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盆地形成與演化研究

《南海盆地形成與演化研究》是由地質礦產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曾維軍、李振伍、吳能友、陳藝中、溫喜文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盆地形成與演化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80001[08629]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80001[08629]
項目名稱
南海盆地形成與演化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曾維軍、李振伍、吳能友、陳藝中、溫喜文
研究起始日期
1992-01-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5-12-31
主題詞
含油氣盆地;南海;盆地分析;油氣資源;地球物理學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南海盆地形成與演化研究”是地礦部“八五”深部地質調查計畫中的一個項目,06-205。在南海盆地的形成與演化研究中,首次將全區劃發分六個二級間發育多條聚斂帶、拆離拉張帶和走滑斷裂帶。晚古生代以來的形成過期陸塊碰撞拼貼形成現今南海盆地的基底,以及包括南海盆地和東南亞邊緣和陸表海;後期該大陸邊緣發生解體離散、海底擴張,最終被島弧。中晚始新世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太平洋板塊運動方向改變,促解,形成西南海盆(擴張時間為42-35Ma)和中央海盆(擴張時間為a)。海盆擴張時間不僅由典型的海底磁條帶異常提供了佐證而且還以地幔上心和出現玄武岩海山鏈的時間為標誌。盆地分析和油氣資源前景研究方海為一拉伸單元進行構造沉降和熱演化史分析,獲得新生代不同時期的沉降速率、基底沉降幅度、不同區段的拉伸係數和熱成熟史等大量資料分析表明南海盆地是一個重要的油氣富集區,深 部地質演化和地球動了該區油氣資源以天然氣為主;其潛力以聚斂型盆地最好,剪下-拉分理分布來說,西部和南部潛力最大,北部次之。深部地球物理資料地質試性地採用了一些先進技術獲取新信息。此外編制了南海區域的四條地圖,提出南海區域的地球動力學特徵主要受多層次的地幔對流活動所控了南海區域岩石圈應力場的展布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