,而男人則負責社會工作。

氏族制度

占族古代分為椰子氏族和檳榔氏族兩個族群,椰子氏族居住在南部,檳榔氏族則居住在北部。兩個氏族都是母系社會,只有皇室家族例外,根據印度教傳統,王位需由男性來繼承。
在占婆國時期,依照印度教傳統,占族社會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但占族的種姓制度與印度本土有明顯的區別,占族中的不同種姓可以通婚,高種姓的女人可以嫁給低種姓的男人。

喪葬習俗

占人中,婆羅門教教徒死後舉行火葬,骨灰埋在母方的墓地,其他人則進行土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