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市

南海市

1992年,南海縣建立南海市,廣東省直轄。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評比中一直名列前茅,為廣東經濟發展“廣東四小虎”之一。

2002年,南海市降為南海區,為佛山市轄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海市
  • 外文名稱:Nanhai City
  • 別名:南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廣東省
  • 下轄地區:桂城、平洲、獅山、黃岐、鹽步、大瀝等
  • 政府駐地:桂城
  • 電話區號:0757
  • 郵政區碼:528200
  •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部
  • 方言:粵語-南海話
  • 著名景點西樵山南國桃園南海影視城
  • 機場:羅村沙堤機場
  • 車牌代碼:粵Y
  • 市長:鄧耀華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經濟概況,

建制沿革

1992年9月,以南海縣設立南海市,省直轄,委託佛山市代管。
2002年12月8日,南海市降為南海區,隸屬佛山市(2003年1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

行政區劃

南海市政區圖南海市政區圖
1979年,全縣有平洲、鹽步、里水、和順、官窯、大瀝、羅村、小塘、丹灶、西樵、九江、南莊、漁業共13個公社,221個大隊,3740個生產隊。1980年5月8日,經省政府批准,南海縣從九江公社劃出西橋、水南、朗星、南金、英明、石崗、北村、山根8個生產大隊,成立沙頭公社;同年10月22日,從官窯公社劃出紅旗、山南、永平、光輝、龍頭、沙頭、石泉、萬石、顯子崗、唐聯等10個大隊,成立松崗公社。全縣分為15個公社。
1983年11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以原公社設定區公所,為縣派出機構;改生產大隊為鄉,成立鄉人民代表大會、鄉人民政府;以自然村(生產隊或聯隊)為單位建立村民委員會。全縣分15個區公所、242個鄉、2796個村。
1985年2月27日,佛山市政府將平洲區公所屬下的疊南、疊北、石3個鄉劃歸南海縣城區管轄。7月23日,縣政府成立桂城區公所,代管疊南、疊北、石3個鄉,同時將平洲區公所的東約、南約、西約、北約、東二5個鄉劃歸桂城區公所管轄。1986年11月24日,省政府同意撤銷區公所,設定鹽步、和順、官窯、松崗、大瀝、里水、小塘、羅村、平洲、桂城、九江、沙頭、丹灶、西樵、南莊、鳳鳴16個鎮建制,鄉、村不變;同意將疊南、疊北、石等8個鄉正式劃歸桂城鎮管轄。
1987年2月,撤區改鎮,成立鎮人民代表大會、鎮人民政府;撤銷鄉人民代表大會和鄉人民政府,改鄉為行政村,設村民委員會;行政村轄下的自然村改村民小組(一般一村一小組,大村一村多組,小村多村一組)。改置鎮後,漁業區公所更名為鳳鳴鎮。
1988年8月14日,省政府批准南海縣設黃岐鎮,劃出鹽步鎮所屬的沙溪、白沙、六聯、黃岐、泌沖5個村委會和黃岐街道辦的2個居委會,以及鳳鳴鎮黃岐漁業村歸黃岐鎮管轄。12月3日,省政府同意南海縣將平洲鎮屬下的三山村委會劃歸鳳鳴鎮管轄。全縣分平洲、鹽步、里水、和順、官窯、大瀝、羅村、小塘、丹灶、西樵、九江、南莊、鳳鳴、沙頭、松崗、桂城、黃岐等17個鎮。1989年,將行政村改為鎮的管理區,管理區辦事處為鎮政府派出機構;將村民小組改為村民委員會。同年,縣行政區劃分為17個鎮,鎮下設16個城區辦事處;3個街道辦事處,轄58個居民委員會;農村管理區242個,轄村民委員會1412個。
南海千燈湖南海千燈湖
1992年3月2日,從小塘鎮(以東平水道主航道為界)劃出大洲沙12個管理區、1個街道辦事處、1個居委會,設立金沙鎮。全縣分桂城、平洲、里水、和順、官窯、松崗、大瀝、鹽步、黃岐、羅村、小塘、金沙、丹灶、西樵、南莊、九江、沙頭、鳳鳴等18個鎮,下轄16個鎮城區(辦事處)、3個街道(辦事處,非鎮級),58個城鎮居民委員會、242個農村管理區,1466個村民委員會。6月24日,省政府批准南海撤銷平洲鎮、鳳鳴鎮,將其行政區域劃給桂城鎮(未實行)。9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南海縣,設立南海市(縣級),由省直轄;9月12日,經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桂城、平洲、鳳鳴3個鎮,設定桂城、平洲、鳳鳴3個街道辦事處(9月21日,南海縣政府行文將3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稱為區辦事處,轄下的管理區改稱為管理處);南海市由佛山市代管。

地理環境

南海市區與佛山市廣州市區位置南海市區與佛山市廣州市區位置
南海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地處北緯22°48′03″~23°19′00″、東經112°49′55″~113°15′47″之間。東連廣州市芳村區、番禺區,南接順德市、鶴山市、新會市,西鄰三水市、高明市,北瀕花都市、三水市,環抱佛山市城區。南北最大縱距56.8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1.85公里。總面積1150.51平方公里。
2002年,全市轄桂城、平洲、獅山、黃岐、鹽步、大瀝等6個街道,里水、和順、官窯、松崗、羅村、小塘、金沙、丹灶、南莊、沙頭、九江等11個鎮,以及西樵山旅遊度假區。自然資源
南海市地理位置圖南海市地理位置圖
南海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腹地,北回歸線南緣。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網密布,氣候溫和,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的無冬地區。

經濟概況

1979年,南海縣經過建國後30年的建設發展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農業生產位於全國前列,擁有獨立核算企業326家和一批社隊企業,工農業總產值達14.3億元(1990年不變價),其中工業產值7.6億元。30年的積累為即將到來的經濟騰飛打下了基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早已蓄勢待發的南海指明了改革開放的發展方向。挾天時地利之便,南海人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因地制宜,闖出了一條富有南海特色的發展之路。
書籍《走進南海市》書籍《走進南海市》
變化從農村開始。1980年前後,南海農村先後出現多種形式的責任制,在縣委縣政府的鼓勵支持下,最終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集體統一經營和家庭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從而引發農村的一系列改革,也大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南海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提出“一個主體(糧食)兩個翅膀(工副業、多種經營)”的農村經濟發展方針;後來又提出“三匹馬(公社、大隊、生產隊)拉車”,並於80年代中期明確形成“三大產業齊發展,六個層次(縣、區、鄉、生產隊、經濟聯合體、個體)一齊上”的發展思路,從而充分調動了各個經濟層面、各個社會階層的生產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民營經濟異軍突起,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外資經濟緊隨其後,南海工農業生產得到飛速發展。1980年,全縣工農業生產總值17.11億元,而到1990年,這個數字已達到87.19億元,增長了4.1倍,其中工業產值增長了6.79倍。
南海被譽為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四小虎”之一,並於1992年7月7日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中名列第四。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南海經濟也暴露出自身弱點:家庭聯產承包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阻礙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商品化和現代化;工業企業普遍規模小、設備差、技術含量低,缺乏自有品牌,產品附加值低,“滿天星斗,不見月亮”;沒有城市為依託,第三產業發展乏力。南海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更強大的發動機。
南海市城市中心區城市設計——總平面圖南海市城市中心區城市設計——總平面圖
1992年9月23日,南海撤縣設市,城市化成為南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90年代中期,南海市全面啟動“五創”(創建文明城市、國家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信息市)工程。“五創”工程不僅全面提升了南海的城市品位,而且大批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公用設施的建設,也成為南海經濟發展的動力。
南海市千燈湖舊貌南海市千燈湖舊貌
南海市中心城區遠景發展構想圖(2010年後)南海市中心城區遠景發展構想圖(2010年後)
作為1987年即被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的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撤縣設市後,南海在農村全面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並不斷地加以完善。土地股份合作制加快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促使傳統農業迅速向現代農業、“三高”農業和城郊農業轉型,同時也加速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撤縣設市以後,市委市政府堅持不懈地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推動公有經濟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全面推進科技興市,鼓勵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大力推行智慧財產權保護,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爭創品牌的積極性。南海工業迅速做大做強,至2002年,已擁有產值超億元企業100多家,形成一批在全國占有相當份額的支柱產業和一批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擁有28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7個國家免檢產品。在大力發展內源經濟的同時,積極引進外資,至2002年,共有“三資”企業1534家,實際利用外資23.7億美元。
南海新城的建設給第三產業的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台,信息、金融、物流、商貿、旅遊等服務業及房地產業迅速發展壯大。90年代後期,南海實施以信息化推動現代化的戰略,信息化在全市得到廣泛的套用,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產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24年間,南海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200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9.78億元(當年價),工農業總產值976.95億元(1990年不變價),財政收入27.54億元,職工人均收入142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03元。
千燈湖舊貌千燈湖舊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