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涵

劉海涵

劉海涵,女,中共黨員,1971年5月生,2003年參加輔導員工作,現擔任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海涵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吉林長春
  • 出生日期:1971年5月生
  • 職業:教師
  • 信仰:共產主義
  • 性別:女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獲獎情況,記者採訪,工作情況,

獲獎情況

2008年,長春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2009年,長春大學“學團風先進個人”。
2010年,教育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授予“全國特殊教育園丁獎”。
2011年,吉林省“優秀共產黨員”、吉林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標兵”、 長春市“師德標兵”、長春大學“巾幗建功”先進個人、長春大學優秀輔導員。
2011年,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
2012年,吉林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長春市高校十佳輔導員。
2012年,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
2012年,吉林省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
2013年,長春大學首屆“感動校園”十大人物。
2014年,第七屆長春市“巾幗十傑”稱號。
2014年,吉林省“全省助殘先進個人”稱號

記者採訪

吉林省十次黨代會代表吉林省十次黨代會代表
長春大學聾啞學生的世界裡,劉海涵這個名字就是一個愛的符號。
41歲的劉海涵,是長春大學特教學院500名聾啞學生的輔導員,也是省十次黨代會代表。這是她第一次當選黨代表。
“我是學醫的。”劉海涵說,原本在長春大學校醫院工作的她,2003年非典疫情時負責學生們的體檢監測,就是那次機會讓她改行成為一名輔導員,學生有30名。“當時最為困難的是我不會手語,沒法跟學生們進行真正的溝通。”劉海涵說,她最怕看到的是學生們的目光,“是陌生的,有著一種排斥感。”
對於最初的溝通,“我就是靠著板書和找學生當‘翻譯’。”劉海涵知道,要想融入進去,只有自己學會手語。已過而立之年的她從學校資料室借來中國手語書,夜以繼日地練習。
“那段時間,我在家都習慣用手語,就是想多練習,練熟了。”劉海涵說,她在家用手語,常常讓家裡人摸不著頭腦,甚至猜她想表達什麼意思。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她可以用手語與學生們自由地進行溝通了。讓她欣慰的是,學生和她的心貼近了。
採訪中,劉海涵的手機響個不停,大多是手機簡訊提示音。“都是學生們給我發來的,有各種問題。”她笑著說。
她翻看剛收到的簡訊:
“老師,我好像吃壞了東西,是該吃藥還是去醫院呢?”
“吃藥,吃哪種藥比較好呢?”
“如果吃藥不好,我就去醫院打針吧!”
“學生對我很依賴,沒有任何隔閡,什麼事都願意對我說。”這是讓劉海涵最為自豪的事。學院要求,老師的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我要讓學生們感覺到,找老師是沒有限定時間的,隨時隨地都可以。”劉海涵說,她的手機會隨時響起。她負責500名聾啞學生,每天的簡訊都有上百條,劉海涵笑稱她用手機發簡訊的速度很快,跟聊QQ差不多。
在簡訊中,有的學生對劉海涵的稱呼很親昵,甚至叫她“媽媽”。採訪中,記者也聽到幾個有關“媽媽”的事情。
前幾年,劉海涵帶學生去南京演出。一個學生病了,劉海涵照顧她,一夜沒睡覺,第二天這個學生退燒後,一下子抱住了劉海涵,在她耳邊喊了一聲“媽媽”。在中央電視台的演播大廳里,三名聾生再次發出極不平凡的吶喊:“媽媽!我愛你!”
“以往外人的不理解,家人的埋怨,在聽到學生們叫我‘媽媽’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辛苦和付出完全值得。”說到這裡,劉海涵紅了眼睛。
為推動學生就業,劉海涵經常對學生進行就業培訓,並鼓勵學生自主創業。楊翠就是在她的鼓勵下,帶領20多名同學成立了一家動漫公司,開了聾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先河。
話題又回到黨代會,她說:“我還是那句話,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就是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特教工作中,為學生們服好務,讓他們感受到愛和溫暖。這是我的願望。”

工作情況

劉海涵,一個普通的名字,在長春大學聾人學生的世界裡,這個名字就是一個愛的符號,這符號代表盡責的老師,代表慈愛的母親…在中央電視台的演播大廳里,三名聾生在舞台上對著劉海涵發自肺腑地喊出“媽媽!我愛你!”,只是一個簡單的稱呼,但學生們卻用盡全身力量去呼喚,含糊的語音表達了內心清晰的感情,震撼了全國億萬觀眾,也感動了從事殘疾人工作的每一個人。這就是愛,是無聲的愛,無限的愛,點點滴滴,匯成愛的長河。
劉海涵劉海涵
一、以溝通為紐帶,以信任為基石,做學生最貼心的好老師、好媽媽、好朋友。
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載著國家、社會、家長的囑託。特別是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學院聽障學生的輔導員,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她由一名醫務工作者轉行做了輔導員,面對角色的轉變,讓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聽障學生是個有著較強排外性的群體,交流上存在著障礙,不要說思想教育了,就是聊家常都無從“說”起,治療身體的疾病容易,但是要走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卻很難。
1.無聲無息,架起手語溝通的橋樑
輔導員就是要走進學生的內心,建立心與心的溝通。而溝通,首先要從交流開始。面對這些殘障學生,她不知道如何表達內心的感受,不知道如何了解學生的想法。每一次與學生面對面的接觸,迎來的目光都是陌生而遙遠的,不知道學生們在想什麼,最需要些什麼。劉海涵暗下決心,一定要融入這個群體,必須讓他們的語言也成為自己的語言。手語是這個世界裡最好的表達方式,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溝通方法。然而,像任何一種語言一樣,已過而立之年的她錯過了學習的最佳年齡。別看劉老師對學生非常寬容,但對自己卻很嚴格,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手語,她一方面從圖書館、資料室借閱大量的手語書籍,掌握手語的基本理論和要領;一方面不放棄每次和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她拜學生為師,她知道要想成為合格的老師,首先要成為合格的學生。300多個日夜的努力沒有白費,一年後,她成了為數不多的可以和學生自由溝通的老師。慢慢地,學生髮現,身邊多了這樣一位老師,她能準確地讀出自己的內心,哪怕是最細微的情感,和這位老師也能自由溝通。這種在異鄉遇到親人的感覺讓學生無論大事小情,無論白天黑夜,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海涵老師這個心中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劉老師的“第一時間”總是留給學生的,這也注定了她大部分時間都被學生占據。儘管對家庭、對兒子她總是懷有愧疚,但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告訴她,學生們更需要她,無論多難也一定要堅持下去。
2.無微不至,獻出慈母般的溫暖
藝術設計2005級有一名學生叫楊翠,父母和弟弟都是聾人,家庭沒有經濟來源,全靠社會救濟。特殊的家庭環境使她具有自卑膽怯和堅強剛毅的雙重性格,如何引導她,顯得至關重要。楊翠到大學報到的第一天,就被入學費用的問題難住了,眼淚大滴的落在地上,也刺痛著劉海涵的心。劉海涵全面了解情況後,向學院領導作了匯報,在學校的支持幫助下,劉老師幫助楊翠通過“綠色通道”辦理了入學手續 ,又幫著她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助學金,解除了她的後顧之憂。在以後的接觸中,劉海涵常常觀察這個學生,發現她學習刻苦、成績優秀、聰明懂事,於是嘗試著讓她做了班長。楊翠敢做敢當、坦率直爽的性格有時也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班級里一些同學和她產生了矛盾。楊翠受了委屈不敢說,經常躲起來偷偷哭泣。劉海涵發現以後,就耐心地教她與同學相處的方式,和她一起摸索管理班級的好方法。一次,楊翠為了學生會的工作,把借來的相機弄丟了,這么一大筆的損失對於楊翠來講簡直就是禍從天降,劉海涵老師背著家裡人替她賠償了4000多元錢。一言一語的叮嚀,一點一滴的關心,讓這個遠離家鄉的女孩子逐漸堅強、成熟起來,楊翠先後擔任班長、院學生會主席。更讓劉海涵老師感到欣慰的是她有了一顆自信、感恩的心。楊翠將每月節省下來的勤工儉學補助,一部分給弟弟當學費,一部分購買生活用品送給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學習之餘,她還在學校周邊擔任義務手語教師,義務教手語長達2年多的時間。她獲得了長春市五四青年獎章,“吉林省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榮譽稱號。2008年,楊翠姥姥去世,臨終前老人家再三囑咐她:“一定要聽劉老師的話,只要有老師在我就可以放心的走了。”
二、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提升技能、樹立信心
1.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和社會實踐,提升學生實踐技能
2008年,楊翠畢業前和劉老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想帶動同學們一起就業,劉老師聽到以後立即和學院領導匯報,接洽省市殘聯的領導,在學校的積極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扶持下,楊翠帶領20餘名聾人學生成立了“光音之翼”動漫傳媒有限公司,開創了聾人在動漫領域創業的先河。
藝術設計系2006級學生殷士靜,聰明、開朗,善於思考,喜愛動畫製作,同時她是個貪玩的小姑娘,喜歡旅遊和攝影。劉老師發現她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發揮她的特長,建議她做學生會主席,一個學期下來,殷士靜把學生會管理的很有特色,鑒於她對動畫的愛好,利用她的特長,劉老師嘗試著讓她參與動畫的製作,這激發了殷士靜的科技創新意識,她主持的《基於兒童三維音像製品的研發》的科研課題獲得了全國第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同年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
藝術設計2008級學生周璇,來自湖北的女孩,又瘦又小,弱不禁風的樣子,走入大學校門以後,劉老師多次與她談心,及時解決她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困難,鼓勵她多參加社會活動。一個學期以後,周璇就像羽翼豐滿的小鷹,翱翔天空,先後獲得國家獎學金、校十佳學生幹部、校級優秀學生等多項榮譽,同時周璇還積極參加聾人女子籃球隊、舞蹈隊、桌球隊,還代表學校參加了殘奧會開幕式的舞蹈表演。2010年,周璇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周璇獲得了“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
2.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樹立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自信心
聾生肢體語言豐富,擅長表演、運動,針對這一特點,劉海涵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文體活動。幾年來,她的學生表演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勵,2005年,聾人舞蹈《綠野》獲得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2009年,話劇小品《生命誓言》獲得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2012年,盲生小合唱《游擊隊之歌》獲得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2011年,在吉林省第一屆殘疾人運動會上,由特教學院殘疾學生組成的長春大學代表隊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
三、師生間日益增長的親情無法割捨,和學生同進步、共成長
每一次帶學生外出比賽,最忙碌的都是劉老師。她不僅要做好指導,還要照顧好學生。2008年2月,劉海涵帶學生去南京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就在返校的前一天晚上,有一名同學來敲劉老師的房門,說自己不舒服,劉海涵馬上借來體溫計一量39度,她把學生扶進房間躺下,並告訴學生要去買藥,學生拉著她的衣角打著手勢說:“不要去太晚了,明天我就會好了”,劉海涵告訴說他:“不行,你必須要服藥才會好”。這時已經是夜裡12點多鐘了,劉海涵顧不上太多,馬上出門,一連跑了幾家藥店,買藥幫他服下,每隔半個小時就起來摸摸他的頭,並給他餵水並詢問,直到第二天凌晨,學生的體溫降了下來,一夜沒合眼的劉老師才如釋重負。返程時,學生在徐州換車,劉海涵送他到站台,他一下抱住劉海涵,用極其不標準的發音在劉海涵的耳邊叫了一聲“媽媽”,眼淚模糊了劉海涵和學生的雙眼,這不同於往日的稱呼讓劉海涵感動了,在為學生付出的同時她收到了最大的禮物,這禮物就是來自於學生心裏面媽媽這樣重要的位置。
2009年,幾名學生被中央電視台選中錄製節目。臨行前,劉海涵的兒子因為滑倒,手腕部關節受傷出現腫脹症狀,為了不耽誤行程,劉海涵沒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演出結束回到家裡才發現孩子的手還在腫著,去醫院檢查診斷為手骨骨折,但是已經因為延誤了治療時間而無法恢復了,此時,劉海涵的心如刀絞般難受,“對於孩子,我真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懂事的兒子卻說“沒事的媽媽,只要我不考飛行員就不影響我的生活!”
看到學生們一天天的成長、成熟、成功,看到他們陽光、自信、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劉海涵覺得一切的努力和付出,一切播撒在學生們心田上的愛,都是值得的。在接受山東衛視記者的採訪的時候,記者問過這樣一句話:“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持你?為什麼要這樣的執著的從事著這份工作?”當時劉海涵回答:“這些都源於愛,源於我愛學生的情懷,這種愛已經讓我和學生們融成不能分割的整體。這種愛讓我和學生們共同成長和進步”。
“我愛這份工作,愛這些無法割捨的學生”。九個春秋,她以春風化雨般的關愛和熱情,鋪就著殘疾青年大學生的成才之路,樹立了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劉海涵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深知自己承載的太多太多,她要用她的愛揚起特教事業的帆,載著學生們的夢想遠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