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核桃

沁州核桃

沁州核桃,山西省沁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沁州核桃歷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種植,並成為貢品。清代,成為“沁州三件寶”之一。沁州核桃果型分圓形和橢圓形,個體端正,外表光滑,果仁易取片大豐滿,仁色微黃,風味香甜,生食加工皆宜。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沁州核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沁州核桃
  • 產地名稱:山西省沁縣
  • 品質特點:白淨勻稱,片大豐滿,風味香甜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517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24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沁州核桃果型分圓形和橢圓形,個體端正,外表光滑,單果重在14—18.2克之間,三徑平均3.72厘米,果殼厚度紙皮和厚皮一般0.7—2毫米,白淨勻稱,用手可捏開;縫合線窄而平,結合較緊,頂部微凸,基部凸起,易取整仁和半仁,片大豐滿,仁色微黃,風味香甜,生食加工皆宜。
沁州核桃沁州核桃

內在品質

沁州核桃無公害、純天然,營養豐富。據譜尼測試技(北京)有限公司對沁州核桃綜合檢測結果顯示:沁州核桃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鈣、磷、鐵、胡蘿蔔素以及多種維生素。沁縣人有這樣的說法:每吃1千克核桃仁等於喝9.5千克牛奶或吃5千克雞蛋的營養。沁州核桃嚴格按照國家農業部頒布的綠色食品標準體系組織生產。具體標準是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3—2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產地環境

山西省沁縣沁州核桃產區屬於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時數2533.1小時,年均蒸發量1756.9毫米,年平均降雨量606毫米。一年中雨量主要集中在核桃樹生長旺盛期的七、八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此光照、溫濕度都為核桃生長提供了優越的長生髮育條件。
沁縣境內全是源頭活水,沒有過境水。擁有漳河泉、王后泉、元王泉、申則泉等17處泉水,評價質量和貯量超過嶗山,可與法國阿原卑斯山礦泉水相媲美;地表水年徑流量1.316億立方米,史稱“泉泊河湖到處有,滋潤萬物山河秀”。致使丘陵區保持濕潤,空氣清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促使核桃樹健康生長。沁州核桃產區地勢多為丘陵、半丘陵、背風向陽、勢緩土肥。土質為褐土、草甸土。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8﹪以上;全氮含量為0.091﹪以上,全速磷9.98ppm以上,全速鉀128.88ppm以上,土壤pH值6.5—8.2,呈中性至微鹼性,適宜優質核桃的生長發育和優良品質的形成。
沁州核桃沁州核桃

歷史淵源

公元前11世紀,在今牛寺鄉南涅水村就設立了甲水縣,轄區的王泉山、桃園、南牛寺一帶盛產核桃,是縣衙進貢皇上的佳品,皇上食之佳品,甚感興趣。一日,皇上邊吃核桃邊聊天,談起佛祖釋迦牟尼來,就旨意大臣隨縣衙到甲水縣,集中了全國石刻匠人在甲水縣大規模開展石刻運動,石刻運動從釋迦牟尼在娘肚裡形成胚胎臨終一生進行了石刻,一樽一個釋迦牟尼故事。此石刻於20世紀50年代初從南涅水村出土,現存於縣城二郎山“南涅水石刻陳列館”。至此,甲水縣周邊形成了以核桃為主的產業。
史書載:沁縣故縣鎮徐村有個人叫吳典,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擔任了保和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任職後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他回家探親,返京時,挑選沁縣營養最豐富、口感最好吃的南瓜子、核桃、小米帶回京城,進貢給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吃後十分高興,欣然吟道:“沁州三件寶:核桃、瓜子、吳閣老(沁州黃小米)”,至此,沁州南瓜子、沁州核桃、沁州黃小米就成了沁縣的三大寶之一。每年將沁州南瓜子、沁州核桃、沁州黃小米作為貢品進貢皇宮,也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地方名產。沁州人因為他把南瓜籽、核桃、小米貢給康熙皇帝而成為名產,價值倍增,百姓收入增加,感恩尊稱他為“閣老”,把康熙皇帝賜封的“沁州三件寶的沁州核桃、沁州南瓜子、吳閣老(指示沁州黃小米)”寫進史書,編為沁縣的人文歷史。

生產情況

2012年,沁州核桃經濟林種植面積達到 9萬畝。
2017年,沁州核桃主產區牛寺鄉建立了年可育苗20萬株的核桃優種育苗基地,全鄉核桃經濟林已發展到2萬畝,全縣核桃經濟林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其中盛果期面積3萬畝,帶動2.6萬種植戶戶均收入3600元。

產品榮譽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沁州核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沁州核桃沁州核桃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沁縣位於太行、太岳兩山之間的山西省長治市北部,屬丘陵半丘陵區。堪稱“一疙瘩土”。東鄰武鄉縣,西接沁源縣,南連襄垣縣,北界武鄉縣。縣轄定昌、漳源、郭村、冊村、故縣、新店、牛寺、松村、次村、南里、南泉、楊安、段柳6鎮7鄉,306個行政村。沁州核桃地域保護範圍在沁縣的東北部,轄6個鄉鎮132個村:東至松村鄉松村,西至郭村鎮石板上村,南至新店鎮棟村,北至牛寺鄉王泉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6′06″—112°41′12″,北緯36°35′25″—36°42′32″。海拔高度在916—1236米之間,以中等構造剝蝕侵蝕山坡、丘陵半丘陵地為主,北部多緩山坡、丘陵,東部丘陵、半丘陵,中南部地勢較為平坦。

質量技術要求

(1)適地適樹:以丘陵緩坡、平地、凹地、立地條件下的褐土和草甸土的沙壤土,海拔在700—1000米之間,選擇背風向陽的南北行向地域為栽培條件。
(2)肥熟坑土:春季打坑1米見方,表、中、低層土分堆於坑的南、北、東向,雨季前綠草和表土入坑漚制,秋季加施牛、馬、羊等草食動物糞便及人糞尿與坑內漚制草肥攪翻均勻、踏實。
(3)冬春栽植:如冬季栽植,需在入冬前選擇苗高1、2米以上,基徑1.2厘米以上的沁州核桃、晉龍1號、晉龍2號、中林1號、3號品種,泥漿蘸根,挖坑內深度與苗根深度相當,澆足透水,栽植踏實。堆土至苗桿1尺左右,加套編織袋或塑膠袋,袋內填土至蓋樹頂。次年清明節去土去袋,露出苗徑至基部。連續3年。3年後5年內塗石灰、卷穀草以苗木安全越冬,春季栽植無需套袋堆土。
(4)成樹管理:栽植5年後,即進入成樹管理期。入冬前刮表皮塗石灰水,從樹桿根部挖壕0.5尺深呈扇形至樹冠邊緣,施入人糞尿、牛、馬、羊等動物糞便60千克,澆足水後覆蓋。次年春驚蟄至清明期澆足透水一次,6月疏果,追施氮、磷、鉀肥2.5千克/株,7月中耕一次。5、6、7月對樹枝為來年孕育植果枝進行修剪。9月至10月收穫。
(5)營養控制:對於幼齡期樹,保障每株年平均施氮80—100克,磷30—40克,鉀30—40克,有機肥5千無,氮、磷、鉀配比控制在2.5:1:1。對於掛果初期樹,保障每株年施入氮300—400克,磷150—200克,鉀150—200克,有機肥20千克。氮、磷、鉀配比為2:1:1。對於盛果期樹,保障每株年施入氮800—1200克,磷600—800克,鉀600—800克,有機肥50千克,氮、磷、鉀配比為3:2:2。
(6)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果實完熟後採收。完熟標準是總苞(青皮)變成黃綠色,部分果實頂部出現裂縫,容易剝離。種仁硬化,幼胚成熟。核殼堅硬,呈黃白色。成熟期在中秋時節。果實成熟後用棍棒擊落收穫。收回後堆放一米厚度,上蓋席片或雜草,避免日曬,促進後熟。3—4天后攤開用棍棒敲打去青皮。而後在陰涼乾燥處攤單果厚度涼曬7天后方可入庫。嚴禁用水洗和漂白,以防水從縫合線浸入導致霉爛。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沁州核桃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沁州核桃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規定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沁州核桃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結合標註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