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市場匹配理論的核心是匹配函式,它被認為是一種“搜尋工具”,遵循規模報酬不變的規律,描述了空缺職位數、求職人數與匹配完成的職位數量的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勞動力市場匹配理論
- 外文名:Labor sav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勞動力市場匹配理論的核心是匹配函式,它被認為是一種“搜尋工具”,遵循規模報酬不變的規律,描述了空缺職位數、求職人數與匹配完成的職位數量的關係。
勞動力市場匹配理論的核心是匹配函式,它被認為是一種“搜尋工具”,遵循規模報酬不變的規律,描述了空缺職位數、求職人數與匹配完成的職位數量的關係。創立1979年霍爾第一次將匹配函式的思想運用到勞動力市場摩擦問題的研究中,同年...
一是補償性工資差別理論(compensatingdiferentials theory)。所謂補償性工資差別,是指在知識技能水平方面沒有本質差異的勞動者因所從事工作的條件和社會環境優劣不同面產生的薪酬水平差異。補償性工資差別理論實際上否認了在勞動力市場上尋找...
匹配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市場上買方和賣方相互匹配,婚姻中男性和女性相互匹配,學校中學生相互匹配組成寢室等。匹配理論的創始人之一是西北大學的Dale T. Mortensen。一本關於勞動力市場匹配方法的教科書是ChristopherA. Pissarides的...
內部勞動力市場理論指的是有關存在於企業內部的勞動力市場,也就是企業內部的各種勞動契約與就業安排的制度總和的一種理論,近年來在西方經濟學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理論介紹 所謂內部勞動力市場,顧名思義,指的是存在於企業內部的勞動...
勞動力市場劃分理論(theory of labour market segmentation),認為教育是將人們分配到不同勞動力市場的重要手段的理論。20世紀70年代初在西方國家出現。主要代表人物是皮奧里(Michael J. Piore,1940— )、多林格(Peter B. Doeringer)...
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labou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也被稱為雙重勞動力市場模型,是美國經濟學家多林格爾和皮奧里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勞動力市場分割是指,由於社會和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形成勞動力市場的部門差異;不同人群獲得...
他的研究領域集中在失業經濟學、勞動力市場理論與政策以及經濟成長與結構變遷。從1976年開始,於倫敦經濟學院任教,皮薩里德斯最知名的學術成就是針對勞動力市場和巨觀經濟間互動作用的搜尋和匹配理論。他還推動了匹配函式概念的確立,該函式...
二元勞動力市場理論(dual labormarket)是2013年公布的教育學名詞。定義 將勞動力市場分為主要市場和次要市場兩部分的理論。次要市場的特徵是短期僱傭,缺少晉升機會,收入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與教育和經驗無關。而主要勞動力市場的特徵則...
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勞動力市場上才會存在所謂的摩擦性失業,即在勞動力市場均衡狀態下仍然會存在失業。所以,工作搜尋理論所要關注的正是勞動力市場上僱傭雙方之間的相互尋覓和相互匹配過程。雖然從理論上說,勞動者和企業之間持續不斷的...
現有的均衡搜尋理論文獻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勞動力市場動態屬性和信息流動不完全性為基礎解釋摩擦性失業。其基本思想是,勞動力供求雙方為完成匹配,不得不為市場摩擦付出搜尋、僱傭、培訓等成本,這些成本決定了均衡失業水平。此類研究...
4P模式的崗位管理與以往一勞永逸的崗位設定和崗位分析不同,它的著眼點通過對崗位的管理,既開發出與企業戰略相匹配的組織結構、工作流程和工作崗位,又通過工作再設計以適應勞動力多元化和知識工作者的興趣,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工作...
Roth最早對雙邊匹配模型在解決實踐問題中的套用進行了研究。他意識到Shapley有關穩定市場匹配的理論和計算可讓市場的運作方式變得更清晰。20世紀50年代,美國內科醫生的初級勞動力市場的組織方式能保證絕大多數個體匹配成功,但這種匹配缺乏...
《勞動力市場經濟學原理與分析》除了反映勞動力市場的一般經濟學原理外,還結合我國經濟轉型的過程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本書既是一本經濟學理論專著,同時也適合作為大學本科、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教材使用,以及供從事科研。
二元制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主要是基於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特點提出的。較之美英等已開發國家,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人口眾多,其勞動力市場有其獨到的特點。概念 二元制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The Dual Labor Market Theory,簡稱...
所謂勞動力市場均衡,是指在某一市場工資率下,勞動力需求正好等於勞動力供給這樣一種狀況。此時的工資率即為均衡工資率或市場出清工資率,在這一工資率下通過市場實現的就業量即為均衡就業量。簡介 如概述圖所示, 和 分別為市場勞動力...
2、內生性分割——效率工資理論的解釋 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在90年代最重要的進展,是部分經濟學家提出勞動力市場分割不是由於制度的因素外生給定的,而是由內在經濟因素決定的(Smith and Zenou,1997)。其中,提供最重要解釋武器的是效率...
最先出現轉變的是勞動力的供給。在計畫經濟體制下,中國社會其實存在著大量的城鎮和農村失業人口,但這種失業都是隱藏性的,由於計畫經濟在理論上不允許失業的存在,所以不可能有相關的統計數據可供分析。農村中的隱性失業只能通過農業整體...
A.西加諾(Alessandro Cigno)從多方位討論、拓展了貝克爾模式的理論框架,並探究了這一理論模型對很多問題的啟迪與含義,如多人口家庭的時間分配、勞動力的性別分工等等。第二項研究成果是人力資本理論,其關注的基點是勞動力素質等問題。...
62遷移理論:劉易斯、托達羅、推力—拉力理論與 新遷移理論 621二元經濟理論——劉易斯模型 622托達羅模型 623推力—拉力理論 624雙重勞動力市場理論 625新遷移理論:相對收入對勞動力 遷移的影響 63...
(1)人力資源的計畫與配置。通過計畫、組織、吸引、招聘、選擇、配置等方式,保證供給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勞動力和專業人才,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2)人力資源潛力的發展。通過教育與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員工的勞動技能和專業技術水平,...
完全競爭的勞動力市場(perfect competitive labor market)是2020年公布的經濟學名詞。定義 勞動經濟學研究中的一個理想狀況和理論抽象,具有如下特徵:①數量眾多的廠商為充實完全相同的空缺職位而展開競爭;②數量眾多且具有完全相同技能的...
dmp是一種經濟學模型,是莫滕森(Mortensen)和皮薩里季斯在經濟現象解釋的基礎理論上進一步拓展這個搜尋理論,並套用到勞動市場提出的。根據傳統理論,勞動市場理應自行運作,讓求職者找到職缺。但事實並非如此,原因是在求職過程中,勞資雙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