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語言,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交通,風景名勝,地方特產,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六七千年前的
新石器時代,南海境內的西樵山一帶已經有先民在該地繁衍生息。
先秦時期南海區屬
百越諸部之南粵。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置
南海郡,郡治設於番禺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十年(590年)以原南海郡治中心番禺縣改置南海縣,屬廣州總管府。南海縣政區建置自此始,廣州府城為南海縣轄地。其後,
仁壽元年(601年),因避太子諱改廣州為番州。
大業三年(607年)罷番州復置南海郡。(《隋書·地理志·南海縣》:“南海,舊置南海郡。平陳,郡廢。又分置番禺縣,尋廢入焉,大業初置郡。”)《康熙南海縣誌序》志序:“太史公言嶺以南一大都會南海之謂也故秦時為郡首諸支郡梁唐後為邑則首諸支邑.......”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南海郡置廣州,
唐武則天長安三年(703年),分地復置番禺縣。
天寶元年(742年)改廣州為南海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南海郡為廣州,或州或郡,南海縣均為其屬縣。
五代南漢乾亨元年(917年)以廣州置興王府,並撤銷南海縣建制,析南海縣地為常康、鹹寧二縣和永豐、重合二場(據《
太平寰宇記》)。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滅南漢,廢興王府,設廣南路廣州(廣南分東西兩路後,廣州屬廣南東路);五年,撤銷常康、鹹寧二縣和永豐、重合二場,復置南海縣,屬廣州。
開寶五年(972年)撤銷常康、鹹寧兩縣和永豐、重合二場,復置南海縣,同時撤銷番禺、四會兩縣,將兩縣地併入南海縣(據《
元豐九域志》)。
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復分置四會縣。皇祐三年(1051年),復分置番禺縣。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縣,從南海縣鄉劃入的地方,改置寧安鄉(今小欖、海洲一帶)。
南宋祥興元年(1278年)升廣州為翔龍府,南海縣屬翔龍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滅趙,改翔龍府為廣東道廣州路,南海縣屬廣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廣州路為廣州府,南海縣屬廣州府。
景泰三年(1452年),劃出東涌、馬寧兩都及鼎安、西淋兩都的一半,包括沖鶴、大良等三十七堡給新置的順德縣。
嘉靖五年(1526年),割西南、胥江兩都和三江都的一半及白塔崗等地給新置的三水縣。
清南海縣建制及其隸屬關係無改變。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割三江都的華寧堡、蘇山堡及駱村堡的岡頭、文岡、上塘尾、烏石岡、駱村、花嶺等6村,桃子堡的竇岡、冷水坑、上塱、江廈、桃坑、石塘、竹湖、橫山頭、橫沙頭、金利、橫岡、魯岡等12村和恩洲堡部分無村莊的地域,給新置的花縣(據康熙二十六年《
花縣誌》)。
同治十一年(1872年)《南海縣誌》所載,原蘇山堡的園(袁)岡頭、小、料美、桃子堡的上塱、江廈、桃坑、石塘、金利、橫岡、魯岡等村(或村的一半)已劃回南海縣。
民國元年(1912年)裁撤府級建制,南海縣直隸廣東省。
民國三年(1914年),省、縣間增設道級建制,南海縣屬粵海道。7月道級建制廢除,南海縣直隸廣東省。民國九年(1920年)廣州市區劃定,南海縣城(西關和廣州城東部)被劃入廣州市區。民國十四年(1925年)8月,佛山鎮劃出設市;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16日,九江堡劃出籌設九江市;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佛山市撤銷,復歸南海縣為特別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省分區設善後管理委員會分管各縣,南海縣屬西區善後管理委員會。民國十八年(1929年)10月9日再改九江為特別區直隸南海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罷善後管理委員會,設綏靖公署,南海縣屬中區綏靖公署。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綏靖公署為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南海縣屬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公署駐南海縣佛山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時改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時縣直隸於省,省分區設派出機關以管理各縣。分管南海縣的廣東省派出機關,1950年1月至1952年11月為珠江專員公署,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為粵中行政公署,1956年3月至1958年11月為佛山專員公署,1958年11月至1959年1月為廣州專員公署,1959年1月至1967年1月為佛山專員公署,“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67年3月至1968年3月屬佛山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軍管,1968年3月至1979年4月為佛山專區(1970年10月改為佛山地區)革命委員會,“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80年1月至1983年6月為佛山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6月,廣東省實行市管縣制,省、縣間增設市一級行政區劃;地、市合併後佛山市為地級市,南海縣隸屬於佛山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11月27日,劃二區上恩洲鄉的黃岡、譚村、新村、沉香沙等村歸番禺縣。
1951年1月12日,中央批准佛山設市。經籌備,6月26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正式從南海縣分出為省轄市。
1952年初,為便於土地改革,第五區西岸鄉劃歸高明縣,獅山鄉走馬營村原屬三水縣的部分劃歸南海縣。6月,順德縣石鄉劃歸南海縣。
1953年5月,西岸鄉重又歸回南海縣第五區。
1954年2月16日,劃第六區東三鄉的石閣、楊棠、果房、隔沙、南涌等村歸佛山市。28日將疊南鄉的田邊村劃歸佛山市。
1955年9月19日,劃八區橫松鄉松尾村(又名松洲崗)歸廣州市。
1956年7月,劃石灣鎮歸佛山市。
1958年12月22日,南海、三水兩縣合併,初稱南三縣,1959年1月9日改稱南海縣(以《南三日報》是日改名《南海日報》為據)。兩縣合併的同時,將原屬南海的超英公社大部分(已劃歸南莊公社的溶洲、東元兩大隊除外)和上游公社的東三大隊,劃歸佛山市。1月1日,劃幸福公社敦厚大隊和聯和大隊的江邊、大郊兩村歸佛山市。4月,將鹽步公社的沙鳳、滘口、海北大隊及秀水大隊的大部分地域、平洲公社的海中、海南大隊和里水公社的橫沙大隊,劃歸廣州市郊區。9月,復分置三水縣,但原屬三水縣樂平公社的沙頭大隊劃歸南海縣。
1992年9月23日,南海市人民政府掛牌,全市分3個街道、15個鎮。
1993年9月29日,省政府批准撤銷大瀝、鹽步、黃岐3個鎮建制,設定大瀝、
鹽步、
黃岐3個街道,辦事處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未實行。1997年1月9日南海市政府行文將3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稱為區辦事處)。
1994年2月28日,省政府批准,同意南海市將
西樵更名為西樵山旅遊度假區,設立西樵山旅遊度假區人民政府。同時將九江鎮的朝山、七星、大同、顯崗、西岸5個管理區和沙頭鎮的山根管理區劃歸西樵山旅遊度假區管轄。3月28日,西樵山旅遊度假區掛牌。同年,全市分6個街道、11個鎮、1個旅遊度假區。
1995年2月2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南海市將小塘的華涌、羅洞、塱下、獅中、獅北、大渦塘6個管理區,羅村的穆院、
白沙橋、招大、塘頭4個管理區和官窯的黃洞、唐邊2個管理區劃出,設定獅山街道。7月27日,佛山市政府批准南海市將平洲街道的林岳管理區及平東、平南2個管理區的部分區域劃歸鳳鳴街道管轄,同時將鳳鳴街道更名為三山港街道。
1997年5月30日,省政府批准,同意調整西樵山旅遊度假區行政區劃,劃出城東、新圩、城西、銀崗4個管理區,設定西岸鎮。全市分桂城、平洲、大瀝、鹽步、黃岐、三山、獅山等7個街道,里水、和順、官窯、羅村、小塘、丹灶、九江、南莊、沙頭、金沙、松崗、西岸等12個鎮和西樵山旅遊度假區。
1998年10月9日,根據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南海市政府撤銷管理區辦事處,設立村民委員會。1999年3~6月,將原管理區改為行政村,原村民委員會復改為村民小組。全市分7個街道、12個鎮、1個旅遊度假區,下轄75個居委會、250個行政村、1210個村民小組。
2001年9月18日,省政府同意撤銷三山港街道,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平洲街道。全市分桂城、平洲、大瀝、鹽步、黃岐、獅山6個街道,里水、和順、官窯、羅村、小塘、丹灶、九江、南莊、沙頭、金沙、松崗、西岸12個鎮和西樵山旅遊度假區。11月26日,省政府批准撤銷西岸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西樵山旅遊度假區。全市分6個街道、11個鎮和1個鎮級旅遊度假區。
2002年12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南海市,設立佛山市南海區,將南莊鎮劃入佛山市禪城區。12月18日,省政府批准西樵山旅遊度假區更名為西樵鎮。當年全市轄6個街道,12個鎮,74個社區居委會,242個行政村,1950個村民小組(新建置當年底前未掛牌,數據包括南莊鎮)。
2005年1月10日,經省民政廳和市政府同意,將南海原有的17個鎮、街道調整為2個街道辦事處和6個鎮。其中包括將桂城、平洲街道合併成桂城街道辦事處;將羅村鎮改為羅村街道辦事處;將大瀝、鹽步、黃岐街道合併為大瀝鎮;將裏水鎮、和順鎮合併為裏水鎮;將獅山街道辦事處、官窯鎮、小塘鎮、松崗鎮合併為獅山鎮;將丹灶鎮、金沙鎮合併為丹灶鎮;將九江鎮、沙頭鎮合併為九江鎮;將西樵鎮、西岸鎮合併為西樵鎮。(2002年南莊鎮劃歸佛山禪城區)。全區轄管桂城、羅村2個街道,大瀝、里水、獅山、丹灶、西樵、九江6個鎮。
2013年3月12日,大瀝鎮西部和整個羅村街道併入
獅山鎮。自此全區轄6鎮+1街道(非常6+1)。
區劃詳情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海區位於廣東省中部,地處北緯22°48′03″、東經112°49′55″之間。東連廣州市
芳村區、
番禺區,南接
順德區、
鶴山市、
新會區,西鄰三水區、高明區,北瀕花都區、三水區,環抱佛山禪城區。南北最大縱距56.8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1.85公里。總面積1150.5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南海區地勢大致西北、西南部高,中、東南部低。最高峰為高明楊梅鎮的皂幕山,海拔高程805米。三水大塱渦地勢低洼,高程1.7米,為最低點。地貌單元主要有三角洲平原、丘陵、低山。占全市約2/3的是西、北江三角洲平原及其支流的河谷三角洲平原,幾乎遍布順德和南海大部分及高明東北部,海拔多在0.7米~2.5米之間。
平原內水網密布,有丘陵、殘丘點綴,基塘(桑基魚塘、果基魚塘)星羅棋布,成為三角洲中獨特的人工地貌景觀,地貌類型主要有低緩殘丘、窪地等。高明西南部和三水北部逕口華僑農場一帶為低山丘陵區,地勢陡峻,相對高差大,切割強烈,山谷縱橫,坡度較陡,植被發育,樹木茂密。地貌形態與區內構造、出露地層岩性有關,是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結果。
氣候特徵
南海區的氣候特點可概括為;季風明顯,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乾濕分明,日照偏少,夏長冬短,春陰寡照。境內累計年平均氣溫為22.4℃,全年0℃以上的積溫平均為8067℃,年際變化在7700℃~8500℃之間。最冷月1月氣溫不低,平均氣溫為14.0℃。夏季時間長,冬季時間短。以候(每五天為一候)平均氣溫統計,南海區的夏天始於4月16日,持續至10月25日,長達6個多月,多年平均為193天。最長為1998年“夏”,從3月26日持續至11月20日,長達240天,為有氣象記錄的40多年中最長的一個夏天。南海區的冬天平均每年只有10.3天,平均出現日期為1月21~30日,有將近兩成的年份為無冬年。
受季風氣候影響,境內雨量豐富但季節變化顯著,冬季風控制大陸時,雨量顯著減少,空氣乾燥;在夏季風偏弱的年份,秋、冬可能出現乾旱。全年主要降雨量出現在4~9月,稱為“汛期”。汛期的平均雨量為1305.9毫米,占全年總雨量的79%。10月至次年3月為“乾季”,平均降雨量為335.5毫米,占全年雨量的21%。3月份雖然陰雨較多但雨量不大,平均降雨量為83.5毫米,只占全年總雨量的5%。南海區處在華南低緯地帶,雖然日照較強,但全年雲量較多,總日照並不豐裕,尤其是春季,經常低雲密布,雨霧頻頻。日照時數偏少,南海境內年日照只有1666.4小時,最少日照的1997年全年日照只有1170.9小時。日照百分率(實照時數與可照時數之比為)低,南海境內年日照百分率為40%。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2年,南海開展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調查。全市有一級地類3個,二級地類14個,三級地類33個。土地總面積114949.86公頃。
水資源
南海區大部分水量流入江河,成為不可利用的水資源,河涌密布,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全境多年平均河川徑流域9.22億立方米,另有西北江多年平均過境客流域2109億立方米,合計多年河川平均流域2118.22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南海境內礦產資源不多,金屬礦藏幾乎沒有,主要有一些非金屬礦藏。
煤等燃料礦產,煤主要分布於官窯、里水鄧崗和崗頭、和順及松崗聯表等地,以無煙煤為主,產於石炭灰紀測水組、二疊紀童子岩組和晚三疊紀小坪組,多呈薄層狀或煤包產出,形成規模小,僅見小型礦床或礦點,可供地方性開採。此外,馬頭嶺一帶有石油礦點,鹽步有油頁岩薄層狀礦點,夏教有淺層天然氣礦點,均不具工業價值。
膨潤土,見於官窯黃洞和獅山穆院、白泥坑一帶,為火山沉積蝕變風化產物,產於始新世華涌組第一段,成層狀產出。是一種由蒙脫石礦物組成的黏土岩,用途廣泛,可作建築塗料、深水井淡水泥漿、乾燥劑以及香皂、飼料等添加劑。上述地區的膨潤土,屬中至大型礦床,可作露天開採。
高嶺土,見於獅山白泥坑、橫過坑等地,產出地層為始新世寶月組,礦石為長石砂岩風化物,屬風化型小礦床,質純,當地居民早在200年前就已開採利用為陶瓷原料,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配料砂岩分布於和順文頭嶺和象崗、大瀝、鹽步平地崗瓦頭和龍頭崗等地,產於三疊紀、石炭紀和泥盆紀地層中,成層狀產出,主要成分為石英,可作水泥配料。屬中型礦床,正在開採,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石膏,見於鹽步、松崗和桂城等地,產於早第三紀地層的沙礫岩、砂岩、粉砂岩中,呈夾層產出,單層厚一般為0.5~3.2米,最厚可達15米,埋深60~160米,為大型礦床,礦石類型主要為硬石膏,分布廣,質量好,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泥炭,見於官窯大欖渦、和順萬頃洋、羅村中、桂城崗等地。產於第四紀沉積物中,呈不等厚的層狀產出,分布廣,屬大型礦床,質量好,埋藏淺,可作露天開採。泥炭是一種有機質和礦物質組成的複合體,其作為新型礦產資源,在工農業上有廣泛用途,具有一定的遠景開發價值。
重晶石,見於鳳鳴三山,呈脈狀,產於早白堊紀地層中。重晶石礦,質量較好,易開採,具中型礦床儲量,有一定的開採價值。
石料,主要見於西樵山和小塘獅嶺等地,屬火山岩型石料。質地堅硬,儲量不大,大多數已開採利用,一些風景區已禁止開採。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南海區常住人口278.7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40.67萬人,增長5.8%;戶籍人口的主要構成: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全年我區出生人口3.12萬人,出生率為22.2‰;死亡人口0.74萬人,死亡率為5.3‰;自然增長率16.9‰。
民族
語言
南海縣境古在百越(或作百粵)雜居中心地區。早期的土著大多說壯侗語系的語言,後來隨著先是楚人、後是中原漢人的不斷南移,原有的壯侗系語言與楚語、中原漢語不斷相互交融,逐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諸方言。現南海境內除和順鎮魯崗管理區北洲村(溫姓、麥姓)、猛衝村(麥姓),松崗鎮唐聯管理區燕溪村(黃姓、鄧姓)及顯子崗管理區大坑莊(黃姓、蔡姓),總數不足一千人操
客家方言以外,其餘所操都屬粵方言,但內部卻存在頗大差異,甚至個別地方相互通話也存在困難。按其特點概括,大抵可分為五個片:
桂城片:位於縣境中部。含桂城、小塘(獅北、獅西、獅中、羅洞除外)、金沙、丹灶、西樵等鎮,另還包括羅村鎮的芝南小片、南莊鎮的羅格圍小片、平洲鎮的林岳小片以及九江鎮的大同小片、河清小片等。
大瀝片:位於縣境東部,毗鄰廣州。含大瀝、鹽步、黃岐、平洲、鳳鳴等鎮,另還包括裏水鎮的中、南部地區,羅村鎮的西隆小片,松崗鎮的圍田地帶以及官窯七甫的洲中。該片的語言與廣州話很接近。
官窯片:位於縣境北部,與廣州市白雲區及花縣、三水縣接壤。含官窯、和順等鎮,另還包括裏水鎮的北部地區,松崗鎮的丘陵地帶,小塘鎮的獅北、獅西、獅中、羅洞幾個管理區,羅村鎮的穆院與塘頭,大瀝鎮的興賢等地。
九江片:位於縣境南端,東北面與順德縣接壤,西南面與鶴山、新會隔江相望。含九江鎮內的上東、下東、大谷、南鄉、上西、下西、下北、新龍、沙嘴、敦根、梅圳、璜磯等管理區。操九江話的約5萬人。
沙頭片:位於縣境西南部偏東地區,南界九江鎮,東鄰順德縣龍江鎮,含沙頭鎮的絕大部分地區(山根鄉的寨邊村、新村與朝陽村講西樵話)及南莊鎮的東西圍小片。另外九江鎮的富賢村也通行沙頭話。該片人口也不多,僅約5萬餘。但沙頭話與九江話一樣,在粵方言中都各自算得上是很有特色的一支小方言。
除了以上五個片以外,桂城鎮西約管理區岐陽里與健龍里,東二管理區的新村,疊南管理區的樂慶村共約有數百人講粵方言四邑話。
建國以來,全國推廣國語,南海話也受到了國語的影響。特別是近年商品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社會交往大大增加,加上電視、廣播事業的迅猛發展,作為粵方言標準語的廣州話對南海方言的影響越來越大,年青人所說的話都在向廣州話靠攏,南海話中一些有特色的土音日漸消磨,形成了明顯的新(青年一代)老(老一輩)差異。這裡記錄的是老派的語言特點。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2.13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10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1533.24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1110.79億元,增長9.2%。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4.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5.0%,住宿和餐飲業增長2.4%,金融業增長0.9%,房地產業增長11.2%,營利性服務業增長23.6%,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6.0%。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8:57.0:41.2。
第一產業
2017年,南海區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051畝,減少0.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76109畝,增加6.2%;花卉播種面積54558畝,減少9.1%;其他作物播種面積325693畝,減少6.0%。
全年糧食產量7056噸,減少0.3%;油料產量118噸,減少4.8%;蔬菜產量364116噸,減少5.7%;水果產量391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1.66萬噸,減少28.9%,其中豬肉產量0.8萬噸,減少42.2%;禽肉產量0.86萬噸,減少9.4%;水產品產量19.83萬噸,增加3.8%。
第二產業
2017年,南海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96.53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526.21億元,占規上工業比重的40.6%;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176.98億元,占規上工業比重的13.7%;民營工業增加值813.09億元,增長9.7%。按經濟類型分:集體企業增加值18.99億元,增長9.4%;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0.92億元,增長62.1%;股份制企業增加值761.48億元,增長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465.71億元,增長9.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49.43億元,增長4.5%。輕工業增加值495.26億元,增長9.3%;重工業增加值801.27億元,增長9.2%。
全年產值超兩百億元的行業有十個,分別為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金屬製品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汽車製造業(未包括一汽-大眾)、通用設備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橡膠和塑膠製品業、家具製造業。十大工業行業增加值915.72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0.6%。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134.81億元,增長2.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143.01億元,增長13.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加值108.59億元,增長12.2%;金屬製品業增加值105.82億元,增長10.1%;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加值99.59億元,增長2.9%;汽車製造業增加值105.39億元,增長23.7%;通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58.18億元,增長16.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56.52億元,增長12.1%;橡膠和塑膠製品業增加值49.48億元,增長12.1%;家具製造業增加值54.32億元,增長9.6%。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年接待過夜旅遊人數368.6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3%。實現旅遊總收入136.56億元,增長8.9%。其中旅遊外匯收入1.90億美元,增長9.1%。旅行社組團出遊人數63.72萬人次,其中:出境旅遊10.60萬人次,增長0.6%;國內旅遊53.12萬人次,增長8.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2所,在校學生2771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242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累計達到95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累計達到187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累計達到282家;區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累計達到392家。我區專利申請總量達20149件,增長45.4%;專利授權量達10637件,增長34.2%,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003件,增長41.1%。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南海區年有文化館1間,鎮文化站7個,農村文化室234間,博物館5間,圖書館(含讀書驛站)149個,圖書館藏書量237.4萬冊,影劇院2間,數字影院54間。電影觀眾843.35萬人次。全區現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處、中國傳統村落3處,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6處、廣東省傳統村落10處、廣東省古村落4處。2017年南海文藝創作展演共獲國家級獎項91項、省級246項、市級243項。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南海區共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23個,其中:醫院23個,門診部112個,婦幼保健院1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8654張,醫療衛生機構在職職工人數15091人,其中: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3354人,執業醫師5419人,助理執業醫師594人。我區已建立405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簽約服務人數為194627人,其中重點人群簽約人數為106145人,常住居民簽約覆蓋率為28.7%,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為55.8%。
交通
南海區擁有的公路里程(含
國道、省道及地方公路)525.8公里,其中地方公路361.4公里,公路密度45.7公里/百平方公里。2002年,擁有的公路里程1938.7公里,其中有等級公路(含高速公路)1854公里,公路密度168.58公里/百平方公里。
南海區建公路,修建高速公路,擴建改造國(省)道、地方公路。繼1987年動工興建桂江公路、桂瀾公路,1989年建佛平路新線公路。1991年進行縣內交通“五縱四橫”規劃,1992年9月,動工興建東西一線(桂丹公路);1993年3月,興建南北一線(桂和公路)。
高速公路廣州佛山高速公路,廣州三水高速公路,佛山開高速公路,廣州環城高速公路西環段,廣州珠海西線高速公路。
風景名勝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位於丹灶鎮 銀河村蘇村,原名為“涎香老屋”,始建於清代中葉,正屋面積81平方米,為一廳二廊二房的青磚“鑊耳屋”,為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農村住宅。附屬建築有惟卿康公祠、康氏宗祠和由澹如樓、藏書樓、七松軒、九曲橋、觀魚亭、七株老檜樹組成的七檜園。戊戌變法運動領袖康有為在這裡出生,並在這裡度過青少年時期。部分原建築在抗日戰爭及“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1983年,縣政府撥款修復“涎香老屋”。1986年,康有為故居被定為佛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縣撥專款在故居旁的“惟卿康公祠”原址建的“ 康有為紀念館”竣工,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陳列展出有康有為各個時期的遺墨、舊物、照片等。1989年,康有為故居被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定為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康有為堂侄女陳康靜瑜捐資450萬元,按原貌重建康氏宗祠、藏書樓、澹如樓、 九曲橋、七松軒等建築。 | |
朱九江(朱次琦)紀念堂 朱九江(朱次琦)紀念堂位於南海市九江中學內,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始建,是一座紅牆綠瓦、建築獨特的小禮堂。原部分建築毀於抗日戰爭時期,1994年由市政府撥款及國內外熱心人士集資重建,1995年4月22日落成。重建後的紀念堂為重檐歇山頂、琉璃瓦、迴廊巨柱建築,氣勢莊嚴,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紀念堂高三層,首層為會場,二層為奉祀朱九江的禮堂,第三層文物館內,設有《朱九江先生生平史跡展覽》,展出朱九江及其弟子、再傳弟子的墨跡和著述。 | |
崗公園桂城城區北部有一海拔63.3米、名為崗山的山坡,公園依山而建,分南北兩部分,總占地面積41.9公頃,市政府斥資3億元興建,1996年9月23日建成開放。公園南部以山為主,山體面積為14.6公頃,建有滑車道、動物園、燒烤場等遊樂項目,山頂上南海電視塔的觀光台,可俯瞰桂城。公園北部以湖為中心,橋廊曲徑,垂柳依依,還建有表演中心、 兒童樂園、水上樂園等,占地27.3公頃。 | |
千燈湖公園 千燈湖公園位於桂城城區北部,與崗公園北門相對,占地面積26.6公頃,系開放式公園。由人工湖、大掩體、歷史觀測塔、水上茶亭、景觀塔及千盞燈排布組成,並因此得名。千燈湖是人工湖,1999年,市政府斥資1.64億元興建,是南海市新時代的標誌性景觀之一。2002年7月正式開放。 | |
九江璜磯“鷺鳥天堂” 九江璜磯“鷺鳥天堂”位於 九江璜磯東風村,當地村民稱為“鶴巢”。東風村方圓350公頃,為廣東省生態示範村。從清代道光年間起,簕竹林中就棲息著2萬多隻灰、白鷺鳥。1985年,縣政府將此地列為鷺鳥保護區。 | |
金沙灘 金沙灘位於金沙鎮內,原是北江河中的沙洲,1985年起,金沙灘被闢為游泳場和度假村,翌年全面開發,在沙灘游泳區設定安全欄,配備救生員;在翠竹林建造燒烤爐、臨江長廊、野味園林餐廳等。 | |
九江海心沙九江海心沙為九江境內西江江心小島。沙洲面積86公頃,。1993年開始開發建設為海心沙度假村,村內設有沙灘泳場、燒烤場、 溜冰場等娛樂休閒設施。 | |
地方特產
西樵大餅
西樵大餅最早出品是官山圩的天園餅家,曾暢銷省港各地。其特點是鬆軟、香甜,入口鬆化。這是用西樵山清泉才能製成此餅,其它地方仿製,不及此味,所以被稱為西樵大餅。西樵山的大餅,已有300年歷史,外型圓大,大者有2市斤,一般也重半斤,也一兩左右的小餅。它顏色白中微黃,不起焦,入口鬆軟,清香甜滑,食後不覺乾燥,可與雞蛋糕比美。製作過程是,選上等白麵粉,白糖、豬油、雞蛋,配以山上甘泉水,以發酵,作成餅性,在爐中烘製而成。
大頂苦瓜
譚邊
大頂苦瓜是廣東省特色蔬菜地方品種,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譚邊村已有60多年的種植歷史。
鹽步秋茄
鹽步秋茄呈瘦長狀,不似我們平時見到的茄瓜一樣肥大,茄身碧綠通透,像一根纖細修長的手指,瓜尾還向上翹,故又有“觀音手指”之稱。
九江魚宴
九江的十大魚宴最初以四大家魚(大頭魚、鯿魚、鯪魚、鯇魚)為原材料,隨著漁業的發展,桂花魚、加州鱸、
福壽魚、蔬鱸、仙骨魚等高值魚都可以做原料,現魚宴菜式已經花樣百出,演繹出70多種。
城市榮譽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科技創新百強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綠色發展百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