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目標,發展,布局,交通,
基本介紹
《規劃》提出,至2020年,大都市區常住人口規模達到1255萬人,城鎮化率約65%,城鎮人口達到815萬人;至2030年,大都市區常住人口規模達到1400萬人,城鎮化率70-75%,城鎮人口超過1000萬。
目標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規劃》提出,南昌大都市區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城鎮群,把南昌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先進制造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開放節點城市和現代宜居都市,打造“實力南昌、創新南昌、開放南昌、智慧南昌、美麗南昌和文明南昌”。經濟發展目標方面,產業結構調整要不斷完善,創新發展能力要不斷提升。2020年南昌大都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年均增長9%,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8:50:42;2030年南昌大都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年均增長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48:48,先進制造業地位不斷穩固,現代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完善。
社會發展目標方面,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城鄉差距逐步縮小,人口結構不斷最佳化。2030年南昌大都市區城鎮化率力爭達到70-75%;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比較充分和高質量就業;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全覆蓋。
生態發展目標方面,生態文明機制健全完善,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錨固自然生態格局和基底,形成大湖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典範;嚴格管控各級城鎮開發邊界,形成集約緊湊的大都市區空間格局。主要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5%,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以上。
發展
: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規劃》提出,構築開放協作的區域發展格局,全面對接一帶一路,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協調發展,推動昌九、昌撫一體化發展。全面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省市在產業、經貿、能源資源、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水平,把南昌打造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同時,全面對接長江經濟帶、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地區、海西經濟區所在省市的對接合作,形成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多向合作、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區域開放新格局。通過滬昆、京九、昌景黃等區域高速鐵路網路的建設,構建南昌與武漢、長沙等長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之間的“2小時交通圈”以及南昌與上海、南京、杭州等長三角主要城市之間的“一日通勤圈”,提升南昌在區域城市網路中的地位。
此外,加強南昌與武漢、長沙互動合作,推進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協作配套、市場一體化建設,加快建設南昌-武漢-長沙“中三角”核心城市群,進一步增強核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引領沿江(滬漢蓉)、京九、滬昆和向莆走廊聯動發展。
布局
:形成五條產業廊道
昌九產業廊道依託南昌經開區桑海產業園、雲山經濟開發區,形成南昌北面產業發展廊道。發揮現有有機矽等產業基礎,利用靠近機場的區位條件,積極開展有機矽創業基地、產品研發中心和行業協會建設,增強有機矽產業關聯度和配套能力。
向莆產業廊道依託金巢經濟技術開發區、昌撫合作示範區等,形成南昌東南面產業發展廊道。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食品醫藥、金屬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及紡織服裝產業等工業以及商貿物流、電子商務、教育培訓等服務業,積極打造南昌及海西經濟圈產業轉移承接基地。
交通
:組織開行“八放射”的城際班列
《規劃》提出,打造安全高效的交通與基礎設施體系。其中,鐵路系統規劃方面,快速鐵路形成“兩橫兩縱”的網路布局,橫向包括滬昆客專和昌景黃客專;縱向包括京九客專和向莆鐵路。利用客專與城際鐵路組織開行“八放射”的城際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