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部計畫

南海深部計畫

“南海深海過程演變”重大研究計畫(“南海深部計畫”)於2010年7月正式立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也是我國海洋領域第一個大型基礎研究計畫。該計畫採用一系列新技術探測海盆,揭示南海的深海過程及其演變,再造邊緣海的“生命史”,從而為邊緣海的演變樹立起系統研究的典範。

2017年2月13日, 在一聲悠長嘹亮的汽笛聲中,33名中外科學家乘坐美國“決心”號大洋鑽探船,13日中午離開香港維多利亞港招商局碼頭,前往南海目標海域,開展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這標誌著我國海洋科學第一個大規模的基礎研究計畫——“南海深部計畫”進入衝刺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深海過程演變”重大研究計畫
  • 執行期:8年(2011-2018)
  • 總經費:1.5億元
  • 總資助經費:7835萬元
  • 執行單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項目組成,科學目標,研究內容,相關報導,

項目組成

該研究計畫預計執行期為8年(2011-2018),總經費為1.5億元,資助項目類別包括“重點支持項目”、“培育項目”和“集成項目”。2010-2011兩年共批准資助項目24項,包括19個“重點支持項目”和5個“培育項目”,總資助經費為7835萬元。

科學目標

通過重新測量南海洋殼磁異常、研究深海火山鏈,重新認識南海海底擴張及其前後的演變史;通過現代深海過程觀測和深海沉積的分析,揭示南海底層流的變遷,驗證海盆演化歷史,以及對海平面變化的回響;通過海底水文觀測與各項分析,認識南海深部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其演變;並在上述研究基礎上,探討南海深海過程演變的資源與環境效應。該計畫的實施,將為我國深海技術裝備建設提供套用或試用的平台,促進我國深海科學研究隊伍的壯大和成長。

研究內容

以“構建邊緣海的生命史”為主題的“南海深部計畫”,從深海盆演化、深海沉積、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三個方面開展研究。
在海盆演化方面,利用現代技術重新測定南海磁異常條帶,探測深部結構,爭取鑽探大洋殼,系統研究火山鏈;在深海沉積方面,觀測現代深部海流和海底沉積過程,實現深海過程研究的古今銜接,從深海沉積中提取邊緣海古海洋學演變的信息;在生物地球化學方面,採用包括深潛探測在內的各種手段,認識海底溢出流體與井下流體的分布與影響,揭示微型生物在深海碳循環中的作用。
中科院院士、“南海深部計畫”指導專家組組長汪品先把這3個方面比喻為南海“生命史”里的“骨”、“肉”和“血”。

相關報導

南海深部計畫:掀起南海的“蓋頭”來
無論是2013年“蛟龍”號試驗性套用的“首場秀”,還是2014年美國“決心”號來中國海的第二次大洋鑽探,都與我國海洋科學第一個大規模的基礎研究計畫有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南海深部過程演變”(簡稱“南海深部計畫”)。
“中國南海中可能會有地球上最迷人的地質記錄。”法國古海洋學家卡羅·拉伊曾這樣表述。
南海是我國岸外最重要的深海區,其北部陸坡2006年發現深海天然氣、2007年發現天然氣水合物,成為我國深海資源開發的亮點;南海周邊1991年菲律賓火山爆發,2006年底台灣以南地震,突顯了南海安全保障的迫切性。
“從地質演變上講,南海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中科院院士、“南海深部計畫”指導專家組組長汪品先介紹說,南海經歷過大陸地殼的“裂谷作用”,形成了許多盆地;接著又發生海底擴張作用,產生了大洋地殼;後來又出現了馬尼拉海溝,至今還在進行俯衝作用。“大洋‘板塊學說’里的整套過程它都有。”
比起大洋,例如大西洋,南海海域規模小、年齡新,研究深部演變過程的條件更加優越;與深海沉積保存不佳的太平洋相比,南海沉積速率和碳酸鹽含量高,能夠彌補西太平洋的不足。
“在一個範圍有限的邊緣海,將現代深海過程與地質演變相結合,就有可能通過‘解剖一個麻雀’,在嶄新的水平上認識海洋變遷及其對海底資源和巨觀環境的影響,而南海是最佳選擇。”
我科學家將首次隨“蛟龍”下潛南海
科技日報訊(記者高博)記者近日獲悉,“蛟龍”號6月10日將離開江陰碼頭,赴南海開始試驗性套用,科學家也將首次潛入南海深處,研究地質演變。
“南海從來沒有科學家下潛過。以前‘蛟龍’試驗是沒有科學任務的。”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說。他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南海深部過程演變”計畫的指導專家組組長。
據悉,“南海深部計畫”的6位研究者將參加“蛟龍”號試驗性套用航段,帶頭人是同濟大學教授周懷洋。周懷洋在接受電話採訪時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此次下潛,他們重點關注的一是“冷泉”(可燃凍的海底出口);二是海底海山。他表示,下潛的不確定因素很多,所以談可能獲得哪些科學成果還為時尚早。
“‘南海深部計畫’課題的幾個方面,比如地球化學反應,火山和海底的相互作用,人下去後能夠做一些觀測。”汪品先說,“人下去和機器下去是不一樣的。人下潛的好處,是能隨機應變。雖然通過攝像頭觀測成本低得多,但就像在公園裡,只允許你睜一隻眼睛向前看,風景自然不一樣。”
南海海底地質構造豐富,但科學家缺乏了解,尤其是較深的海盆處尚未有過科學觀測。此次“蛟龍”下潛將填補這一空白,為“南海深部計畫”研究提供資料。
南海深部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