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司胡同

兵馬司胡同

兵馬司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鑼鼓巷,南有支巷通東棉花胡同,北靠秦老胡同,屬交道口街道辦事處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兵馬司胡同
  • 位置:西城區中部
  • 得名:明代兵馬司在此而得名
  • 始創:明朝永樂二年(1404)
介紹,兵馬司胡同,北兵馬司胡同,歷史,兵馬司其名,歷史資料,兵馬司胡同15號,背景,堪稱中國近代科學發端地,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地質調查所舊址所在位置,

介紹

兵馬司胡同

兵馬司胡同在繁華的西四南大街西側,從胡同一路向西可達太平橋大街。這條胡同的南側是豐盛胡同,再南是辟才胡同,北側與兵馬司胡同平行的就是著名的磚塔胡同,再北側是羊肉胡同
說到這條兵馬司胡同,很多人一定會聯想起北京另一條叫“兵馬司”的胡同——北兵馬司胡同。

北兵馬司胡同

北兵馬司胡同,明朝屬昭回靖恭坊,稱北城兵馬司。明朝北京內城設有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司,負責地面治安捕盜。北城兵馬司在此胡同,故名。

歷史

兵馬司其名

初聽兵馬司胡同之名時,我猜想以北京胡同命名的規律,胡同里一定設有“兵馬司”。 我按照這條思路查找史料,果不其然,史料記載,明代北京內城設有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司負責地面治安捕盜。明代的西城兵馬司就設在兵馬司胡同,而北兵馬司也是因為北城兵馬司設在胡同中而得名。“兵馬司”制起源於元世祖至元九年,設有南、北二兵馬司,“掌捕盜賊羈押案犯事宜”,說白了其職責就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
到了明代,永樂二年(1404年)設北京兵馬指揮司。後考慮京師地大人眾,僅設一兵馬司恐巡查不周,於永樂七年(1409年)改設為東、西、南、北、中五城兵馬司,各設指揮1人,副指揮4人。明清年間,北京不僅內城設有兵馬司,外城也設有兵馬司。不過,明代兵馬司的職責已經開始發生了些變化,按照《明史·職官志》記載,五城兵馬司“職專防察奸宄,禁捕賊盜,疏通溝渠,巡視風火,其責頗重”,如此看來五城兵馬司職責更像是現在的派出所。明朝末年,笑笑生寫的《金瓶梅詞話》引用了當年流行語,其中有“兵馬司倒了牆——賊走了”,反映出當時五城兵馬司的主要職責。
清代沿襲明制。光緒十六年(1890年)有大臣向皇帝告了五城兵馬司的狀,說“京城地面,捕務不力,請飭整頓。”於是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撤銷五城兵馬司,成立工巡局。雖然兵馬司被撤銷了,但是兵馬司的地名流傳了下來。

歷史資料

《明史·職官志》稱:兵馬司“指揮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類及囚犯,火禁之事,凡京城內外,各劃境而分領之”。明清年間,北京的東西南北中五城皆設有兵馬司,外城也設有兵馬司。在今日之北京地名中,稱之為“兵馬司胡同”者有三處,在外城者有南兵馬司,位於宣武門外菜市口。在北城者,有北兵馬司,位於安定門內交道口。在西城者即昔日之西城兵馬司,位於豐盛胡同與大院胡同之間。其轄區範圍大體是今北京市西城區的城垣之內的南半部,東起西安門,西阜成門南北順城街,南起宣武門東西順城街,北至今平安大街。今平安大街以北的地區性,從前歸北城兵馬司管轄。
兵馬司的設定始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為正五品衙門,各設指揮官一人,吏目一人,兵若干人,馬若干匹。清朝順治元年(1644)沿襲明制設官與明代同。明代的兵馬司隸屬於兵部。清代的兵馬司隸屬於都察院。據說,兵馬司初設時,街區凡有水火盜賊及人家細故之或須聞之官者,皆可一呼即應,救火、巡夜,清廉為政,不取分文。但是到後來日久弊生,始而捕盜,繼而諱盜,終且取資於盜,同盜合污,不得人心。光緒十六年(1890)就有大臣向皇帝稟奏,“京城地面捕務不力,請飭整頓”。光緒二十七年(1901)撤銷五城兵馬司,成立工巡局。光緒三十一年(1905)九月撤銷工巡局,成立巡警部。北京設定警察總廳和內外城警察廳。此為北京警察設定之始。至宣統末年,北京設定派出所,當時,內城有二百零四個派出所,外城有一百三十六個派出所。

兵馬司胡同15號

背景

兵馬司9號院,是民國時期的著名科學機構——中國地質調查所的所址,該所於1913年成立,1916年遷入兵馬司胡同9號(即現在的兵馬司胡同15號)。當時依靠社會捐助形成了3棟建築:圖書館樓、辦公樓和燃料研究室樓。
兵馬司胡同
據介紹,兵馬司9號是一個多學科開拓的科學機構,是當時中國地質學,包括礦床學、石油地質學、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學術中心。如該調查所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兵馬司9號的土壤研究室還組織了第一次全國土壤調查。
據考證,兵馬司9號院內的辦公樓於1926年春,由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灝聘請貝壽同工程師設計並監工。貝壽同先生是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叔祖,是中國到西方學習建築的第一人。

堪稱中國近代科學發端地

2002年28個院士聯名呼籲保護的發現了第一個完整“北京人頭骨”的兵馬司9號院的提案,有了初步結果。昨天(25日),國土部就“關於保護和恢復北京西城區兵馬司胡同民國期間原農商部地質調查所舊址問題的提案”召開跟蹤辦理協商會,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介紹了國土部有關兵馬司9號保護和利用的構想——儘早將其核定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申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及早開展修繕工作,並請北京市政府給予支持,解決兵馬司9號現有住戶搬遷問題。
兵馬司胡同
兵馬司9號院,是民國時期的著名科學機構——中國地質調查所的所址,但“文革”至今,該院被作為民宅和庫房使用,目前實際住戶多達70戶(包括臨時住戶)。2002年10月,28位院士聯名呼籲保護兵馬司9號。2002年9月到2006年11月,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也提交了保護兵馬司9號的提案。
據國土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介紹,國土資源部黨組高度重視兵馬司9號保護工作,2001年即開始關注兵馬司9號院,2002年3月保護工作正式啟動。
昨天召開的提案跟蹤辦理座談會上,國土部明確了兵馬司9號今後保護和利用的構想:一是請北京市文物局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對兵馬司9號進行文物定級,希望儘早核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請國家文物局在下一步的文物保護單位定級申請工作中,將兵馬司9號核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二是按照文物等級制定保護和利用規劃,申請國家財政專項資金,及早開展修繕工作;三是請北京市人民給予支持,解決兵馬司9號現有住戶搬遷問題,並將兵馬司9號的保護與利用納入到北京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去。

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3月7日,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出爐。其中,西城區榜上有名。

中國地質調查所舊址所在位置

中國地質調查所舊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