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坐落在
蕪湖市
南陵縣
何灣鎮南山村的南山山間,現為南陵縣南山醫院院址。翻開有關史料得知,這裡不僅是聞名遠近的遊覽勝地,而且還曾經是重要的佛門聖地。
南山寺初建於唐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南山原名靈岩山,寺廟建成以後便因山名將寺廟起名為靈岩寺。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寺廟被毀於戰火,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復行修建,更名為“南山寺”。
據史料記載,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新羅國(今朝鮮)皇族近親金喬覺曾先到南陵的千堆山,然後至南山,最後至九華山。因南山山勢挺拔,環境清幽,金喬覺路過這裡時,便在南山逗留了數日。因此,後來建成的南山寺便有“九華初步”之稱。後人曾制“九華初步”金字匾額懸掛於大佛殿的門楣之上。
金喬覺在九華山建立寺廟以後,仍念念不忘南山的秀麗景色。他的弟子洞察其意,遂來南山覓選廟址,建立靈岩寺(南山寺前身)。南山寺與九華山遙遙相望,黎明時分,駐足靜聽,九華山的鐘聲隱約入耳。後來,九華山又將“僧會司”(和尚的法庭)設立於此,並置僧官管理寺廟及佛事活動。從此,南山寺香火日盛,名聞遐邇,大江南北善男信女來此敬佛燒香者絡繹不絕。
鼎盛時的南山寺由大佛殿、東花園、西花園三大主幹部分組成,另建有香堂、僧舍、寮房九十間,供僧眾香客住宿、休憩。僧徒們終日誦經拜佛,暮鼓晨鐘,香菸繚繞。大佛殿台階前豎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前一對雕刻精細的雄雌大石獅把住門庭。大佛殿殿後山巔有一塊巨石,形如神鷲,昂首挺立,慓悍雄偉,此石峰人稱“鷲峰”。
南山寺的僧人與別處寺廟的僧人不一樣,分為三類:和尚、和匠、和盪。和尚即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僧人;和匠是掌管祭祀和出門為別人做佛事的僧人;和盪是外出化緣的僧人。
南山寺和尚(包括和匠、和盪)的數量不是隨便就可以增減的,它要根據鷲峰上碧雞鳥的數量而定,鷲峰上有多少只碧雞鳥,寺內就有多少和尚,最鼎盛時期寺內大小和尚達到144人。
唐代著名詩人
韋應物在任蘇州刺史期間,曾來南山寺(靈岩寺)遊玩,並寫下了千古詩篇《
游靈岩寺》:
始入山路永,獨欣山寺幽。
不知臨絕檻,乃見西江流。
吳岫分煙景,楚甸散林邱。
方悟關塞渺,重軫故園愁。
聞鐘戒歸騎,憩澗惜良游。
地疏泉谷狹,春深草木稠。
茲焉賞未極,清景期杪秋。
幾經變遷的南山寺周圍,樹木蔥籠,怪石嶙峋,泉水丁冬。幽雅的環境逐漸孕育了“南山三寶”——斑竹、無骨魚和碧雞鳥。斑竹,乾高三米,婆娑聚碧,數竿叢生。竿上散凝紫褐如淚痕,亦稱湘妃竹。無骨魚,相傳為金喬覺親自掘池放養,魚長約三寸,全身烏黑髮亮,無一刺骨,其肉鮮嫩細膩,不僅是宴席中的珍品,還曾是進貢朝廷的貢品。現存數千尾,清澈的泉水中歷歷可數。碧雞鳥,形似喜鵲,尾長五寸許,紅冠綠頰白羽毛,叫聲悅耳。清晨,數鳥齊鳴,猶如演奏山林交響曲,為南山特有珍禽。
清末,南陵知縣周大人曾來此遊覽並手書“陵陽勝覽”四個大字,刻於牌坊橫石上。陵陽系青陽漢代名稱,“陵陽勝覽”揭示了南山寺與九華山之間的相脈聯繫。
1966年,南陵縣人民政府在該寺原址建麻風村,後改名為“南山醫院”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