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成長經歷
劉楨五歲能讀詩,八歲能誦《
論語》、《
詩經》,賦文數萬字。因其記憶超群,辯論應答敏捷,而被眾人稱為神童。後受
曹操徵辟,曾任丞相
掾屬、平原侯庶子、五官將文學。(《
太平御覽》卷385卷引《文士傳》)
公元197年,因避兵亂,十七歲的劉楨隨母兄躲至
許昌,在驛館中結識
曹子建。
曹植被劉楨的飽學所折服,為進一步深層密交,將其領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賦,志同道合,關係日篤。後來他又結識
孔融等其他五學子,他們常聚論學問,“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
待其成年之後,劉楨希望際遇明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然而,漢末政治極為腐敗黑暗,社會危機深重,統治者鎮壓
黃巾軍起義後,各地
軍閥據地稱雄,中國陷入分裂、動亂之中。據有中國北方的曹操,政治較為開明,任人唯才,廣攬文學之士。
這使得當時渴望中國統一、懷有濟世抱負的有志之士,如山陽
王粲、北海
徐幹、陳留
阮瑀、汝南應瑒,以及劉楨等,紛紛從四面八方奔赴曹操治下的鄴城,一時
人才薈萃,形成以曹氏父子為首的文學集團,並由於他們的詩文大多描寫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抒發統一、治國的豪情壯志,慷慨多氣,悲涼豪壯,從而形成了“建安風骨”,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劉楨是
建安文學集團的重要成員,與曹氏關係密切。在詩文中,他把
曹操比做起於豐沛、統一中國的漢高祖
劉邦,把曹氏的知遇,比做禮賢下士的信陵君,見《贈
五官中郎將四首》。他把統一中國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投曹之初,他被任命為丞相掾屬,追隨曹操南征北討,參謀軍機。
輔佐曹丕
建安十六年(211年)後,出任
平原侯曹植
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將文學,隨侍曹丕。
從現存詩文看,他與曹丕關係至為密切,而曹丕兄弟亦視為親故,詩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跡。曹丕曾特贈廓落帶,以示親寵,並由此而留下一篇妙文(載《典略》)。然而,劉楨性傲,不拘禮法。一次曹丕宴請諸文學,酒酣忘情,命夫人
甄氏出拜,坐中諸人都匍伏於地,不敢仰視,獨劉楨平視不避。曹丕對此並未介意,而曹操聽說後,要治以不敬之罪。經過援救,才“減死輸作”,罰為苦役,終身未再受到重用。這對劉楨自然是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在《
贈徐幹》一詩中流露出他的痛苦心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北方瘟疫流行,劉楨染病去世。曹丕為此極為悲惋,為他整理遺文,作出評價,並追思往日“行則
連輿,止則接席”“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的親密交往,不勝痛悼(見《與吳質書》)。
他一生中的的著述包括《毛詩義詞》十卷,文集四卷。後人集有《劉公幹集》傳世。
家族成員
劉楨之父
劉梁,字曼山,一名恭,漢章王宗室子孫,少孤貧,性耿介,有清才,賣書自給,桓帝時
舉孝廉,歷官至
尚書郎,以文學見貴,終於野王令,一生不苟合流俗,曾“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競”,著《破群論》、《辯和同之論》等。
其母是元帝時京兆尹王章之玄孫女,琴棋書畫,詩辭歌賦無所不通。她年輕居寡,把希望寄托在兒子及眾侄身上。劉楨在母親的勸誡、督導與身教下,從小鑄就了勤學好問、百折不撓的性格。
人物成就
文學
劉楨的作品氣勢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調頗高。他與王粲合稱"
劉王"。清代
劉熙載說"公斡氣勝,仲宣情勝"(《藝概·詩概》),這是從對比中揭示了二人各自的長處。
世人把他同曹植合稱"曹劉",也是從氣格方面著眼的。集中體現其風格的是《贈從弟》三首,抒寫詩人的胸懷志節,具有悲涼慷慨、高風跨俗的氣概。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愴,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尤為人所稱道。
而劉楨創作的弱點是辭藻不夠豐富,所以
锺嶸在《詩品》說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他與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賦》,在文采上的差異是很明顯的。同樣面對動亂的社會,遭遇坎坷的人生,他更多地是表現個人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總是充盈著慷慨磊落之氣。正如他自己所說,風霜逼迫愈嚴,愈能體現松柏堅貞挺拔的本性。這種精神和氣骨造就了劉楨詩歌俊逸而奇麗的風格。
不過劉楨的文學造詣不凡,五言詩尤為諸子之尊,今存的詩歌只有15首。《
漢魏六朝詩歌鑑賞集》中評價他的詩為:“思健功圓,以特有的清新剛勁,為人們所激賞。不僅稱美於當世,並且光景常新,能楷模身後。” 他的詩作多以壯美山川為背景,借景抒情,少數為酬答之作。《
贈徐幹》詩被
鐘嶸評作“五言之警策也”。《
贈從弟》三首為其眾詩之著,第二首又為三首之最,詩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鐘嶸的《
詩品序》說:“曹公父子,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郁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翼。”可見,劉楨文學創作的貢獻之大。
他最著名的賦作有《
魯都賦》《黎山陽賦》《
遂志賦》《
瓜賦》《
大暑賦》《
清慮賦》等。他的賦文風格獨特,“積極於宣時,校閱於世,進御之賦千有餘首”《文心雕龍·注釋》。他一改粉飾太平的世俗,以清新的筆調,嫻熟的技巧,樸實準確的語言,縱古合今的大氣,描寫家鄉的風土人情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譏諷時事,詠物抒情,實現了漢賦內容由宮廷轉向社會,由帝王轉向平民的轉變。篇幅由長篇宏制轉向短小精粹,為以後的文學發展開創了先河。
辯才
劉楨不僅文才出眾,機敏雄辯之才也稱道當世。曹丕在任
五官中郎將時贈給劉楨一條廓洛帶,後欲索回,便寄書一紙,調侃說:“夫物,因人而貴,故在賤者之手,不御尊之側。今雖取之,勿嫌其不反也。”《
三國志》
劉楨見之,明白文帝是笑他地位低下,不佩帶象徵尊貴的廓洛帶,要收回原賜。但劉楨並未折腰,執意不交,在一次同文堂相會之時,他舊事重提道:“楨聞荊山之下,王卜光夭之後寶;隋侯之珠,燭眾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鳳貉之尾,綴待臣之幘。此回寶者,伏朽石之下,皆潛污泥之中,而揚光千載之上,發彩疇昔之外,皆未能初自接於至尊也。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貴者所御,賤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農夫先嘗其粒。恨楨所帶無他妙飾,苦實珍異,尚可納也。而未尚聽至尊賜而反索者也。”
曹丕聽劉楨這番妙論,對之十分欣賞,既嘆他的博學善喻,更佩服他口若懸河,不卑不亢,恭中有貶,貶中隱褒之辯才,從而放棄索帶念頭。
劉楨雄辯之例很多,他的辯才象常勝利器,有時化險為夷,有時遇逆成暢,有時逢暗則明。
有一次劉楨因“不敬”被罰作苦力,在京洛之西石料廠磨石料。魏王曹操到石料廠察看,眾官吏與苦力者均匍匐在地勞作,不敢仰視。唯有劉楨未跪,照常勞作。曹操大怒走到劉楨面前,劉楨放下錘子,正言道:“魏王雄才天下皆知,劉楨身為苦力,何敢蔑視尊王。但在魏王府數年,常聞魏王教誨,做事當竭盡力,事成則王自喜,事敗則王亦辱,楨現為苦力,專研石料,研石是對魏王的敬忠,所以楨不敢輟手中活。”魏王聽後,又問:“石若何? ”劉楨朗然答:石“出自荊山懸崖之巔,外有五色之章,內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瑩,雕之不增文,稟氣堅貞受之自然,顧其理,枉屈紆繞而不得申。”曹操知劉楨借石自喻,就赦免了他,但卻永不再起用。
劉楨從小就飽受儒家“仁義禮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最恨不軌之為,最厭無信之人。一天晚上魏公子曹丕設宴招待眾士,酒酣耳熱,曹丕命甄氏出堂與大家見面。劉楨憤然,一是因曹丕奪袁熙之妻甄氏,二是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貞。獨有劉楨立而不跪,且滿面譏意,不屑一顧。曹丕見狀勃然大怒,欲問劉楨死罪,由於眾人求情和曹操干預,才免於死,投入獄中,又被罰作苦力。他在勞作中托物自喻,寫成《遂志賦》。赦後充署吏。
劉楨文學上的巨大成就,雄辯的技巧及忠友敬業精神,贏得了後人讚頌。
詩詞
其成就主要在詩,可分兩類,一類是贈答詩,一類是遊樂詩。贈答詩中,最著名的是《
贈從弟》三首,分別用苹藻、松樹、鳳凰為喻,抒寫堅貞高潔的性格。遊樂詩包括《公宴詩》、《鬥雞詩》、《射鳶詩》等。
軼事典故
劉楨,東漢著名文學家,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詩著稱。少與王粲友善,後同應瑒一起被曹操徵召,為城鄉掾屬。所著詩大多散失。今存詩十五首,多為贈答之作。明人輯有《劉公斡集》。
在魏、晉文學史上,他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並稱“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鄴中(河南省
臨漳縣)亦稱“
鄴中七子”。
劉楨常與曹操、曹植吟詩作賦,對酒歡歌,深得曹氏父子喜愛,19歲時任丞相掾屬。他以詩歌見長,其
五言詩頗負盛名,行文才思敏捷,於曹植齊名,後人將他與
曹植並稱“
曹劉”,鐘仲偉稱他“五言之冠冕”、“文章之聖”,確為“
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創作特色
與王粲不同,劉楨的風格是“壯而不密”(曹丕《典論·論文》)。劉楨的詩純以氣勢取勝,無論是抒情還是詠物,無論是寫山水還是狀禽鳥,都顯示出其目無千古、
踔厲奮發的氣概,
元好問《
論詩絕句》說:“曹劉坐嘯虎
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就是欣賞他這種壯氣。
《公宴詩》用華麗詩筆盡情寫山水之美與游賞之樂。
《
鬥雞詩》是寫鬥雞娛樂的作品,並無深意,但他能以極其精練的語言,傳達出鬥雞之神采,同樣體現了作者豪邁不羈的性格。
《贈人弟》這三首詩分別用蘋藻、松樹、鳳凰比喻堅貞高潔的性格,既是對其從弟的讚美,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劉履說:“初言蘋藻可充
薦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節操之堅,而末章復以儀鳳期之,則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選詩補註》卷二)其中第二首最佳。
劉楨的散文,
劉勰認為“麗而
規益”,“若略取於
名實,別有美於為詩矣。”(《
文心雕龍·書記》),至如《
贈徐幹》一詩,以西園春景,映襯乖離之情,“筆氣雋逸”(
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詞句清秀,寫來婉轉切情,悽惻動人,頗得《
古詩十九首》韻致。
其散文留傳下來很少,僅見寥寥三篇:《
與曹植書》(載《太平御覽》卷七百三十九)、《
諫曹植書》(載《三國志·
魏志·邢頤傳》)、《答魏太子丕借廓落帶書》(載《
典略》)。前兩篇皆已殘缺,唯後一篇較為完整,且辭多諧趣,頗可一讀。
人物評價
劉楨是“建安七子”的重要成員和“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譽為“文章之聖”。然而學術界對他的研究似乎略顯薄弱,且存在一些不甚合理的地方。基於劉楨現存無多的作品,分析其詩歌中包含的格調高峻、情采豐贍、意境淒清三方面的藝術特徵。
劉楨當時甚有詩名。鐘嶸說他: “仗氣愛奇,動多振絕。貞骨凌霜,高風跨俗。”(《詩品》上)
鐘嶸《詩品》說:“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然自陳思以下,楨稱獨步。”
魏文帝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稱劉楨與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七子:“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於千里,以此相報。”又稱讚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
又與吳質書》),平易通俗,長於比興。
《典略》載:“太子嘗請諸文學,酒酣坐歡,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鹹伏,而楨獨平視。太祖聞之,及收楨入獄。”
相關作品
公燕詩
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贈徐幹詩
贈從弟詩三首雜詩
鬥雞詩
射鳶詩
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