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根腐病

南瓜根腐病

南瓜根腐病主要是由腐皮鐮孢菌引起的、發生在南瓜的病害,主要危害根部。植株根部變為淺褐色或深褐色腐爛,皮層易剝離露出木質部,病部維管束變為褐色,其他部位維管束一般不變褐,濕度大時病部出現白色或紅色霉狀物。

南瓜根腐病是南瓜較為常見的主要病害之一,可以嚴重影響南瓜的產量,給南瓜的種植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該病一般在重茬種植、品種不佳、地塊選擇不適宜、種植技術不科學時發生為害。

南瓜根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合理的安排種植茬口、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塊、加強品種選擇、科學種植以及加強田間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瓜根腐病
  • 外文名:Pumpkin root rot
  • 病原:腐皮鐮孢菌、尖孢鐮刀菌、串珠鐮刀菌
  • 為害作物:南瓜
  • 為害部位:根部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重茬種植,品種不佳,地塊選擇,栽培技術,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南瓜根腐病病原為腐皮鐮孢菌(學名: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ollenw.)。病菌在PSA培養基上氣生菌絲薄絨狀,白色至淺灰色,間有土黃色的分生孢子座。在米飯培養基上氣生菌絲白色、淺灰色至淡咖啡色。在氣生菌絲上長出的產孢細胞為長筒形的單瓶梗,內壁芽生一瓶梗式(eb~ph)產孢。在分生孢子座上可成簇產生多分枝,長短不一。小型分生孢子數量多,卵形或腎形,大小為(8~16)微米×(2.5~4)微米。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兩端較鈍,頂孢稍彎,基部有腳孢,整個孢子形態短而胖。孢子有2~8個隔膜,多數3~5個隔膜。1~2個隔膜的孢子大小為(10~41.4)微米×(2.5~4.9)微米;3~4個隔膜的大小為(23.1~57.8)微米×(3~6)微米;5~6個隔膜的大小為(31.4~70)微米×(3.4~6.6)微米;7~8個隔膜的大小為(42.9~74.3)微米×(3.4~7)微米。厚垣孢子多球形,在菌絲及孢子頂端或中間單生、對生或數個串生,直徑6~10微米。
此外,該病病原還有尖孢鐮刀菌(學名:Fusarium oxysporum)和串珠鐮刀菌(學名:Fusarium moniliform),均屬半知菌門真菌。

為害症狀

南瓜根腐病在南瓜苗期的發病率較高,在發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僅在個別的支根和鬚根部位染病,隨著病情的嚴重,逐漸的向主根蔓延,幼苗期地表以下的根莖會變成褐色並腐爛,但是不向上發展,主根在受到危害後其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逐漸變差,地上部分會出現萎蔫、發黃,尤其是在中午光照較強、蒸發量較大時表現得較為明顯,到了夜間可以恢復,但是如果發病嚴重時,則萎蔫情況在夜間也不能恢復,整株都會發黃、枯萎,最後死亡。除了在苗期發病外,南瓜根腐病在開花期、結果期也會發病,甚至是在飼用南瓜的結果成熟期也會發生該病,患病後飼用南瓜的根莖會逐漸的變為褐色,最後腐爛,從而使上面結的瓜脫落。
南瓜根腐病
南瓜根腐病

侵染循環

病原以菌絲體、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尤其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長達10年,成為主要侵染源,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後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

流行規律

重茬種植

南瓜種植忌連作,由於南瓜的種植效益較高,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大,因此,大多數種植戶沒有進行合理的輪作,連作現象較為嚴重,而南瓜的根腐病菌隨著病殘體留在了土壤中,可以越冬,並且重茬地塊的病菌基數大,在適宜的環境下,如土壤濕度較大,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就會發生,且在低洼地塊和連雨季節的發病率更高,危害更嚴重。

品種不佳

相同作物不同品種間的差異很大,尤其是抗病能力方面存在著顯著的不同,在適宜的種植條件下,抗病能力差的品種更容易發病,並且當幼苗的質量較差時,抗逆性下降,如果再遇上不適宜的環境,則會增加根腐病的發生幾率,另外,有的種植戶自留種子,就會造成南瓜的長勢較差,抗病能力不強,尤其是苗根極易發生南瓜根腐病,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南瓜絕產。

地塊選擇

南瓜對種植地塊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地塊選擇不適宜,也會導致該病的發生,有的種植戶在種植前茬作物時使用了長效除草劑,該地塊如果種植南瓜則會造成南瓜發生病害,尤其是當前茬作物是大豆時危害更為嚴重。另外,種植南瓜的地塊不應該選擇河套地或者是低洼易澇的地塊,如果遇到連雨天氣則會田間積水,並且積水不易排出造成根腐病的發生。

栽培技術

因南瓜的植株較大,如果種植密度過大則會導致田間的通風透氣性下降,還會造成瓜秧間互相遮蔽,這樣不利於光合作用和地面水分的蒸發,從而導致根腐病的發生。如果飼餵用南瓜的種植不合理,也會造成其在苗期長勢較差,再加上田間管理粗放,則造成發病率升高,當發生該病害後如果沒有及時的進行防治,從而錯過了最佳的防治時間,會造成植株發病嚴重,導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1. 合理的安排種植茬口:南瓜應進行輪作,不宜連作,但是在輪作時也需要合理的安排種植茬口,並不是所有的茬口都適合種植南瓜。如果前茬作物是玉米時,要注意前茬在除草時使用的莠去津成分的除草劑的用量不宜過大,否則會對種植南瓜有極大的藥害,這樣的地塊不適宜種植南瓜,只能種植玉米或者高粱等作物。如果前茬作物是大豆,則應注意在種植大豆時不宜使用磺醯脲類、二苯醚類等藥劑,如果種植則需要在用藥後18~36個月以後再種植南瓜。
  2. 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塊:南瓜耐乾旱、怕澇,但是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但是在適宜的地塊上種植產量高、品質好,因此,不能選擇低洼且重黏土、鹽鹼地。最好選擇崗上向陽地塊,要求土質肥沃疏鬆的地塊的輕黏土,pH值為2.5~6.8的微酸性塊地。前茬作物最好是玉米或者禾本科作物,忌與瓜類、蔬菜類的作物連作。
  3. 加強品種選擇:應選擇適合當地種植條件、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如甘育一號,該品種的特點是側枝生長少,產量高、抗性強,並且適合密植。另外,種植戶最好不要自己留種子,這樣會造成南瓜在苗期長勢弱,發病率高。
  4. 科學種植:雖然南瓜的種植技術並不複雜,但是也需要科學的種植,掌握關鍵性的技術,從而提高南瓜的抗病能力。南瓜應選擇高畦寬行種植,保持每株的營養面積在0.65平方米左右,要做到適時播種,在地溫穩定在10℃播種為宜,需要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等合理密植,要注意保持田間的通風透光性,從而降低病害的發生。
  5. 加強田間管理:要加強田間的管理工作,如果遇到連雨天氣,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田間積水。發現南瓜發生根腐病時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否則會造成病害蔓延,危害極大,在每年6月初要做好查田的工作,如果發現病症需要及時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治療,常用的化學藥劑為15%惡霉靈45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