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劉楨

《答劉楨》是漢魏之際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建安七子”之一徐幹,在收到劉楨寫給自己《贈徐幹》之後,而作的一首回贈詩。

詩中作者談及他與劉楨的分別並非很久,但卻非常想念對方。他們儘管離得很近,同在鄴城,但由於劉楨被拘禁,他們見面極難。表現了對好友的殷切思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劉楨
  • 創作年代:三國·魏
  • 作品出處:《藝文類聚》 
  • 文學體裁:五言
  • 作者:徐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答劉楨
與子別無幾,所經未一旬
我思一何篤,其愁如三春
雖路在咫尺,難涉如九關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劉楨(170?—217),字公幹,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縣)人,漢魏之際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為曹操掾屬。其五言詩風格道勁,語言質樸,當時負有盛名,後人以他與曹植並舉,稱為“曹劉”。作品已散佚,明人輯有《劉公幹集》。作者好友之一。
②子:你,對劉楨的尊稱。無幾:表示時間過去不久。
③所經:經過的時間。一旬:十天。
④一何:多么。篤(dǔ):深厚,真誠。
⑤三春:多年。三,虛指多數。春,指年,古代常以季節名代表年。《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這裡的“其愁如三春”所表達的意思與之相同。
⑥咫(zhǐ)尺:比喻距離很近。咫為古代長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⑦涉:度過,越過。九關:九重天門。關:閉門的橫木,這裡指門。《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
⑧陶陶:和暖的樣子。朱夏:夏天。《爾雅·釋天》:“夏為朱明。”朱明為夏天的別稱。《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乃作《懷沙》之賦,其辭曰:‘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這裡以夏天的和暖比喻劉楨人品的溫和。“德”原作“別”,據《北堂書鈔》一百五十四改。
⑨昌且繁:(草木)昌盛繁茂的樣子。

白話譯文

與您分別時間還不久,經過的時間還不到十天。
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這愁緒就像多年沒見一般。
雖說(我倆)相距近在咫尺,(相見)卻難如越過九重天。
和暖的夏天,草木是那樣的昌盛繁茂。

創作背景

劉楨因平視曹丕甄氏,被曹操判為服苦役。在服刑期間非常想念徐幹,就給徐幹寫了《贈徐幹》,以表達對徐幹的思念之情。徐幹讀了劉禎寫的贈詩後,就寫了這首《答劉禎》來回贈劉禎,同樣表達了對劉禎的思念之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與子別無幾,所經未一旬”,寫分別之日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十天。這兩句為後面寫二人感情之深做鋪墊。
“我思一何篤,其愁如三春”,我對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雖然分別沒幾天,但我的感覺如同分別了好多年那樣漫長。此句明顯套用《詩經·王風·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之詩句的意境。
“雖路在咫尺,難涉如九關”,這裡將相距之近與相見之難對比,更加重了對友人的思念。劉楨《贈徐幹》“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我獨抱深感,不得與比焉”之句,二人處於不同的部門:劉禎因罪被拘禁,而徐幹為官在西掖園,兩地很近,但兩人卻無故不得相見,因此才有路在咫尺,難涉九關之嘆。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全句說,盛陽的夏季,草木是那樣的昌盛而繁茂。全詩前六句寫情,結尾兩句寫景,以草木之繁茂喻比詩人與劉楨情誼之綿長,融情於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表現出無限的回味和深長的意境。
這首詩明白如話,無絲毫矯揉造作,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詩歌以“與子別無幾”領起,以“其愁如三春”相接,極寫相思之深;以“雖路在咫尺”與“難涉如九關”相對比,續寫相見之難。在相別與難見的內心情感矛盾衝突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情感。
全詩只有八句,四十個字,從其所表達的形象的生動性和情感的豐富性中,可見詩人之功力。

名家點評

清初著名的詩人兼詩論家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七:“句中多用虛字作健,非魏人不能。以能役虛字作轉語,每句動折故健也。結法新警。”

作者簡介

徐幹(171—218),字偉長,北海(今山東濰坊)人,東漢末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宮將文學。性恬淡,不慕榮利,以著述自娛。所著《中論》,認為“凡學者大義為先,物名為後,大義舉而物名從之”。反對當時流行的訓詁章句之學。善辭賦,能詩。其《玄猿賦》《漏卮賦》《團扇賦》《桔賦》等妙絕當時,現存《中論》。另有後人所輯《徐偉長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