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蠶(半目大蠶)

天蠶

半目大蠶一般指本詞條

天蠶是指鱗翅目(Lepidoptera)大蠶蛾科(Saturniidae)的中國天蠶。又名山蠶。日本稱日本柞蠶一種吐絲昆蟲。絲為高級紡織原料。一化性完全變態。幼蟲4眠5齡,全齡50~60日。1齡幼蟲體黃綠色,2齡起呈綠色。成蟲多為橙黃色。小蠶在中國東北地區可在室內插枝飼養,大蠶則放養柞(櫟)林中,在人工管護下任其覓食。絲長約600米左右,纖度5~6旦〔1旦(D)=0.111112×10-6kg/m〕,強力和伸度分別為桑蠶絲的2.5倍和1.5倍,經繅制後能保持其固有的綠色天然色澤。織品柔軟,無褶皺。天蠶生長在靠近江河湖澤林子裡的柞樹上。這裡的林地潮濕,野草茂盛,很適宜天蠶的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天蠶
  • 拉丁學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
  • 別稱:山蠶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鱗翅目(Lepidoptera)
  • :大蠶蛾科(Saturniidae)
動物簡介,生活習性價值,使用價值,研究價值,商業價值,分布範圍,傳說歷史,形態特徵,基本飼養,場地,病害,結繭,采繭,繭形,蛹的藥用,相關新聞,

動物簡介

天蠶是自然界中一個十分珍稀的物種,在世界範圍內天蠶是可以巢制翠綠絲的野蠶,寧安是我國為數很少的天蠶產地之一,天蠶在光的照射下能閃爍出璀璨的光彩,幾根天蠶絲便能顯示出華貴高雅之氣度。

生活習性價值

天蠶絲是無價之寶,被稱之為賽過黃金的綠色軟寶石。天蠶生長在靠近江河湖澤林子裡的柞樹上。這裡的林地潮濕,野草茂盛,很適宜天蠶的生活環境。每年七八月,天蠶蛾把卵產在柞樹枝幹上,然後隨風吹雨打,天蠶卵便落到樹下草叢中,被泥土枯葉覆蓋著,卵在這種環境的保護下越冬。第二年當柞樹長出嫩綠的枝葉時,卵孵化出幼蠶爬到柞樹上食柞葉,經過四十天左右的生長後作繭。天蠶生長過程中最怕乾旱,一旦乾旱就會發生寄生螺。幼蠶食了帶有寄生螺卵的柞樹葉後便會腐蝕爛掉。如果林地缺少草芥或密不透風,蠶卵落地不能被枯葉覆蓋上,便會在冬天被凍死。因此,天蠶對生活環境要求苛刻,否則將無法生存。當今世界上產天蠶的國家寥寥無幾。

使用價值

蠶絲天蠶絲是天然蔥綠色,並且折光性很強,有七彩光點,有絲中“鑽石”的美稱。天蠶絲所含的20多種人體必需的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比例與其他蠶絲不同,天蠶絲的結構及絲的形成和截斷面都與其他絲不同,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著名的醫書《大同敘方》中記載天蠶繭是名貴藥材,有強身益氣功效,深受國際友人歡迎。天蠶絲的柔韌性強於其它絲種,是織造紡織品的好原料。
天蠶天蠶
天蠶絲有很強的遮擋紫外線功能。普通的蠶絲只能遮擋紫外線中波長較長的部分,但是天蠶絲還能阻止短波紫外線穿過。其單絲截面呈不規則扁平狀,扁平度最小值在12.5%以下,而桑蠶絲為60%左右,這是絲具獨特光澤的主要原因。而且,天蠶纖維膨鬆,柔軟性好,吸汗傳濕性和耐酸性優於桑蠶絲。天蠶絲可以織成高雅、華貴、舒適的超級衣料,還可以與毛、彩色棉等其他天然纖維混紡成複合織品,製成各種豪華高檔的服裝、飾品和工藝品。
天蠶絲的昂貴不僅是因為它獨特的物理性質,還因為它具有與其它絲種不同的元素含量和比例。
天蠶絲主要成份為蛋白質,它的營養成份能增強人體皮膚活力。絲素和絲膠均由近20種胺基酸組成,其中甘氨酸、丙氨酸含量特別高。天蠶絲絲素膜降解後被人體吸收,能迅速補充人體在創傷條件下流失最多的增強免疫力的丙氨酸和對肌肉功能十分重要的甘氨酸,是迄今人類最理想的人造皮膚的材料。

研究價值

而我國只有南嶺山脈、黑龍江、吉林省少部分山間湖畔的柞林中有天蠶,寧安便是天蠶的繁殖基地。三十年前,寧安人發現鏡泊湖畔的柞葉林中深淺綠色的橢圓形東西不知何物。經專家鑑別,此物就是天蠶。一九八二年,新華社《半月談》刊發了黑龍江省何宗躍拍攝的天蠶照片,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每到麥收季節,寧安的男女老幼湧進湖畔的林子裡採集天蠶。省內的有關部門也專程來寧安收購天蠶,加工制絲。1990年,湖南科委科研人員陸秀娥領導的科研組在湖南省境內的南嶺山脈發現南方天蠶,並取名為“南嶺天蠶”。附圖:天蠶繭[英文]:Antheraea yamamai;giant silkworm [解釋]:鱗翅目大蠶蛾科吐絲昆蟲。又稱山蠶。絲為高級紡織原料。一化性,完全變態。幼蟲4眠5齡。小蠶可在室內插枝飼養,大蠶則放養柞(櫟)林中,在人工管護下任其覓食。絲長約600米左右,纖度5~6旦,強力和伸度分別為桑蠶絲的2.5倍和1.5倍。經繅制後能保持其固有的天然綠色。織品柔軟、無皺褶。
天蠶天蠶

商業價值

在國外,一些貴族還依然保持古老的傳統觀念,凡是外國商人來中國購貨時 都說,他們非常喜歡天蠶絲製品,認為可保平安、吉祥如意,能帶來好運。用天蠶絲在服裝和飾品上點綴一點點,價格驚人的昂貴,而且是當吉祥符用。他們把點綴天蠶絲的服裝做為世代相傳的寶貝珍藏,多把天蠶絲製成神殿里用的縵和簾,用來供養至高無上的神佛。所以我國天蠶絲剛剛發現,外商都紛紛爭相大量搶購,出口價最高時曾賣到人民幣3萬元/公斤。天蠶的出現也給我國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和昌盛。上個世紀末,日本商人帶來的一份報紙報導的新聞訊息記載,當時“出土了一座千年古墓,其中所有的紡織品都風化成碎片了,只有木乃伊身上的一件衣服還完好,並且有一定的拉力,經化驗後,證明是中國一千多年前的天蠶絲製作而成的”。因此,國際市場上持續了長時間的天蠶絲熱潮,外國商人瘋狂地搶購天蠶絲原料。由於野生天蠶絲稀有和十分昂貴,我國自己一直沒有天蠶絲製成品,那時只出口原料。我們天蠶絲珍品已經試製出來了,這是我們紡織絲綢服裝業的驕傲。

分布範圍

柞樹葉天蠶生長在靠近江河湖澤林子裡的柞樹上。這裡的林地潮濕,野草茂盛, 很適宜天蠶的生活。而我國只有黑龍江、吉林省少部分山間湖畔的柞林中有天蠶,寧安便是天蠶的繁殖基地。三十年前,寧安人發現鏡泊湖畔的柞葉林中深淺綠色的橢圓形東西不知何物。經專家鑑別,此物就是天蠶。一九八二年,新華社《半月談》刊發了黑龍江省何宗躍拍攝的天蠶照片,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每到麥收季節,寧安的男女老幼湧進湖畔的林子裡採集天蠶。省內的有關部門也專程來寧安收購天蠶,加工制絲。

傳說歷史

天蠶衣古時人們還把天蠶蛾叫“神蛾”,把天蠶叫“神蠶”。傳說是因為在唐朝皇帝 登基慶典時,從天上掉下來一個綠色的蠶,被認為是上天賜給的吉祥神物,皇帝封它為“天蠶”,因此得名。天蠶絲一直被皇帝封為宮廷御用品,民間只有少數武林高手用天蠶繩、袋破除邪術。古代帝王把天蠶絲製成品作為十分珍貴的“國禮”賞賜友邦君主和使節,香港金庸小說中把天蠶絲描繪得神妙無比。
據史料記載,每個朝代凡是天蠶的出現都會跟著一個鼎盛時期的出現,舊唐書《唐太宗本記》記載貞觀十三年產量最多。傳說天蠶是吉祥神物,能帶來好運吉祥如意也不是妄言。
天蠶絲比家蠶絲堅韌,我國古代的讀書人都喜歡穿天蠶絲製作的衣服,並將天蠶絲製作的衣服稱之為“儒衣”。唐代皇甫曾的詩歌《送裴秀才貢舉》寫道:“儒衣羞此別,去抵漢公卿。賓貢年猶少,篇章藝已成。臨流惜暮景,話別起鄉情。離酌不辭醉,西江春草生。”這裡的“儒衣”,即儒服,是以天蠶絲製作的衣服,借指儒生。
後世的武俠小說家在他們所寫的武俠小說中,也極力渲染“天蠶衣”———一種武林人士不惜以性命相搏的寶物,因為“天蠶衣”可以刀槍不入。這當然只是小說家的誇張想像,不過,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天蠶絲的堅韌和珍貴。

形態特徵

蒿柳飼養天蠶蒿柳飼養天蠶
蒿柳飼養天蠶蒿柳飼養天蠶
天蠶的幼蟲、蛾、蛹、卵的體積與體重,約為桑蠶的2倍左右。其外部形態與桑蠶、柞蠶比較,具有許多明顯的特徵,生活習性具有獨特的特點。尤其不能馴化的野生特性表現強烈,如好動性、喜濕性、假死性、群集性、羞交性等。天蠶的野生性未經馴化,人工飼養技術要求較高。
南嶺天蠶結繭及後代孵化時間
南嶺天蠶為例,在當地自然條件下,其世代經過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蠶卵逐步孵化為幼蟲,經50天左右。於6月下旬至7月上旬吐絲作繭化蛹,蛹期25~30天,於8月上旬化蛾產卵,蛾期7~10天,以卵越冬,屬一化性,卵期260~270天,於第二年孵化。

基本飼養

場地

放養天蠶的場地,特別是大蠶期,宜選擇飼料鮮嫩、水分充足、溫度較低、涼爽通風的場地。幼蟲有飲水的習性,雨後常見蠶狀在葉面飲水。故遇乾旱天氣,宜在早晨或傍晚向樹上噴水。眠起蛻皮後有吃蛻皮殼的習慣,大蠶期腹腳、尾腳的抓附力強,不易被風吹落或被害蟲拖走。天蠶主要取食殼斗科相等屬的植物,如遼東柞、蒙古柞、栓皮柞、尖柞等樹葉。

病害

天蠶的野外放養,病害天敵比較嚴重,結繭率僅35%左右。為了防止天敵為害,可在小蠶期進行室內飼養,剪取鮮枝放在容器中飼育,每日早晚給葉一次,溫度25-28℃,相對濕度70-75%,並適當添水,可減少發病率、提高結繭率。天蠶的病害與柞蠶相同,膿病軟化病微粒子病、硬化病均有發生,但以軟化病最為嚴重,病害的發生除與種質有關外,氣象飼料因子也是誘發蠶病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減少病害,必須進行卵面消毒,改進飼養技術。

結繭

天蠶5齡末期,食慾減退,絲腺發達,蠶體漸縮小,卷於2-3片柞葉中,吐薄薄一小片較平整的浮絲,即繭衣,然後沿樹葉主脈的基部吐絲結成繭柄,再進入已拉攏的葉片中絲,經一晝夜結繭完畢,排出排泄物,濕潤繭層,再
天蠶繭經一晝夜,繭乾燥變硬,繭衣上有白色粉末。

采繭

自結繭開始第7-8天(已化蛹)即可采繭。為了儘量減少蛹的振動,避免損傷,應連著包在繭外的葉片同時採下,以後再把葉片剝去。剝葉時兼行選繭,剔除死籠繭、薄皮繭、污染繭、蛆害繭,用作繅絲的繭則須殺蛹乾繭,作種繭用的則放在通風良好的蠶室中平鋪保護之。

繭形

繭呈長橢圓形,長徑45-53mm,短徑23-27mm。繭色可深綠、淺綠、深金黃色,但絕大部分為綠色,一側色較深,一側較淺。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繭為黃綠色。繭重雌為8g,雄約6g;繭層重雌約0.7g,雄約0.6g;繭層率雌約8.8%,雄約10%。繭能繅絲,1000粒繭可繅生絲250-300g,一粒繭絲長600-700m,絲質優美、輕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綠色,並具有獨特的光澤。纖度5-6旦,約比桑蠶絲粗一倍;伸度約40-50%,比桑蠶絲高1.8倍;強力約為桑蠶絲的2.5倍。織成絲綢色澤艷麗、美觀,可與其它纖維混織,是極高級的絲織物。

蛹的藥用

蠶蛹世人都說蟲草補,天蠶更比蟲草好。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把蠶蛹蒸煮入宴成美食佳品。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就有“以蠶蛹御宴客”的記載。據《本草綱目》所載:蠶蛹味鹹辛、性平、無毒,人食可強身健身,入藥可醫多病。近代醫學研究證實,蠶蛹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消除疲勞、補腎壯陽、補腦益肝、改善胃腸功能、增強體質和機體免疫能力。
天蠶是世界上非常稀有的野生彩絲蠶種,在中國少數深山裡生長。天蠶蛹的蛋白質可占乾重的50%左右,其中胺基酸的含量更加全面而均衡。此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且以鋅、鎂含量最高。
經常食用天蠶蛹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嬰幼兒佝僂病、缺鐵性貧血等,特別是對肝炎、腎炎以及糖尿病有神奇療效,又能配合放療、化療作用、防止白血球減少。它的脂肪組成75%為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亞油酸和亞麻酸含量較高,是生產治療高血壓和肝炎的“肝脈樂”及“脈通”、“益壽寧”的主要成分。從天蠶蛹中提取的抗菌肽對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球減少症及其他白血病的治療有顯著療效。蠶蛹性味甘平,益精壯陽,常服使皮膚白皙。

相關新聞

“航天蠶”和它們的“太空屋”
2016-10-18 01:41 來源:科技日報
10月17日凌晨舉行的航天員出征儀式上,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的英姿讓人難忘。此時,還有一群“航天員”在呼呼大睡。它們是蠶,正安逸地躺在特製的“太空屋”里。
許多人都養過蠶,觀察過它們吐絲結繭的過程。蠶會順著“8”字形由外至內吐絲,由於千萬年形成的本能,它們吐絲的角度、長度如同經過精密的計算。在沒有重力的太空,蠶還能這樣結繭嗎?一群香港中學生提出了這個構想。他們設計了一套方案,計畫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開展試驗,但成功的前提,是要保證“航天蠶”從發射到太空生活期間的安全和健康。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科技人員專門研製了一間太空屋。
這間太空屋外形像顆膠囊,有手掌大小,對於蠶來說足夠寬敞。其兩端的半球體用航天級合金打造,中間部分採用特殊透明有機玻璃。兩種材料都很輕,且易於加工製造。透明的房子,便於航天員隨時觀察。
蠶是不折不扣的“吃貨”,除了睡覺,其餘的時間幾乎全在吃,結繭之前更是食量大增。為了保障“航天蠶”的一伙食,科技人員在太空屋兩端的合金蓋里裝滿了味道媲美桑葉的飼料,並把合金蓋設計成瓶蓋一樣的螺旋口,以便在需要時擰開,換上新鮮飼料。
火箭發射階段,航天員要承受加速度帶來的巨大壓力,必須有太空衣保護。為保證“航天蠶”在發射階段安然無恙,科技人員把它們包裹在特殊的填充物里裝進太空屋,以此吸收衝擊和震動,就像穿上了太空衣一樣。等到進入天宮二號,航天員會再把填充物取出來。
進駐天宮二號以後,太空屋仍是“航天蠶”的住所、食堂和運動場。為使屋內空氣清新、環境整潔,科技人員在屋頂上預留了足夠的透氣孔,保證空氣流通;在地板下設計了清潔孔,以便清理蠶沙。為避免“航天蠶”在微重力環境下漂浮起來,太空屋內壁經過了粗磨砂處理,幫助它們在爬行時能“腳踏實地”。此外,屋內還粘有無紡織布,既有助於“航天蠶”爬行,也能夠吸收液體,保持環境的乾爽清潔。
兩千年前,古人帶著蠶一路向西,走出了一條連線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如今,“航天蠶”跟隨航天員飛向太空,一條連線星空與孩子好奇心的太空絲綢之路即將開通。(科技日報酒泉10月17日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