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在中國中心主義的天下觀中,中國古代主要有“東夷 、
西戎、南蠻、北狄”四大民族集團。另外還有巴、蜀、越等諸多民族集團,漢朝以前漢族稱為
華夏,亦稱“夏”、“諸夏”,又稱為“華”或“諸華”,也是中國的別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
北夷),又稱“中華”。此時“南蠻”指長江以南的少數民族居民。
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統治區域為北方和中原大部分地區)建立後,以“中國”自居,對於在軍事上與仍其抗衡的南宋政權稱為“南蠻”,後元朝統治者繼承了這一說法。
“南蠻”是
清朝時期統治者對抵抗滿清貴族的各族人民的稱謂,對一切原明朝疆域內的抵抗者(
明長城以南)都稱為“蠻子”或者“南蠻子”。
衣冠南渡與華夏文明南遷
中原地區曾經是漢族民系創造出輝煌
華夏文明的地方,同時也一直是農民軍與政府軍爭奪殺戮的主戰場,由於生活在中原地區的北方漢人王朝在軍事上屢屢弱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因而絕大部分中原漢人在常年受到戰爭的侵擾,
北夷的入侵,
饑荒和自然災害之後,選擇離開中原地區,背井離鄉,渡過
長江(史稱“
衣冠南渡”)到相對平靜而且尚未被充分開發的南方地區去謀得生存,形成了現今的南方人,漢族王朝如東晉、南宋得以保存,這些南遷的
漢人在南遷的同時將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
語言文化和漢民族的風俗
禮節習慣帶到了南方,在促進南方地區開發的同時,也將華夏文明在南方地區繼承與廣泛傳播開來。但是華夏文明的存在,僅僅是在
南宋之前,因為蒙古人在攻滅南宋王朝後,中國已經沒有一個漢族統治集團有能力統治全國,因此中國漢族政權斷代。
蒙古人在滅金之後,將
女真人趕回了其原住地,留下了一些鐵匠工匠為他們鑄造兵器和建造宮殿房屋,以及一些俊男美女供蒙古達官貴族享用,因為蒙古人不吃米飯和小麥,所以蒙古貴族想殺光農民,要讓“萬畝良田變牧場”。這種屠殺直到蒙古人起用漢化的
契丹人耶律楚材為宰相,提出可以收稅,對漢人採用攻心為上的懷柔政策,暴行才有所收斂。蒙古滅金之後,並沒有馬上滅掉
南宋,而是採用招降政策,在45年之後才一舉滅掉南宋。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歷史稱謂
夏朝時稱卉服有苗、和夷、裸國。
魏晉南北朝(存在於公元222年—589年),對北方外族稱呼為:
羌胡,
鐵勒,胡虜。
隋唐時期:對於今東北地區的北方夷族稱為:室韋,北韃子。
五代十國時期:對北方夷族改稱
女真(今東北地區),
韃虜。
明朝時期:明朝時期主要是對於明長城以北地區的遊牧民族被稱為:北韃子,韃靼,北蠻子,
北夷。
在元朝以前,南蠻只指地域,不對特定民族。
清朝時期,準格爾也稱滿族為南蠻。
蒙古統治時期
古時候的四方異族(東狄、南蠻、西戎、
北夷)到現在只有南蠻被用來做罵人話,這是為什麼呢?根子要追到蒙古滅金朝之後,漢人建立的南宋政權利用
長江的阻隔,在軍事上一直與蒙古人對抗,故南宋國亦被
蒙古人稱為蠻子國,南宋漢人亦被蒙古人稱作南蠻。
元朝興起於漠北,對
南宋(北宋淪陷後南遷),則稱其為
蠻子國,因為由
漢人建立的南宋政權雖然在經濟文化上非常繁榮,但是在軍事上卻不敵對手,因此,屢屢遭到少數民族的侵略和欺辱下,漢人被迫渡
長江南下,“衣冠南渡”,聚居於
長江以南地區。在元代,南方漢人在南宋滅亡後處於極低的社會底層,因為南宋一直以來重文輕武,終究避免不了亡國的命運。
明末清初時期
到了明末,全國性戰爭使人口大量減少,有史料可以得到這些稱謂,《
明季南略》(“廿五曰丁丑,可法開門出戰,清兵破城入,屠殺甚慘”)。在漢人建立的明朝政權被滿族人建立的清政權在軍事上擊潰之後,對反抗的漢人稱為
反叛蠻子,或者是
南蠻。
荷蘭
使臣約翰·紐霍夫在其《在聯合省的東印度公司出師中國韃靼大汗皇帝朝廷》一書中亦記述到:“
韃靼全軍入城之後,全城頓時是一片悽慘景象,每個士兵開始破壞,搶走—切可以到手的東西;婦女、兒童和老人哭聲震天;從11月26曰到12月15曰,各處街道所聽到的,全是拷打、殺戮反叛
蠻子的聲音;全城到處是哀號、屠殺、劫掠”。
史載:清軍攻陷中原
城池以後,“漢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頸受刀,無一敢逃者。”一個
清兵,遇見近五十名青壯男子,清兵橫刀一呼:“蠻子來!蠻子來!”這個清兵押著這些人(無捆綁)去殺人場,無一人敢反抗,甚至沒一人敢跑。到刑場後,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殺。
中原各族人民被迫留辮子
各地為剃髮的屠殺:“去秋新令:不剃髮者以違制論斬。令發後,吏詗不剃髮者至軍門,朝至朝斬,夕至夕斬。” 。
“緬懷大明皇帝,定
衣冠之制,品格堂堂,聖德昭著,輝耀千古。而滿夷所著,昧於宮廷禮儀,強令百姓服飾猶如馬形,其狀殊覺難堪真為遺臭千載”(《會黨致函西報》光緒二十六年九月十一日,《清議報》第62冊,中華書局影音本,1991,第3956頁。)
南宋之後
公元1127年6月12日,宋高宗
趙構在南京
應天府(今河南
商丘)重建
宋朝,以都城
臨安(今浙江杭州)位於南方,史稱南宋,以別於北宋。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
大散關為界。南宋與金朝、
西遼、
大理國、
西夏、
吐蕃及13世紀初興起的蒙古帝國為並存政權。南宋由於軍事實力始終不敵
金朝,統治範圍被迫限於淮水
秦嶺以南地區,與金國長期軍事對峙。南宋之後
華夏文明的主體和漢族人則已經完全位於中國現今的南方地區,北方和中原地區已經淪陷,為金人所據。經過各民族的融合與發展,目前的中國的南北方地區,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都得以繼承,儒家思想在全部中華兒女身上能夠很好的體現出來。
南宋經濟
宋金對峙期間,南方的經濟明顯超過了北方。主要原因是:
由於南宋初期金軍多次南攻,但沒有渡過長江,南方所受戰爭侵擾較少;
北方人不願在金朝統治下生活,大量移居到南方,使南方人口大為增加;
南宋朝廷採取了一些發展生產的措施。
農業
農業的發展很顯著,主要表現在農田水利的興建、圩田大量開墾、農作物優良品種的推廣、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等方面。水稻的種植更加普遍,而棉花的種植也從局限在福建、兩廣一帶擴大到長江淮河流域。
南宋文化
南宋對中國後世歷史發展之影響。中外學者普遍認為,兩宋文化直至20世紀初都是中國的典型文化。其中許多東西在以後的一千年中是中國最典型的東西,至少在唐代後期開始萌芽,而在宋代開始繁榮。南宋開啟了中國社會的
平民化進程,並出現了歐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徵,如
大城市興起、
市民階層形成、商業經濟繁榮等現象,美國、日本學者普遍把宋代中國稱為“近代初期”。南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完成了由
黃河流域向
長江流域的歷史性轉移,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發展中具有路標性意義的重大轉折。
南宋是古代中國學術思想的巔峰時期。著名
華裔學者劉子健認為:“此後中國近八百年來的文化,是以南宋文化為模式,以江浙一帶為重點,形成了更加富有中國氣派、
中國風格的文化。”
王國維指出:“宋代學術,方面最多,進步亦最著”。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新巔峰,最明顯的一個標誌是新儒學——理學思想的誕生。作為
程朱理學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繼孔孟以來最傑出的儒家學者。另外,南宋時期維持了近百年學派間互爭雄長和欣欣向榮的景象,形成了繼
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
百家爭鳴”的盛況。南宋是古代中國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王國維認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後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宋詩的繁榮,宋詩在唐詩之後另闢蹊徑,開拓了宋詩新境界,其影響直到
清末民初。
南宋話本小說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小說的發展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南宋戲文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為中國戲劇的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
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標誌中國中古時期繪畫高峰的出現。
有研究者認為:“吾國畫法,至宋而始全。”南宋是古代中國文化教育的興盛時期。宋代統治者將“崇經辦學”作為立國之本。南宋官學私學皆盛,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士族地主壟斷教育的局面,南宋的中央官學、地方官學、書院和私塾村校都獲得了蓬勃的發展。南宋是古代中國史學的繁榮時期。
陳寅恪先生指出:“中國史學莫盛於宋。”著名作品有南宋史學家袁樞的《
通鑑紀事本末》,朱熹的《
資治通鑑綱目》、《
伊洛淵源錄》等。南宋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經世致用”的修史思想,對後代的史學家有很大的啟迪和教益。
南宋對東亞“儒學文化圈”和世界文明進程之影響。南宋儒學文化傳至東亞各國,與各國的學術思想和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對在現代東亞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家庭關係等方面仍然發揮著重要影響。
南宋科技
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南宋科技成就在很多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南宋對中國古代“三大發明”的貢獻。培根指出:“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指南針
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經普遍使用。13世紀,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國。指南針用於航海,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時,它也為歐洲
航海家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火藥
唐末時期火藥開始用於軍事 。北宋政府在東京設立專門機構,製造火藥和火器。南宋時期發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火藥和火器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後來傳歐洲。
製造業
南宋在製造技術上的高度成就。
南宋發明了“冶銀吹灰法”和“銅合金鐵”冶煉法;開始使用焦煤煉鐵(歐洲人在18世紀時才發明),是中國
冶金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
南宋蠶桑絲綢生產,已形成了一整套從栽桑到成衣的過程,為明清的絲綢生產技術奠定了基礎。
南宋地處江南,交通運輸多用船隻,因而造船業較為發達。泉州、廣州等地都是當時的造船中心,能製造大型海船。
許多官窯隨著一起遷到南方。如著名的
修內司官窯設於臨安
鳳凰山下。
景德鎮已經發展為全國著名的制瓷業中心,產品銷售各地,所燒瓷器極其精美,有“
饒玉”之稱。
印刷造紙
南宋時期由於文化事業的發展,印刷業和造紙業都很興盛。當時官府、民間都從事書籍印刷。臨安、福建和四川是印刷業的中心。臨安
國子監所出版的圖書,稱“監本”,印刷技術頗高。四川和福建亦有不少書坊。造紙方面,在紙的品種和質量都有顯著的進步,成都、臨安、
徽州、池州、平江、建陽等地都是紙的產地。
農業理論
農業技術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如中國現存最早的農學著作《農書》和柑橘專著《
橘錄》,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菌類專著《
菌譜》、植物學辭典《
全芳備祖》和有關梅花的專著《
梅譜》。
數學與醫學
南宋在數學領域的巨大貢獻。傑出數學家秦九韶撰寫的《數學九章》
提出的“正負開方術”,比西方早500多年。另一位傑出數學家楊輝,編撰有《詳解九章算法》、《楊輝算法》等十餘種數學著作,收錄了不少中國現已失傳的數學著作中的算題和算法。
南宋在醫藥領域的重要貢獻。南宋宋慈《
洗冤集錄》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專著,比西方早350餘年。它不僅奠定了中國古代法醫學的基礎,而且被奉為中國古代“官司檢驗”的“金科玉律”,並對世界法醫學產生了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