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兵馬指揮司,官署名。明、清五城兵馬指揮司之一。凡京城內外,劃境為五,其北境屬該司。掌巡捕盜賊,疏理街道及囚犯、火禁之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城兵馬指揮司
- 性質:古代官署名
- 朝代:明朝
- 職能:掌巡捕盜賊
北城兵馬指揮司,官署名。明、清五城兵馬指揮司之一。凡京城內外,劃境為五,其北境屬該司。掌巡捕盜賊,疏理街道及囚犯、火禁之事。
北城兵馬指揮司,官署名。明、清五城兵馬指揮司之一。凡京城內外,劃境為五,其北境屬該司。掌巡捕盜賊,疏理街道及囚犯、火禁之事。沿革北城兵馬指揮司,官署名。明、清五城兵馬指揮司之一。凡京城內外,劃境為五,其北境屬該司。明朝設...
五城兵馬司,即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為負責京師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門。明代南北兩京及清代北京並置。相當於北京市轄區公安局及北京市轄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需要注意的是,五城兵馬司不是一個衙門,而是五個衙門的合稱。歷史沿革 明初,在當時的首都應天府置兵馬指揮...
五城兵馬司指揮,官名,明朝京城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長官。各一人,正六品。沿革 官名,洪武二十三年(1390)始置,建文(1399—1402)中改兵馬,永樂元年(1403)復稱指揮。通常凡親王妃之父無官職者,多充任此官,又有以科貢正途任官者。職責 掌管京城巡捕盜賊, 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品...
大都南北兩兵馬司指揮使,官名。簡稱大都兵馬使。設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為大都兵馬司長官,正四品,置二員,全稱為大都路南北兩城兵馬都指揮使。沿革 大都南北兩兵馬司指揮使,官名。簡稱大都兵馬使。設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為大都兵馬司長官,置二員,全稱為大都路南北兩城兵馬都指揮使。下設副...
明代的西城兵馬司就設在兵馬司胡同,而北兵馬司也是因為北城兵馬司設在胡同中而得名。“兵馬司”制起源於元世祖至元九年,設有南、北二兵馬司,“掌捕盜賊羈押案犯事宜”,說白了其職責就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到了明代,永樂二年(1404年)設北京兵馬指揮司。後考慮京師地大人眾,僅設一兵馬司恐巡查不周,於...
兵馬司指揮,官名,明初置兵馬指揮司,設都指揮、副都指揮、知事,負責京城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之事。清代沿襲明制,為五城兵馬司之主官。五城各一人,漢缺,秩正六品,自有衙署, 並有副指揮及吏目為其佐助。掌巡緝盜賊,平治道路,稽檢囚徒,組織消防救火。遇地方命案,有驗屍緝兇之責。各城...
大都路兵馬都指揮使司,官署名。又稱大都南北兩城兵馬司、大都南北兵馬司等,簡稱大都兵馬司。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置。沿革 大都路兵馬都指揮使司,官署名。又稱大都南北兩城兵馬司、大都南北兵馬司等,簡稱大都兵馬司。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置。隸大都路都總管府,分置司於南、北城。例由刑部尚書一名提調司事...
兵馬司副指揮 兵馬司副指揮,官名。清代五城兵馬司之副主官,秩正七品,京師東、西、南、北、中五城各一人。佐助兵馬司指揮巡緝盜賊、平治道路、稽檢囚徒及消防禁火等。參見“兵馬司指揮”。
西城兵馬指揮司 西城兵馬指揮司 官署名。明、清五城兵馬指揮司之一。凡京城內外,劃境為五,其西境屬該司,掌巡捕盜賊,疏理街道及囚犯、火禁之事。明朝設指揮一人,正六晶,副指揮四人,E-七晶,吏目一人。清沿置,改副指揮只設一人,俱漢員。
姚貴,贛榆縣朱范村人,明永樂北城兵馬司指揮。公祖籍山西,原籍萊州府濰邑。靖難之役,隨父、祖避兵於贛榆縣之門樓河,復遷於朱范村定居。其幼時聰慧過人,隨父就讀於江西星子任上。及長,進府學,入國子監。公身材魁偉,英姿勃發,卓爾不群,永樂年敕授文林郎,復擢升為北城兵馬司指揮。公為人長厚、存養功深...
段晉錫 段晉錫(生卒年不詳),字康侯,一字知白。常寧人。清朝官員。人物生平 段晉錫是明天啟末貢生,以明經入南監,授北京北城兵馬司指揮。個人作品 《鬥雞草》、《易經解》。
兒子:喬於齡,號海屋,天啟恩貢,授山西屯留知縣,“裁革力役,官牧吏解,不累民間”(雍正《屯留縣誌》),升南京北城兵馬司指揮。其後人今居孟津縣喬窯、老城等地 後世輩字:“仁義倫厚祥,詩書麟鶴光,德茂蘭瑞玉,忠馨丹桂香”。孟半朝之說 因“八百諸侯會盟”而得名的“中州名鎮”會盟鎮原為孟津舊...
綸音寵錫坊,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城江北老街,是明朝萬曆間為北城兵馬司指揮楊侯而立。歷史沿革 據康熙《程鄉縣誌》記載:“綸音寵錫坊,在縣布政分司之右。萬曆間(1572-1620年)為北城兵馬司指揮楊侯立。”綸音寵錫坊(綸音,即帝王的詔令。《幼學瓊林·朝廷》“皇帝之言,謂之綸音;皇后之命,乃稱懿旨”;...
名璣,又名機,字近山。明代永年人。嘉靖年間太學生。萬曆六年升北京北城兵馬指揮司指揮。七年兼任東北兩城兵馬指揮司指揮。與大同巡撫劉祐同窗。其父趙學,字志道,號西涯老人,因子貴,敕封承直郎,母程氏封孺人有誥命。萬曆六年四月十九日的誥封碑,保存完好。名璣,又名機,字近山。明代永年人。嘉靖年間...
溫文桂(1673—1759)廣東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橫江村人。文武雙全,一生曾任清朝文武官的重要職務:康熙五十六年,他45歲時,任山東平度州宦,遇水災,解囊義濟;康熙六十年,他49歲時,始任山東考試官;雍正二年(1724年)升任北城兵馬司正指揮(相當於京城衛戍區司令),兼佩五城印。雍正六年,告老還鄉回到家鄉...
趙近山,名璣,又名機,字近山。明代永年人。嘉靖年間太學生。萬曆六年升北京北城兵馬指揮司指揮。七年兼任東北兩城兵馬指揮司指揮。與大同巡撫劉祐同窗。趙近山擅長散曲,為永年的歷史文化名人;《群音類編》《全明散曲》載有其小令四首。其長子夢龍,任文登縣主薄;次子夢麟,武舉,任昌平游擊;三子夢熊,貢士,...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舉鄉試,次年中進士,觀政通政司。未幾假歸,肆力古文辭,念古文道喪,以振起百數十年文運之衰而自命。不久,補戶部福建司主事,分司大通橋。歲滿,改刑部員外郎,遷郎中。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秋,奏銷案起,例降二級調用,先罷官南歸,後左遷北城兵馬司指揮。康熙九年(1670年)...
康熙間任北城兵馬司正指揮,改行人司行人,學問淵博,工於詩、畫,以墨蘭見長,精於鑑賞。家有藏書樓“古香樓”、“摛藻堂”、“擁書樓”等,收藏古書、法帖、名畫極多。與朱彝尊等藏書家有交,朱彝尊論“結交皆老蒼”,自作《柯庭余習·古香樓》云:何物滿高樓,宋鐫與秘錄。焉敢傲百城,擁書聊自足。
頡鵬於某年七月初二日出生在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貫軍籍 ,為南京北城兵馬指揮司指揮頡俊族裔 。其字“圖南”,來源於《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而後乃今將圖南”。頡鵬五經研習《春秋》,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中舉人 ,天啟二年(1622年)中二甲進士,觀政兵部。
兩個月後,北城兵馬指揮司吏目文會上書條陳三事:“曰荊襄土地肥饒,皆可耕種,遠年入籍流民,可給還田土,所附籍者領田土力耕,量存恤之,其願回籍者聽;曰流民潛處,出沒不常,乞選良有司為之撫綏,軍衛官為之守御,則流民自安;曰荊襄上流,為吳楚要害,道路多通,必於總隘之處,多設府、衛、州...
清廣東南海溶洲堡(今屬佛山)人,原名鏡蓉,字心台。進士。曾任京城北城兵馬司正指揮。道光三十年(1850年),李元發率湖南新寧農民起義軍數千人進入廣西龍勝境。時任龍勝通判的他與署義寧協副將瑪隆阿等奉命“堵剿”。3月1日晨,他與瑪隆阿率六百兵勇攻入起義軍的駐地平鄧(今平等)。起義軍且引且戰。下午五...
洪武十三年(1380年),請求讓其子何貴參侍東宮,何貴就任北城兵馬指揮。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軍征雲南,命何真與何貴負責後勤供給,開拓道路,設定驛站。大軍還師,升任山西右布政使。洪武十六年(1383年),再次致仕。奉命與何貴前往廣東收集土豪10623人,還朝後何貴任明威將軍、鎮南衛指揮僉事,侄子何潤、何弼...
十坊分隸情況是“中城分中西、中東二坊;東城分朝陽、崇南二坊;西城分關外、宣南二坊;南城分東南、東坊;北城分靈中、日南二坊。每城由副指揮、吏目分掌二坊。凡人命案件,由五城指揮相驗。盜竊案件,由副指揮、吏目察看現場和審解。其餘詞訟案件,由指揮報巡城御史審斷。杖罪以下案件,自行完結,徒罪以上...
就再沒人提給溫葆深贈謚了。親屬成員 先祖:溫文桂 兄長:溫肇江 清代進士戶部主事溫肇江(家名溫南英),欽點翰林院、清代鹹豐、同治皇帝的老師、“太子太傅”溫肇洋(家名溫揚英、又名溫葆深、溫葆淳),溫繁炘(溫肇江之子)同門為康熙年間北城兵馬司正指揮溫文桂後裔,人稱“同門三進士”。
伉:十一世孫,字繼菴,國子監監生,授山東武定州州判,陞北京北城兵馬指揮,陞河南歸德府通判,山西大同代籓,左長史加恭儀誥封朝儀大夫,妻王氏贈恭人。光先:十二世孫,字光孝,號達所後軍都督府侯門教讀,秉性剛方行事正大。應徵:十四世孫,字錫九,拔貢,歷任山西布政司石布政使。首任山西汾州府孝義縣縣承...
巡城御史為明代職官,清初亦沿襲。隸屬於都察院,負責巡查京城內東、西、南、北、中五城的治安管理、審理訴訟、緝捕盜賊等事,並設有巡城御史公署,稱“巡視西城察院”、“巡視北城察院”、“巡視南城察院”等。各城都設有兵馬司,每司又分為二坊。由五城御史督率管理。明朝洪武年間,正式確立御史巡按制度,...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親屬成員 先祖:溫文桂 祖父:溫葆深 清代進士戶部主事溫肇江(家名溫南英),欽點翰林院、清代鹹豐、同治皇帝的老師、“太子太傅”溫肇洋(家名溫揚英、又名溫葆深、溫葆淳),溫繁炘同門為康熙年間北城兵馬司正指揮溫文桂後裔,人稱“同門三進士”。
伉:十一世孫,字繼菴,國子監監生,授山東武定州州判,陞北京北城兵馬指揮,陞河南歸德府通判,山西大同代籓,左長史加恭儀誥封朝儀大夫,妻王氏贈恭人。光先:十二世孫,字光孝,號達所後軍都督府侯門教讀,秉性剛方行事正大。應徵:十四世孫,字錫九,拔貢,歷任山西布政司石布政使。首任山西汾州府孝義縣縣承...
碑刻、匾額書寫的御賜進士、百歲壽官、中順大夫、名宦鄉賢、監軍副使、舉人、拔元、北京兵馬司正指揮等等,都是榜山村真實的歷史榮譽;殿堂還有榜山舉人唐汝修自寫的對聯,清朝三位狀元及其他外地高官題寫的贈聯。所有這些,都記載了榜山村人尊重歷史的美德。走進老廳就像走進一座歷史文化的殿堂。北京北城區兵馬司正...
比較知名的代表人物有:溫文桂文武雙全,曾在清廷任文武要職,康熙年間任北城兵馬司正指揮,兼佩五城印。他同時也是文學俊才,譽稱為“學海文江”,功績朝野。告老奉親,辭官回鄉,重建“松源義學”,慷慨解囊傾注心血,為松源教育開創新路,曾有“王國紳賢”美稱。清代進士戶部主事溫肇江(家名溫南英),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