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道教認為,橫豎縱廣,十方世界之天共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億重,這些天也有很多種分法,如三天、六天、九天等,各教派理論不同,各天的排列也不相同,如佛教二十八天是(縱向排列),道教《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記載的三十二天則是按照一定方位(橫向排列螺旋形狀上去)。下面是天名和各天帝主隱諱:
道教三十六天
統稱 | 名稱 | |
---|
三界(二十八天) | 欲界(六天) | 太皇黃曾天 |
太明玉完天 |
清明何重天 |
玄胎平育天 |
元明文舉天 |
七曜摩夷天 |
色界(十八天) | 虛無越衡天 |
八極蒙翳天 |
赤明和陽天 |
玄明恭華天 |
耀明宗飄天 |
竺落皇笳天 |
虛明堂曜天 |
觀明端靖天 |
玄明恭慶天 |
太煥極瑤天 |
元載孔升天 |
太安皇崖天 |
顯定極風天 |
始黃孝芒天 |
太黃翁重天 |
無思江由天 |
上揲阮樂天 |
無極曇誓天 |
無色界(四天) | 皓庭霄度天 |
淵通元洞天 |
翰寵妙成天 |
秀樂禁上天 |
四梵天 | 無上常融天 |
玉隆騰勝天 |
龍變梵度天 |
平育賈奕天 |
聖境四天 | 三清天 | 太清境大赤天 |
上清境禹余天 |
玉清境清微天 |
| 大羅天 |
在三界二十八天之上,又有四層“四梵天” 。道教四梵天 即佛教所說的聲聞、緣覺、菩薩、佛四重天。
(又稱“種民天”)29、太虛無上常融天,30、太釋玉隆騰勝天,31、龍變梵度天,32、太極濛翳賈奕天。四梵天是
修道有成就的修士所居住。
四梵天:
一、常融天(人結習頓忘,漸入神觀,升此天)。二、玉隆天(人結習頓忘,神觀轉妙,升此天)。
三、梵度天(人清淨無染,證不空果,升此天)。四、賈奕天(人洞入道妙,證無上玄覺,升此天)。
四層四梵天之上又有三清勝境,即玉清聖境清微之天、上清真境禹余之天、太清仙境大赤之天,分別由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位天尊主宰,三清勝境,玉清境十二聖位,上清境十二真位,太清境十二仙位,隨修道者的修持程度獲得相應的果位。 三清天之上名大羅之天,即是元始大道生化之處,勝境之極。此天沒有主宰,只有清靜真一之道氣瀰漫諸天,以彰顯大道無形無相之理。《度人經》有云:“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無色根,雲層峨峨。”
以
欲界、
色界、
無色界作三界的說法,出自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欲界,是指有各種欲望和情感的眾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是指各種欲望情感都已淡化,但還是需要依靠物質(色,指各種有形物質,包括自己的身體)生存的眾生居住的地方;無色界,是指各種欲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經不靠任何物質生存的眾生居住的地方。此三界眾生,欲界和色界眾生多由積善之功得生此二界,無色界眾生則需要斷除淫慾和一定的靜定修持才能夠得生。色界比欲界壽命福報 長久,無色界比色界壽命福報長久,但是福盡壽終,依舊落入輪迴,沉淪苦海。
在佛教中,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一切眾生都沒有擺脫六道輪迴。在道教術語中,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無色界有種民四天,其中種民四天的眾生已經徹底擺脫了六道輪迴,徹底解脫了生死約束。
五行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廣泛地用於哲學、
中醫學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
水、木、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
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而道家講死後有鬼,但不一定有六道輪迴(道家的輪迴是後來加上去的),所以只要不死,或者死了但鬼靈不散,就算跳出來了。說不在五行中,就是講不再受五行運化主宰,尚書“水曰潤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穡,金曰從革。”就是說萬物在五行運化中循環,水潤木生火至頂,土得這一循環,到金由生轉死,復成另一循環之滋養,即再成水潤。成仙了就不再受五行運化制約,不再有壽元耗盡身體被滅的限制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