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大帝(北帝)

真武大帝(道教北極四聖之一)

北帝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盪魔天尊、玉虛師相、九天降魔祖師、無量祖師,全稱真武盪魔大帝,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真武大帝本為顓頊的輔佐之神玄武,後來真武大帝接替北方天帝顓頊成為鎮守北方的天帝,顓頊則成為統治陰間酆都大帝。現在湖北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中國民間稱盪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

明朝時期,應明成祖朱棣政治需要而加封號,在全國影響極大,所以民間傳說,他是盤古之子,生有炎黃二帝,為龍身,天龍有八部,中華之祖龍,並接替三界第二任天帝玉帝成為天庭的第三任天帝玄帝

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髮,金鎖甲冑,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身邊侍立龜蛇二將及記錄著三界功過善惡的金童玉女

道經如是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之淨樂國淨樂宮,乃國王之子。淨樂國善勝王后夢見自己吞日而孕,懷胎十四個月之後,生 下一王子,國王和王后喜愛至極,並將他命名為“太玄”。太玄很小就顯露出聰穎的天資,十歲時,便可讀各種書籍至過目不忘。國王和王后將其視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並發誓要掃盡妖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武大帝
  • 其他名稱:佑聖真君玄天上帝、金闕化身、九天盪魔祖師、終劫濟苦天尊。
  • 神話體系:道教
  • 所屬北極四聖
  • 居所:武當山、權掌童初府
  • 司掌:鎮位北極六天;主風雨;盪魔滅邪、攝伏妖精,救度群品
  • 象徵:龜蛇玄武、披髮跣足持劍、皂纛、斗訣、烏鴉、巡山黑虎
  • 父母:淨樂國王、善勝皇后
  • 本源太上老君八十二化
  • 師父妙樂天尊、豐乾大天帝、紫氣元君
  • 出生地:淨樂國淨樂宮
  • 相關書籍:《真武靈應圖冊》《真武妙經》等 
人物來歷,身份爭議,神仙傳說,史籍記載,更名原因,歷史記載,道經記載,寶誥,仰啟咒,《萬曆續道藏》,仁宗皇帝御贊,聖降日,出土文物,

人物來歷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淨樂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真武大帝真武大帝
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屈原《楚辭》之《遠遊》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北宋開寶年間,玄武神降於終南山
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
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監、局、司、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永樂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張信率軍夫二十多萬人 大建武當山宮觀群,使武當山真武大帝的香火達到了鼎盛。
《佑聖咒》稱真武大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真武大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

身份爭議

  • 其一.為北方之神
楚辭·遠遊》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曰:“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而漢代人認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訓》稱其為顓頊、辰星、玄武。因較為複雜,民眾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為北方之神。
其二.為水神
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王逸《九章懷句》云:“天龜水神。”《後漢書·王梁傳》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斗,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深受人們的信奉。
  • 其三.為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象徵
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就是利用龜蛇糾盤的例子來說明陰陽必須相合的觀點。
  • 其四.為戈之事的主持者
勾陳大帝之重要支持,劍仙之道守護神,武學之人的護法者。靈龜為盾、玄蛇為劍,兵天劍修真的看守護者。武當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其下有騰蛇星,故龜蛇合體;位於北方,屬水,其色玄,故稱玄武。玄武的這些特性,不但贏得了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信仰,而且還為唐宋以後玄武演變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礎。
  • 其五.盪魔統攝三界群邪之神
玄天上帝位列北極四聖,屬中天北極紫微大帝直隸。受玉皇大天尊敕封位鎮北方,後受元始天尊符召敕令。而北極四聖的職責上統伏三界群魔諸妖邪,下攝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殘害生靈。玄天真武有號玉虛師相而濟度群迷。又號終劫濟苦天尊,在五劫中的終劫救度眾生,破諸魔法邪宗。皈命玄天不墮邪見。

神仙傳說

北極佑聖真君為真武大帝,《清史稿·禮儀志》記載:“其北極佑聖真君、東嶽都城隍,萬壽節祭之。”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九天盪魔祖師、無量祖師,為北方之神。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現在武當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民間稱盪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明朝以後,在全國影響極大,近代民間信仰尤為普遍。
其一,為北方之神。《楚辭·遠遊》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曰:“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而漢代人認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訓》稱其為顓頊、辰星、玄武。因較為複雜,民眾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為北方之神。
其二,為水神。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五逸《九章懷句》云:“天龜水神。”《後漢書·王梁傳》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斗,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深受人們的信奉。
其三,為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象徵。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子,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就是利用龜蛇糾盤的例子來說明陰陽必須相合的觀點。
其四,為戈之事的主持者,勾陳大帝之重要支持,劍仙之道守護神,武學之人的護法者。靈龜為盾、玄蛇為劍,兵天劍修真的看守護者。武當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斗、牛、虛、危、室、壁)組成龜形,其下有騰蛇星,故 焦 蛇合體;位於北方,屬水,其色玄,故稱玄武。玄武真君每每斬妖鋤魔都御劍出行,就因為御劍天遁比騰雲駕霧來的快。
其五,為司命之神。龜因其壽命長而成為長壽和不死的象徵,《史記·龜策列傳》稱其能導引咽氣。《抱朴子》亦稱其能導引,並曰:“城陽郄位少時行獵,墜空冢中,飢餓,見冢中先有大龜,數數迴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俛或仰。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飢。”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為斗宿,俗稱南斗。《星經》曰:“南斗雲星,主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乾寶《搜神記》中引用管輅的話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既而人們相信祭拜南斗就可以增壽。
玄武的這些特性,不但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信仰,而且還為唐宋以後玄武演變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礎。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總名。戰國典籍已有記載。
真武大帝真武大帝
《楚辭·遠遊》有"召玄武而奔屬"之句洪興祖《楚辭補註》卷五曰:"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禮記·曲禮》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注曰:"行,軍旅之出也。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軍行法之,作此舉之於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陣整肅也。"
《淮南子·天文》將此四方神與四天帝相配,稱玄武為顓頊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
緯書《河圖》則視玄武為黑帝之精,稱:"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又曰:"北方黑帝,體為玄武,其人夾面兌頭,深目厚耳。"
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雜應》稱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為之作護衛。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之玄武形象仍為龜蛇,該書《續編》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廬山,憩之澗石,忽見蟠蛇如堆繒錦,俄變為巨龜,訪之山叟,雲是玄武。"
五代於逖《靈應錄》又記人鋤死龜蛇得禍的故事,據稱此龜蛇即"玄武神也"。梁興揚道長參考《清史稿·禮儀志》
道教經書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宣竹,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游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二十四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 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明代是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時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王位。傳說在燕王的整個行動中,真武大帝都曾顯靈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後,即下詔特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大規模地修建武當山的宮觀廟堂,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的龐大道教建築群,使武當山成為舉世聞名的道教聖地,並在天柱峰頂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達到了鼎盛階段,宮廷內和民間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廟。
現在廟內供奉真武大帝,一般為披髮跣足,端坐於殿堂之上,旁邊塑有龜、蛇二將,或金童、玉女。據說前者是護衛大神,後者專替真武記錄三界中的善惡功過。真武的誕辰日為農曆的三月初三日。
凡間歷代封號

史籍記載

白海瓊曾說“佑聖乃周時人”;又據《太和山志》記載:“祖傳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為淨樂國王,淨樂治麇,均州,今丹江口即麇地(又稱麇子國,參考“麇國”和“糜國”),故以名宮焉。”可知此言佑聖為周時麇國公子之說有理。但佑聖真其實前面就已經降世過為周朝的官吏,而降世麇子國又是一世的事(見於真武八十二化圖)。
史載“淨樂治麇”,麇國王子也就是淨樂國王子真武,不愛江山,愛修仙,毅然出家到均州城東南的武當神山修行,四十二年後得道飛升,最終成為道教的崇奉神。”。
《太和山志》記載“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總名。戰國典籍已有記載。
楚辭·遠遊》有“召玄武而奔屬”之句,洪興祖《楚辭補註》卷五曰:“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禮記·曲禮》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注曰:“行,軍旅之出也。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軍行法之,作此舉之於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陣整肅也。”
真武大帝(北帝)
淮南子·天文》將此四方神與四天帝相配,稱玄武為顓頊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
緯書《河圖》則視玄武為黑帝之精,稱:“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又曰:“北方黑帝,體為玄武,其人夾面兌頭,深目厚耳。”
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雜應》稱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為之作護衛。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之玄武形象仍為龜蛇,該書《續編》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廬山,憩之澗石,忽見蟠蛇如堆繒錦,俄變為巨龜,訪之山叟,雲是玄武。"
五代於逖《靈應錄》又記人鋤死龜蛇得禍的故事,據稱此龜蛇即"玄武神也"。

更名原因

歷史記載

關於玄武更名為真武的原因,眾說紛紜。一說為避宋真宗的諱(宋真宗曾名玄休、玄侃),此說見於《集說詮真》等書中,另一說為避趙宋“聖祖”趙玄朗的諱,此說見於《朱子語類》中。玄武改為真武后,玄武的名稱很少有人提及了。北宋時期,真武的形象仍是龜蛇。到了南宋,真武人格化的傳說開始日益繁盛。宋太祖時,已有真武、天蓬等四聖為天上大將之說。宋高承《事物紀原》中即記載了宋真宗天禧(1017—1022年)元年(1017年),“營中有卒見龜蛇者,軍士因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涌堂側,汲不渴,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聞言,下詔建觀,賜名“祥源”。於是人格化的真武誕生了。據《夷堅志》、《雲麓漫鈔》等書記載,其形象多道服羽梳,被(披)發仗劍(故稱披髮祖師),頗為勇猛。真武作為道教所奉祀的大神,並且在民間有著廣泛而深到的信仰,就再也不能作為原來星辰龜蛇的形象括躍於道教神壇之上了。故有關真武身世、神跡的傳說便逐漸流傳開來,《道藏》、《續文獻通考》、《三教搜神大全》、《歷代神仙通鑑》等書中,均載有諸多有關真武身世的傳說和神異故事。

道經記載

道教經書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記載,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於淨樂宮,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游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四十二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皇大天尊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 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明代是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時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皇位。傳說在燕王的整個行動中,真武大帝都曾顯靈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後,即下詔特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大規模地修建武當山的宮觀廟堂,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的龐大道教建築群,使武當山成為舉世聞名的道教聖地,並在天柱峰頂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達到了鼎盛階段,宮廷內和民間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廟。
廟內供奉真武大帝,一般為披髮跣足,端坐於殿堂之上,旁邊塑有龜、蛇二將,或金童、玉女。據說前者是護衛大神,後者專替真武記錄三界中的善惡功過。真武的誕辰日為農曆的三月初三日。人們常說的武當山就是真武大帝的根據地,上面金頂裡面供奉的為明代鑄造的銅像,前面又八仙桌兩邊非別為周公·桃花·水火二將,每逢農曆三月初三,武當山人山人海,香客絡繹不絕,熱鬧非同尋常,右圖附上武當山金頂真武大帝像。

寶誥

玄天寶誥⑴
至心皈命禮
混元六天,傳法教主⑵。修真悟道,濟度群迷⑶。普為眾生,消除災障⑷。八十二化,三教祖師⑸。大慈大悲,救苦救難⑹。三元都總管,九天游弈使⑺。左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⑻。鎮天助順,真武靈應⑼。福德衍慶,仁慈正烈⑽。協運真君,治世福神⑾。玉虛師相,玄天上帝⑿。金闕化身,盪魔天尊⒀。
[注釋]
⑴玄天寶誥:玄天,又稱玄帝、玄天上帝。道經稱,玄帝乃北方玄武七宿應得金闕老君降炁,老君一炁元神稟受化身。是北方大神、有保國寧家、賜福消災之職能。《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二《玄帝設醮科》云:“玄天上帝,應感無方,含虛危而示象,妙道廣博,躡離坎以彰威,變化無方,鑒觀有赫,奉之則常享常應,禱之則有感有通。”玄帝執掌,故《道藏輯要》張集一《道門功課》又稱之為《北極誥》。寶誥,誥即誥詞。
⑵混元六天,傳法教主:混元,指天地開闢之初,混沌未分洪元既判時。六天,指欲界六天。分別為,太皇黃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舉天、七矅摩夷天。一說,中天北極大帝與五方五帝合稱六天。傳法,指弘揚道法。教主,指教中地位極高者,此指玄天上帝。道經稱玄帝代代化身。此言玄天上帝在混元六天時,就開始傳揚教法,濟度群生。
⑶修真悟道,濟度群迷:道經稱,玄帝原為淨樂國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遠,長而勇猛,惟務修行。後入武當山修煉,居四十二年功成,悟道登真。上帝敕命,往鎮北方。玄帝發願濟度眾生、教化群迷。
⑷普為眾生,消除災障:災障,自然界的一切災難和魔障。玄帝悟道登真後,立志普渡眾生,消除邪魔和災難。此為玄帝盛德的頌讚。
⑸八十二化,三教祖師:八十二化,指玄帝的化身。《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稱:“玄元聖祖,八十二次化為玄武大帝。”三教,指儒、釋、道三教。玄帝濟度群生、消除災障,其道業日隆,太上命他任三教祖師。
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大慈,慈愛、慈悲。大悲,指悲憫世人。救苦救難,救度眾生之疾苦和災難。此贊玄帝之大德。
⑺三元都總管,九天游弈使:三元,指天、地、水。都總管,原指管理專門事務的行政長官。此指玄帝的官位。九天,謂天之九野,即中央、四正四偶。《呂氏春秋》稱:“天有九野。何謂九野?即九方天也。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變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顥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東南方陽天。”游弈使,弈通“奕”。指巡邏使。
⑻左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這句不仔細斷句就很容易錯。以往斷句常為“左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如此便不通順。參天蓬元帥稱“九天尚父北極左垣都總管”,故當斷為“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所謂左右之名,指今正副之名。北極右垣或指紫微右垣,即統領左天罡軍護衛紫微右垣之大將軍。二說右垣通右掖五軍之一。
⑼鎮天助順,真武靈應:鎮天助順,為玄帝仙界的職位。玄帝,原為淨樂國王太子。後遇紫虛元君,授以道秘,遂入東海遊覽,有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修煉,悟道登真,奉上帝命,往鎮北方,鎮天助順。真武靈應,玄帝尊號,全稱北方鎮天真武靈應真君。
⑽福德衍慶,仁慈正烈:福德衍慶,指玄帝的福德惠及世人。仁慈,仁愛慈善。正列,正真剛烈。此為玄帝盛德的頌讚。
⑾協運真君,治世福神:此為玄帝仙職之尊號。
⑿玉虛師相,玄天上帝:玉虛,為玉帝居住之所。師相,仙職,輔佐玉帝掌管仙界樞機。可見玄帝品位之尊。玄天上帝,為玄帝之尊號。
⒀金闕化身,盪魔天尊:金闕,天帝所居之處。此引指天帝。化身,變化之身。此指玄帝本為天帝所化身。關於玄帝化身之事另有各種說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引《混洞赤文》稱玄帝乃元始化身;《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則稱其為太上老君所化身。或說是後聖金闕太平帝君的化身,但金闕後聖太平帝君本身就是太上老君在末世度人、接引種民的化身,早期道教稱“金闕後聖太平李真天帝”,壬辰下世化名李弘為太平主。頗似彌勒降生之說,所以南北朝時期常有以此為旗號組織邪教造反之事。或許也是真武大帝有號終劫濟苦天尊的淵源。盪魔,盪除邪魔。此為玄帝修道前所立下的宏願。天尊,對得道神仙的尊稱。此為對玄帝立志修行,盪除邪魔盛德的讚頌。
報恩寶誥⑴
志心皈命禮。
玄元應化,武曲分真⑵。垂念我等眾生,有相脫生⑶。父母懷胎十月,乳哺三年⑷。辛苦百千,殷勤寸念⑸。憐我父母,日漸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⑹。禮帝為師,祈恩報本⑺。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生⑻。大聖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報恩教主⑼。佑聖真武,治世福神⑽。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天尊⑾。
[注釋]
⑴報恩誥:即報父母誥,誥中祈求真武佑護父母,壽福增延。故道教又稱真武大帝為報恩祖師;
⑵玄元應化,武曲分真:玄元,即玄元祖師,唐時封太上老君為“玄元皇帝”。故此玄元即太上老君也。應化,應變分化。武曲分真,武曲,即真武。有經稱真武“武曲靈應”。
⑶垂念我等眾生,有相脫生:垂念,垂慈憐念。有相,與無相相區別。道教將先天稱作無相,後天稱作有相。即有形象,有身體。脫生,即輪迴轉生。
⑷父母懷胎十月,乳哺三年:凡人在母體內皆須懷胎十月方可圓滿出生,乳哺三年方可成人。《內觀經》曰”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氣足,萬象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
⑸辛苦百千,殷勤寸念:父母如此懷胎乳哺,實為百千之辛苦,殷切之希望長大成人。
⑹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持念,行持念誦。平等,平等之法也。險峻,人間之狡詐也。貪嗔,人之欲望也。
⑺禮帝為師,祈恩報本:禮,恭禮。帝,玄天真武大帝。祈恩報本,按《太上元始天尊說真武妙經卷下·報恩章第四品》言:“人屬萬物之靈,秉性賦形。一絲一發,猶不可輕。天恩祖德,前劫善根,父母養育。……若有塵世凡民,覺悟回心,思父母之苦,報爹娘之恩。齋戒沐浴,勤誦此經。過去現在,一切超生。”
⑻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生:玄門弟子,出家修行。為孝中之最丈夫。現在父母,過去宗祖,亦皆沾道恩,永脫輪迴之苦也。
⑼八十二化,報恩教主:八十二化,即真武大帝因人因物因事而度化,總有八十二種化度之法。是玄門之報恩教主也。
⑽佑聖真武,治世福神:按《元始天尊說真武妙經》云:真武“屢劫清靜,世世宏仁。安國濟民,克修大定……不浮天律,不逆雙親。降龜伏蛇,諸濁消傾。念念虔誠,故爾飛升。”
⑾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天尊: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天尊。為報恩教主之全尊稱。同上解釋為金闕帝君化身之說。

仰啟咒

仰啟玄天大聖者 北方壬癸至靈神
真武大帝(北帝)
金闕真尊應化身 無上將軍號真武
威容赫奕太陰君 列宿虛危分秀氣
雙睛掣電伏群魔 萬騎如雲威九地
紫袍金帶按神鋒 蒼龜巨蛇捧聖足
六丁六甲左右隨 八煞將軍前後衛
消災降福不思議 歸命一心今奉禮

《萬曆續道藏》

玄天上帝百字聖號《萬曆續道藏》:混元六天,傳法教主,修真悟道,濟度群迷,普為眾生,消除災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三元都總管,九天游奕使,左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鎮天助順,真武靈應,福德衍慶,仁慈正烈,協運真君,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盪魔天尊。

仁宗皇帝御贊

鎮天真武,長生福神。萬物之祖,盛德可委。精貫玄天,靈光有偉。興益之宗,保合大同。香火瞻敬,五福攸從。

聖降日

正月初七日。二月初八日。
三月初三日。聖誕;初九日。四月初四日。
五月初五日。六月初七日。
七月初七日。
八月十三日。
九月初九日。南山嚴宮五龍捧聖,白日飛升。
十月。二十日。
十一月。初七日。
十二月。二十七日。閏月相同。

出土文物

2014年6月,河南省鄧州市汲灘鎮廖寨村的村民在開挖鎮區下水道時,發現一組元末明初時期用漢白玉雕琢的真武大帝系列雕像。
這組用精美漢白玉雕琢而成的真武大帝雕像共3尊:最大的一尊身高75厘米,寬50厘米,龍袍玉帶,腳踏龜蛇,頂罩圓光,身坐五彩祥雲,面目清晰莊重,形態逼真肅穆;另2尊雕像屬於真武大帝跟前的“站班”,稍微小一些,身高均為68厘米、寬45厘米,同樣神態安詳,凝神靜思。
雕像位於地下1米多深,現存放於某銀行金庫內。汲灘鎮位於湍河、趙河、嚴陵河三河交匯處,古時候常遭水患。元末明初時期,人們在此興建了余庵廟,供奉真武大帝,降妖除怪,平息水患。1946年,該廟被戰火所毀。
雕像當屬元末明初時期作品,在國內極為罕見,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