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康劉氏
- 郡望:南康郡
南康劉氏,據《元和姓纂》記載,楚王劉延壽的後裔有名叫劉璠者,從彭城徙居南康(今江西贛州),後裔發達,形成於隋唐時期劉姓的一大郡望。...
劉巨源公,字之,號萬一郎,系劉廣傳公之長子,馬氏生。人物生平 劉氏近代三世祖、江西南康知府巨源公 生於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已亥歲冬月十七日辰時,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東濟南府中憲太夫。追贈參三郎,卒於元泰定四年(1327)丁卯歲九月初九日戌時,享年88歲。妣馮氏、林氏、楊氏,生八子:大萬、福二郎...
南康劉氏出自西漢皇族,是楚元王劉交的後裔。據《元和姓纂》記載,楚元王劉交第6代孫劉延壽的裔孫劉璠始居南康。劉璠的第6代孫劉惠騫,南朝蕭梁時任同州刺史。劉惠騫的孫子劉悔陵,唐朝時任少府監。宋元以後,南康劉氏更加興盛。河間郡 河間郡始建於西漢高祖時,到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又改為河間國,治所...
劉開七公一十四個孫 廣傳長子巨源,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東濟南中憲大夫,追贈參三郎,生子八。廣傳次子巨湶,官授湖南寶慶府府尹,享壽八十二歲,生子八 。廣傳三子巨汌,官授四川成都府內江縣令,生子二。廣傳四子巨淵,官授寧波府副總府,生子八。廣傳五子巨海,官授雲南都轉運使、刺史,生子九。廣傳六子...
劉氏格言十則 立身其正其言, 待人以厚以寬,教子唯忠唯孝, 治家克勤克儉,存心能忍能耐, 做事不偏不倚,接物勿欺勿怠, 處事曰謹曰廉,尊長必恭必敬, 交友與德與賢。劉廣傳十四子 (三縣令、五道府、二大夫、一提學、一都運、一按察、一九門大都督)廣傳長子劉巨源,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東濟南中...
劉巨源公,字之,號萬一郎,系劉廣傳公之長子,馬氏生。生於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已亥歲冬月十七日辰時,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東濟南府中憲大夫。基本簡介 劉巨源公,字之,號萬一郎,系劉廣傳公之長子,馬氏生。生於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已亥歲冬月十七日辰時,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東濟南府中憲大夫。追贈...
石陂頭(Shì pí tóu)位於中國江西省南康市北部山區,石陂頭面積3.6平方公里。東與贛縣沙地鎮五雲鎮接壤,南依劉屋,西臨陳坑至石騾灣,北連街上。村莊介紹 鄉政府駐麻雙圩,距市區35公里。石陂頭89戶,28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6人。鵝芳村山地面積86畝,耕地面積。主要姓氏;葉氏家族,賴屋,劉氏三大家族...
1949年8月18日,劉輝聯的部隊終於從南康、信豐撤退到了故鄉龍南。這天上午,劉輝聯在龍南車站“中山橋”頭會見了原國民黨國防部人事司司長廖友蘭及龍南的國民黨黨、政、軍官員。劉輝聯原計畫在縣城及境內擺開戰場,打一大仗、惡仗。為阻擋解放軍急速南下,他們要燒毀城裡中山橋和郊區的演教寺橋樑。龍南名人廖友蘭...
蕭穎胄斬王天虎以示劉山陽,劉山陽大喜,率數百人進入江陵。席闡文在門上伏兵,劉山陽跨門檻將他擒殺,首級送給蕭衍。把擁立南康王之議告知,蕭衍同意。擁立南康 501年(中興元年)三月,蕭寶融即位為齊和帝,蕭穎達為冠軍將軍。楊公則率軍從蕭衍東征。蕭衍包圍郢城,蕭穎達在漢口與蕭衍合軍,與王茂、曹景宗攻陷...
不久,以奉養親老為由,出監南康軍酒務。司馬光判西京御史台,前往洛陽會面,留數月而歸,半道中風,半身癱瘓。元豐元年(1078年)九月,劉恕去世,享年四十七歲。人物生平 少年聰敏 明道元年(1032年),劉恕出生於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他從小就十分聰慧,書看過一遍就能背下來。四歲(《宋史》誤作“八歲”...
金公祺子字際貴號玉泰明弘治癸亥年七月初三日寅時生明隆慶四年舉人歷官南康莆田知縣高州府同知配巫氏劉氏明萬曆癸酉年十月初一日酉時卒葬坪山黃厝子五文晏文貴文賢文穎文德 日休天倫長子字際仁號期賓以子襄貴累封太僕寺卿傳南安馬林加洋葬福泉山金墩壽山配楊氏子五長襄公次衷公季袤公四裹公五褒公 日章天倫...
義熙十三年(417年),未遣九錫,愧懼,發病遂卒,享年五十七歲。獲贈侍中、衛將軍、司徒、南昌縣侯。宋武帝劉裕即位後,追贈南康郡公,諡號為文宣。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劉穆之家族世居京口。他年輕時喜歡讀書,故此博覽群書,通曉多種知識,為琅邪內史江敳賞識,擔任其建威將軍府主簿。重建秩序 元興三年(404年)...
”劉潔又派右丞張嵩求取圖錄讖緯,詢問說:“劉氏應該統治天下,繼這個國家以後,確有我的姓名嗎?”張嵩回答說:“有姓而沒有名。”竭力審查得到招認,搜查張嵩的家,果然找到讖書。劉潔和南康公厙狄鄰以及張嵩等人,都被夷滅三族,死亡的有一百人。劉潔處於權勢顯要位置,擅自作威作福,所有阿諛順從的升官,逮...
南野氏複姓是一個相當古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灣省、日本國也有分布,如今國內的南野氏族人多已省文簡改為單姓南氏、野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族,而在日本國則仍然堅持稱南野氏(みなみの),多以南康為郡望。郡望堂號 郡望 南康郡:亦稱南野、南壄。南康歷史...
祖母:張尚柔,出身范陽張氏,蕭衍母,蕭衍稱帝後被追封為獻皇后 外祖父:郗燁,太子舍人,早卒 外祖母:尋陽公主劉氏,宋文帝劉義隆之女 父母 父親:梁武帝蕭衍 母親:德皇后郗徽 兄弟 昭明太子蕭統,母親丁令光 豫章王蕭綜,母親吳景暉 梁簡文帝蕭綱,母親丁令光 南康簡王蕭績,母親董淑儀 廬陵威王蕭續,母親丁令光...
劉廣傳之父:劉開七 劉廣傳十四子:三縣令、五道府、二大夫、一提學、一都運、一按察、一 九門大都督:廣傳長子巨源,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東濟南中憲大夫,追贈參三郎,生子八。廣傳 次子巨湶,官授湖南寶慶府府尹,享壽八十二歲。生子八 。廣傳三子巨汌,官授四川成都府內江縣令,生子二。廣傳四子巨淵,...
接著,劉允迪又採取了一系列惠愛百姓的措施,深得民心,政績昭著。據1991年5月出版的《德安縣誌》(上海古籍版)記載,德安縣曾建“名宦祠”,該祠中有劉允迪之位,德安百姓長期崇仰祭祀之。朱子取經 當時,署守南康軍(今星子縣,與德安縣毗鄰)的朱熹聽說劉允迪之賢政,不勝感慨,遂派員前往考察拜訪,學習並...
他繼承父藏書之志,藏書益多至萬餘卷,所居充盈。對藏書保護有加,對珍貴秘本,多用黃絹作書套,數十年之後,依然新若手未觸一般,晁說之為之作有《劉氏藏書記》,稱之為“如愚賈潤屋似金珠”。其藏書在他去世後不久,被錄於南康軍官庫,隨即數年後散佚。南宋著名藏書家魏了翁在《遂初堂書目·跋》中記有“...
謝汪,謝石子,東晉末年襲南康郡公,擔任散騎常侍。無子。堂兄妹 謝氏,謝安女,嫁丞相王導孫子,王珣弟弟王珉。謝氏,謝安女,嫁王坦之第三子王國寶。謝氏,謝萬女,嫁王珣,後離婚。謝僧要,謝尚長女,嫁庾龢。謝僧韶,謝尚次女,嫁殷歆。侄子 謝珫,字景玫,謝攸(字叔度)長子,母親:潁川庾女淑,妻子...
李慈銘:①使當日者,南康(韋皋)無楚琳(李楚琳)之難,徐州(張建封)無希烈(李希烈)之釁,許國(韓弘)無其舅劉玄佐之憑藉,即得一官,亦浮湛僚裨間耳。……故國家屯蹇之際,誠志士屈抑自信之時也,要不能不階尺寸,白為風雲。如韋以隴州,張以馬燧之薦,嚴以韋稹之治狀,韓以外家,否則山澤終槁,...
南北朝的宋時,贛南為南康國,城治在於都。贛州城廢。五代十六國時,盧光稠被封為虔王,請楊救貧為其擇址建城。楊救貧選贛州城址,為上水龜形,龜頭築南門,龜尾在章貢兩江合流處,仍名龜尾角。東門、西門為龜的兩足,均臨水。從地形上看,贛州城有兩條來龍,一是南方九連山(離方,屬火)發脈,從崆峒...
朱熹調離南康軍後,對他仍念念不忘,時刻牽掛。老友甘叔懷游廬山時,朱熹致書信給叔懷,托其代已致意曰:“吾友彭師範勝士,在隔江都昌,可為一訪。”彭蠡後官常州府教授,以子彭方顯貴,被當朝特贈吏部尚書銜。晚年的彭蠡以積學名世,築室家鄉的梅坡,辟館課士,江淮學者千里迢迢,皆師事之,稱他“梅坡...
南康郡 西晉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南康郡治從雩都遷至贛縣(章、貢兩水間,今章貢區年)。南北朝梁大寶元年(公元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出生逝世 王珣,字元琳,幼時小字法護,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導之孫,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於晉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於安帝隆安四年(公元...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年)服除,得補南康知府,赴任後因病歸養。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進京入覲,授浙江按察司巡視副使,統管嘉湖諸軍,抗擊倭寇。又調廣東巡視海道副使兼番市舶提舉司,皆有功績,卻以功見嫉,被中歸。歸田後,劉存德於東山腳下、東溪之畔結廬,仍以宋北,青安知縣危秉文的草堂“結甃堂...
第二年(1179年)春,他赴江西南康軍任職,在公務繁忙之餘還再三斟酌修改碑文稿。神道碑竣工後運往祟安五夫里,豎立在劉子羽墓前,面對著朱烹寓居的府前村劉宅,迄今已有800多年。之後,因墓地失修圯毀,神道碑倒塌,瀕臨斷裂涅沒之危險。為拯救珍貴之物,祟安縣政府於1981年將此碑移置武夷山風景區中心點的武夷...
江西南康奚氏字輩:“雲嗣仲以誠,克方玉中應。元憲大廷登,崇鈞惟良仕。如同日月星,光明常照遠,時開萬國興,祖德永長聲。世昭詩書澤,家傳寶鼎銘。昌隆由積裕,俊彥貴通經。”黑龍江雙城奚氏字輩:“忠良玉國家昭文明”。吉林正藍旗滿族奚氏字輩:“廣善賢明本德潤錦世長崇文宏雲志秉忠振國良紹繼維英耀永毓...
將軍字仲遠,系出太祖皇帝,其曾祖諱德芳譚康惠王,祖諱惟能集慶軍節度觀察留後、南康郡公,父從古右衛大將軍靳州防禦使安國公,母京兆郡君宋氏。娶劉氏二男,令昶太子右監門率府率蚤卒、令諼太子右內率府副率;三女一已夭,余皆幼。親屬成員 父:遂寧郡王趙從古 母:京兆郡君宋氏 妻:劉氏 二子:長...
譚全播》載:“盧光稠,別名十七郎,上猶縣雙溪鄉盧陽村人,上猶昔屬南康,故《五代史》稱盧光稠為南康人,生於唐開成五年(840)其父盧卓曾任虔州刺史……眾推全播為首領,光稠為帥,盧光稠於唐光啟元年(885)占虔州稱刺史……唐天復二年(902)擴虔州東,西,南三隅,鑿址為隍,三面阻水。唐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