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山西省柳林縣寺廟)

南山寺(山西省柳林縣寺廟)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風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現有仿唐建築仁王殿、天王殿、鐘樓、轉輪藏、東西爬山廊、東西配殿、金堂等建築群,總建築面積5500㎡。整個建築氣勢恢宏,自古名寺出高僧.

基本介紹

簡介,黃河晚波,孟門煙雨,翠柏雲屏,東流環碧,靈泉吐玉,鐘綻神文,深林玉帶,秋鳥歸山,端陽花信,柏抱蓮盆,

簡介

柳林孟門南山寺,又名靈泉寺,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柳林縣孟門鎮黃河岸畔。
南山寺所在的孟門鎮,戰國時期為趙國藺邑。漢元朔三年(前126),漢武帝封其代共王子劉熹為藺侯;元朔四年(前125),置西河郡。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定胡郡,兼領定胡縣。唐武德三年(620), 置西定州 ;貞觀二年(628), 廢西定州,改定胡縣為孟門縣;七年(633) 廢孟門縣,置孟門鎮,八年(634) 復置定胡縣。直到元朝至元年間(1264一1294) ,廢孟門縣,設離石巡檢司衙署。前後長達1400多年,一直是地跨今離石柳林中陽臨縣以及陝西吳堡縣全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山西·柳林·孟門·南山寺山西·柳林·孟門·南山寺
西周穆王時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山西武當山(即今北武當山)玄武道場,為了祭祀鯀禹治水之功績,在孟門南山(又名莊王山)禹王石附近創建了孟門道院。
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三年,唐太宗駕幸於此,甚感壯美,敕賜尉遲恭在孟門道院旁大興土木,監造樓台殿宇數百處,於是形成南山寺建築群。該寺為群體建築,坐北向南,有山門、觀音殿、聖境殿、古佛殿、普慧院、靈泉別院、友雲亭、祖師堂等殿宇,均建造恢宏,金碧輝煌,總占地面積8250平方米。唐太宗、明太祖曾親蒞該寺並降諭旨,宋仁宗金世宗明仁宗分別為其敕賜“靈泉寺”額,並為寺中兩位高僧賜號及佛乘。“黃河中游第一剎”、“西晉第一叢林”、“五龍聖飛之地”等的美譽使其馳名華夏。南山寺也為唐代永寧州(今呂梁)八大官寺之首,統領今山西離石、柳林、中陽、臨縣和陝西吳堡、綏德六縣的一百多處寺廟。
山西省柳林縣寺廟
南山峰巒若壁插天,山腰開闊平緩,透宛迴環,若涌若連,若盤若躍,甘泉飛瀑山椒,翠柏雲屏,下臨洶湧黃河,設險據勝,乃一方之大觀。該寺建築年代久遠,自然風光優美,景致甚多,昔人以其形勝,列有十景:

黃河晚波

寺臨黃河,一望數十里,奔涌而來,岸上舟人,晚眺如畫。

孟門煙雨

寺在鎮南,據河東皋,園樹連綿,早晚霞燦爛。

翠柏雲屏

寺座山麓,古柏成林,環圍四匝,望之如屏。

東流環碧

東溪自山澗而出,經五十餘里,盤折西流繞寺,寺樹映之如碧。

靈泉吐玉

山楞幽泉,清冽如玉。相傳金大定時土人引水灌田,有嘉禾合穎之祥,固名曰靈。

鐘綻神文

寺有鐘一口,橫文下裂,相傳數十年前紋闊可容手指。但擊之聲宏如故。

深林玉帶

寺柏陰森密布,步入深林,從林間遠眺,黃河碧波蕩漾,如錦帶然。

秋鳥歸山

寺山茂樹插天,每深秋有白腹鴉群飛棲集,經冬至春始去,歲有常期。

端陽花信

殿前蜀葵花一本五色,開期常以農曆五月五日,歲無先後。

柏抱蓮盆

山巔古柏一株,披枝下垂近地,拳曲向上,枝葉蔥籠,形似蓮花。
1674年(甲寅年)8月,被稱為“十七世紀中國思想文化界的一座奇峰”的傅山遊歷到此,並作詩《自青龍驛過靈泉寺》:
寺遠吾儕僻,秋高獨往盟。
柏來花眼翠,霞上老心明。
淨界悲文藻,威河響甲兵。
顢頇僧榻借,壁壘夢經行
寺內有巨鐘一口,因有“四十里鐘聲”之傳說,俗稱“四十里鐘”。還有金身佛像、銅鑄十八羅漢像、禹父鯀的無頭石像等。寺東南百米處有巨石上生長著一株20餘年樹齡的神柏,根系完全深扎於微縫,而整石完好。在嚴重缺乏生長所需營養及水分的條件下,植株依然生長茂盛,為當地一奇景。寺域有500餘座的塔林,山門外有兩株參天翠柏;靈泉別院旁有一株五圍古柏等。
孟門還有定湖廟、將軍廟、財神廟、火神廟等眾多大大小小的寺廟星羅棋布於孟門鎮的各個古村,成為南山寺的陪襯式景點。
2008年2月9日,由中國民俗學會、國家紐帶工程東方文化館、東西方藝術家協會(紐約)民俗藝術委員會、柳林縣人民政府、孟門鎮人民政府、柳林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的“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在孟門南山寺開幕。孟門古鎮以及南山寺全面真實地展示了黃河黃土高原原生態的民俗文化藝術和歷史文化遺蹟.。來自國內外的近百名國內外民俗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研究和探索如何保護和發展中國傳統年節文化,特別是推動黃河中游及黃土高原腹部區際間民俗文化及年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開幕式上,孟門鎮被授予“中國民俗文化保護之鄉”的稱號,並被確定為“南京大學民俗教研基地”。90餘名民俗專學家和學者、民間文藝家和各界人士深感中華傳統年節民俗文化急需保護,全體通過了《保護中國傳統年俗文化孟門宣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