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培育發展一批以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為代表的優質企業,為全市經濟成長、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提供堅強支撐,現結合南京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目標
到2025年,構建起“十百千萬”梯次發展的專精特新企業群體: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產品)達到2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50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500家、專精特新名錄庫企業1000家、專精特新後備企業10000家。力爭每年新增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產品)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家以上。通過全面實施梯度培育、創新驅動發展、產業鏈強鏈補鏈、數位化和綠色化發展、品牌和質量提升、精準化要素保障和服務“六大工程”,促進創新要素加速集聚、發展動能不斷增強、企業素質顯著提升、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使我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二、主要工作
(一)實施梯度培育工程
1.明確重點發展領域。針對製造業短板、弱項,圍繞《工業“四基”發展目錄》和製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聚焦省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市八大產業鏈,重點支持主攻製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關鍵基礎材料領域的中小企業,為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提供重要支撐。(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投促局)
2.夯實專精特新發展基礎。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畫,全面發展都市產業,促進“小升規”“高升規”“項目投產升規”,到2025年,規上工業企業達6000家,重點軟體企業達60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萬家,工業企業達4萬家,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堅實後備力量。(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投促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3.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名錄庫。依據國家和省認定標準,聚焦規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獨角獸(培育獨角獸)企業、上市(擬上市)企業、產業鏈龍頭企業、四新類企業等,動態建立千家具有專精特新發展特色的企業名錄庫。(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投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統計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工程
4.提升企業創新能級。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研發機構高質量提升計畫,推動現有企業研發平台升級為國家級、省級企業研發機構,持續增強企業研發機構創新能力。鼓勵支持企業自建或共建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到2025年,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機構500個,市級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機構1000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5.加大成果轉化落地。指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高校、新型研發機構建立合作,協同推進科學技術開發與科技成果轉化套用。發揮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南京分中心作用,依託“線上”“線下”對接平台,促進供需信息匯集與對接、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到2025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轉化科技成果1000項。(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6.開展智慧財產權強企行動。實施專利導航工程,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選單式”政策支持和個性化服務指導,加快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明專利、專利擁有量,加速智慧財產權海外布局。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研發分工和國際技術標準制定。到2025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增有效發明專利2000件。(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7.實施專精特新企業人才提升計畫。組織開展境內外高端研修培訓,加大行業領軍人才培育和引進,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快集聚一批能夠解決企業關鍵性操作技術和生產工藝難題的工匠型人才。到2025年,培育1000名引領專精特新示範發展的企業家,引進和培養2000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人才。(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工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三)實施產業鏈強鏈補鏈工程
8.培育產業龍頭企業。每個產業鏈梳理30—50個綜合規模、發展潛力、科技創新能力強的重點企業,建立龍頭企業培育庫,對入庫企業實施“一對一”精準服務,推動本土優質企業做大做強。支持龍頭企業實施高端併購重組、強強聯合,加速產業鏈關鍵資源整合,加快形成一批根植南京、引領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力爭每條產業鏈累計培育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投促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9.實施工業強基工程。聚焦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工業軟體、基礎材料、先進基礎製造工藝和裝備、產業標準與基礎技術檢驗檢測系統“五基”領域,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一攬子”突破發展行動,構建穩固而強大的產業基礎能力體系。爭取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國家工業強基工程。(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10.加強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技術攻關,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聯合各類創新主體開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攻關。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項目研發計畫,每年遴選一批納入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項目庫。(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投促局)
(四)實施數位化和綠色化發展工程
11.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套用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基礎雲服務及工業,實現基礎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核心數據和工業設備、運營管理上雲上平台。組織開展星級上雲企業評定,到2025年,認定800家星級上雲企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12.深化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套用。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推動研發設計、採購供應、生產製造、倉儲物流、產品服務等環節集成互聯和雲端遷移。深化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套用,每年打造50個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套用典型案例和樣板工程,形成一批可快速複製和推廣的典型套用場景。(責任單位:市工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13.實施專精特新企業智慧型化升級改造。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智慧型化設備投入,鼓勵企業購置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成套生產線、研究開發、檢驗檢測等設備,及開展用於項目的先進生產技術、設備嵌入式軟體、系統集成和智慧型化改造解決方案服務。到2025年,建設100家省級智慧型製造示範車間,推動1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數位化、網路化和智慧型化升級。(責任單位:市工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14.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節能降碳。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綠色製造工程,推行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包裝、綠色運輸,著力打造國家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和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到2025年,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綠色工廠30家。(責任單位:市工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五)實施品牌和質量提升工程
15.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品牌發展戰略。實施地理標誌產業促進工程,完善地理標誌培育機制,打造凸顯南京特色專精特新企業品牌。到2025年,培育10個擁有自主產權、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市場占有率處於同行業領先水平的“江蘇精品”產品和服務。(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16.全面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攻關、質量比對,推動主要產品質量水平進入國際國內先進行列。引導和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爭創省長質量獎、市長質量獎。到2025年,力爭培育省長質量獎(含提名獎)企業2家,江蘇省質量信用AA級以上企業20家,市長質量獎(含提名獎)企業10家。(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17.實施標準領跑計畫。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立完善標準體系,轉化套用國際標準,制定實施高於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團體標準,提升產品標準水平。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創新、制定、實施一批領跑全國、全省的企業產品標準。到2025年,新增各級“領跑者”企業標準10項。(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六)實施精準化要素保障和服務工程
18.加大發展載體支持。大力發展都市產業,命名並打造一批市級都市產業示範園區、示範工業樓宇。各板塊安排不低於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5%,支持高新區、省級以上開發區等設立專精特新產業園。全面推進高標準產業載體建設,確保“十四五”末新增高標準產業載體900萬平方米以上,都市產業載體達到150萬平方米以上,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提供空間保障。(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工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19.多渠道助力企業融資。實施優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計畫,建立100家專精特新擬上市企業培育庫,完善上市服務專員工作制度,為企業上市提供全程服務。市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和科技創新基金對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予以重點支持。針對性制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金融支持條款,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投融資環境,分類別、行業摸排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推動金融機構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每年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不少於100億元。(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工信局、人行南京分行營管部、紫金投資集團、南京證券,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20.加大市場拓展支持。搭建與產業鏈龍頭企業、行業知名企業合作平台,每年開展不少於10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供需對接會,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龍頭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材料採購、資金融通、品牌嫁接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品、新場景推廣和套用,每年評價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產品進入《南京市創新產品套用示範推薦目錄》,開展不少於10場線下線上推廣活動,加強創新產品的市場開拓。(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江北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整體部署和統籌指導,形成高效協同的工作推進機制。市工信局牽頭負責綜合協調和組織實施,市級各有關單位根據工作職能、分工抓好工作和政策落實。各區要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層層推進的工作合力,確保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二)強化督查考核。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列入市對區、市對部門、區對街(鎮)高質量發展考核,建立專門的考核指標體系,加大創新、發展載體、金融支持等重點指標的考核賦分權重。定期督查考核市、區兩級有關部門對重點培育企業的優先支持情況,切實提升培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益,對工作推進不力、落實政策不到位的單位進行通報。
(三)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對進入名錄庫企業尤其是國家和省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給予支持,優先推薦申報省級以上資金項目。各區也要安排專項資金,引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和發展。
(四)強化宣傳推廣。對認定的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予以表彰,樹立一批典型示範企業,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省市媒體等設立專精特新工作專欄,大力宣傳推廣創新創優典型案例,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做法和發展模式,全面營造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