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拒馬河

上游為拒馬河,自淶水縣滿金峪村北鐵鎖崖以下分南、北二支,以居北而得名。又有桃水之稱。 文字名稱:北拒馬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拒馬河
  • 地理位置:河北省境中部
  • 範圍:流經淶水縣東部、涿州市
  • 又名:桃水
簡介,沿河景點,永濟森林公園,十渡,涼城風景區,動物資源,水利設施,歷史,

簡介

北拒馬河發源於淶源縣盆地。向東流經淶源、易縣、淶水境內山區,沿途有山泉匯入,流至淶水縣北陲鐵鎖崖即流出山區。自鐵鎖崖下,便分為兩支。右支向南流入淶水縣平原,今稱南拒馬河。左支稱北拒馬河。循古桃水舊道東流,至今小河子壩(涿房縣界)起又分為兩支,分出的右支南流,從西疃、橫岐之間流入涿州市內,至孫家莊東流,至房樹村西北折,掠市區西側至北壇村與北支匯合。其左支入市境後東流,經城坊、蘭家營、百尺竿、邊各莊,至北壇村北與南支匯合後,穿永濟石橋和永樂鐵路橋東流至二龍坑。連上游南支(右支)全長79.99公里。

沿河景點

永濟森林公園

永濟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涿州市城北,規劃占地面積3000畝,以北拒馬河永濟古橋為核心,總投資3.5億元,是為市民提供集觀賞休閒娛樂生態於一體的活動空間。

十渡

十渡風景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西南,是中國北方唯一一處大規模喀斯特岩溶地貌。十渡風景區是中國國家AAAA景區和中國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9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並授牌。公園的申報成功,為北京增加了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的科技型世界地質公園,也使北京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共有八個園區,其中十渡為八個園區的核心園區——十渡園區。
十渡風景區是大清河支流拒馬河切割太行山脈北端而形成的一條河谷,全程約20公里。由於在歷史上這條河谷中一共有十個渡過拒馬河的擺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現在公路已經修入河谷,這十處渡口早已改建為漫水橋沒有真正的渡口了,但是十渡的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

涼城風景區

涼城風景區位於保定市西北部的淶源縣境內,太行山、恆山、燕山在此交匯,易水、淶水、拒馬河同源於此,這裡氣候涼爽,群峰吐翠,碧潭泉涌,萬壑競秀,是太行山深處一處絕好的旅遊勝地。  “拒馬尋源”是淶源涼城風景區的核心部分,是一處著名的景觀。淶源,是河北平原西部深山中的一個山間盆地,盆地中間有泉水湧出,形成拒馬河。

動物資源

拒馬河水生動物主要有鯉魚、鯽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

水利設施

北拒馬河暗渠工程是總乾渠穿越北拒馬河中支和北支的交叉建築物,是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進入北京的第一個單項工程,上游接中線總乾渠河北段明渠,下游為惠南莊泵站。
工程渠首樞紐位於河北省涿州市西疃村,輸水暗渠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南河村及惠南莊村,橫穿北拒馬河中支及北支,距北京市區約60公里,距總乾渠終點頤和園團城湖約80公里。
工程由渠首樞紐、暗渠、退水系統三部分組成,本段總乾渠長1781.05米。暗渠為兩孔箱涵結構,總長1686.05米。退水系統在渠首明渠右側側向進水,包括退水閘、退水暗涵和退水明渠組成,總長2014.53米。

歷史

50年代前,北拒馬河上游,由於有明、清時代開掘的西疃、城坊、馬踏營、橫岐和茂林莊、蘭家營等村引水灌田的水溝進水口,所以在溝口以下都有卵石堆積的攔河透水壩,每年冬春修整1次。並根據泥沙淤積情況,一般1至2年內挑河1次,由鐵鎖崖挑至馬踏營溝口以下,以利引水灌溉農田。
北拒馬河中遊河道(指永濟橋上下),於光緒七年(1881),兩江總督左宗棠春欽命率湘軍由陝、甘東來治理直隸河道,經與直隸總督李鴻章咨商,先挑拒馬河淤沙以試其端,左宗棠率部駐於永濟橋工地,親自勘察後,責成前福建布政使王德榜、營務處道員王詩正負責施工。農曆五月十九日動工,至六月初一日,已從永濟橋挑至永樂村北,面寬20餘丈,深8尺余,水程6至7里。此後,接開橋下南面小減河,長約里許,並開涵洞,束泛濫之水令出橋下,初五日大溜東趨,官民相慶。經涿州知州查光泰等驗收無誤。
永濟橋上、下的河道,於同年,湘軍曾協助沿河民眾進行過疏浚。
北拒馬河刁窩至大柳村段河道,於1970年3月至5月,進行過裁彎調直工程,全長1060米,動土25.9萬立方米,用12萬個工日。有附近8個公社的民工2000人參加。使河水避開彎路,順利東泄。
永樂鐵橋以東的河道,於1970年作過挑河復堤工程。
北拒馬河右支(南支)西橫岐段,大溜沖刷左岸農田,農民叫苦。為此,於1990年由市水利局設計新築長25.30米,高4.5米的丁壩兩座,共砌石3260立方米,動土800立方米,用工日6920個,涿州市政府投資2萬元。設計和施工期間,市長張祖龍等曾赴現場指導,促使治河工程勝利完成。
拒馬河分流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