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財政志

北京財政志

《北京財政志》是北京財政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財政志
  • 作者:北京財政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98年01月
  • 出版社:[北京財政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陳婷、郭文杰、劉芳、李瑞忱、張愛冰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北京財政事業的發展與現狀。包括財政體制,財政機構,財政收入,財政支出,財政管理,財政科研和財政教育。

作品目錄

北京財政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北京財政志》編纂委員會
《北京財政志》編纂人員
序言
凡例
目錄
彩圖
毛澤東同志參加北京十三陵水庫工地勞動(1958年)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彭真等接見全國工業交通企業財務工作會議全體代表(1963年)
周恩來總理題字
新中國第一次全國財政會議會址
陳雲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作關於財經工作的報告(1950年)
鄧小平作1954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報告(1954年)
李先念作1963年國家預算執行情況和1964年預算安排的報告(1963年)
薄一波作1953年國家財政預算的報告(1953年)
江澤民到北京通縣農村看望農民(1990年春節)
朱鎔基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稅務局長會議上講話(1994年8月4日)
戶部衙門(主管財政的機構)在京城戶部街東,1900年為八國聯軍日軍占領,掠走所存大量白銀
清末京城戶部街
崇文門是明清時京師稅務衙門所在地,專征貨稅。1930年12月,崇文門關稅停徵。1931年1月,崇文門稅關正式裁撤。
順天府志
光緒·昌平州志
懷柔縣新志、通縣誌要
明代設立專門機構、人員編纂的《永樂大典》,費用由朝廷支出
清乾隆時期編修的《四庫全書》,費用由朝廷支出
此鈔即代制錢行用並準按成交納地丁錢糧,課捐項。京外各庫一概收解,每錢鈔二千文抵換官票銀一兩
清嘉慶年間典地文約
明嘉靖十二年誥命,其中有“初任戶部(主管財政的機構)……”等字樣
清宣統二年(1910年)開設於東皇城根的“阜和”當鋪
京城錢莊(錢鋪)
民國時期紙幣和匯票
元至順元寶(放大)
民國時期北京地區地方財政機構使用過的部分印章
關於北平市財政局組織機構記錄(1933年)
丁聯稅單(1917年6月)
契稅稅單(1919年2月)
京兆區地方財政概況
北平市財政收支對照表(1933年)
關於“火車貨捐”的檔案(1926年)
北平市地價稅徵收規則
北平市政府有關財政稅收的檔案
京郊各縣根據地、解放區執行晉察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發布的有關財政糧食、稅收等方面的檔案
晉察冀邊區發行的紙幣(1939年)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關於糧食的布告(1943年)
冀察熱遼解放區發行的紙幣(1948年)
京兆區發行短期公債表
民國時期國庫券(1919年至1920年)
北平市市政公債條例(1936年)
國家經濟建設公債(1954-1958年)
1981年開始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
清代印花稅票
民國印花稅票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票
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健全預決算制度的指示》(1950年11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北京市人民政府所屬各機關事業費管理暫行辦法》(1950年7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市屬企業辦理1950年度決算的幾項規定》(1951年1月)
北京市向財政部長薄一波的請示(1951年11月)
北京市人委關於修復十三陵的報告及周恩來總理的批示(1955年11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財政局向華北財政管理局的報告(1953年8月)
公私合營同仁堂定股工作報告(1955年)
新中國建立後,貧苦農民分得了田地
新中國建立初期,華北、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農業稅的檔案
財政支持建成的京郊現代化噴灌設施
沼氣池
北京市大興縣留民營村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命名為“生態農業第一村”
蔬菜大棚
北京市領導陪同周恩來總理選密雲水庫壩址(1958年6月)
財政大力投入建成的密雲水庫
北京首都鋼鐵公司率先試行上交利潤遞增包乾、超額留用的承包經營責任制(1982年)
北京市醫藥總公司等4個工業總公司率先實行“兩保一掛”(1987年5月)
北京洗衣機總廠是北京市第一家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的企業
北京市第一家實行股份制試點的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職工代表會
位於北京順義縣城的最大外商投資服裝企業:順美服裝公司
服裝整理車間
北京城鄉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首批公開上市發行股票的企業之一(圖為公司營業大廳)
獲得1988年全國乘用車展覽最高獎“中華杯”的BJ633D型中高級旅行車
北京市旅行車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首批新技術企業核定發證大會
北京市財政工作會議(1992年8月)
北京市財政工作會議(1993年8月)
北京市財政工作會議、1994年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動員大會(1994年9月)
北京市財政工作會議(1994年1月)
北京市財政、地稅、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會議(1996年1月)
北京市財政系統經驗交流會(1986年)
北京市財政系統表彰大會(1989年)
北京市事業單位二期經費包乾契約簽字儀式(1990年12月)
北京市清理拖欠和占壓稅款動員大會(1989年9月)
改革與發展財政論壇大會現場(1995年)
北京市清理檢查“小金庫”動員大會(1995年6月2日)
北京市1995年大檢查工作總結表彰會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85年)
北京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頒布10周年“會計知識競賽”(1995年)
北京市會計工作達標升級成果展覽(1995年4月)
北京市首屆會計檔案展覽會(1994年10月)
《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頒布新聞發布會(1993年)
北京市國家稅務局北京市地方稅務局成立大會(1994年8月15日)
北京市區、縣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成立大會(1994年9月5日)
北京市地稅系統稅務幹部走上街頭開展“稅法宣傳日”活動(1995年4月15日)
北京財務會計諮詢服務中心、京都會計師事務所成立大會(1993年1月14日)
北京會計公司、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成立大會(1992年12月29日)
北京註冊會計師協會成立大會(1993年5月2日)
北京財政學校教學樓
北京市立信會計職工大學計算機房
北京中華會計函授學校組織面授教學
北京市財政系統專業法規知識競賽(1993年11月27日)
北京市財政系統第七屆“理財杯”知識競賽(1994年11月15日)
北京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財政局團結聯誼會(1994年9月26日)
北京市財會人員文藝匯演(1994年9-10月)
新財政法規知識競賽北京賽區抽獎儀式(1994年9月6日)
北京市財政系統調研、《北京財政年鑑》、《北京財會》工作會議
《北京財會》創刊十周年捐贈教育基金儀式
北京市行政事業性收費許可證和統一票據(1995年)
北京市財政收支情況
北京市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北京市財政局原辦公地址:北京市宣武區槐柏樹街2號
北京市財政局原辦公地址:北京市宣武區前門外西河沿9號
北京市財稅局原辦公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禮士胡同41號
北京市財政局原辦公樓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車公莊大街8號
北京市財政局現辦公樓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15號(1992年6月25日)
節日之夜的北京市財政局
有關專家、領導、業務內行和修志同行對《北京財政志》初稿進行評議
編纂人員在研究志書修改意見
綜述
第一篇財政體制、財政機構
概述
第一章財政體制
第一節北京市財政體制
第二節區、縣財政體制
第三節街道、鄉(鎮)財政體制
第四節根據地財政體制
第二章財政機構
第一節北京市財政機構
1-1表 北京地區地方財政機構稱謂變化
1-2表 明代順天府主管官員
1-3表 清代順天府主管官員
1-4表 民國時期北京地區地方財政機構負責人
1-5表 北京市財政局歷任局級負責人(1949年2月至1995年12月)
1-6表 中共北京市財政局黨組領導人名錄(1949年2月-1995年12月)
第二節區、縣財政機構
1-7表 北京市區縣財政機構稱謂變化
第三節街道、鄉(鎮)財政機構
1-8表1995年北京市各區縣街道財政科、鄉(鎮)財政所統計 單位:個
第四節根據地財政機構
第二篇財政收入
概述
2-1表 北平市1912年至1948年財政收入情況 單位:萬元
2-2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 單位:億元
第一章農業稅收
第一節賦役
2-3表 北平市歷年田賦收入額 單位:元
2-4表 北平市1948年度減免賦稅情況
第二節契稅
2-5表 北平市部分年度契稅稅率表
2-6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部份年度契稅收入 單位:萬元
第三節根據地統一累進稅
第四節農業稅
2-7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農業稅和耕地占用稅完成情況 單位:萬元
第二章工商稅收
第一節稅收制度
第二節流轉稅類
2-8表 崇文門稅關歷年收入統計(單位:元)
第三節收益稅類
第四節財產稅類
營業核定徵收表
第五節資源稅類
第六節行為稅類
第七節捐
第八節商雜稅及零星稅費
2-9表 北平市1929年至1932年稅捐收入情況(單位:元)
2-10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工商稅收完成情況 單位:萬元
2-11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流轉稅類徵收情況 單位:萬元
2-12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收益稅類徵收情況 單位:萬元
2-13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財產稅類徵收情況表 單位:萬元
2-14表 北京市1959年至1995年資源稅類徵收情況 單位:萬元
2-15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行為稅類徵收情況 單位:萬元
第三章企業收入
第一節官營企業收入
第二節公營事業收入
第三節國營企業收入
2-16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企業收入完成情況 單位:萬元
第四章專賣、專款、基金
第一節專賣收入
第二節專款收入
2-17表 北京市1982年至1995年專款收入完成情況 單位:萬元
第三節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和預算調節基金
第五章借款、公債
第一節借款
2-18表 京兆區借款及償還情況 單位:元
第二節公債
2-19表 北京市歷年發行國債情況 單位:萬元
2-20表 北京市1986年至1995年國債兌付(本金)情況 單位:萬元
第六章地方附加收入
第一節田賦、厘金附加
第三節城市公用事業附加
第四節工商稅附加
2-21表 北京市1953年至1995年地方附加收入情況 單位:萬元
2-22表 北京市1953至1995年地方附加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第七章其他收入
第一節規費收入
第二節公產收入
第三節罰沒收入
第四節路費收入
北平市各項車輛每半年徵收養路費數目表
1980年公路養路費徵收標準表
第五節國家資源管理收入
第六節雜項收入
第七節中外合資企業其他收入
第八節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收入
2-23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其他收入完成情況 單位:萬元
第三篇財政支出
概述
3-1表 京兆區1914年至1924年國家財政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3-2表 京兆區1914年至1924年國家財政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3-3表 北平市1929年至1948年財政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3-4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 單位:億元
第一章經濟建設費
第一節公共建設費
第二節基本建設投資
3-5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基本建設撥款情況 單位:萬元
第三節企業支出
3-6表 北京市1953年至1995年企事業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第四節農業支出
3-7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支援農業生產和農業事業費情況 單位:萬元
第五節城市維護支出
3-8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城市維護費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第二節文化事業費
第三節衛生事業費
第四節科學事業費
3-9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第三章行政管理費
第一節行政費
第二節公安費
第三節司法檢察費
3-10表1981年-1995年北京市公檢法支出統計
第四節其他支出
3-11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行政管理費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第一節賑濟
第二節撫恤
第三節社會救濟
第四節社會福利
第五節離退休費
3-12表 北京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離休幹部離休費一覽表(1978-1995年)
3-13表 北京市離休幹部生活補貼(助)費一覽表(1982年-1996年)
3-14表 北京市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費用表
3-15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第五章上解支出
第一節解款與協款
第二節上解支出
3-16表 北京市1949年至1995年上解中央財政支出占北京市財政收入比重 單位:萬元
第六章財政補貼
第一節公交、燃料、熱力補貼
第二節糧油補貼
第三節副食補貼
第四節其他補貼
第五節城鎮居民補貼
3-17表 北京市1978年至1995年各項財政補貼情況 單位:萬元
第四篇財政管理
概述
第一章預算管理
第一節預算制度
第二節預算編制
第三節預算執行
第四節決算編制
第五節國庫
第二章企業財務管理
第一節工交企業財務管理
第二節商業企業財務管理
第三節外貿企業財務管理
第四節外資企業財務管理
第五節涉外企業財務管理
第三章國有資產管理
第一節國有資產管理基礎工作
第二節國有資產評估
第四節清產核資
第四章基本建設財務管理
第一節管理體制
第二節財務管理
第三節地方自籌資金
第五章農業財務管理
第一節國營農場財務管理
第二節國營農業事業財務管理
第三節勞改企業財務管理
第四節鄉鎮企業財務管理
第六章行政事業財務管理
第一節綜合財務管理
第二節行政費管理
第三節教育單位財務管理
第四節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
第五節科研機構財務管理
第六節文化藝術單位財務管理
第七章城市維護事業財務管理
第一節城市建設維護管理
第二節城市建設維護資金籌集
第八章預算外資金管理
第一節管理範圍
第二節管理制度
4-1表 北京市1953年至1995年預算外資金收入情況 單位:萬元
4-2表 北京市1953年至1995年預算外資金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第九章財政信用管理
第一節借貸業
第四節專項貸款
第五節轉借貸款
第六節無息貸款
4-3表1990年至1995年北京市利用世行貸款項目一覽表 單位:萬美元
第十章會計管理
第一節管理體制
第二節預算會計
第三節工業會計
第四節商業會計
第五節農業會計
第六節會計人員管理
第十一章財政法制、財政監督
第一節財政法制
第二節財政監察
第三節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
第四節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力
第五節清理整頓“小金庫”
第六節凍結清理存款
第七節處理“查抄”財物
第五篇財政科研、財政教育
概述
第一章財政科學研究
第一節科研組織
第二節課題調研
第三節刊物、著作
第四節其他科研活動
第二章財政專業教育
第一節培訓規劃
第二節學校設定
第三節學歷教育
第四節崗位培訓
附錄
大事記
元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
元成吉思汗五年(1210年)
元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
元窩闊台汗元年(1229年)
元窩闊台汗二年(1230年)
元窩闊台汗八年(1236年)
元窩闊台汗十年(1238年)
元蒙哥汗元年(1251年)
元蒙哥汗五年(1255年)
元中統元年(1260年)
元中統二年(1261年)
元中統三年(1262年)
元中統四年(1263年)
元中統五年(1264年)
元至元元年(1264年)
元至元四年(1267年)
元至元七年(1270年)
元至元八年(1271年)
元至元九年(1272年)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
元元貞元年(1295年)
元元貞二年(1296年)
元大德元年(1297年)
元大德二年(1298年)
元大德五年(1301年)
元大德六年(1302年)
元大德七年(1303年)
元大德八年(1304年)
元大德九年(1305年)
元至大元年(1308年)
元至大二年(1309年)
元至大三年(1310年)
元至大四年(1311年)
元皇慶元年(1312年)
元皇慶二年(1313年)
元延祐四年(1317年)
元延祐五年(1318年)
元延祐七年(1320年)
元至治元年(1321年)
元至治三年(1323年)
元泰定二年(1325年)
元泰定三年(1326年)
元泰定四年(1327年)
元致和元年(1328年)
元天曆二年(1329年)
元天曆某年
元至順元年(1330年)
元元統二年(1334年)
元元統二年(1334)
元元統三年(1335年)
元(後)至元六年(1340年)
元至正二年(1342年)
元至正三年(1343年)
元至正四年(1344年)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
明洪武元年(1368年)
明洪武二年(1369年)
明洪武三年(1370年)
明洪武四年(1371年)
明洪武五年(1372年)
明洪武六年(1373年)
明洪武七年(1374年)
明洪武八年(1375年)
明洪武九年(1376年)
明洪武十年(1377年)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明建文四年(1402年)
明永樂元年(1403年)
明永樂二年(1404年)
明永樂四年(1406年)
明永樂五年(1407年)
明永樂六年(1408年)
明永樂七年(1409年)
明永樂八年(1410年)
明永樂九年(1411年)
明永樂十一年(14013年)
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
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
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
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
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
明洪熙元年(1425年)
明宣德元年(1426年)
明宣德三年(1428年)
明宣德四年(1429年)
明宣德五年(1430年)
明宣德六年(1431年)
明宣德八年(1433年)
明宣德九年(1434年)
明宣德十年(1435年)
明正統元年(1436年)
明正統三年(1438年)
明正統四年(1439年)
明正統五年(1440年)
明正統六年(1441年)
明正統七年(1442年)
明正統九年(1444年)
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
正統十二年(1447年)
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
明景泰元年(1450年)
明景泰二年(1451年)
明景泰三年(1452年)
明景泰五年(1454年)
明景泰六年(1455年)
明景泰七年(1456年)
明天順元年(1457年)
明天順八年(1464年)
明成化二年(1466年)
明成化四年(1468年)
明成化六年(1470年)
明成化七年(1471年)
明成化八年(1472年)
明成化九年(1473年)
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明弘治元年(1488年)
明弘治二年(1489年)
明弘治三年(1490年)
明弘治四年(1491年)
明弘治五年(1492年)
明弘治六年(1493年)
明弘治七年(1494年)
明弘治八年(1495年)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
明德正元年(1506年)
明正德五年(1510年)
明正德七年(1512年)
明正德九年(1514年)
明正德十五年(1521年)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
明嘉靖元年(1522年)
明嘉靖二年(1523年)
明嘉靖三年(1524年)
明嘉靖五年(1526年)
明嘉靖六年(1527年)
明嘉靖七年(1528年)
明嘉靖八年(1529年)
明嘉靖九年(1530年)
明嘉靖十年(1531年)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明隆慶元年(1567年)
明隆慶四年(1570年)
明隆慶五年(1571年)
明隆慶六年(1572年)
明萬曆元年(1573年)
明萬曆二年(1574年)
明萬曆三年(1575年)
明萬曆四年(1576年)
明萬曆五年(1577年)
明萬曆六年(1578年)
明萬曆七年(1579年)
明萬曆八年(1580年)
明萬曆九年(1581年)
明萬曆十年(1582年)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
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
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
明泰昌元年(1620年)
明天啟元年(1621年)
明天啟二年(1622年)
明天啟三年(1623年)
明天啟六年(1626年)
明崇禎元年(1628年)
明崇禎二年(1629年)
明崇禎三年(1630年)
明崇禎四年(1631年)
明崇禎六年(1633年)
明崇禎八年(1635年)
明崇禎九年(1636年)
明崇禎十年(1637年)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
清順治元年(1644年)
清順治二年(1645年)
清順治三年(1646年)
清順治四年(1647年)
清順治五年(1648年)
清順治六年(1649年)
清順治七年(1650年)
清順治八年(1651年)
清順治九年(1652年)
清順治十年(1653年)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
清康熙元年(1662年)
清康熙二年(1663年)
清康熙三年(1664年)
清康熙四年(1665年)
清康熙五年(1666年)
清康熙六年(1667年)
清康熙七年(1668年)
清康熙八年(1669年)
清康熙九年(1670年)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清雍正元年(1723年)
清雍正二年(1724年)
清雍正七年(1729年)
清雍正八年(1730年)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清乾隆元年(1736年)
清乾隆二年(1737年)
清乾隆三年(1738年)
清乾隆四年(1739年)
清乾隆五年(1740年)
清乾隆六年(1741年)
清乾隆七年(1742年)
清乾隆八年(1743年)
清乾隆九年(1744年)
清乾隆十年(1745年)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清嘉慶元年(1796年)
清嘉慶二年(1797年)
清嘉慶三年(1798年)
清嘉慶四年(1799年)
清嘉慶五年(1800年)
清嘉慶六年(1801年)
清嘉慶七年(1802年)
清嘉慶八年(1803年)
清嘉慶九年(1804年)
清嘉慶十年(1805年)
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
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
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
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清道光元年(1821年)
清道光二年(1822年)
清道光三年(1823年)
清道光四年(1824年)
清道光五年(1825年)
清道光六年(1826年)
清道光七年(1827年)
清道光八年(1828年)
清道光九年(1829年)
清道光十年(1830年)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
清鹹豐元年(1851年)
清鹹豐二年(1852年)
清鹹豐三年(1853年)
清鹹豐四年(1854年)
清鹹豐五年(1855年)
清鹹豐六年(1856年)
清鹹豐九年(1859年)
清鹹豐十年(1860年)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
清同治元年(1862年)
清同治四年(1865年)
清同治六年(1867年)
清同治七年(1868年)
清同治八年(1869年)
清同治九年(1870年)
清同治十年(1871年)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清光緒元年(1875年)
清光緒二年(1876年)
清光緒三年(1877年)
清光緒四年(1878年)
清光緒五年(1879年)
清光緒六年(1880年)
清光緒七年(1881年)
清光緒八年(1882年)
清光緒九年(1883年)
清光緒十年(1884年)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清宣統元年(1909年)
清宣統二年(1910年)
清宣統二年(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北京市財政預決算報告(摘要)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0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編後記
曾參加過資料蒐集的人員
彩圖
元大都路政區圖
清順天府形勢圖(光緒三十四年)
明順天府形勢圖(明萬曆年間)
京兆地方形勢圖(民國六年)
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形勢略圖(1943年)
1949年1月北平市區劃和解放初期軍管區域示意圖
解放後北京市界歷年擴大示意圖
北京市行政區劃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