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涅水石刻陳列館

南涅水石刻陳列館

沁縣古稱銅鞮,公元前514年置縣,自古即為人文薈萃之邑,境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位於沁縣二郎山的南涅水石刻館內藏北魏至北宋各類造像塔、單體造像以及碑碣等近千件,堪稱我國目前最大的民間石刻館。尤其是陳列在石刻館內的各類造像石塔被譽為“中國之最”,不僅因為它質地精細,造型優美、奇特,內容豐富多彩,而且一幅幅畫面故事生動感人,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今天研究佛教、美術、雕塑、建築、書法等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實物資料,是我國難得的珍貴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涅水石刻陳列館
  • 外文名稱:Nanniesshui Exhibition Hall of Stone Carving
  • 類別:佛教、歷代民間石雕藝術博物館
  • 地點:山西沁縣城南二郎山巔
  • 竣工時間:北魏至北宋
  • 開放時間:1989年落成正式對外開放
  • 館藏精品:各類造像石塔被譽為“中國之最”
館址位置,管轄隸屬,館舍介紹,館藏作品,歷史沿革,教育教材,開放時間,

館址位置

南涅水石刻陳列館位於山西沁縣城南二郎山巔。郵編:046400
南涅水石刻陳列館

管轄隸屬

陳列館於1986年動工興建,1989年落成正式對外開放。隸屬沁縣文化局。
南涅水石刻陳列館南涅水石刻陳列館

館舍介紹

1959年在沁縣南涅水村出土了一批北魏北宋佛教題材的民間石雕藝術品,分造像塔、單體造像、銘文碑碣等1963年將這批石刻遷移至縣城文物館保管。因石刻數量可觀、形制獨特、塔龕繁縟、內容豐富,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學者的重視,1965年被公布為省級首批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由國家撥款300萬元修建新館加以陳列保護。該館建築尊古建築營造法式,修建一處磚木結構民族形式的仿古建築群,擁有各類殿廡樓閣廊門150餘間。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其中展廳占4,000平方米。

館藏作品

陳列館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南涅水石刻研究,已整理出版《石刻簡介》、《石刻總錄》、《南涅水石刻全集》三種約100萬字。此外,還出版有《沁縣宗教教育發展概況》、《沁縣風俗研究》、《歷代沁州官制及其行政演變》、《沁州文物志》、《沁縣博物館志》等。
館內設有觀山閣、望湖樓、怡心園、重鉤台、聽松齋等十多處景點供人遊覽。

歷史沿革

中國民協十分重視對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和弘揚,在我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期間,中國民協對沁縣的文化遺存和現狀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聽取當地有關領導的的匯報。大家普遍認為,這批珍貴的雕刻是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研究價值。
山西省長治市古代的雕刻藝術在全國雕刻藝術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而沁縣的南涅水石刻造像,更是聲名遠播。南涅水石刻造像館坐落在山西沁縣縣城西南的筆峰山上。該館又名二郎山石刻館,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平方米,其建築風格為仿明清建築,以中軸線坐北朝南分三所院落。即“群佛宮”、“銅鞮碑林”、“萬象館”。館內設“碑林殿”、”佛塔段”、“石峻殿”等,共有廳、堂、房、舍250間。北院的卷棚式碑廊內,陳列著各類碑碣及在沁縣各地徵集到的歷代寺廟碑、墓志銘等,總計101塊。其中以晉代陶淵明手書《擬古雜詩》12首石刻真跡為上乘之作,屬全國罕見。
南涅水石刻造像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0月1日開放。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了館名,鐫刻在二郎山的崖壁上。

教育教材

石刻多為平面正方形和錐形,每組由5~7塊組成,每塊石刻周圍都雕有佛龕,龕內有佛像。每龕內除一佛像外,還分別襯有數目不等的菩薩、僧侶、力士。造像或行、或立、或坐、或思,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佛龕用龍首和各種花卉圖案裝飾,有的垂首汲取,有的昂首欲飛,有的逍遙平視,有的怒欲吞雲,有的嬉戲吐霧。造像的衣著、形體、形態刻畫得細膩、逼真、生動。
據碑文記載,這批石刻造像上自北魏永平元年,下至北宋天聖九年,積累了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宋六個朝代的民間石雕藝術珍品,題材大多以佛教活動為主。造像多為石疊驛成塔形,即以四面開龕造像的方型石塊疊壘成塔形,為國內稀有。石刻分為碑文石刻、造像石塔、個體造像三大類型。
經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突出貢獻專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生推薦,南涅水石刻館被中央美院選為美術素描實習基地,並且以中國傳統雕塑的經典選入中國美術高等教育教材。

開放時間

陳列館全年開館。每天上午 8:00 - 18:00 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