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子(地區)

南海子(地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海子又稱南苑,鼎盛時期曾經築有周圍達120里的磚牆,涵蓋了今天城南地區房地產開發的諸多熱點地區。俗稱:“海子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子
  • 外文名:Nanhaizi
  • 又稱:南苑
  • 俗稱:“海子裡”
名稱由來,歷史發展,南海子,

名稱由來

包括:南海子東北部雲集跨國企業和各類房產項目的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舊宮開發區,北部角門、大紅門一線商業居住一條街,南海子中部的南苑—東高地居民區,偏南與亦莊相鄰的南海子郊野公園、瀛海鎮,南海子正西的新建住宅和發展新媒體產業的西紅門鎮,西南的大興區中心黃村鎮海子角村和團河行宮遺址,南部的北普陀影視城,東南部的原紅星公社太和鄉燒餅莊東南側建國初期曾殘留一段城牆角門,後因上世紀60年代被當地村民建房取土、平整土地逐漸消失使得這一古老遺蹟現以蕩然無存,而這段歷史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南苑鎮是清末開始繁華的城鎮,原名萬字地。
歷史上的南海子包括了今天的亦莊、舊宮大紅門、南苑、西紅門、黃村等。
從永定門向南經沙子口文化用品一條街和木樨園服裝一條街,南邊就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皇家獵苑的北大門——大紅門。
由於自清末以來一百多年的戰火襲擾,特別是1900年八國聯軍的燒殺搶掠和不斷的監守自盜、蠶食、衰敗,南海子除了少數歷史遺蹟,為現代人們經常提起的基本上是大多數人不知淵源的諸多地名。本文的要旨在於回首南海子的昨天,介紹全新的今天,展望更加靚麗的明天。
南海子在元朝稱飛放泊,源自元朝統治者在這一片河泊遍布的地區多訓練海東青撲捉飛鳥、小獸。為使海東青休息、晾曬為汗水霜露打濕的羽毛,特修建晾鷹台,至今猶存。該地區少有人文建築,基本上是自然狀態。
到了明朝,成祖遷都北京,為了尋歡,於永樂十二年(1414),明統治者把元朝的獵場擴大了數十倍,於明宣德三年(1428)撥軍修治南海子圍牆、橋道、土牆長約一百二十多華里,四周開闢四個海子門(即北大紅門今豐臺區大紅門)、南大紅門(今南紅門)、東紅門、西紅門(今大興區西紅門),同時還修建了廡殿行宮(今大興區舊宮鎮廡殿村)及舊衙門(今大興區舊宮鎮舊宮村)。新衙門(今豐臺區新宮村)兩座提督官署,並設“海戶”把守。這樣圍牆內便是人們常說的“海子裡”。
明朝改稱南海子,系因為位於皇城之南,與紫禁城北面的後海什剎海相對而定名。明永樂年間,修築土牆,開四門:北為大紅門、東為東紅門、南為南大紅門、西為西紅門。為方便皇家行獵,又逐步修建了行宮、官署、廟宇,並派員管理。
清朝時也稱南苑,把該地作為專供皇室、官僚行獵和操兵習武的圍場。將土牆改為磚牆,在明朝四門的基礎上加修5門:北牆大紅門東面新開小紅門(今小紅門橋附近)、苑東北角開雙橋門(今亦莊開發區東環中路附近)、苑東南角開?城門(今大興區大回城附近)、苑西北角開鎮國寺門(今南四環馬家樓橋東北的鎮國寺)、苑西南角開黃村門(今大興區黃村鎮)。乾隆時,為方便進出還開有20多個角門,像大羊坊、馬家堡南角門、大興的高米店等都是當年的角門位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從天津登入攻占北京同時,也在南苑之內燒殺搶掠,中國獨有的珍貴麋鹿殺掠一空,直到幾十年後才重返故里。《辛丑條約》後,清統治者為償還賠款,在南海子設官產局分割出賣土地;南苑從此解體。
清朝亡後,民國政府 1913年在萬字地(後改稱南苑鎮)設航空學校並建南苑飛機場,1922年馮玉祥將陸軍檢閱使署和所屬部隊駐紮在南苑,1937年二十九軍著名將領佟麟閣趙登禹在與日軍戰鬥中犧牲在南苑至大紅門的公路上。

歷史發展

南海子歷史上是北京最大濕地,是遼、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獵場和明、清兩朝皇家苑囿,“南囿秋風”早在明朝時就與西山晴雪等列為“燕京十景”之一,後逐步衰落為環境髒亂差的城郊地區。
北京市南二環永定門外南苑鎮東南有個舊宮鎮,這兩個鎮現在分屬於豐臺區大興區。這兩個普普通通的小鎮卻記錄著北京一段不平常的自然和人文歷史。
南苑古代時又稱南海子,所謂海子就像城內的六海一樣,是一塊水域廣闊的地帶,雖然目前還缺乏足夠的文字資料,但從古代永定河的變遷情況分析,這裡肯定是永定河多次改道的遺存地。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匯集,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水面,因為在京城之南,故稱南海子。據《日下舊聞考》記載:“元明以來南海子,周環一百六十里。”其廣足可與京東的延芳淀比擬,那碧波浩淼的水面上生靈頻動,其景其色秀麗嫵媚。
古永定河沖積扇前緣的南海子.地勢低洼,泉源密布,留下了許多窪塘和沼澤地,如頭海子、二海子,一直到五海子,還有一畝泉和葦塘泡子等,清代時仍有“有水泉七十二處”的記載。後來的涼水河、小龍河、鳳河等又流經這裡,潺潺的溪水長流,汩汩的清泉無冬夏,良好的水文環境為生物的繁衍創造了理想的條件,使這一帶水生和喜水動植物繁盛起來,魚、蝦、鱉、蟹久捕不減,鶴、鴨、雁、雉朝飛夕落,獐、鹿、狐、兔成群結隊;鬆軟的土地上樹木蔥鬱、青草茵茵,四季景色迥異,日日氣象萬千。
位於天子腳下、皇城近郊的這方水鄉澤國,當然不會無人問津。自遼金時起封建帝王就在這裡漁獵和騎射,據《金史》記載:“大興有建春宮”,“承安元年二月,幸都南行宮春水”。說明遼金時期這裡已是皇家的游幸之所,並在這裡修建行宮別館。出生在瀚海沙漠又善騎射的蒙古人也看中了這塊水豐草盛的遊獵勝地。據《元史》記載:“冬舂之交,天子或親幸近郊,縱鷹隼搏擊,以為猶豫之度,謂之飛放。”這“飛放”即“飛放泊”,因距皇城很近,又稱“下馬飛放泊”。另據《元混一方輿勝覽》記載:“下馬飛放泊在大興縣正南,廣四十頃,北城店飛放泊、黃埃店飛放泊俱廣三十頃。”
元代時,封建帝王及皇子皇孫們為了遊樂方便,專門在南海子修建了鷹坊晾鷹台。據《帝京景物略》記載:“城南二十里有囿日南海子,一百六十里,中有殿,殿旁晾鷹台,台臨三海子,築七十二橋以渡”。今南苑鎮南邊不遠處有一個高大的黃土台子,據說那就是昔日的晾鷹台,過去這塊空曠低洼的地方,潮濕溫暖,草木繁盛,無論多么敏捷的動物,只要進入獵鷹的視野內,無一不成為大鷹的獵獲物,這項活動一直延續到明清兩代仍很盛行。情乾隆四年(1739)有詩描述道:“積學滿郊垌,三冬農務停。鳴笳齊隊伍,布令疾雷霆。馬足奔如電,鷹眸迅似星。山禽味鮮潔,飛騎進慈寧。”
明朝在飛放泊擴建殿堂官室,修建了行宮、廟宇和24園,四周修砌圍牆120里,將南海子圈成一座巨的皇家園林,圍牆四面開門,有北大紅門、南大紅門、東紅門和西紅門。在擴修園內外道路的同時,修築了近百座大小橋樑。設海戶1000多人為皇家守護園林、養護動物、侍弄花草樹木。後來又續建了廡殿行宮、舊衙門、新衙門等建築,帝後們每年要到行宮去游賞風景,捕獵作興。
清王朝繼續在南海子大興土木,修建舊衙門行宮、新衙門行宮和南紅門行宮及寺院,將原有的四門增擴為九門,又增加了小紅門、黃村門、鎮國寺門、雙橋門和回城門五個大門。康熙皇經常帶領皇后和嬪妃到這座行宮遊玩,為了討得太后和太皇太后的歡心,他還親自採摘鮮果鮮菜送給她們。
南海子到了清代不僅是皇家射獵游幸之處,也是皇家操練閱兵的重要場所。康熙二十五年(1686)在晾鷹台南邊建造了南紅門行宮,每逢大閱兵之日,台上設御營大帳,皇帝便身披鎧甲,緩緩登上檢閱台舉行閱兵式,被犒賞過御食的八旗官兵的鼓樂隊、馬隊、士兵隊從台前威武走過。檢閱完畢,皇帝鄭重宣布新的軍令,並犒賞受檢部隊飲酒。後來康熙皇帝在詩中寫道“清晨漫上晾鷹台,八駿齊登萬馬催。遙望九重雲霧裡,群臣就景獻詩來。”可見當時之盛況。
南行宮雖不及其他行宮宏偉,但有涼水河和團河的環繞,仍顯風光旖旎,可惜1900年被八國聯軍燒毀,只剩下幾塊殘破的石刻。
位於南海子南部偏西的團河行宮是四座行宮中最為豪華的一座,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疏浚團河、鳳河時開始修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竣工的。這期間正逢乾隆盛世中期,國力強盛、庫府豐盈,封建統治者不惜工本,全力打造他們的娛樂場所。這座行宮充分吸取江南風景園林以景取勝的特點,就地掘土成湖,余土堆積成山,山上廣植奇花異草,利用團河之源——團泊的碧水清流環繞山石林木間,樓閣曲廊掩映於蒼松翠柏中,經過長達5年的精心營造,一座頗具江南水鄉風韻的皇家園林終於落成。團河行宮占地400多畝,分別以兩個團泊為中心形成東4兩個風景區,四面砌築長達四里的圍牆,園內的璇源堂、涵道齋等主要建築瑰麗輝煌,裕性軒及西側的澹思書屋和東側的陶春室典雅幽靜,陶春室內有乾隆皇帝御題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有珠源寺、鏡虹亭、漪鑒軒、懷清堂等建築分布於碧水青山之間。
以西湖為中心的園區,湖邊迭岩,岸周植柳,船塢、過河廳、狎鷗舫、濯月軒、臨河房、涼亭、碑亭等光彩奪目。
東部的宮殿區金碧輝煌,圍牆下有與西湖連通的溝渠,官外有朝房、茶膳室等,後殿是后妃居住的儲秀宮。再後邊是玲瓏別致的東湖,園區雖小,廳堂軒室俱全,山石重巒堆秀,盛夏皇上偕嬪妃們經常來此小憩遊玩。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團河行宮慘遭劫掠燒殺,珍寶奇物被洗劫一空,宮殿樓室毀損大半。民國初曾被軍閥占用。“七七事變”後又遭日軍野蠻的狂轟濫炸,團河行宮徹底變成廢墟一片。以後大批農戶遷入耕作,只有少數燒不毀的石製品尚能隨處找到。解放後雖經當地政府盡力維護,但昔日的輝煌卻難以再現,只留有與行富有關的地名散落於豐臺、大興兩區的農田曠野,如南苑、東高地、角門、鎮國寺、大紅門、小紅門、海戶屯、新官、團河村、舊宮海子角、廡殿村、西紅門、東紅門、鹿圈、燒餅莊、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瀛海莊、南官等。
鼎盛時期的南海子共有大紅門等九個正門和20多個角門
大紅門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皇家獵苑的正北大門。
南海子(南苑)在十九世紀末由帝王獵苑變成了地主莊園。
一八九○年永定河泛濫,河水從海子北牆九孔閘(大紅門東)湧入海子裡,瞬間海子地區變成了一片汪洋,海牆被沖毀了,野獸逃跑了。一九○○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清政府簽訂了賣國的“辛丑條約”,大量賠款,使國庫枯竭、朝不保夕,已無力重修南苑(南海子)了。 光緒二十八年(1902)六月二十三日慈禧太后下令成立“南苑都辦墾務局”(地點設在團河宮),出售“龍票”拍賣南海子的荒地。歷代帝王的獵場,幾百年的皇家禁地,開始墾荒種地了。 當時朝廷中的顯貴、官僚太監及皇親國戚便乘機大量爭購“龍票”,買地後,他們從外埠招來大量窮苦農民為他們開荒種地,建立了若干個地主莊園。如:慶親王奕匡的九如莊、內務府大臣奕祿的積善莊、慈禧太后親信太監李蓮英的富家莊,九門提督江朝宗還在這裡辦起了“南苑農場”(北京南郊農場的前身)。經過帝國主義及地方軍閥的劫掠,海子的面貌全非了,原來已有塌毀的海牆被海子內外的居民紛紛拆掉,牆磚有的被賣掉,有的蓋了房子。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人民解放軍開進了海子裡,北京西南軍管會主任柴澤民宣布海子裡解放,隨即這裡成立了大興縣轄的第六區(亦稱海子區),區長劉蔭伍。新中國成立後海子裡的絕大部分地區一直為北京南郊農場所轄。
據《天府廣記》中李東陽的十景所記,“盧溝曉月瓊島春蔭,金台夕照,太液秋波,玉泉趵突薊門煙樹居庸疊翠西山晴雪南囿秋風,東郊時雨”,被統稱為“燕京十景”。
其中“南囿秋風”就是南海子(南苑)秋天的景色。囿字,辭典中釋為“放養動物的園子”。南海子 (南苑)就是北方地區面積最大的皇家獵園。 據史料記載,從明英宗正統五年(1440)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先後有十二個封建皇帝到南海子(南苑)行圍打獵,累計達一百三十二次之多。其中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竟來南海子(南苑)五十五次,可見南海子(南苑)雖沒有圓明園、頤和園之精美,但其廣闊幽深的野趣也同樣有著誘人的魅力。每到深秋,南海子(南苑)金風瑟瑟落葉蕭蕭,碧空如洗。園內團泊、大泡子、三海子片片秋水波光粼粼、游魚戲逐、蓮藕飄香,成群的水鳥不時從蘆葦中驚起。參天的古樹上起落著遠來的鴉雀,枯黃沒人的蒿草中時有禽獸出沒的叫聲。往遠處看,南海子(南苑)九門八廟、宮牆碧瓦渾然一體,栩栩生輝。涼水河、鳳河有如兩條玉帶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秋水長天荒無邊際。置身這野趣橫生的園囿,會讓人感到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南海子

位於北京城南大興縣境內的南苑至廊坊公 路東側,距北京城區14公里。
麋鹿,俗稱“四不像”,本為中國獨有,但1865年被法國大衛神父發現,此後陸續運送到歐洲。我國野生的麋鹿早已滅絕,最後一群散養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獵苑中。1900年八國聯軍瘋狂劫掠,獵苑毀於戰亂,麋鹿從此在中國絕跡。 1900年前後英國從歐洲一些動物園中收集到18頭麋鹿,放養於烏邦寺公園,現麋鹿群已繁殖到2000多頭。 1985年英國烏邦寺公園塔維斯托克侯爵將20頭麋鹿送還給中國,國家在北京專門成立了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並辟出近千畝土地,建成麋鹿苑
南海子麋鹿苑是我國第一座以散養方式為主的麋鹿自然保護區。南海子有豐美的葦草,泥濘的沼澤,為麋鹿的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短短的8年時間,南海子麋鹿苑中的麋鹿已從20頭繁育為200餘頭,成為僅次於烏邦寺公園的世界第二大麋鹿苑,南海子開始恢復了它特有的風貌。
詩詞選登:
五絕·麋鹿苑外說鹿
李祚忠
指鹿強說馬;中原逐鹿頻。
今重圍鹿苑,觀鹿遍遊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