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異名及其初期的分布
鐵勒是從《北史》以來在隋唐的史書中通用的稱呼。早在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書中則記為赤勒﹑敕勒和
丁零。中外學者認為鐵勒相當於
突厥語Trk的音譯,丁零是Trk的訛音,赤勒﹑敕勒則是早期蒙古語(
鮮卑人或柔然人)對於丁零的音變。總之,丁零(從秦漢到
魏晉南北朝)﹑鐵勒(從北魏到隋唐)實一脈相承。鐵勒人在漠北草原上遊牧時,因其使用的車輪高大,近邊的漢人以意譯稱為高車。高車與鐵勒雖然指同一部族,但以史料的來源不同,其內容也互有差異。如高車六氏中有
袁紇氏﹑解批氏,而在鐵勒中則變成韋紇氏﹑契苾氏。
此外,鐵勒中還有薛延陀,也是高車中所未見的。鐵勒所包含的氏族或部落及其分布的地區,據《北史》及《隋書》的《鐵勒傳》記載有:土拉河北有僕骨﹑同羅﹑韋紇﹑拔也古﹑覆羅,勝兵2萬。從
哈密到焉耆北天山附近有
契苾﹑烏護﹑
紇骨等,勝兵2萬。
阿爾泰山西南有
薛延陀等1萬餘兵。中亞鹹海﹑
裏海一帶有訶咥﹑蘇路羯等合4萬
許兵。西亞東面有阿蘭等近2萬人。
貝加爾湖南有都波等。鐵勒初期的部落分布這樣廣,無疑是由於兩晉南北朝以來長期戰亂,北方少數民族幾經遷徙分合的結果。
突厥的興起及其統治鐵勒各部
西魏大統十二年(546),突厥在其首領
土門(?~552在位)的領導下,西並天山北的鐵勒部落,6年後,東向滅掉漠北
柔然,自稱伊利可汗,成立突厥汗國,建牙鄂爾渾河南郁督軍山。疆域最廣時,東起遼水,西抵裏海,北越貝加爾湖,南達中亞河中。
至隋開皇二年(582)分裂為東西二突厥。隋代,以韋紇為首的九姓鐵勒各部如仆骨﹑同羅﹑拔也古﹑思結﹑契苾﹑渾等已經開始形成,主要活躍在
鄂爾渾河流域。
到唐代,把西面阿爾泰山附近的葛邏祿和天山附近的拔悉蜜算在內,有的說十一姓﹑十三部或十五部,但他們都包括九姓在內,所以九姓鐵勒是主要的,已形成一個部落聯盟,它們的名稱是:回紇(在
色楞格河流域);
仆固(骨,在土拉河上游);同羅(土拉河下游);拔野(也)古(仆固東);思結(仆固﹑同羅之間);契苾(土拉河上游);渾(皋蘭);
拔悉蜜(天山北麓北庭);
葛邏祿(金山西)。九姓鐵勒,據日本一些學者研究,主張即突厥碑文中的九姓烏古斯(ToquzOguz),且說九姓烏古斯一般是在東突厥的統治之下,而西突厥境內則稱為十箭(OnOq)。
突厥碑文中的烏古斯有廣狹二義,廣義的相當於鐵勒,狹義的則相當於漢文史料中的烏護(Oguz),僅為鐵勒諸部之一。至於十箭乃西突厥境內部落或行政區劃,但並非民族名,固也不排除有烏古斯。總之,從6世紀突厥汗國興起後,舊日以鄂爾渾河流域為中心的九姓鐵勒各部無一不在其統轄之下,備受民族壓迫之苦。
從突厥碑文來看,如九姓烏古斯或烏古斯初處在郁督軍山北,為強盛的部落,在復興後的東突厥
默啜可汗在位時(691~716),尚處於獨立狀態(
突厥文“暾欲谷碑”);但不久即成為東突厥的敵人,受其宰相暾欲谷(?~715)的攻擊,和九姓鐵勒中的
拔野古,一同處在其統治之下,受到民族的壓迫,直到苾伽可汗在位時(716~734)仍然如此(突厥文“苾伽可汗碑”)。此外,九姓鐵勒中的回紇﹑拔悉蜜﹑同羅﹑葛邏祿以及西突厥境內的
突騎施等,也為默啜和
毗伽可汗攻擊的對象。
薛延陀興起及其滅掉東突厥
薛延陀為鐵勒諸部之一,由薛和延陀兩個氏族聯合而成,原住
土拉河流域,以遊牧為生。隋初,鐵勒諸部反抗西突厥暴政,共推薛延陀首領乙失缽為野咥可汗,遷往燕末山(阿爾泰山支脈),故時以鄂爾渾河流域為其活動中心的鐵勒諸部不見其名。
大業七年(611),
西突厥射匱可汗立,勢復盛,
乙失缽及其部落又受突厥的統治。唐貞觀二年(628)射匱可汗的繼位者
統葉護可汗(618~628)死,國內大亂,乙失缽之孫夷男(628~645在位)率領部帳7萬重返鄂爾渾河流域,暫附於東突厥
頡利可汗(620~630在位)之下。時頡利政亂,在其統治下的鐵勒諸部多叛,共起反抗其殘酷的民族壓迫,其中以薛延陀的力量最大,受到鐵勒諸部落的擁護,共推夷男為首領。夷男不敢當。時
唐太宗正圖頡利,乃遣使持詔書﹑鼓纛,封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受命,於貞觀四年(630)聯合九姓鐵勒中的回紇部助唐共同進攻東突厥(牙帳設在鄂爾渾河上游郁督軍山)的北邊。
回紇首領菩薩(約627~646在位)率5千騎,與
東突厥10萬騎戰於馬鬣山(今甘肅境內),大破之;薛延陀又破其四設,頡利不能制,東突厥亡。
薛延陀乃繼東突厥之後,樹牙郁督軍山,勝兵20萬,建立汗國。其疆域盛時,東達
大興安嶺,西抵阿爾泰山,北至色楞格河,南界河套,九姓鐵勒中回紇﹑拔野古﹑同羅﹑仆骨﹑
阿跌﹑霫諸部都歸屬於它。鐵勒諸部歸屬薛延陀而反抗東突厥,這是東突厥滅亡的原因之一。
回紇興起及其滅薛延陀
回紇在《北史·鐵勒傳》中稱袁紇,到《隋書》同傳中則已改稱韋紇,為九姓鐵勒之首。隋大業年間(605~618)以韋紇為首的東支鐵勒因反抗西突厥
泥撅處羅可汗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聯合附近仆固﹑同羅﹑拔野古等鐵勒部落,成立聯盟,總稱回紇。唐貞觀四年(630)回紇首領菩薩和薛延陀助唐攻打東突厥已如上述。東突厥滅亡後,薛延陀建立汗國,樹牙鄂爾渾河上游郁督軍山;而回紇則樹牙鄂爾渾河之南土拉河上,菩薩自稱“
頡利發”(突厥語,意為大首領),暫附於薛延陀汗國之下,和它分爭漠北勢力。但薛延陀並不能控制其屬下的鐵勒諸部,而回紇則已成立東部鐵勒的聯盟。兩雄相爭,厥視鐵勒其它部落人心的向背。
唐貞觀二十年(646)回紇首領菩薩死,子吐迷度(646~648在位)以世襲嗣位,於當年助唐共攻薛延陀。時薛延陀統治下的九姓鐵勒相率叛而附唐,是其失敗決定的因素。薛延陀首領夷男的嫡子
多彌可汗(645~646在位)知大勢已去,自行遁去,俄為回紇人追殺,宗族被屠。回紇首領吐迷度並有薛延陀的部曲,並占有其全部故地,即於當年遣使到唐朝致敬,唐朝即以薛延陀故地劃歸回紇。貞觀二十一年唐在其地及其屬部置六府七州,以回紇部為
瀚海都督府,鐵勒各部時也大多歸入都督府州。六府是:回紇部為瀚海府;仆骨為
金微府;多覽為燕然府;拔野古為幽陵府;同羅為龜林府;思結為
盧山府。七州是:渾為皋蘭州;斛薩為高闕州;奚結為雞鹿州;阿跌為雞田州;契苾為榆溪州;思結別部為林州;
白霫為寘顏州。府設都督,州置
刺史。唐封吐迷度為
懷化大將軍兼瀚海都督府的都督,為唐朝北方
羈縻府州──燕然都護府(屬唐關內道)所管轄。吐迷度和九姓鐵勒諸部首領一起向唐朝請求在回紇地區開闢交通大道(“參天至尊道”)﹑置郵驛(“過郵”)68處,歲納貂皮為貢。
到唐顯慶四年(659),回紇滅為西部鐵勒所叛離的西突厥。從此,鐵勒部落聯盟的最後總其成者回紇即跨有過去東西突厥汗國的廣大土地,正式成為祖國多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員之一,其它地區也歸入唐朝的版圖。
走向尾聲
回紇瀚海都督府成立(647)後,鐵勒大部已併入其中。此外,尚有其餘的部眾在祖國統一事業以及民族的分合上起過重要的作用:
貞觀二十年,鐵勒有12部(一說13部),10餘萬騎被唐朝徵發去平定在西突厥統治下的
龜茲,統一告成,建立殊勛。開元四年(716)九姓鐵勒之一的拔野古斬後突厥默啜可汗,傳首長安。
天寶三年(744)九姓鐵勒之一拔悉蜜斬伐後突厥
烏蘇米施可汗(?~744在位),傳首長安,結束了後突厥的統治。開元三年(715)九姓鐵勒之一的葛邏祿三姓葉護從漠北西遷金山之西,重歸故地。開元十五年(727)回紇﹑契苾﹑思結﹑渾等鐵勒4部因前受後突厥默啜可汗所逼,此時開始度磧,遷居河西甘﹑涼二州,成為日後回鶻西遷河西一支的先行者。天寶初年(742)鐵勒中回紇﹑葛邏祿﹑
拔悉蜜等部反對後突厥烏蘇米施可汗甚力,推奉回紇首領
骨力裴羅,對於回紇遊牧封建政權在鄂爾渾河流域正式建立(744~840)幫助甚大。
史籍記載
鐵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種類最多,自
西海之東依山據谷,往往不絕。獨洛河北,有僕骨、同羅、韋紇、拔也古、覆羅,並號俟斤,蒙陳、吐如紇、斯結、渾、斛薛等諸姓,勝兵可二萬。
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
白山,則有契弊、薄落職、乙咥、蘇婆、那曷、烏護、紇骨、也咥、於尼護等,勝兵可二萬。
金山西南,有薛延阤、咥勒兒、十盤、達契等,一萬
余兵。
康國北,傍阿得水,則有訶咥、曷截、撥忽、比干、具海、曷北悉、何嵯蘇、拔也末、謁達等,有三萬許兵。得嶷海東西,有蘇路羯、三素咽、篾促、薩忽等諸姓,八千餘。拂菻東,則有恩屈、阿蘭、北褥、九離、伏嗢昏等,近二萬人。北海南,則都波等。
雖姓氏各別,總謂為鐵勒。並無君長,分屬東西兩突厥。居無恆所,隨水草流移。人性凶忍,善於騎射,貪婪尤甚,以寇抄為生。近西邊者,頗為藝植,多牛而少馬。自突厥有國,東西征討,皆資其用,以制北荒。
開皇末,晉
王廣北征,納啟人,破步迦可汗,鐵勒於是分散。
大業元年,突厥處羅可汗擊鐵勒諸部,厚稅斂其物,又猜忌薛延陀等,恐為變,遂集其魁帥數百人,盡誅之。由是一時反叛,拒處羅。遂立
俟利發、俟斤契弊歌楞為易勿真
莫何可汗,居貪汗山;復立薛延陀內俟斤子也咥為小可汗。處羅既敗,莫何可汗始大。莫何勇毅絕倫,甚得眾心,為鄰國所憚,伊吾、
高昌、焉耆諸國悉附之。
其俗大抵與突厥同。唯丈夫婚畢,便就妻家,待產乳男女,然後歸舍;死者埋殯之:此其異也。大業三年,遣使貢方物,自是不絕雲。
論曰:四夷之為中國患也,久矣,
北狄尤甚焉。種落實繁,迭雄邊塞,年代遐邈,非一時也。五帝之世,則有獯鬻焉;其在三代,則獫狁焉;逮乎兩漢,則匈奴焉;
當塗、典午,則烏丸、
鮮卑焉;後魏及周,則
蠕蠕、突厥。此其酋豪相繼,互為君長者也。皆以畜牧為業,侵抄為資,倏來忽往,雲飛鳥集。智謀之士,議和親於廟堂之上;折衝之臣,論奮擊於塞垣之下。然事無恆規,權無定勢,親疏因其強弱,服叛在其盛衰,衰則款塞頓顙,盛則率兵寇掠。屈伸異態。強弱相反。正朔所不及,冠帶所不加。唯利是視,不顧盟誓,至於莫相救護,驕黠憑陵。和親結約之謀,行師用兵之事,前史論之備矣,故不詳而究焉。
及
蠕蠕衰微,突厥始大,至於木桿,遂雄朔野。東極
東胡舊境,西盡烏孫之地,彎弓數十萬,列處於代陰,南向以臨周、齊。二國莫之能抗,爭請盟好,求結和親。乃與周合從,終亡齊國。隋文遷鼎,厥徒
孔熾,負其眾力,將蹈秦郊。
內自相圖,遂以乖亂,達頭可汗遠遁,啟人願保塞下。於是推亡固存,返其舊地,追討餘燼,部眾遂強,卒於
仁壽,不侵不叛。暨乎始畢,未虧臣禮。煬帝撫之非道,始有
雁門之圍,俄屬群盜並與,於此浸以雄盛。豪傑雖建名號,莫不請好息人。於是分置官司,總統中國,子女玉帛,相繼於道,使者之車,往來結轍。自古蕃夷驕僣,未有若斯之甚也。
及聖哲應期,掃除氛祲。暗於時變,猶懷抵拒,率其群醜,屢隳亭鄣,殘敗我雲、代,搖盪我太原,肆掠於涇陽,飲馬於渭汭。太宗文皇帝奇謀內運,神機密動,遂使百世不羈之虜,一舉而滅。瀚海龍庭之地,盡為九州;幽都窮髮之鄉,隸於編戶。實帝皇所不及,書契所未聞。由此言之,雖天道有盛衰,亦人事之工拙也。加以為而弗恃,有而弗居,類天地之含容,同陰陽之化育,斯乃大道之行也,固無得而稱焉。
詞語解釋
【出處】:《
舊唐書·回紇傳》:“回紇其先
匈奴之裔也,在後魏時,號鐵勒部落。其眾微小,其俗驍強,依託高車,臣屬突厥,近謂之
特勒。” 唐
沈佺期《
塞北》詩之二:“紫塞金河裡,蔥山鐵勒隈。”《
元史·天文志一》:“當時四海測景之所凡二十有七,東極高麗,西至
滇池,南逾朱崖,北盡鐵勒。”
【示例】:
程善之《丁未寄子實遼東》詩:“黑海伐冰通鐵勒,
黃雲橫地望
沙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