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清“四個重大界限”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要“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基本介紹

學習用書,劃清“四個界限”學習讀本,劃清“四個界限”學習輔導百問,重要論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認識問題,結合新的實踐深化對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和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根本問題,概述,

學習用書

劃清“四個界限”學習讀本

作 者:本書編寫組
出版單位: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5月
開 本:大16開
定 價:25.00元
劃清“四個重大界限”
全書從七個方面論述了提出劃清“四個界限”的背景、劃清“四個界限”的內涵、劃清“四個界限”的重大意義和如何在建設學習型政黨的實踐中劃清“四個界限”等內容。融理論性、通俗性與權威性於一體,對於廣大黨員幹部深入領會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主要內容,增強理論判斷力和實踐貫徹力,在各項改革發展的事業中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開創改革發展的新局面有重大指導意義。

劃清“四個界限”學習輔導百問

名 稱:劃清“四個界限”學習輔導百問
作 者:本書編寫組
出版單位: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5月
開 本:大16開
定 價:25.00元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劃清“四個重大界限”,是黨的理論武裝工作的重大任務,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必然要求。中央黨校有關專家學者根據劃清“四個重大界限”的理論內涵和實質精神,立足於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以學習問答的形式梳理出100個相關專題,分別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
劃清“四個重大界限”

重要論述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認識問題

——論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認識問題。深入研究和探討這個重大課題,對於引導黨員、幹部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保持立場堅定、頭腦清醒,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澄清對馬克思主義的模糊認識和錯誤理解,批駁各種對馬克思主義的詰難和攻擊,是準確把握當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用科學理論武裝廣大幹部民眾頭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指導作用,必須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與變革的先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既破除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既繼承前人,又有創新發展,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實踐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沒有別的主義能夠指引我們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經驗表明,不堅持馬克思主義不行,不發展馬克思主義、不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統一思想、指導實踐也不行。強調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就是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根本指導作用。
正確應對國內外各種錯誤思潮干擾,必須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當前,意識形態領域並不平靜。從國際看,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不斷發展,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趨勢日益加強。一些西方國家憑藉其經濟、科技優勢加緊對開發中國家進行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對馬克思主義發動各種攻擊。我國是社會主義大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一直是西方敵對勢力進行“西化”和“分化”的重點。從國內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社會思潮大量湧現,社會意識呈現多樣化態勢,正確的思想與錯誤的思想、進步的觀念與落後的觀念相互交織,有益的文化與腐朽的文化同時並存,而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又與國際“西化”、“分化”勢力遙相呼應,大肆攻擊馬克思主義,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們思想的混亂,干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堅持“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堅決抵制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
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同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鬥爭和交鋒。當前,這種交鋒在我國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問題上:要不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要不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要不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不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要不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這五個問題,涉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方向道路、領導核心、經濟體制、政治制度等,是關係當代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問題。在這些問題上,我們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地堅持“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堅決抵制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
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有的人對馬克思主義抱著敵視態度,企圖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也有的人聲稱並不反對馬克思主義,但認為馬克思主義只是眾多學說中的一種,因此主張放棄馬克思主義的一元化指導地位,實行指導思想多元化。這兩種觀點都是不對的,不僅對馬克思主義有錯誤認識,而且對指導思想的理解也存在問題。指導思想是上層建築的核心與靈魂,對於鞏固和完善社會制度、保障和促進社會健康發展起著關鍵作用。不論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也不管一國經濟結構和社會思想多么複雜多樣,都必須有一個根本指導思想,這個根本指導思想就是統治階級的思想。當今西方已開發國家雖然社會思潮五花八門,但以個人主義、資本主義為主要內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卻始終是占統治地位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政治上實行人民當家作主,這就決定了在意識形態領域只能堅持以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思想武器即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
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近年來,有人宣稱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正統,搞民主社會主義可以解決中國發展中的難題。這顯然是不對的。民主社會主義曾經同馬克思主義有過某些聯繫,但它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崇尚多黨制,強調不變更資本主義私有制,因而只是資本主義的改良形態。民主社會主義這個“資本主義病床邊的醫生”,並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比如,它所實行的“高稅收、高福利”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但也導致了效率低下,面臨難以為繼的窘境。因此,它根本不適合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不可能解決中國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還有一種現象也值得注意:有的人認為我們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嚴重問題,因而借“反思改革”之名,否定我們所走的道路。應該看到,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新的事業,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但這些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只能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來解決。如果走回頭路,就意味著回到封閉僵化、回到停滯落後,結果只能是死路一條。因此,我們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只能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然要求堅持我們黨的領導地位。有人說我們黨的領導是“一黨專制”,提出要搞西方多黨制,實行所謂的“輪流執政”。必須看到,西方多黨制是在西方國家政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實質是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的鬥爭在政治上的反映。這些利益集團為了能夠上台執政,經常相互傾軋、爭權奪利,因而這種制度既不能實現所謂的“充分地體現民意”,也無法從根本上保證政局與社會穩定。我國則與之不同,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制度是我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廣大人民的共同選擇。實踐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民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如果放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照抄照搬西方多黨制,必將使中國重新陷入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悲慘境地。
毫不動搖地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有人認為,只有在實行私有制的前提下才能搞市場經濟,只有私有化才能促進經濟發展;一些西方國家之所以發達,就是因為實行了私有化。然而,許多國家的發展經驗特別是最近這場波及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證明,私有化並不一定帶來經濟發展,而很可能導致“資本流向世界、利潤流向少數西方國家”。尤其是對於我國來說,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果沒有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早晚有一天會被國際壟斷資本控制,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就要受到威脅。也有人認為,私營經濟、個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動搖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應該實行單一公有制。這種觀點也是不對的。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有利於開展平等競爭,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在基本經濟制度問題上既不能搞私有化,也不能搞單一公有制。
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有人認為,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權是“普世價值”,中國也要與其“接軌”。這種觀點是有害的。所謂民主、自由、人權,是社會經濟關係反映到人們頭腦里的觀念,因而是具體的、歷史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內容,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實現途徑。這些人談論所謂“普世價值”,實際上是要把西方的價值觀念強加到中國頭上,讓中國走西方的路。這不符合中國的現實國情。我國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民眾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這些制度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有利於保障各個階層和不同群體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有利於充分體現各方面意見、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有利於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好這些制度,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必須堅持幾條重要原則
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必須在認識上和實踐中堅持一些基本原則。
堅持堅定信念。上世紀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在一些國家遭到嚴重挫折,馬克思主義也受到大肆攻擊。在歷史劇變面前,一些人幸災樂禍,一些人喪失信心。面對這種複雜情況,鄧小平同志堅定地說:“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鍊,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2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健康發展,充分證明了鄧小平同志這一論述的正確性,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並未過時,而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今天,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國內各方面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的情況下,我們更應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定信心。
堅持與時俱進。在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即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個別詞句和具體論斷當作一成不變的教條,看起來好像很“堅持”,實際上卻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質。這種態度不僅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反而只會窒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不但在理論上是錯誤的,而且在實踐上會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危害。在這方面,我們有過非常慘痛的教訓。另一種是與時俱進的態度,即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不能拘泥於具體詞句,而是要掌握基本原理,並把它同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無疑,我們應當採取後一種態度,自覺做到“三個解放出來”和“四個分清”: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分清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結合新的實際加以豐富發展的理論判斷,哪些是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須澄清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堅持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始終保持勃勃生機。
堅持實踐標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區分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標準。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之所以是錯誤的,歸根到底是由於它們在當代中國的實踐中是行不通的。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能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起到根本指導作用,根本原因就在於它是產生於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並被實踐所證明了的科學理論。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理論創新也永無止境。我們應始終以改革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不斷把人民民眾創造的實踐經驗升華為理論成果,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堅持理論武裝。理論創新每推進一步,理論武裝工作就要跟進一步。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紮根於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我們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普及工作,堅持用科學理論析事明理、解疑釋惑,用科學理論統一認識、凝聚力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真正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廣大幹部民眾所理解、所掌握,成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動力。

結合新的實踐深化對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

——論自覺劃清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有制改革不斷深化,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實踐證明,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適合中國基本國情。然而,對於為什麼要實行這樣的基本經濟制度,目前還有一些人存在模糊乃至錯誤的認識。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自覺劃清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結合新的實踐深化對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
正確認識判斷所有制優劣的標準。判斷一種所有制優劣的標準究竟是什麼?長期以來,我們對這個問題並沒有完全搞清楚,不少人甚至陷入了用所有制判斷所有制的錯誤邏輯中。於是,就有人得出了公比私好的結論,主張搞單一公有制;也有人得出了私比公好的結論,主張搞私有化。實際上,所有制屬於生產關係的範疇,一種生產關係是先進還是落後,關鍵是看其能否適應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奴隸社會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係與原始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相比是一種歷史的進步;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奴隸社會私有制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被封建社會的私有制所代替,這也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隨著封建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最終又被資本主義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係所取代,這還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生產關係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最終必將被社會主義公有制生產關係所代替。因此,判斷一種所有制優劣的標準就是生產力,能夠適應並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就是好的,不適應特別是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就是不好的。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具有自身的顯著特徵:一是總體水平比較低;二是具有層次性,既有現代化、高科技生產方式,也有傳統手工半手工勞動。不同的生產力發展狀況要求有不同的所有制關係與其相適應,從而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然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這種代替是歷史的自然過程,而不是人為過程。
進一步釐清公有制為主體與單一公有制、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與私有化的界限。公有制為主體並不意味著要搞單一公有制,而是指在全社會的總資產中公有資產要占優勢。公有制經濟既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如果不顧生產力水平一味強調純而又純的公有制,必然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在所有制上搞“一大二公”,結果帶來許多問題,其教訓應該記取。所謂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就是要使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經濟、私營經濟、個體經濟、外資經濟等都能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到充分發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應形上學地在各種所有制之間劃分出固定的數量界限。隨著所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不同所有制之間將呈現不斷融合的趨勢,混合所有的態勢將更為突出。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也並不意味著要搞私有化。所謂私有化,就是將國有以及其他公有資產全部化為個人資產。這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也是與生產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其結果只能導致生產力的倒退、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的降低。蘇聯和東歐的一些國家全盤私有化之後經濟陷入長期停滯,其教訓也應該記取。我國在過去一個時期的改革中確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但這主要是改革不規範、監管不到位的問題,而不是改革方向問題。在今後的改革中,需要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既不能實行單一公有制,也不能搞私有化,而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不能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立起來。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有機統一的,而不是彼此對立的,必須把二者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可以在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第一,無論是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都應作為也必須作為獨立平等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競爭的結果,一方面是各種所有制經濟競相為社會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和服務,並不斷改進技術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是促進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相互學習借鑑、取長補短,有的還會融合、合作,最終在市場競爭中實現共同發展。從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都得到了極大發展,沒有因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而削弱公有制經濟。雖然公有制經濟的比重降低了,但總量越來越大、優質資產越來越多,特別是國有經濟的控制力越來越強。同時,也沒有因為公有制經濟的進一步強大而削弱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表現出旺盛的發展活力和獨特的競爭優勢。從發展趨勢看,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融合會越來越明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比重將越來越高。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為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比如,個體、私營以及外資經濟容納了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分流的數千萬勞動力,為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第二,無論是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為生產力發展、綜合國力提高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巨大貢獻。第三,無論是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都必須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框架內活動。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需要繼續改革和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格局是改革的產物,同時,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需要在深化改革中繼續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需要在改革和發展中進一步完善。經過30多年的改革,我國的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但仍然存在一些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障礙,需要繼續深化改革。國有企業要繼續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形成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企業經營者薪酬分配機制,繼續推進戰略重組,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大企業集團。公有制經濟並不意味著國家所有、國家經營,或者集體所有、集體經營,而是可以實行國家所有或者集體所有、社會經營,其前提條件是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30多年來,我國的非公有制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在市場競爭中顯示了旺盛活力。但不少非公有制企業也存在一些不利於企業繼續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障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企業特點深化改革。比如,引導條件成熟的家族制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逐步實行股權多元化以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等等。可見,隨著企業不斷壯大、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海內外市場不斷拓展,無論是公有制企業還是非公有制企業都面臨著深化改革的問題,需要在改革中繼續發展、在發展中深化改革。
正確處理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與打破行政壟斷的關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並不意味著要保持行政壟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規模大小是其自身經營的結果。市場競爭必然帶來優勝劣汰,有的企業會越做越大,直至在某一行業或領域擁有控制地位,形成壟斷;有的企業則被淘汰,同時新的企業不斷湧現。企業一旦擁有壟斷地位,就會牟取高額壟斷利潤,從而既損害消費者利益,又阻礙科技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因此,很多國家制定了反壟斷的法律制度,以維護市場競爭,保持經濟活力,增進社會利益。從我國的情況來看,目前還沒有通過市場競爭產生的壟斷企業,但在傳統計畫經濟體制下和體制轉軌過程中,少數企業形成了行政壟斷。當然,對於關係國家安全的行業或具有自然壟斷性的生產經營環節,可以在加強監管、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條件下由少數大企業壟斷經營。現在的問題是,有些行業和業務既不關係國家安全,又不具有自然壟斷性,但一些企業卻依靠行政權力形成了壟斷地位。這就需要繼續深化改革,引進更多的投資者和競爭者,通過競爭促進相關行業健康發展。有人擔心打破壟斷會動搖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競爭才有活力,競爭才有進步,競爭才能讓消費者受益。愈是打破壟斷、加強競爭,愈是能夠增強相關行業的活力,愈是能夠促使相關企業發展壯大,從而進一步提高國有經濟的素質和控制力。而壟斷的存在,從靜態和表面看是少數甚至一個企業控制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有利於相關企業保持強大地位,但實際上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侵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終也將導致相關企業失去生機和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和核心

——論自覺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人民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長期以來,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對資本主義民主的揚棄和超越,是符合民主本意、更高類型的民主。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要自覺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貫徹這些精神,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需要始終做到幾個堅持。
堅持民主的社會主義性質
民主的本意是多數人的統治。在舊中國,廣大勞動人民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奴役,根本沒有民主可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人民民主專政取代了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從根本上否定了極少數人壓迫和剝削廣大勞動人民的不合理的政治制度、經濟基礎和社會關係,使國家機器、生產資料和社會財富回歸到人民手中,人民從此獲得了徹底解放,實現了當家作主。早在1979年,鄧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什麼是中國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呢?中國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會主義民主或稱人民民主,而不是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的民主。”今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首先必須始終堅持民主的社會主義性質。
社會主義民主在政治上把國家中的最大多數人納入到人民的範疇,成為民主的主體。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內的億萬人民,掌握一切國家權力和社會資源。人民享有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各項政治權利,享有生存權和發展權、人身人格權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等廣泛權利,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社會主義民主在經濟上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在享有生產資料不同形式所有權和支配權的基礎上當家作主。經濟地位上的平等,從根本上決定並保證了社會主義民主不是受資本操縱的民主,不是少數人占有生產資料從而支配多數人的民主,而是最廣大人民享有的民主。
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實際上是壟斷資本的民主。這種民主的本質是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專政,是“富人的遊戲”和“錢袋的民主”。據美聯社2000年對美國金錢與選舉勝勢關係進行的數據分析,1999年美國競選獲勝當選的81%的參議員和96%的眾議員,所花的錢超過了競爭對手。金錢可以操縱美國的民主選舉成為不爭的事實,以至於有美國學者指出:“只要在聯邦大選委員會那裡查一下籌集資金的賬戶,就可以在大選之前知道大選的最終結果。” 西方民主實際上被掌控在少數資本家及政客手中。對於廣大勞動人民來說,這種民主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我們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民主的社會主義性質,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發展道路,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日益充分的人民民主。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
國體是國家階級本質的反映,國體問題是國家政權建設的首要問題,也是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問題。在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是國體,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工農聯盟是政權基礎,全體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專政是無產階級專政在我國的一種實現形式,是對人民民主和對敵人專政的結合。由於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是在一定範圍內還存在階級鬥爭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只有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的勢力依法予以制裁和懲罰,才能保障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才能維護和鞏固人民民主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的根本任務就是保障和實現人民民主。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地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最大限度地享有民主。同時,國家依照法律制裁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的勢力,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往往只講政體而否認國體,把資產階級民主說成是超階級、超金錢、超意識形態的和普適的,否認或者掩飾其資產階級專政的階級本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和法律雖然也宣稱主權在民、國家權力歸屬國民,但其民主內含著三大基本矛盾——理論上標榜代表社會普遍利益與實踐中保護資本特殊利益的矛盾、政治法律形式上的平等與社會經濟事實上不平等的矛盾、國家政權形式上的權力分立與實際上國家權力凌駕於社會之上的矛盾。因此,在西方資本主義民主中,勞動人民永遠不可能真正當家作主,不可能真正享有和行使國家的一切權力。我們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就必須始終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
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政體是國家政權的構成形式,由國體所決定,體現和反映國家的本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是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體現了我國的性質,符合我國國情。這種制度既能保障全體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充分調動人民民眾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有利於國家政權機關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組織社會主義建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實現人民民主的最好制度形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正確集中各方意見,協調不同利益,集體行使權力,科學作出決策,保證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實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把民主與集中、民主與效率、民主與法治緊密結合起來,可以避免西方民主政治中“多數人暴政”的發生,充分體現和發揮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提高效率辦成事的優勢。
中國決不實行西方的三權分立。三權分立不能解決國家權力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基本矛盾,難以形成人民和社會對國家權力監督制約的制度化機制。在三權分立之下,人民不是國家的主人和民主的主體,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呈對立狀態,公民權利經常遭到國家權力的侵犯。同時,以權力制約權力為特徵的三權分立互相掣肘、互相扯皮,降低甚至喪失了效率,使國家機器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三權分立作為西方民主政治的組織活動原則,其本質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權力分工。我們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就必須始終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搞西方的三權分立,不搞西方的議會民主制和兩院制;堅持多民族團結統一的單一制國家形式和“一國兩制”方針,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和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不搞西方的聯邦制或邦聯制,堅決反對以任何形式分裂中國。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政黨制度,也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在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處於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與參加合作的各個政黨之間不是平分秋色、輪流執政或者執政黨與反對黨、在野黨的關係,而是友黨合作共事的關係、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係。中國共產黨根據“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採用協商民主的原則、制度和方法,與各民主黨派建立起完全不同於西方多黨制政治模式的新型政黨關係。在這種新型政黨關係基礎上,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執政與各民主黨派平等相待、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和諧統一。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的一大政治優勢。
在西方國家,多黨制的特點是:政黨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由一些熟悉資本主義民主政治遊戲規則、黨務經驗豐富的資產階級政客為中堅組成,這些人實際上控制和操縱著政黨組織;以組織選舉和爭奪權力為主要政治活動;組織體系比較鬆散,在選舉活動之外很少有全黨統一的政治活動。西方多黨制在各國的名稱和形式不盡相同,但其實質都是資產階級通過其政黨對廣大勞動人民進行統治。我們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就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決不搞西方的多黨制,不搞西方的議會黨團、輪流執政和政黨政治。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界限的重要標誌。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人民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必然四分五裂,一事無成。”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黨的領導就是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組織和支持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實現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運作。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踐之中。
堅持三者有機統一,要求我們不僅努力發揮社會主義民主的優越性,而且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民主實現形式的創新與發展,但決不能因此搞西方的三權分立、政治掣肘和司法獨立。西方資本主義民主試圖用表面上普遍公正的法治和民主程式彌合其社會的內在矛盾,但資本主義制度正是這種內在矛盾產生的根源,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其政黨與人民、民主法治與人民的矛盾就不會消除。我們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就必須把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階級本質與其實現形式、運作機制區分開來。
堅持立足國情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民主發展道路和模式,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性質和國情決定的。一個國家是否民主,不能只看有沒有全國性競選,是否實行三權分立、議會制和多黨制——這些都是西方民主的所謂“標準”,我們不能盲目照搬。我們認為,評判一個國家民主的基本標準是:民主應當符合本國歷史文化傳統、現實國情、社會政治制度、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有利於解決本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應當有利於本國人民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利,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真正當家作主;應當有利於本國人民安居樂業、享受幸福生活,得到絕大多數人民民眾的認同、支持;應當有利於國家政治體制高效運行,使公權力受到有效監督制約、腐敗降到最低程度;應當有利於本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法治秩序建立;應當有利於本國民族團結和睦、國家強盛統一。
對於器物和技術,可以引進模仿甚至全部照搬,但民主是與特定國家的經濟、社會、文化條件密切聯繫的上層建築,不能全部照搬。在一國土壤里生長起來的民主制度,搬到另一國的土地上可能就不適宜。在現實生活中,民主是由具體歷史主體根據現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要求進行具體探索的產物,其現實形態永遠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有特色的。實現充分的民主是人類長期追求的崇高目標,但實現民主的道路、過程、方式卻是各不相同甚至差別很大的。任何國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只有適合本國國情,不斷完善和發展,才是有效的、富有生機的。照搬照抄別國的民主模式,從來不能成功。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國家在被迫接受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模式後,不僅沒有實現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反而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動亂,造成社會秩序紊亂、經濟危機不斷,有的國家甚至發生了無休止的內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西方民主模式在近代中國屢試屢敗、不能拯救中國的條件下產生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同時學習借鑑世界民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經過長期的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我們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發展道路,絕不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模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根本問題

——論自覺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自覺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在思想建設方面提出的一個重大課題。認真研究和回答這一重大課題,對於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對於黨員、幹部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深刻認識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界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需要。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從此,我國文化的主體已經是反映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的社會主義文化。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精神上還帶有明顯的舊社會的痕跡,存在著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由於我國有著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和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這些從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腐朽思想文化有著十分濃厚的歷史積澱,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消失,而會長期存在並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例如,經濟領域的權錢交易現象、政治領域的個人專權現象、人際關係上的“走後門”現象以及思想作風方面的官僚主義、等級觀念、特權思想、家長製作風等。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存在,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建設,侵蝕著我們黨的健康肌體,敗壞著社會風氣和黨風,是某些黨員、幹部腐敗變質的重要思想根源。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通過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剷除這些腐朽思想文化存在的條件和土壤,另一方面要從思想上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引導他們自覺地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各國不僅經濟聯繫空前緊密,思想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和影響也不斷增強。我國要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充分利用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對其他國家的思想和文化持開放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國外資本主義的各種腐朽思想文化必然伴隨著各種積極有益的思想文化進入我國,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精神生活。而西方敵對勢力也千方百計輸入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和他們的腐朽文化,對我國實施西化和分化,以達到其和平演變的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提高廣大人民民眾尤其是黨員、幹部對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識別能力,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真正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什麼是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這樣,才能做到在與國外進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同時,自覺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腐蝕和侵襲。
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十分重要,直接關係思想文化建設的方向和成效,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根本問題。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如果不能自覺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能有效地構建起抵制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的思想防線,就有腐化變質的危險,就有被西化和分化的危險。我們必須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界限的重大意義。
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根本區別
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存在著根本區別。
社會基礎根本不同。思想文化是社會精神形態的上層建築,其本質是由其賴以產生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所決定的,並為其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的存在和發展服務。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是在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社會土壤上生長出來的,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是它們存在、發展的基礎。眾所周知,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基礎上的階級社會,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是整個社會關係的本質屬性。在這樣的社會制度下,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所反映的就是階級社會這種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社會的本質,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剝削壓迫人民民眾的思想訴求,是為其剝削壓迫制度進行辯護的意識形態,是與當今時代發展方向背道而馳的文化現象。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這種思想文化儘管曾有其產生的歷史必然性並在當時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在社會主義在我國已成為活生生的現實的今天,繼續宣揚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思想,就與時代精神和我國社會發展要求相衝突。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社會基礎是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和政治制度。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消滅幾千年來的剝削壓迫制度,最終實現人類的徹底解放,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根本要求和本質所在。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上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是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根本不同的思想文化,是反映廣大人民利益和為他們服務的人民大眾的文化,是代表人類文明發展未來的嶄新的文化。
價值取向根本不同。思想文化是為人的利益和需要服務的,不同人的不同利益和需要決定了思想文化的不同價值取向。在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是直接的人身依附關係,反映這個社會本質的封建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價值取向是“位”本位,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特權思想、專制主義、官僚作風等都是由此而產生的。在資本主義社會,人們取得了自己的獨立性,但這種獨立性是以物的依賴為基礎的,人們的實際地位是由物決定的。於是,人與物的關係完全顛倒了,物尤其是貨幣這個一般等價物,以及這個一般等價物的資本形態,決定著人們的身份、地位、權力等。所以,反映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腐朽思想文化的價值取向是“物”本位,拜金主義、奢侈腐化等是其具體的表現。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由於剝削階級、剝削制度的消滅,生產的發展和物質的豐富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各種各樣的社會事業歸根到底也都是為人服務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正是反映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這種根本要求,其價值取向是“人”本位,在當代中國的主要表現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歷史作用根本不同。這種不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推動社會發展還是企圖復辟倒退。思想文化的歷史作用是由其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決定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是與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階段的歷史條件和具體國情相適應的,能夠有力地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因而是一種先進的和進步的文化。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是復辟倒退的文化,是企圖在我國保留過時的封建主義殘餘影響,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模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開歷史倒車,因而對我國社會發展起著阻礙和破壞的作用。二是為人民服務還是損人利己。社會主義思想文化來自人民民眾又為人民民眾服務,是以滿足人民民眾的精神需要為根本出發點的,是以人民民眾滿意不滿意為根本標準的,因而深受人民民眾歡迎。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是個人利益至上和損人利己的,是危害國家、危害社會、危害人民的。它把個人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之上,以個人利益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其主要表現是極端個人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三是健康有益還是消極頹廢。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弘揚優良的民族精神和社會風氣,並引領時代發展的潮流,是健康有益的思想文化的代表。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則是與社會上的假惡醜相聯繫的,是違背科學和消極腐朽的。它污染社會風氣,腐蝕人的思想,有損於人們的身心健康。
把人類文明成果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區別開來
在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界限的時候,要注意把人類文明成果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區分開來。這是因為,以往的人類文明主要是在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起來的,舊社會遺留給我們的思想文化中既有長期積累起來的人類文明成果,又有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我們同資本主義國家同處一個世界,在彼此交往中進入我國的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同樣也是既有人類的文明成果,也有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只有對這二者加以區別對待,才不至於在借鑑和利用人類文明成果的時候把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一起吸收,也不會在抵制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時候將人類文明成果一起否定。
我們所說的精神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成果的總和。這些成果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利於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社會進步、人類發展起積極推動作用的真善美的思想文化,如科學技術的進步、先進思想的提出、優美藝術品的創作等。另一類是違背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社會進步、人類發展起阻礙和破壞作用的假惡醜的思想文化,它是與沒落、謬誤、邪惡、腐敗等相聯繫的。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標準對人類在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所創造的思想文化進行區分,繼承和發揚人類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抵制和批判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當然,這是一個根本的、總體的標準,具體區分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例如,有的精神成果既包含有文明的內容,也包含有腐朽的內容;有的精神成果內容是腐朽的,但形式可能是精美的;有的精神成果從總體上應當否定,但卻包含有合理的核心或因素;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待以往人類文化的時候不能簡單粗暴,而必須採取科學的態度和辯證的方法,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清理,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對人類文明成果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進行區分的時候,還需要著重在以下三個問題上劃清界限。
追求自身利益與極端個人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區別,並不在於是否承認個人利益及個人對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在於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包括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的關係。如果損人利己,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社會和他人的利益,那就是極端個人主義。這樣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剝削階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中最根本的東西。
重視物質財富與拜金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與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區別,也不在於對物質財富的重視。因為物質財富生產是人類最重要的實踐活動,物質文明是社會進步的根本標誌,物質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二者的真正區別在於如何處理人與物的關係,以及在這二者中是以人為本還是以物為本。按照社會主義思想,人是目的,物是手段,人是支配物的,物是為人服務的;而按照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以金錢為代表的物質財富是萬能的,追求財富、追求金錢是目的,人是依賴物的,或者說是物支配人的。我們既要重視發展生產力、重視物質財富,但又必須擺正人與物的關係,不能把對物質財富的重視變為金錢萬能、拜金主義和一切向錢看。
生活享受與享樂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區別,也不在於是否承認人們的生活享受,而在於它們所主張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享受。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進行勞動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和精神需要,追求改善物質和精神生活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正因為如此,我們承認人們追求物質和精神享受的正當性與合理性,並且千方百計滿足廣大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這種需要。但合理的和正當的生活享受與享樂主義是不同的:首先,文明的生活享受是健康的生活享受,而享樂主義是一種腐朽的生活享受,它帶來揮金如土、奢侈糜爛、鋪張浪費。其次,文明的生活享受是有益於社會和人的身心健康的,而享樂主義毒化社會風氣、消磨人的意志、摧殘人的身體、腐蝕人的靈魂。再次,文明的生活享受能夠激勵人們為實現自己的生活需要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而奮鬥,它與艱苦奮鬥精神是不矛盾的,而享樂主義把享樂作為人生的唯一追求和最高價值,為了享樂不惜損人利己、違法犯罪,是沒落的剝削階級的生活方式的表現,屬於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範疇。

概述

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在引領中國前進正確方向、堅持中國發展正確道路的實踐中顯示出高度的思想政治水平。當前我們黨正處在新的歷史方位,能否及時洞察影響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正確區分重大是非界限,是對我們黨思想政治水平的實際檢驗。《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全黨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始終保持立場堅定、頭腦清醒。這是展現和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契機,是加強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舉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