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第四支,第五支,得姓始祖,分布,郡望堂號,代表人物,包羲,包胥,包鹹,包融,包何,包佶,包恢,包鼎,包令儀,包拯,包綬,包康,包圭,包節,包孝,包萬有,包壯行,包世臣,包蘭瑛,包天笑,包惠,包棟,包惠僧,包定,包森,包玉書,包玉剛,包月德,包辰初,包澤偉,包於國,包陪慶,包德明,包以璐,包豐源,包起帆,包立本,包莉,包剛,包文東,包桃生,包華影,包棟,包信和,包麗萍,包麗敏,包娜娜,包美聖,包小柏,成吉思汗後裔,包成功,包文漢,包文發,包世學,包世德,包靜波,包麗英,包熱,維吾爾族包氏,家譜文獻,字輩排行,
姓氏起源
包(bāo)姓源出有:
第一支
源於風姓包氏,出自遠古部落首領中國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號黃熊謚
太昊後裔,《易經繫辭》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史記》載: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
《漢書》載:伏羲為三皇之首,《楚帛書》《中華萬姓同根》《百家姓》載:包羲母風華胥,包羲隨母姓風,為風姓包氏。《元和姓纂》載:包羲太昊娶少典為妃。《史記》載:黃帝為少典之子。《帝系譜》載:包羲太昊伏羲氏娶任姒邑有蟜氏女,登少典妃位,名附寶,封號少典,生炎帝神農,黃帝軒轅,黃帝之子有少昊己姓和任姓酉姓奉祀伏羲;《路史》載:包羲後裔有包氏,以氏稱姓為包姓。
右人文太始祖包羲皇陵
太昊創製八卦,教民捕魚、畜牧,以充庖廚,故又名庖犧【繁體字庖犠】氏簡化為包羲氏。按史籍《路史》中的記載:“包羲氏後有包氏”,屬於以職業形成的先祖名字簡化為姓氏,以氏稱姓。
包氏正確讀音bāo(ㄅㄠ)。無論怎么考證下面幾支都是包羲後裔,因為包羲不但是中華人文太始祖,而且中國人把他奉為人類始祖神!以種種美麗的傳說來宣揚他的英雄業績。
現代考古相繼發掘出甘肅秦安大地灣大帝里文化遺址;河南舞陽賈湖文化遺址;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使包羲及其後裔史料得以證實,其中在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發現蒙國豕韋聖物包羲太昊日月圖騰。
《帝系譜》載: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後裔蒙國包豕韋,世為東蒙主。《繹史》引《世本》原著世系表載:包羲後裔蒙國豕韋。《唐書·帝王世系表》載:豕韋風姓!《夏史初曙》《東北民族史略》載:東夷豕韋北遷形成東胡室韋;《柔然史》為木骨閭即蒙古哩的音譯;《魏書》作木骨失韋;《北史》譯為高車沒歌部缽室韋。《隋書》稱沒歌部缽室韋。《舊唐書》為蒙兀室韋;《蒙兀兒史記》載:蒙兀者,室韋之別種也,其先出自東胡!《蒙古族通史》載:蒙兀室韋成吉思汗統一北方各部為蒙古族。
包.鐵木真成吉思汗家族包羅特姓,蒙古語意為包家鐵血家族,漢譯簡稱包姓;包爾熾君(孛兒只斤)氏,蒙古語意為庖犧守灶者氏族即包羲氏後裔,漢譯簡稱包氏。
雲南會澤包世福供稿
第二支
出自春秋時楚國大夫上將軍
包胥的後裔,《三皇廟碑》載:包羲創字作八卦,子裔為炎黃。《帝系譜》載:
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為妃。《元和姓纂》載:包羲太昊娶少典,其後襲封者,以為姓。《國語·晉語四》載: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並注祖母華胥。《路史》載:包羲母華胥。《史記》《百家姓·包》載:包羲之子黃帝子孫楚君棼冒後裔包胥救楚有功封於申,史稱申包胥,包胥辭不受,人稱王孫包胥。
周敬王姬丐十四年(楚昭王熊壬十年,公元前506年),吳王僚用伍子胥之計破楚入郢。包胥隨楚昭王羋軫(熊壬)出逃,在楚國將亡的危
急時刻,包胥認為只有強大的秦國能夠幫助楚國,因而獨自求援於秦國。秦哀公不願意出兵。包胥因遭拒,便在秦廷不吃不喝地哭泣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為其忠心所感動,終於派公子子蒲、子虎率領戰車五百輛援救楚國。在秦、楚兩國軍隊的反擊下,終於趕走吳國軍隊,收復了郢都,楚國得以復國。後來,楚昭王論功行賞,封包胥於申地(今河南南陽市),而包胥則聲稱:我請救兵不但為了國君,最主要是為了楚國人民!拒受賞賜,隨即隱居山中,以度晚年。因此,楚國人民對王孫包胥非常敬重,仍按封邑名稱其為申包胥。
申包胥的後人,在周敬王十四年即開始以包字為姓氏,該支包氏自此開始,漢朝時成為漢族包氏,史稱漢族包氏正宗。
第三支
《帝系譜》《世本》《三皇廟碑》《元和姓纂》載:包羲娶少典為妃。《國語》載:少典生黃帝炎帝;《山海經·海內經》載:炎帝生伯夷父;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先龍生氐羌。宋朝時賜羌王榆龍琦姓包,名包順,後裔形成羌族包姓。
第四支
源於偽托改姓,妄言避難改姓為氏。 據說史籍《後漢書》記載:“西漢末年丹陽包氏,本為鮑氏,為避王莽之亂,改鮑為包。”此後成為包氏的一支。但在各種版本的《後漢書》中沒有查到有此記載!
第五支
包·鐵木真畫像
源於包姓孛兒只斤(包爾熾君)氏族,《繹史》引《世本》原著世系表載:包羲後裔蒙國豕韋,《帝系譜》載: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後裔蒙國包豕韋,世為東蒙主。《夏史初曙》《東北民族史略》載蒙國豕韋北遷入北狄稱蒙兀(魯斯)室韋。《魏書》稱木骨失韋。《北史》為高車沒歌乞袁部缽室韋。《隋書》譯沒歌部缽室韋。新舊《唐書》稱蒙兀室韋,《蒙古族通史》載:蒙兀室韋乞顏部包·鐵木真成吉思汗兼併北方各部為蒙古族,蒙古族包姓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約380萬人,為包姓主幹,蒙古族第一大姓。
成吉思汗後裔元朝時鎮守各地,明初一部分融入漢族回族藏族白族朝鮮族東鄉族等各民族中。
滿族包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康熙帝平定蒙古察哈爾後,把察哈爾蒙古貴族包姓分配滿蒙各部為奴,形成滿族包姓,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黑龍江志稿·人物誌》記載:⑴.滿族烏雅氏,滿語為Uya Hala,亦稱吳雅氏,漢義“豬”,金國時期稱女真兀顏部,世居哈達(今遼寧省西豐縣小清河流域)、烏喇(今吉林永吉)、德爾吉穆湖(今黑龍江虎林)、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伯都訥(今吉林松源)、長白山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有包氏。⑵.滿族瑚圖氏,滿語為Hutu Hala,漢義“醜鬼”,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有包氏。⑶.滿族扎庫塔氏,滿語為Jakuta Hala,亦稱查庫塔氏,漢義“各八”,世居瓦爾喀、噶哈里必漢額里村(今吉林延吉朝陽川西部)、扎庫塔(今吉林琿春圖們江北岸)、哈達(今遼寧省西豐縣小清河流域)、薩楚庫(今黑龍江寧安老松嶺一帶)、松花江沿岸及長白山區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漢姓有包氏。⑷.滿族霍托羅氏,亦稱輝圖氏,滿語為Huotolo Hala,世居黑龍江兩岸,后冠漢姓有包氏。
得姓始祖
包羲【庖犧氏】字伏羲號黃熊謚太昊,居中國三皇五帝之首,據《帝系譜》《世本》《路史》等記載為包姓得姓第一人。
人文太始祖包羲像【雲南會澤者海包世福敬畫】
分布
包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同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2015年)上名列第一百八十四位,蒙古族包姓人口約380萬人,主要分布內蒙、 外蒙、新疆、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青海、甘肅、雲南;漢族包姓人口約八十多萬,主要分布江蘇、 浙江、 福建 、 廣西、 安徽、四川、江西、海南、山東 ,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5%左右。
今丹陽包氏居住在新橋、皇塘、里莊、運河、麥溪、全州、珥陵等地。包氏入閩始祖字十郎,號純白,諱始仁。祖籍山西上黨(今山西長治),先祖數次南遷後落籍於江西建昌府南城包家坊。舊譜相傳,純白“始貢於宋孝宗隆興間,得選汀州教授。”又“嘗權知上杭縣事,解組後遂退隱小陳坑而奠宅焉。”。上杭南部邊陲汀江西岸的小陳坑(今下都鄉新寨村),從此成為閩杭包氏的發祥之地。
郡望堂號
堂號:丹陽
丹陽郡:丹陽又稱潤州、先秦時期,共有三處以丹陽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漢朝時期實施郡縣制度以後,先後又有許多以丹陽為名的郡和縣。丹陽郡始建於西漢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轄十七縣,轄境相當於今安徽省長江以南,江蘇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脈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強溪以此地區。三國時期孫吳國移治到建康(今江蘇南京),以後轄區縮小。到了南北朝的後魏時,又在河南省項城縣的東北置了一個丹陽郡。隋朝滅後南朝陳國後曾廢黜,後隋煬帝又置潤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蘇常州),再以蔣州(今江蘇南京)為丹陽郡。唐朝時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蘇鎮江)。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升為鎮江府。古代楚國原在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帶,楚文王東遷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為丹陽。秦朝時期的丹陽縣,亦稱丹楊縣,在今安徽省當塗縣一帶,唐朝時期被併入當塗縣。明、清兩朝乃至民國、現今的丹陽,只是個縣級建制的城市,隸屬於江蘇省鎮江市。
郡望:上黨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戰國時期韓國置郡,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劃轄治範圍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長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後周政權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隋朝建立後,廢並原壺關縣,建上黨縣,並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存在,但之後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
包姓漢族上黨郡望,丹陽堂號。漢朝時太原守侯包宗善定居上黨,發展為上黨郡望族,後裔唐朝勇將包超在唐玄宗時封于丹陽,子孫為丹陽堂號。包拯後人形成清正廉明的孝肅家風。
包姓蒙古族蒙古地望,天驕堂號,包·鐵木真後人清朝形成忠勇報國的聖武家風。
代表人物
包羲
古包羲【古犠字簡化為犧或羲】氏族,故又稱包犧氏族,仰首以觀察
天象,俯身以取法地形,觀察鳥獸的紋理與大地相適宜,近的從自身,遠的到萬物,
蒐集各種形象開始
創製八卦,藉以通達
神明的
德性,以類比萬物的情狀。
《易·繫辭》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史記》載:伏羲至淳厚;《漢書》《史記·補三皇本紀》載:包羲為三皇五帝之首;《路史》載:庖犧又稱包犧即包羲伏羲黃熊太昊,定都陳城。
包羲
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包羅萬象的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數學.術數.計算機.
預測學等一切
發端。於是始制
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作三十五弦之瑟。 包羲的禮成了禮的開端,包羲發明的樂器成了音樂的開端。造書契,發明很多文字,其中道字成為
老子訴說的道,包羲也被很多人稱為道教創始人。包羲創曆法,定下了東
西南北中。發明人工取
火,成為人類駕馭火的第一位人,也是標誌了人類用火的開端。
包羲氏的偉大功績,還有許多許多記載。如嘗百藥,制
九針,創立醫學;立占
筮之法,創立占卜學;立九部,設六佐,分部管理部族事務等。
包胥
包胥公:楚上
大夫,包信長子楚國上將軍,復楚忠臣,時伍胥反楚,向秦乞師,不辭勞苦,
忠義貫日,
歷代罕有,偉哉胥公,名傳千
古,配姚氏
一品夫人。
包鹹
字子良,後漢會稽
曲阿人。包宗善後裔,包鹹少為諸生,師事博士右師細君,學習《魯詩》、《論語》。王莽末從上黨遷居會稽曲阿,光武即位,舉為孝廉,封郎中,遷
大鴻臚。
明帝即位,以鹹有師傅恩,特加賜俸祿,鹹皆散於諸生之貧者。
永平八年(65年)病逝,終年72歲。
包融
包何
包佶
字幼正。天寶六年及進士第。累官
諫議大夫,坐善元載貶嶺南。
劉晏奏起為汴東兩稅使。晏罷,以佶充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遷
刑部侍郎,改秘書監,封
丹陽郡公。詩一卷。
包恢
(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號宏齋,宋建昌
南城(今屬江西)人。刑部尚書。
包恢生於書香門第,其父包揚、伯父包約、叔父包遜一起先求學於陸九淵,後又從
朱熹遊學。有《敝帚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
永樂大典》輯為《敝帚稿略》八卷。事見《桐江集》卷三《讀包宏齋敝帚集跋》,《
宋史》卷四二一有傳。包恢詩,以影印
文淵閣《
四庫全書》本為底本。
包鼎
包令儀
包拯
包拯字希仁 (999—1062),漢族,宋
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字希仁。
天聖朝進士。累遷
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
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
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
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
開封府、權
御史中丞、
三司使等職。嘉裕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諡號“孝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
包公著有《包孝肅奏議》十卷。明人以他斷案的民間傳說寫成《
包公案》一書,流傳甚廣。
包綬
包康
包康,安徽合肥人氏。北宋名臣包青天
包拯五世孫。其父包輝,為
包公曾孫。包康後隨父遷
涇縣震山。包康從小就懷
異志,對北宋王朝的政治腐敗,貪官橫行,捐稅繁重,表示出極端的憤慨。包康青年時期遠遊講學,結交朋友頗廣,原籍
徽州後遷居浙江的
方臘就是他的摯友之一。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包康和方臘在浙江發動農民起義。方臘任起義軍大元帥,包康任軍師和副元帥。起義軍以巾飾為標誌,嚴斥北宋統治者的殘暴和對遼夏的妥協,深得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持與擁護。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連破浙江、安徽和江西六州五十二縣,殺死許多貪官污吏,勢力發展到四五萬人,使北宋朝庭大為震驚。
在抵抗北宋軍隊的戰鬥中,起義軍退到安徽
休寧的
慈雲山,在高聳雲霄、四面臨空的山峰上,搭建方臘大寨,包康用空城計嚇退了敵軍十萬兵馬。在
青溪幫源洞的戰鬥中,包康和方臘英勇殺敵的神威,讓敵人喪魂落魄。方臘和包康領導的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起義軍足智多謀英勇殺敵的精神,至今仍在民眾中流傳。
起義失敗後,包康身披戰爭的塵埃來到
貴池龍山居住,開始了一位軍官農耕漁獵的生活。後成為安徽龍山包氏家族的始祖。
包圭
包圭(1226~1275年),字元潔,號執如,晉陵(今常州武進區)人。北宋包拯八世孫,抗元英雄。南宋末年,伯顏率二十萬元軍南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初,常州失守。包圭等人應福建泉州司理姚訔召集,組織起兩萬多人的義軍,一舉光復常州。朝廷任命姚訔為常州知州。姚訔邀請包圭署武進知縣。常州城堅守數月,因糧盡援絕於十一月失守。包圭在化龍巷被執,不屈而死。包圭殉國後,其子將父親的遺體葬於橫山橋,並落籍居住常武地區。包圭為江南包姓始遷祖,迄今已繁衍20餘世,常州、蘇州、無錫、揚州、鎮江、湖州等地包姓均為包圭後裔。
包節
包節 (1506~1556年),字元達,明代漕涇人。5歲喪父,母楊氏教讀甚嚴。每夜燃香一支,香未盡,不得入睡。應試時,有友邀飲於妓家,其母大哭道:“你剛進入社會,就到這種地方去,今後如何做個好男兒?”經親友再三勸解,責打十板方罷。此後,他愈加奮發讀書。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進士,授
東昌推官。他不忘母訓,潔身自好,為官清正。嘉靖二十三年,任御史,曾劾
兵部尚書張瓚納賄事。後出巡雲南,發現有才幹之人,都不願去荒僻之地,認為這是雲南治理不善的原因,提議在當地選拔人才來充任地方官。吏部據言上奏,中央政府採納他的建議,頒行於雲貴、兩廣等地,頗收良效。嘉靖三十一年,再次出巡湖廣,顯陵守備中官
廖斌作威作福,欺壓百姓,有
鐘祥縣百姓
王憲等狀告廖斌庇護奸豪
周章等,他查實後,斬了周章。廖斌懷恨在心,誣奏包節不先謁皇陵為大不敬云云。他也奏廖斌的種種劣跡。由於誣奏在先,
明世宗大怒,將包節發配
西寧莊浪衛。包節在莊浪衛,聞母、弟相繼去世,悲痛不已,不久病卒。著有《湟中稿》,輯有《苑詩類選》30卷,《包侍御集》六卷,及《陝西行都司志》,均《四庫總自》並傳於世。
包孝
包孝,明代官吏。字元愛,包節之弟,嘉靖十四年進士。歷官
中書舍人、南京御史。疏論禮部尚書溫仁和主宰嘉靖二十年辛丑會試有奸弊,為諫官著風采。母亡,哀痛而死。
包萬有
包萬有(1590~1657),字似之,號敬衡,縣城北隅人,一代文豪。邑庠生。6歲喪父,由繼母撫養成長。18歲補弟子員,屢試優列。後入棘院應試,見主司命題諂媚逆宦,遂投筆而出。自此不復赴考.居家潛心研讀群書。建兌谷書院,邀友講學於中。為賑饑荒,捐輸義倉谷100石。為傳先賢尹堯庵遺著.會縣令鐘宇淳籌集資金,梓傳《資治通鑑綱目發明》於世。 包萬有著作有《五經同異》、《編年合錄》、《四禮損益》、《範數讚辭》、《國小遺書》、《食貨錄》、《月旦會簿》、《書院約言》,《史編餘言》、《正蒙集解》、《唐山寤歌》、《講學刨記》等
包壯行
[明]字穉修,揚州(今江蘇揚州)人。
崇禎(一六二八至一六四四)癸卯(按崇禎無癸卯年)進士,官工部主事。工書、畫,鉤勒梅花,水墨竹石,嘗作松柏祝壽圖,今藏南京博物院。尤喜累石為山。工制燈,能裁紈綺作奇石列樹,及車馬、宮室、人物其上,以象唐宋畫家。納火於中,夜視之、宛若黃鶴(
王蒙)、輞川(
王維)之遺墨也。至今傳為“包燈”雲。 《揚州府志》、《
圖繪寶鑑續纂》
包世臣
包世臣,1775年生,1855年逝世,安徽
涇縣人。
包世臣乃北宋名臣——包青天
包拯二十九世孫。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字慎伯,晚號倦翁、小倦遊閣外史。涇縣古名安吳,世稱“
包安吳”。嘉慶二十年舉人,曾官江西新渝知縣,被劾去官。少工詞章。喜兵家言,治經濟學。工書法,肆力北魏、兼學“二王”,備得古人神韻。他不但是位書法家,而是一位在書法史上有巨大影響的書法理論家。
何紹基稱其書名重於江南。著有《
安吳四種》,其中《
藝舟雙楫》下篇為書法理論,提倡北碑,主張轉指,對清代中、後期書風的變革影響很大。傳世書跡較多。《臨書譜》軸,天津藝術博物館藏。包世臣學識淵博,對農政、貨幣以及文學等均有研究。他為扭轉宋代以後帖學的流弊,先後與
阮元、
康有為同倡碑學,最後致力於篆、隸北碑。一般用筆以側取勢是他書法的主要特點。此碑作品亦不例外。
曾先後為
陶澍、
裕謙、
楊芳等人幕客。他畢生留心於經世之學,並勤於實際考察,對於漕運、水利、鹽務、農業、民俗、刑法、軍事等,都能提出有價值的見解。東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鹽諸巨政,經常向他諮詢,以此名滿江淮。鴉片戰爭時期,他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實況和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曾有記述與議論,頗具卓見。著有《
藝舟雙楫》、《管情三義》、《濁泉編》、《齊民四術》等。
包世臣書法:
包蘭瑛
包蘭瑛,清代女詩人。字者香,又字佩菜,丹徒人。年幼時,其父包星南即以“儒家女貴有士行,三百篇多載閨闥之詩”為詞,鼓勵她涉足詩詞。曾手鈔《
離騷》、魏晉六朝及唐宋詩人佳作,朝夕諷誦,吟詠成習。十二歲即有“白雨跳珠”與“赤虹化玉”之對。隨父宦遊浙江、安徽,“每覽山色湖光,覺蘇、白之詩宛然在目,性靈所託,篇什日增”(《<錦霞閣詩詞集>自序》)。遂有“
丹徒才女”之譽。惜其早年詩作毀於水災。光緒十八年(1892)嫁
如皋朱兆蓉,後曾隨宦浙江、湖南、湖北等地。在杭州曾與女友結詩社,迭相酬唱,詩名遠揚,受到
俞樾等文壇宿儒的稱讚。俞樾《<錦霞閣詩詞集>序》贊其詩“清麗之中猶饒逸氣。至登覽、詠古、讀史諸篇,精思約旨,風格不凡。其尤警拔者則枕胙經史,揮斥百家,或老師宿儒終身有未解”。其詩清新流轉,詠月、詠花、懷人,時有尖新人微之句。著有《錦霞閣詩詞集》。
包天笑
(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孫,筆名天笑、拈花、春雲、釧影、冷笑、微妙、迦葉、釧影樓主等。著名報人,小說家。1876年2月26日生。江蘇
吳縣(今蘇州)人。清秀才。幼進私塾,為富家開館。懂日語。曾任山東青州府學堂監督。
包惠
包惠[清]一作名蕙,字秋岩主人,上海人。諸生。山水得
康愷(乾隆五十七年至一七九二至舉人)法乳。《海上墨林》、《墨香居畫識》、《畫傳編韻》
包棟
包棟[清]字子梁,號近三,一號子良,又號苕華館主,
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寒松閣談藝瑣錄作江蘇蘇州人。
劉詠弟子。善畫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畫人物,衣褶古雅絕倫,似於必改琦、
費丹旭兩家外,別樹一幟。所作花木,筆意秀雅,蘇浙詩箋,多其手繪。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嘗作人物仕女冊,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
個人作品:《
寒松閣談藝瑣錄》、《海上墨林》、《遲鴻軒所見書畫錄》、《清朝書
畫家筆錄》
包惠僧
(1894年-1979年7月2日),又名晦生,別名鮑一德、
包生,號棲梧老人。湖北黃岡人。中共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活動家。1920年參加
武漢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受
陳獨秀委派出席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脫黨。1949年從澳門來到北京。歷任內務部研究員、參事、
國務院參事。 生前著有《包惠僧回憶錄》。
包定
包定 漢族 浙江寧海亭旁(今三門) 出生1902年 。1919年在桂林國小任校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革命工作,1927年6月,中共寧海縣委成立。同年底,在共產黨人創辦的
寧海中學任庶務主任。1928年1月兼任中共亭旁區委書記,組織農會,黨團員發展到700多人。後調任縣委常委,繼續指導亭旁的工作,領導農民抗麥租,實行糧食平糶等活動。決定在亭旁舉行武裝暴動。5月20日,在穀倉嶺主持召開了亭旁、海游、珠岙、桑州四個區的暴動預備會議,決定成立紅軍指揮部,被選為紅軍總指揮。5月24日,正式成立亭旁區革命委員會及紅軍指揮部,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兼紅軍總指揮。26日拂曉,暴動部隊占領亭旁,宣告亭旁
蘇維埃政府成立,並舉行盛大的遊行示威。後來,國民黨政府調集部隊大舉進犯,暴動部隊背腹受敵,彈盡援絕,武裝人員化整為零,轉入地下。5月底,他與部分同志到達天台,在天台榧樹、坦頭一帶活動。後與中共天台縣委書記一起共同領導北鄉歡岙一帶的農民實行平糶和開展減租鬥爭。任天台縣委書記,活動在天台的小西區。同月31日,由於叛徒出賣,在杭州被捕,關押在浙江陸軍監獄,1930年6月22日被害於杭州松木場,就義前慷慨賦詩:“碧血灑芳草,正氣壯山河;笑看刀光閃,高唱國際歌!”昂首挺胸,高呼口號而犧牲。
包森
包森(1911-1942) 原名趙寶森,又名趙寒,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弟哈赤溫的後裔,明朝時祖上避難隨母姓改姓趙,為甘肅會寧郭城驛黑虎岔趙氏分支,陝西蒲城縣人。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3月赴延安,入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戰爆發後被派往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獨立一師工作,任33大隊總支部書記。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東,在河北興隆一帶開闢抗日游擊區。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揮部下巧妙活捉前來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憲兵大佐赤本,一時震動日本朝野。1939年秋包森被任命為冀東軍區副司令員。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
遵化境內野虎山一帶與日偽一部遭遇,指揮戰鬥中不幸胸部中彈犧牲,終年31歲。
包玉書
包玉書先生,一九一五年生於浙江鎮海,從家譜追溯為宋朝名臣包拯的二十九代世孫。父親包兆龍,母親陳賽琴。包玉書先生為長子,次子為享譽全球的“世界船王“包玉剛先生,兄妹共七人。 包玉書先生啟蒙於家鄉葉氏中興學堂,早年在上海從事金融貿易等業務,赴港後,助胞弟包玉剛先生拓展航運事業。擔任《環球航運公司》新加坡公司總裁。
包玉剛
(1918—1991),浙江寧波
鎮海莊市鐘包村(今屬
鎮海區)人。父
包兆龍(1895—1982),早年在武漢開鞋店、在上海設錢莊,後任衡陽工礦銀行、重慶工礦銀行經理。抗戰勝利後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與人合資在滬開辦國豐造紙廠。1949年春攜眷遷香港,從事進出口貿易,後營航運業,1967年擴為環球航運集團,任主席、名譽主席。
包玉剛為次子,早年入上海中興學堂,後入
吳淞商船學校。1937年輟學,供職中央信託局衡陽辦事處,任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副經理,未幾任中國工礦銀行重慶分行經理。抗日戰爭勝利後返回上海,改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任副總經理兼業務部經理。1949年初至香港,與人合資開設華人行,經營進口貿易,為大陸裝運進口鋼材、棉花、藥品等緊缺物資。1955年創設環球有限公司,經營印度至日本間煤炭運輸。次年,埃及收回
蘇伊士運河為國有,運費大漲,獲資甚豐,遂購置新船,擴展業務。繼與日本造船業、金融業和
香港滙豐銀行等合作,漸著聲航運界。1967年在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中擴大船隊,1970年改為環球航運集團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創設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至1981年底,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占香港商船總噸位一半,人稱“東方船王”。又於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十幾家子公司、代理公司,還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運輸等業,歷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亞洲航業有限公司、世界航運及投資公司、世界海事及
陸豐國際(投資)公司、世界金融國際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職。1963年加入英國籍,1976年
英國女王授予爵士,
比利時國王、
巴拿馬總統及
日本天皇授予
勳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熱愛祖國,擁護“
一國兩制”政策,任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自奉節儉,樂善好施,先後捐資興建
北京兆龍飯店、
上海交通大學兆龍圖書館、杭州包玉剛游泳池等,又倡設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基金,捐款賑濟災民。促進故鄉建設,應聘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和甬港聯誼會、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捐資5000萬元創建
寧波大學,繼捐資建包玉剛圖書館,並偕同親屬、同鄉捐資興建中興中學、兆龍大橋、鐘包新村、兆龍公路等,德澤桑梓。故居今存。
包月德
1963年1月生於河南省
舞陽縣。
中國經濟時報總編輯,編審。1994年獲得新華社首屆十佳記者稱號。1994年4月起參與籌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時報,任常務副總編,主持編輯工作,此後一直全面主持編採業務,對中國經濟時報風格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1997年10月起任中國經濟時報總編輯。2000年獲
國務院特殊津貼。社會兼職:
首都青年編輯記者協會副主席。
包辰初
包辰初(1928.3—)浙江
龍游人。擅長繪畫。 195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繪畫系,深得
黃賓虹、
潘天壽、
林風眠諸大師教誨。出版有《中國當代藝術家畫庫——包辰 初畫集》、《包辰初畫選》、《包辰初畫集》。
包澤偉
包澤偉(1957.3—)山東人。擅長繪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廣東油畫學會副秘書長。現任
珠海特區報社美術編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美協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廣東油畫學會常務理事,珠海美協副主席、油畫藝委會主任,珠海特區報社美術編輯。
包於國
包於國,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一九二七年二月生。又名包邦恩,又名包玉國。浙江
定海人。擅長美術教育管理、中國畫。1949年9月就讀於北京京華美術學院,1950年入中央美術學院,19 53年畢業
後留校工作。 長期從事美術教育管理、組織、研究工作,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務 科長、處長、中國畫系副主任、書法藝術研究室領導成員等職,副教授。
包陪慶
包陪慶,SBS,JP(1945年-),香港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慈善家。
包德明
包德明,1908年8月22日(農曆七月二十二日)—2009年2月1日(農曆正月初七日),生於四川省
南溪縣,1937年
北京大學社會系畢業。十一歲時隨七叔包煜文先生到北京,接受國小至大學十六年教育。畢業後返回四川擔任遂寧師範學校教職。1957年與丈夫李應兆創辦
銘傳大學,1980年9月4日獲得
威爾斯利學院人文學
榮譽博士學位,1999年1月正式退休。2009年2月1日9時50分,包德明病逝於台北榮總醫院,享壽103歲。
包以璐
包以璐:1938年12月生於天津漁鄉。詩人,詞作家。結業於中國魯迅文學院。現任天津市音樂文學學會秘書長,天津《歌詞月報》副主編。中國亞太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特約文化藝術高級研究員,原天津市漢沽區文化局副局長。從事文化工作四十年,多次在全國獲獎,兩屆榮獲天津市“魯迅文藝獎”。出版專著有歌詞集《相思花》,詞論集《詞海小語》。主要歌詞作品有大型組歌《黃水濤濤寄深情》,交響組曲《海灘新潮》,作詞歌曲《想念你啊延安》、《親親你,我的中華》、《祖國,我要對你說》等。民歌《天津城外楊柳青》榮獲“98”全國新歌余獎、中國廣播文藝政府獎一等獎,曾多次在中央電台、中央電視台專題播放。1983年他赴延安採風,考察陝北民歌發展史。l986年參加天津音樂文學學會的籌建工作和《歌詞月報》的創刊、編輯工作。l987年出席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第二屆年會,並發表長篇論文,他認為:“一切藝術創作不可無道,又不能有道,道在無道之中,有道時無我,無道時有我,從有道到無道,藝術創作才‘可達到更高的境界。”1999年應邀擔任中國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會《世界華人藝術名人錄》顧問編委。九十年代詞作家倪維德在為包以璐的詞集《相思花》作序時,稱他為“大海之子”。二十年前,喬羽先生為包以璐的筆名題寫了“青天”二字,他以此為訓減“作詩先做人”。他的作品和傳略被輯入《中國詩家詩話辭典》、《中國歌詞作家作品選》、《中國音樂家辭典》、《中國當代歌詞史》等書。
包豐源
包起帆
包起帆。男,漢族,浙江省
鎮海市人,中共黨員。1951年出生,大學學歷,2005 年6 月畢業於
武漢理工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現任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黨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4次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次獲得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家特殊津貼。他致力於港口裝卸工具的發明創造20多年,開發了新型抓鬥系列共140多種。21次獲得日內瓦、巴黎、
匹茲堡、布魯塞爾、北京等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3次獲得
國家發明獎,3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7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至今申請或已授權的國家專利達到51項。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同年榮獲世界工程界的“諾貝爾獎”—“阿西布·薩巴格優秀工程建設獎”,這是我國工程界首次獲此殊榮。
包起帆是一名從碼頭工人成長起來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在港口生產一線從事物流工程的研發工作。
致力於港口裝卸工具的發明創造20多年,開發了新型抓鬥系列共140多種,廣泛套用於港口、鐵路、化工、軍工、河道等行業,多次在
日內瓦、
布魯塞爾等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獲得金獎和銀獎,“防漏散貨抓鬥”等9項成果獲國家專利,被譽為“抓鬥大王”,並被英、美兩國國際傳記中心分別列入《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及21世紀金質成就獎。巴黎國際發明博覽會百年歷史上第一人 2006年6月,在
浪漫之都巴黎舉行的國際發明博覽會上,在博覽會105年的歷史上,包起帆是同時獲得4項金獎的第一人。
包立本
包立本,1972年12月生,江蘇常州人,系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文博職業培訓學校特聘教授、江蘇省價格認證協會理事、常州市文博鑑賞學會主席、常州市東坡書院院長、常州市名人研究會主席、民建常州市委文化委員會主任、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顧問、常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民俗文化委員會顧問、常州市武進地方文獻研究會顧問、常州市武進家譜文化研究會顧問、常州市價格認證中心藝術品鑑定顧問、常州市武進價格認證中心藝術品鑑定顧問、常州電視台都市新聞坊藝術品鑑定顧問、宜興市姓氏家譜祠堂文化研究會顧問等。出版的主要專著、合著有《常州名人故居》、《常州文物古蹟》、《常州文物古蹟·續編》、《常州歷史建築》、《常州青果古巷》、《常州導遊》、《中國糧票目錄》、《常州科舉三鼎甲》、《蘇東坡常州傳說故事》、《東坡常州奇緣》等。參與主編了《集藏天地》(1-7輯)、《常州寶卷》、《艤舟亭文叢》、《香泉井文叢》、《仰蘇閣文叢》、《海潮聽音文叢》、《常州旅遊故事》、《常州運河故事》、《中國糧票史話》、《實踐與探索》等書籍。並參與了《中國大運河》、《書香常州》、《地名常州》、《名城常州》等書的撰寫。致力於地方文化事業,曾多次被評為“江蘇省先進社團工作者”、“常州市文物保護熱心市民”等。現為“常州寶卷”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包莉
包莉,女,生於1958年,
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西和仇池書畫院工作,現就讀於
中國藝術研究院《於志學冰雪山水畫工作室》。1996年底山水畫《家在青山白雲間》獲省美協主辦的第二屆新人新作展三等獎。1998年寫意花卉《春花秋實》獲隴南地區書畫展一等獎,山水《村江十里樹》獲省美協主辦的首屆女畫家作品展三等獎,山水《春風又一年》在文藝之窗刊登。 1999年工筆花卉《
陽春白雪》選入省美協主辦的首屆工筆畫展,寫意花卉《秋紅》選入首屆
國畫家中國畫小品精作展。2000年2月山水《隴南人家》入選首屆中國美協主辦的世紀中國風情畫展。2003年1月作品《春花秋實》《金鳳仙》入選中國香港東方藝術中心出版的《
東方美術》專刊。2009年1月赴俄羅斯參加《冰雪情-2009中俄藝術交流展》,冰雪畫《隴南人家》入選“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上海東方美術館成立五周年”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包剛
包剛,男,
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主任。入選2009年度中組部“千人計畫”。1991年5月獲得
美國萊斯大學套用數學博士學位,1999年8月任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密西根工業與套用數學中心創始人、主任,包剛教授是光學和Maxwell方程組這一重要套用領域的國際學科帶頭人。其工作主要涉及衍射光學、非線性光學、近場光學及其它波傳播問題的數學建模,理論分析和科學計算。他最早開始對光柵衍射問題的數學模型進行系統研究;第一個獲得間斷係數有源Maxwell方程的Lp估計這一非常重要和深刻的成果;分析和發展了一系列Maxwell方程組套用問題的基於有限元方法,最小二乘有限元方法,雜交邊界有限元方法的算法;發展了一系列新的技巧,為光學和電磁學中的反問題和最優設計問題提供了原創性的結果。
包文東
包文東,男,中國雲南省
會澤縣人,生於1960年2月2日,入選
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自1986年包文東創辦雲南省會澤縣
東興工貿公司,任總經理;1995年創辦東興集團,任董事長;2003年任
雲南臨滄鑫圓鍺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至今長;2006年8月併兼任雲南臨滄鑫圓鍺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至今。包文東所創辦的東興集團1998年被
雲南省人民政府評為“雲南省民營企業100強”,並多次受到國家、省、市、區(縣)的表彰和獎勵。包文東2000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個體經濟勞動模範”稱號;1997年、2004年兩次被農業部授予“創業之星”稱號;2006年分別被
雲南省農業廳、雲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
中國扶貧基金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授予“創業之星”稱號;2004年被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授予“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2005年被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授予“中國兒童慈善家”稱號; 2008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百名優秀工業企業家”稱號;2009年被雲南省企業聯合會、雲南省企業家協會授予“雲南省第十一屆優秀企業家”稱號。
包桃生
包桃生,男1968年生,江西井岡山市
黃坳鄉,浙江大學本科,
北京大學MBA
工商管理碩士,資深行銷經理人,曾擔任中美合作滇虹藥業行銷總監,中美合作輝克藥業行銷總監,現為盛泰來有限公司董事長。發表作品《企業核心競爭力》,《怎樣為品牌注入的生命和靈魂》等。
包華影
包華影 ,女, 1953年5月3日生,江蘇邳縣人。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外事處處長、港澳台辦主任。現任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院長。
包棟
包棟,1956年出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繪畫系系主任、博士生導師。1978-1982年就讀於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86年包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派出的第一批赴法國學習藝術的公派留學生。1989年包棟畢業於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獲碩士學位。1989年進入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研修。1991年他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95年包棟開始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2000年包棟主持成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所並任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包棟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兼繪畫系系主任。
包信和
包信和,男,漢族,無黨派。1959年8月出生於江蘇省揚中(縣)市。博士生導師、物理化學家,理學博士、研究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和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HonFRSC)。
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包麗萍
包麗萍任教專業: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研究方向:財政預算理論與政策。 主講課程 :
政府預算預算會計 財政學。1963年7月出生於遼寧省
大連市。1986年7月畢業於
東北財經大學財政金融系財政學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91年7月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6年7月始在
東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任教。現任東北財經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代表性著作《政府預算》,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預算會技》,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財政學》,東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
包麗敏
包娜娜
包娜娜是台灣十大歌星,遠東十大巨星之一,當年在東南亞地區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毛阿敏的《思念》、包娜娜的《三百六十五里路》是88春晚傳唱最廣的兩首歌曲,是位絕對的實力唱將。
包美聖
包美聖,1958年出生於台灣,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手之一。是第一屆金韻獎的優勝歌手。包美聖的音色清亮而帶童趣,在眾多民歌手之中,辨識度極高,也因為其聲音的獨特性,在民歌鼎盛之時,極受聽眾的喜愛。
包小柏
包小柏(1967年4月28日出生),出生於台灣台北。台灣歌手、唱片製作人、音樂評論。1980年代中期,在二哥
包偉銘的帶領下,他與雙胞胎兄弟
包小松合組了台灣第一個偶像團體。他開創了
蘇慧倫、陳小春、
孫燕姿唱片佳績,從製作助理到
華納唱片音樂總監,包小柏只花了六年。包小柏至今仍活躍於台灣影視界,以節目評審與主持人為主業。
成吉思汗後裔
包成功
包成功,男,蒙古族,內蒙古通遼市政協副主席。
包文漢
包文漢,男,蒙古族,原籍遼寧省朝陽市人,生於1939年7月,在內蒙古赤峰市出世,內蒙古大學教授,蒙古史專家。
包文發
包文發,男,蒙古族,遼寧省阜新市人,生於1940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包世學
包世學,男,蒙古族,1938年生,吉林人,擅長中國畫,中國美協內蒙古分會副主席。
包世德
包世德,男,蒙古族,1943年生,內蒙古通遼市人,藝術家,擅長中國畫和版畫創作,著名畫家,入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
包靜波
包靜波女 1931年12月生,現任內蒙古自治區倫春
自治旗阿里河蒙醫診所醫生。從六十年代開始潛心研究蒙醫蒙藥治療腫瘤的理論,經過30多年的臨床實踐,研究出治療癌症的獨特理論和方法:所用藥物:額爾敦烏日勒為主藥,次服中藥湯劑,仙方活命飲加適量的鱉子又兼蒙藥撒布勒諾日布。她的冶癌方法,克服了西醫治癌的弊病。用蒙藥治癌的方法是扶正培本,活血化瘀;不用手術,費用低;具有無痛苦、無副作用、標本兼治的優點,給癌症患者帶來了福音。從事蒙醫治癌的臨床實踐已30多年。用蒙藥先後對
肝癌、肺癌、胃癌、
紅斑狼瘡、
鼻咽癌、
顴疽、淋疤癌、
腸癌等各種癌症患者總計121例,取得了治癌有效率95%、顯效率42%、治癒率12%的顯著成績。對蒙藥進行了繼承、創新和發展。論文“淺談蒙醫蒙藥治療腫瘤的點滴體會”在廣西
玉林中國傳統醫藥交流會上獲金獎,載入《臨床與實踐》一書,1998年5月廈門舉辦的全國第七屆中醫藥與中西醫結合學術研討會上獲優秀論文一等獎,同年8月被編入中國中醫研究院特色醫藥合作中心編輯《適用綜合醫學》一書中。1998年8月參加了在香港召開的面向二十一世紀中醫藥學術研究會暨世界中醫藥學研究會年會聘為永久性會員,“淺談蒙醫蒙藥治療腫瘤的點滴體會”被評為優秀論文,選入《1998年香港世界中醫藥學研究會論文集》中。1999年1月應邀赴泰國參加在曼谷舉辦的21世紀保健方式及醫藥醫療新進展論壇大會。個人被評為醫藥先進工作者。傳略輯入《中國當代民醫薈萃》。
包麗英
包麗英,1968年生,成吉思汗第36代長孫女,家族中至今仍保留著在初一和十五祭祀
成吉思汗的傳統。1986年應屆考入
北京大學化學系。因與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血脈相承,從小就崇敬祖先。就讀於北京大學期間,即開始投入蒙元史的研究與《我的祖先成吉思汗》、《
蒙古帝國》的寫作。工作後更是多方收集歷史資料,四處考察古代遺蹟,力圖用成吉思汗後裔的獨特目光,重新審視祖先光耀千古的生命歷程和氣壯山河的英雄業績。歷經20載,完成描寫祖先成吉思汗、拔都、
忽必烈、
真金太子和喜吉忽的長篇歷史小說《蒙古帝國》,並於2007年獲得第二屆
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
包熱
包熱蒙古族,新疆巴州州長。
維吾爾族包氏
包爾漢
歷史上蒙古人有16萬皈依伊斯蘭教,融入維吾爾族。包·察合台後裔包爾漢是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忠誠
愛國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維吾爾族人民的傑出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名譽會長包爾漢同志因病於1989年8月2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
包爾漢·卡哈爾
包爾漢·卡哈爾 新疆油田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家譜文獻
江蘇鎮江潤城包氏族譜十卷,(清)包祥麟纂,清道光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鎮江市博物館。
浙江寧波甬東包氏宗譜十九卷,首一卷,(清)包科駿纂,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丹徒包氏宗譜十卷,(清)江靜亭輯,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
浙江臨海台臨留賢包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臨海市博物館,今僅存第六卷。
浙江寧波甬東包氏宗譜十九卷,首一卷,(清)包詩福、包用康等修,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日本、美國。
湖南嶽陽包氏三修族譜八卷,首一卷,(清)包起宥主修,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江陰文林包氏宗譜三十五卷,補一卷,(清)包和川、包宗儀等編,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秀乾堂鉛印本五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丹陽松卜包氏家乘八卷,(民國)包文杰、包運龍等撰,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丹陽縣松卜鄉包甲村。
江蘇常州毗陵包氏宗譜六卷,(民國)包清榮等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孝肅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蘭溪董塘包氏宗譜四卷,(民國)包聖聽包聖進等重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永昌鄉董塘村。
浙江寧波鎮海東管鎮包氏重修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謝覲纂修,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務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包氏重修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蘭溪包氏宗譜十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登勝鄉包村。
浙江寧波鎮海橫河堰包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董佑栻纂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江蘇江陰文林包氏宗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包仁榮、包龍均等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秀乾堂鉛印本十三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文林包氏宗譜十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國戊子年(公元1948年)秀乾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包孝肅公奏議十冊,著者待考,民國戊子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寧波甬東包氏宗譜二十卷,首一卷,(民國)包樂根、包頲芳等纂修,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蘭溪包氏小房譜三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岩山鄉。
浙江蘭溪包氏宗譜四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錢村鄉上包村(缺兩卷)。
浙江遂昌包氏宗譜不詳,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遂昌縣金竹鄉華溪村。
雲南會澤者海《包姓族譜》,毛筆抄寫,清朝乾隆本。現被元太祖34世後裔包世福收藏。
字輩排行
浙江樂清包氏字輩:“汝昂履志許克善講明清臚百代兆吉一朝崇祖成德尚賢永膺福鉅起(禮)秀(義)景(遵)元(先)訓詩書啟後昆詒謀忠厚積繼述事功存”。
浙江泰順包氏字輩:“文元一應君奇士正兆天起聖立國長發其祥邦家繁榮昌盛百世奕芳芳”。
浙江台州包氏字輩:“虎言隨祖永成昌”。
浙江溫州包氏字輩:“德大啟文士正昌明經廣學紹忠良光聯(訓)上(詩)國(書)家(啟)後昆詒謀忠厚積繼述事功存”。
浙江東陽包氏字輩:“鉉繡邑宗火孟士永德堯良尚應烘懋光佳錫清和聿煥鐘淳秀炳元欽仕公祖志恆銘記”。
浙江景寧包氏字輩:“景中時上志廷耀德明良國佐興邦泰熙光永世昌”。
浙江湖山包氏字輩:“士嘉世逢維紹高崇登朝立志繼起永興隆”。
浙江鎮海包氏字輩:“有元璋榮容世勝敬昊乾深本鑰仲奎光士復盛祖振大起(玉)於斯賢豪慶濟楚佩玉冠朝家從雲佐聖世海東沛德長克承恢宗緒”。
浙江松陽包氏字輩:“仁紹池壽忠睿子隨文庭時希有肇大應繼經國涵玉日士人立志明紹加學秉政延宗幫永定芳世茂成培祖德光”。
浙江建德包氏字輩:“正大誠(光)明嚴熙紀志”。
湖北鄂州包氏字輩:“興榮道大繼從思希玉延守明萬有一嗣宗祖澤存復楚精忠顯周邦啟後長”。
湖北赤壁包氏字輩:“月玄丹桂謨列賢臣才應世昌文廷傅能殿堂傳忠卿所啟元克繩祖功源遠俊泉時運亨通家齊孝敦志同心合道立法存謀求卓著經濟超群儒林學士美在其中振奮向前優風本當興旺騰達華廈精尚族勇增丁文武其強繁衍無盡章節流芳”。
湖北隨州包氏字輩:“之宗益德艷義”。
湖北夢縣包氏字輩:“大光其道振興祖業詩書立意昌明宗德”。
湖北麻城包氏字輩:“蛟宣憲仲函廷遠一珠仕朝必立文才奎光耀德澤原承先慶”。
江蘇儀征包氏字輩:“天生德金永芝蘭祥茂盛松柏兆長春”。
江蘇謝集包氏字輩:“先繼志尊祖芝蘭祥茂盛松柏兆長春”。
江蘇揚中包氏字輩:“仁義禮智信庸熙福澤常平安節慶春”。
江蘇海安包氏字輩:“榮華富貴永泰平安”。
江蘇興化包氏字輩:“良國培慶允文宗善”。
四川遂寧包氏字輩:“天國明正九十大永長安”。
四川鄰水包氏字輩:“有子應大丹志勝永嘉蘭從金萬國順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四川成都包氏字輩:“文起能光祖英華奕世興勛尤輝國卓萬代有名真”。
四川德陽包氏字輩:“文天亭正大,光明德維興,洪如志惠成,家傳有萬代”。
四川大邑包氏字輩:“林永文國龍洪月萬朝玉啟先恆煜光清正德流長”。
貴州貴陽包氏字輩:“國政育明良家和發增強忠孝福澤大人義方正長”。
貴州冠英包氏字輩:“雲源茂廷章德世學中和正恩承祖澤祥”。
貴州大方包氏字輩:“志澄先式永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
貴州普定包氏字輩:“勝正弘士文廷大永元其繼興毓桂”。
山東嘉祥包氏字輩:“玉金順廣殿興”。
山東煙臺包氏字輩:“玉紹世敦德”。
山東海陽包氏字輩:北支“魯永承樹敬益”,南支“作善維賢光宗守法明勝子先家傳元楷”。
重慶巴南包氏字輩:“良玉士國大承永順明宗萬代興榮”。
重慶渝北包氏字輩:“洪涌宇從朝元甲第開明清正乾坤光華福壽星”。
安徽桐城包氏字輩:“拯繶永完枝榮嘉江林智正延夢裕福德勝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國泰允長清禮義遵先訓詩書啟後昆詒謀忠厚積繼述事功存康隆敦昌定普興常煥仁景瑞益紹久”。
安徽龍山包氏字輩:國有良臣家熙光明 善士承繼 魁元紹興
雲南宣威包氏字輩:“必有元兼儼禳希怡什智杞鳳良萬宣毓軫文士迎煥汝於維其繼崇廣宇致慶聖道欣安”。
湖南瀘溪包氏字輩:“子文志永顯世大如朝廷國正天心順賢良忠太昌敦倫承先慶”。
福建上杭包氏字輩:“萬文宗遠珊世盧協韶覲登歧志楊育儒業承東漢龍圖繼起昌”。
青海互助包氏字輩:“安邦民國泰中華延世昌”。
江西井岡山黃坳,遂川大汾,大炕:包姓字輩:“德永曰遵開昌遠,玉樹聯芳秀水賢,光榮奕世昭文蔚,垂裕動猶毓士元。
廣東韶關包氏字輩:“貴宗望岐玉萬宏正大光明發永其祥承先世澤昌賢才洵繼美德業自留芳”。
包氏一支字輩:
乾派:“濟美佩玉冠朝家從雲佐聖世海東沛德長克承恢宗緒”;
坤派:“源本孝肅翰祖南來頭頏甬東科第繩武億萬斯年”。
包氏一支字輩:“詒德燕翼永應習俗作輔永遠洪澤延長興家有道安國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雲南會澤蒙古族裔字輩:“承先振天雲,萬象映成(長支成字輩;次支吉字輩;三支思字輩;四支汗字輩;五支聖字輩;六支明字輩)文;世繼君主德,敦孝中人倫;本源恪信義,書香裕後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