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家廟

董氏家廟

董氏家廟位於河北省保定市雄縣張崗鄉開口村。明永樂二年(1404年)自此開口有董氏始,開口董氏,有塋有廟有家譜,保護董氏傳統文化的任務責無旁貸,任重道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氏家廟
  • 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雄縣張崗鄉開口村
  • 建造朝代明朝
家廟歷史,家廟家譜,

家廟歷史

明永樂二年(1404年),始祖董良輔(董俊第六代孫),受命填實京師,中途而歿,妻李、王、薛、鄭四氏中唯鄭氏攜二子得舜、舜卿定居雄邑孝義鄉(開口村)。自此開口有董氏始。
幾百年來,祖輩們耕耘勞作在這塊浸透祖先血汗的土地上,歷盡滄桑,細細解讀那藏在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間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接力傳遞流淌在祖先血液里的神秘力量,並得以發揚光大。世世代代繼承發揚董氏家族的優良傳統,忠信孝悌.艱苦創業。其間,名人志士層出不窮,譜寫出光輝燦爛的歷史篇章。
董氏家廟
董氏家廟
開口董氏,有塋有廟有家譜,收藏大量象萬人球.官顯燈.聖旨等珍貴文物。記載著六百年間所出現的董氏名人志士和祖先的豐功偉績,創建了一套完整的族文化體系。以光前裕後,弘揚家風。加深董氏之間共同繁榮的密切關係。史無前例的破舊立新運動,瞬間董氏全族人們的珍貴文化遺產化為灰燼,全部歷史資料洗劫一空,倖存下來的部分史料僅為九牛之一毛。挖掘.整理.拯救.保護董氏傳統文化的任務責無旁貸,任重道遠。

家廟家譜

以下世襲輩分均按董良輔為始祖(第一代)計。
忠:三世孫,招到有功始授保定後衛鎮撫使。
亨:四世孫,忠次子,保定後衛鎮撫使,宣德二年八月襲父職。正統十四年八月內鷂兒嶺陣亡。
元:四世孫,忠長子,保定後衛鎮撫使,景泰元年端月襲弟職。
貞:四世孫,忠三子,保定後衛鎮撫使,天順元年五月襲兄職。又昭勇將軍右衛指揮使。風疾,授職未襲。
齡:五世孫,貞長子,保定後衛鎮撫使,天順元年五月襲父職。練達兵事蘌武有法。
禮:五世孫,貞次子,保定後衛生員。
塤:六世孫,齡長子,保定後衛鎮撫使,弘治三年十月襲父職。
權:六世孫,次門次,明威將軍。
衡:六世孫,次門次,宣武將軍。
實;七世孫,塤長子,保定後衛鎮撫使,弘治十八年二月襲父職。
萬民:八世孫,實長子,保定後衛鎮撫使,嘉靖二十五年二月襲父職。
及第:八世孫,次門次,冠帶鄉耆。行實宅心公正處物溫和。
仲道:八世孫,次們次,明威將軍。
光先:九世孫,萬民長子,保定後衛鎮撫使。襲父職。
芬:十世孫,光先長子,保定後衛鎮撫使。襲父職。
冀北:十一世孫,芬長子,保定後衛鎮撫使。襲父職。
鉞:九世孫,字彥威,以子第贈文林郎,河南開封府西華縣知縣。夫人姚氏贈儒人。
第:十世孫,字期一,號鍵菴,嘉靖甲午舉人,侄執中,立中,同科御史,原楹“四風聯翮”。文革被毀。
勸:十世孫,(生卒不詳),明萬曆間任河南滎陽府府尹。
從:十世孫,拔貢生原,任山東利津縣丞。
執中:十一世孫,嘉靖甲午科舉人,官至大同晉府長史。
立中:十一世孫,嘉靖甲午科舉人,十六歲卒。
樊中:十一世孫,嘉靖戊戌科進士,任光祿寺少卿。
佳:十一世孫,字續菴,生員,妻李氏因夫故扶柩痛哭,不食而死。邑旌貞烈無後。
伉:十一世孫,字繼菴,國子監監生,授山東武定州州判,陞北京北城兵馬指揮,陞河南歸德府通判,山西大同代籓,左長史加恭儀誥封朝儀大夫,妻王氏贈恭人。
光先:十二世孫,字光孝,號達所後軍都督府侯門教讀,秉性剛方行事正大。
應徵:十四世孫,字錫九,拔貢,歷任山西布政司石布政使。首任山西汾州府孝義縣縣承,次任山西大同府廣陵縣知縣,三任山西平陽府浮山縣知縣,四任陝西漢中府同知。五任漢中府,六任西安府督糧道,七任山西太原府首道,八任太原府右布政,九任降山西隴右道付使,卒於官
其英:十五世孫,字雲亭,道光丁卯欽賜舉人,戊辰會試國子監學正,辛未會試欽賜助教翰林院大學士,頗善書法其聯邀睿賞皆以此,尤善行書,迄今,得其片紙隻字尤奉至寶。董氏家廟存其匾額“鴻恩天錫”文革被毀掉。
憲周:十五世孫,字碩甫,生於嘉靖八年春。幼讀詩書及長喜技擊,遍延名師於家畢盡其術而後已,藝成威名震河朔。相從習藝者不下數百人,得其一二即可為村坊之保障,同治六年馬賊入境,鄰村多被蹂躪。是村獨無羌。蓋先聲奪人有自來矣。周性慷慨,好濟人之急,遇相鄰睏乏長出財周之不吝。以故人尤德之,光緒十五年冬卒,後,族人樹碑表其暮。
南薰:十五世孫,字馨聞,康熙乙丑進士,任陝西延安府安定縣知縣。
珏:十五世孫,字彥琢,壬辰拔恭山西平陽府蒲縣知縣。
海川:十五世孫,字明魁,嘉慶二年(一七九七年)農曆正月十三日生,祖居雄縣開口村,其祖父繼德於道光年間遷居文安縣朱家務。八卦掌創始人。(略)
夢熊:十六世孫,誥封朝儀大夫。
煜:十六世孫,字孔昭,乙亥進士,任四川成都府金堂縣知縣。
人龍:十八世孫,字澤飛,雍正甲辰武舉。
世傑:十九世孫,字超萬,乾隆癸酉科武舉,江南鎮海衛千總。
世忠:十九世孫,字蘄再,乾隆丙子科武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